首页 锂离子电池产业竞争力分析

锂离子电池产业竞争力分析

举报
开通vip

锂离子电池产业竞争力分析锂离子电池产业竞争力分析:中日韩三分天下 (1) 锂离子电池产业竞争力分析:中日韩三分天下 发布时间:2004.07.16 14:46 来源:赛迪网-中国电子报 作者:新材料在线首席研究员 李国强 【赛迪网讯】竞争力分析 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中日韩三分天下的格局。中国、韩国、日本在锂离子电池市场的竞争中可以说是各具特色,三分天下的格局将维持相当一段时期。 韩国 韩国在二次电池领域的基础远比不上中国和日本,但是韩国的优势在于其近年来在消费和移动等IT终端产品领域的强势增长。2002年三星全球...

锂离子电池产业竞争力分析
锂离子电池产业竞争力分析:中日韩三分天下 (1) 锂离子电池产业竞争力分析:中日韩三分天下 发布时间:2004.07.16 14:46 来源:赛迪网-中国电子报 作者:新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在线首席研究员 李国强 【赛迪网讯】竞争力分析 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中日韩三分天下的格局。中国、韩国、日本在锂离子电池市场的竞争中可以说是各具特色,三分天下的格局将维持相当一段时期。 韩国 韩国在二次电池领域的基础远比不上中国和日本,但是韩国的优势在于其近年来在消费和移动等IT终端产品领域的强势增长。2002年三星全球销售手机4230万台,2003年达到5500万台。在手机、平面显示等领域,三星、LG等韩国品牌的风头已经明显盖过了日本的企业。而锂离子充电电池目前已经成为手机、笔记本、PDA等移动消费电子的标配电源,借助于自产自销的优势,韩国的锂离子电池业者就足以让中国和日本的同行羡慕不已。韩国有关人士曾表示,借助于在IT领域的领先优势,韩国早晚将取代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国。 不过,在锂离子电池制造的原材料和其他设备部件方面,目前韩国80%以上依赖进口,这将削弱韩国在这个产业的长久竞争力。目前韩国政府正在大力推进本国的锂离子电池完整产业链的形成和竞争能力。 中国 相比韩国和日本,中国的优势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首先,制造成本低。中国有价格低廉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可以使用人力为主的半自动化生产线,从而采取低成本的竞争策略。可以说除了规模的扩张外,世界锂离子电池市场近年来价格的快速下降,基本来自于中国企业的拉动。其次,中国有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第三,中国已经形成锂离子电池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在锂离子电池材料的配套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 劣势方面,中国企业明显不足的是在核心技术开发方面,要想不受制于人和遭受侵权指控,技术上的创新仍是中国企业需要不断努力的。此外,中国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并缺乏国际化发展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 日本 日本锂离子电池企业成本较高是导致日本企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但是日本在核心技术方面较之中国和韩国仍然有明显的优势。此外,日本的锂离子电池业者同韩国相似,基本都是日本电子巨人的属下公司,在市场渠道、捕捉消费和移动电子等应用产品市场变化趋势和应变市场风险的能力明显要高出中国企业许多。 不管怎样,中日韩三国的竞争格局有利于继续推动世界锂离子电池产业的技术进步和良性发展。 中国和韩国迅速崛起 锂离子电池从1992年由索尼公司商业化开始,世界的锂离子电池产业基本由日本人独霸天下,在2000年以前,日本的电池产量占到世界的95%以上。近年来,随着中国和韩国的迅速崛起,日本一枝独秀的格局已经被逐渐打破,日本锂离子电池的市场分享也下跌到现在的不到70%,世界锂离子电池产业中日韩三分天下的格局已经形成。 韩国:全球市场份额达18.3% 韩国锂离子电池的商业化制造开始于1999年后期,尽管起步较晚,但是借助于韩国在消费和移动电子领域的产业优势,以三星SDI、LG化学等公司为代表的韩国锂离子充电电池产业发展迅速。2000年韩国锂离子电池产量仅有1400万只,只占全球市场的2.5%。2002年韩国锂离子电池产量突破1亿只,达到1.02亿只,市场份额也快速提升到12.8%,2003年韩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超过2亿只,全球市场份额达到18.3%。 韩国政府非常重视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从1997年到2002年,韩国政府总共用于充电电池的研发经费高达4.65亿美元。 三星SDI是韩国锂离子电池产业的领头羊,也是韩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快速扩张的缩影。2002年第4季度SDI的月产能仅为700万只,2003年4月以后随着投资1080亿韩元的新工厂4条更大产能生产线的陆续建成投产,三星SDI目前的月产能已经超过1400万只,三星SDI宣称,到2005年将达到月产2300万只-2500万只的目标,跻身世界三甲之列。 LG化学是日本第二大锂离子电池制造商,目前的月产能为700万只。目前正在准备将自己的市场规模扩张到月产1500万只以上。1500万只的月产被认为是可以获得能够接受的利润率的最小产能。 SKC是韩国第三大锂离子电池制造商,公司的主要产品为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目前的月产能为125万只。随着2003年9月新建工厂生产线的陆续投产,SKC公司的月产到2005年预计将增加到300万只-500万只。 此外在被认为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LiP)领域,以三星SDI、LG化学和SKC为代表的韩国企业的生产规模也正在迅速扩。目前韩国LiP的月产能超过400万只,预计2004年韩国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产能将提高一倍,达到800万只/月。 除了三星SDI、LG化学和SKC,韩国中小规模的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包括Saehan Enetech、Kocam Engineer-ing和e-Squretec等,在韩国国内消费和移动电子产业快速增长的推动下也正在逐渐成长起来。 中国:正快速成长起来 与韩国不同,我国一直是世界上的电池制造大国,目前的电池产量和出口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也是近几年才快速成长起来。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化始于1997年后期,走过了一条从引进学习到自主研发的产业化道路。在2000年以前,锂离子电池产业化基本是边引进边摸索的阶段。进入2001年以后,随着深圳比亚迪、邦凯科技等锂离子电池企业的迅速崛起,中国的锂离子电池产业开始进入快速成长的阶段,产量年均增长超过140%。2002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将进一步提升到2.7亿只,全球市场份额达到20%以上。未来2年-3年,随着比亚迪、比克、邦凯、力神、环宇、光宇生产规模的扩充,中国的锂离子电池产业仍将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 比亚迪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二次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制造商。1995年创立,1998年开始涉足锂离子电池的商业制造。2000年11月,比亚迪成为摩托罗拉第一个中国锂离子电池供应商,此后产能迅速扩张。2002年,比亚迪锂离子电池产量达到0.9亿只,仅次于日本的三洋和索尼两家公司,位居世界三甲之列并对前面的三洋和索尼公司形成直接威胁和竞争。目前比亚迪锂离子电池的月产量为1600万只,随着其上海新工厂建成投产及深圳工厂的产能扩张,预计公司日产锂离子电池会由现时的50万只,增至100万只,逼近日本三洋。 比亚迪在锂离子充电电池市场取得成功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根据中国的国情,自主研发以人力为主的自动化和人力操作相结合的生产线。相比于日本企业的自动化生产线和高劳动力成本,比亚迪的锂离子电池制造成本大幅降低,成为挑战日本企业的重要法宝。 邦凯科技1999年10月成立并同时规模化生产锂离子电池,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专注于锂离子电池生产研发的企业。2002年邦凯科技锂离子电池产量达到2100万只,成为国内仅次于比亚迪的第二大锂离子电池制造商。目前邦凯科技的月产能达到600万只,进入世界十大制造商行列。 天津力神成立于1997年12月,是依托我国自主技术最早进入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的国内企业之一。经过前后三期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的建设,2002年产量达到1200万只,销售额1.6亿元人民币。天津力神的产品包括圆柱形、方形和聚合物三大系列,除了供货国内手机企业,还向摩托罗拉、三星等国际厂商供货。目前力神的月产能达到400万只,并正在积极开发锂离子动力电池。 深圳比克电池有限公司是中国又一家迅速成长起来的锂离子电池制造新星。比克公司的产品为锂离子电池电芯。锂离子电池通常由外壳、电芯和充放电电路保护装置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电芯是锂离子电池最核心的部件,国内不少锂离子电池企业就是通过购买进口电芯进行锂离子电池组装。 尽管2002年6月比克公司才开始大规模量产,但是由于采取低成本的竞争策略,目前电芯月产能已经达到900万只,一举成为国内最大锂离子电池制造商之一。2003年10月,投资2.5亿元的比克“日产一百万只锂离子电池芯项目”在深圳蔡涌镇举行了奠基仪式,其中包括日产20万只锂离子聚合物电芯项目、日产30万只钢壳锂离子电芯项目、日产30万只铝壳锂离子电芯项目和日产20万只圆柱形电芯项目。预计整个工程完成以后,将达到日产100万只锂离子电池芯的生产能力,年产值达30亿元人民币。 除了上述企业,我国具有锂离子电池规模生产能力的企业如光宇国际、海普赛(环宇集团)、武汉力兴、澳柯玛新能源等也正在快速成长起来。 在锂离子聚合物和动力电池的产业化方面,中国也走在世界的前列。厦门宝龙工业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锂离子聚合物龙头企业,目前月产超过50万只,并且正在建设产能300万只/月的新生产线。另一家聚合物电池制造商TCL金能的月产规模也达到了30万只。动力电池方面,中信国安盟固利具有年产500万安时动力电池的生产能力,年产3万只150Ah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北京博大电池公司,正在投资建设一个年产30万只150Ah动力电池的新工厂,而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深圳雷天绿色电动源公司的铬氟锂固体动力电池产品,包括10Ah-500Ah六种规格的产品,目前已经成功进入国际市场,在各种电动自行车、摩托车以及公交车中得到应用,2002年该公司的动力电池产量1200万Ah,2003年产量增加到2000万Ah。 日本:感受到竞争压力 尽管仍然在锂离子电池制造市场占据头把交椅,但是日本的企业已经明显对来自中国和韩国竞争对手的冲击感到压力和头疼。日本锂离子电池的全球市场分享2000年以后持续下滑。2000年日本还占据了93.9%的全球市场份额,2002年已经下降到69.4%,2003年进一步降低到58.2%。 随着中国和韩国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快速增长,预计到2005年日本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将跌至50%以下。 面对来自中国和韩国的挑战,日本锂离子电池企业也被迫采取措施和改变策略应战。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三洋和索尼为代表,通过专利武器对中国企业施压。二是面对中国企业低成本的竞争策略,日本的企业纷纷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利用中国劳动力等成本低廉的优势以求提高竞争力,目前三洋、索尼、松下等日本企业在北京、无锡等地均建立了锂离子电池制造工厂。三是调整生产规模。这一方面日本企业的策略则不尽相同。三洋和索尼等大厂商通过继续扩大生产规模,试图继续维持领头羊的位置,而其他如东芝(ATB)、NEC等制造商则不同程度地逐渐淡出扩产竞争,转而采取降低制造成本和进行新技术研发方面的策略。 2002年10月,三洋与日本电池达成协议,三洋购买日本电池的子公司GSMT51%的股份。通过并购,三洋使自己的生产规模进一步得到提升和巩固,目前三洋锂离子电池控制了全球27%的市场份额,继续位居全球领头羊的位置。2003年2月,在购买的GSMT公司基础上,三洋成立了一个独立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子公司,并准备投资160亿日元再建一个工厂。三洋表示,2004年公司锂离子电池月产量将增加到5000万只。 全球第二大锂离子电池制造商索尼公司,2003年初新建了一个锂离子电池制造工厂,目前的月产量能达到1800万只,并有报道说,索尼有进一步扩充产能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尽管这个世界上首家商业化制造锂离子电池的企业被三洋后来居上,并且面临被中国和韩国企业赶超的威胁,但是在锂离子聚合物电池领域目前仍独领风骚。目前索尼锂离子聚合物电池月产量为550万只,占据世界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并打算在今年进一步将产能提高到650万只/月。 其他日本企业如松下(MBI)、东芝(ATB)、NEC等企业,面对来自中国和韩国企业残酷的市场价格战,在生产规模扩张上,目前基本不敢轻易增资扩产。一个事实就是,从1995年到2002年,锂离子电池的产量扩张了22倍多,但是同期销售收入仅增长7倍。近年锂离子电池价格下降幅度达到年均15%以上,面对如此残酷的价格竞争,业界认为要想盈利,生产规模必须达到月产1500万只以上。
本文档为【锂离子电池产业竞争力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8156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8KB
软件:Word
页数:5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0-11-14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