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星云菁华语录

星云菁华语录

举报
开通vip

星云菁华语录星云-- 菁华语录 星云-- 菁华语录 安然自在     学佛最大之障碍是固执、排斥,故学佛初步就是要一入山门,一切都要放在山门外,如此才能过得安然自在!   精华语录     人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性格。性格就是性能,性能不好则不易被人接受。     自己的一生要能负责,要能与大众相处,也能自我独立。      要问自己待人如何,不要要求别人待我如何。   如何做好一个出家人?      一、对三宝要有信心。      二、对布教要有热心。      三、对自己要有道心。      四、对众生要有悲心。  ...

星云菁华语录
星云-- 菁华语录 星云-- 菁华语录 安然自在     学佛最大之障碍是固执、排斥,故学佛初步就是要一入山门,一切都要放在山门外,如此才能过得安然自在!   精华语录     人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性格。性格就是性能,性能不好则不易被人接受。     自己的一生要能负责,要能与大众相处,也能自我独立。      要问自己待人如何,不要要求别人待我如何。   如何做好一个出家人?      一、对三宝要有信心。      二、对布教要有热心。      三、对自己要有道心。      四、对众生要有悲心。      五、对常住要有忠心。      六、对修持要有恒心。     要提升大众的精神世界,必须要淡化对物质(五欲)的要求。     如何扮好自己的角色?      必须:给人欢喜,与人为善。     如何让学校更好?      必须用:感化教育,佛化教育。     如何辅导学生?      必须:以鼓励代替责备,以爱心代替恨意。 当下承担          “愿将佛法遍弘天下”,   是每一个佛弟子应有的责任,   应该勇于当下承担。   精华语录   除了认识心外的世界,更要认识心内的世界。认识心内的世界,首先要认识我们的心。由识心而找心,由找心而明心,由明心而安心。   一个人如果不知心,则烦恼、无明就会纷起。修心的方法,非用压制或将心念统统停下来,而是在作务中能安然自在。   参禅必须要做到--     一、改心:将妄心改为真心。     二、换性:将无所不能的本性发挥出来。     三、回头:能回头的人,才能拥有全部的世界。     四、转身:要给自己留个回旋的余地。     为人处事,要常给自己留个转身的余地,才不致逼到死角,能提得起放得下,能进能退,能有能无,才是参禅悟道的境界!     禅是悟的,不是学的;是从心流露的,不是外求的。     “悟”必须--        一、要自己承担。       二、要随缘放旷。       三、要明白自己。       四、要珍惜生活。   一念之间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好阳光、好空气、好交通,   就是好地理。   其实,好与坏,都在一念之间。   精华语录   文教比慈善有根,慈善心容易发,慈善工作容易做,但般若心就不容易发了,般若文化的事业又更不容易做了。文化有长远性、普遍性,法的成就是一切成就之最。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好阳光、好空气、好交通,就是好地理。   夫妻相处之道--     先生要做到:     一、身边少带钱。     二、晚饭要回家。     三、应酬成双对。     四、幽默加慰言。     太太要做到:     一、家庭是乐园。     二、饮食有妙味。     三、勤俭为五妇。     四、赞美无秘密。     (五妇,意为五种妇德,是指母妇、臣妇、妹妇、婢妇、夫妇等五种型态。)   安心立命                 学佛要发大心、立大愿,   在普渡众生的大心大愿中,   体会出法喜、禅悦,   才能让自己因信仰而安心立命。   精华语录   为学之道在安于淡泊,十年岁月埋头苦干,在学习过程中不轻易说    “我不会”。遇到瓶颈时要自我突破,没有寒彻骨的历炼,那有梅花的芬芳?   学佛要发大心、立大愿,确立弘法度众、服务大众、教化社会、普渡众生等的大心大愿,要从中体会出法喜、禅悦,才能安于道上,让自己因信仰而获得安心立命。   在学道的路上,要有一颗空空无碍的心来装法宝,一颗无污染的心来受教,因心如工厂,好工厂出产好产品,坏工厂只会污染环境,故要时常创造快乐给人。   念佛要六根统摄,只要将一句“阿弥陀佛”念熟了、念热了,自然而然地,阿弥陀佛就显现出来了。   西方净土是由愿力所成,我们自己内心的净土,也要发愿去创造完成。   在挫折、逆境时,只要坚守自我的立场,则--     历史会肯定我们的定位。     大众会推动我们的进步。     时间会带给我们的利益。     恒心会帮助我们的成就。     信仰会净化我们的尘劳。     忠贞会说明我们的价值。     尊敬会赢得我们的友谊。   创造全面的人生   命运非由别人操作,也不是定型的,   故不要相信命运,要相信自己,   去创造全面的人生   精华语录     在忙碌的生活中,只要能将心静下来(人忙心不忙),凡事皆能安然度过。   人生的前途,荣华富贵并不一定就永久快乐,贩夫走卒也不是一辈子劳苦,一个人只要心安理得,适如其分的做其“本分”事,即是幸福。   如何树立工作者的形象?     一、要有因果的观念,不贪污,不抱怨。     二、要有忍耐的力量,能担当,能负责。     三、要有敬业的精神,能进取,能合群。     四、要有感恩的美德,说好话,肯服务。   如何拥有全面的人生?      一、有心外的知识,也要有心内的体验。     二、有接受的人生,也要有感恩的人生。     三、有自我的个性,也要有随众的个性。     四、有前面的世界,也要有后面的世界。   命运非由别人操作,也不是定型的,故不要相信命运,要相信自己。   世界上什么人都可能辜负我们,惟有因果是不会辜负我们的。   人处在现代的社会,要给人利“用”,才是有用的人,不要做个没有用的人,不计得失,无嫉妒心各守各的本分安心工作,把自己融和在大众里平等相处,才是做人处事之道。   片叶片金   生命因缺乏而深刻,因拥有而丰富;   如果土地以寸土寸金来计的话,   东沙岛的水耕蔬菜就是片叶片金了……   精华语录   佛陀出生在人间,修行在人间,成道在人间,度化众生在人间,一切皆以人间为主,实是一位人间的佛陀。因此人间佛教是入世重于出世,生活重于生死,利他重于自利,喜悦重于苦恼,时代重于古老,普济重于独修。   一个人除了求学外还要懂得做人,“为学”与“做人”如鸟之双翼,不可废失一方──    为自求进步,故要“放下万缘,全部接受”。    为与人共事,故要“自己无理,别人都对”。    为增广见闻,故要“事事好奇,处处学习”。    为自我提升,故要“眼光要远,脚步要近”。    为顾全大局,故要“求精求全,瞻前顾后”。    为成就事业,故要“忍耐办事,委屈做人”。   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   读书时,先缩小自己。创业时,再扩大自己。   人生最重要的补品,还是要以“智能”、“慈悲”、“乐观”、“明理”、“感恩”、“满足”等来补助身体健康才是。   不负西来意   从西来寺开始,   我们踏出   “法水长流五大洲”的第一步,   国际佛光会的创立,   加强了世界各国的融和交流,   我们终究未负西来本意呀!   精华语录   金钱,要能接受,也要能喜舍,用去的钱财才是自己的,不用,再多的钱财,最后还不知是谁的。   为人处世,时时要心存感恩,即使不如意的也是逆增上缘。纵遇到冤家对头,也要对于顽强众生有包容心,对于怯弱众生予以鼓励--“只从柔处不从刚,只想好事不想坏,服务勤劳不后退,谦和恭敬满芬芳。”    不要只重视金钱世界,要注重精神愉快、心灵富有,一味贪求金钱,会失去更多的快乐。   我们若能在多变化的环境中磨炼自己、茁壮自己,就不会被外境牵引。   待己要俭,待客要厚;律己要严,待人要宽。   修行要心不着境,才能自在。   一所寺院,最要紧的是待人慈悲亲切,然后就是美味佳肴。慈悲亲切,他心里欢喜;美味佳肴,他口角芬芳。我们能对一个人的“心”和“口”来照顾,度众就不为难了。   受得起也给得起   对金钱的看法是受得起也给得起,   不曾富过,也不曾穷过;   人不一定要拥有金钱、感情,   只要拥有信心、悲心、大众、人缘,   那才是最重要的。   精华语录   佛门讲究的是众成就,凡事不要依“我”,要依大众。   在工作上和处众时要能做到:    一、上下坦诚交流。    二、彼此融和尊重。    三、工作主动勤奋。    四、自我厘订计画。    五、待客至诚真切。    六、事理研议通达。   对金钱的看法是受得起也给得起,不曾富过,也不曾穷过;人不一定要拥有金钱、感情,只要拥有信心、悲心、大众、人缘,那才是最重要的。   出家必须具有出家的性格,如出世心、慈悲心、爱道心、普利社会大众心,因为没有这种发心容易在大众中流失!   在学习的过程,凡事要多向主管报告,多接受批评、指责,才会进步,否则不知改过,错误就会一再重复,那怎会进步?   有些人生性怯弱,或平时欠缺在团体中生活,总是不易与人打成一片,对这一些人特别要多花费一份心力。如我们在使用一只有裂痕的茶杯,拿起、放乃至倒水时,都怕弄破它,总要轻举细拿,和使用一只好杯子的粗鲁模样就不同了。   万事如意   如得人意,却不得我意;   如得我意,却不得人意;   要得人如我意,除非我如人意;   人人所得如意,大家万事如意。   精华语录       有理想、有抱负的人生,处事着重于该为不该为,而不在乎别人的批评,因要有接受人家批评的雅量,才有资格与人共事。   一个人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心能容多少,成就就有多少!   做事的态度不要空谈,要落实!举心动念时要想我能不能做到?不可轻诺寡信,生活教育才是根本。   在人多的道场里,彼此有激励作用,没有在洪炉里冶炼如何成钢?所以在团体中要懂得珍惜!   你想将自己定位于什么层次,完全要看自己的心胸能包容多大。   力量的来源要靠发心,我们常说鼓励会增加力量,信心的建立会增加力量,对未来有希望会增加力量,从事嗜好的兴趣会有力量;学佛的人要在佛法中、禅悦里体会力量。有了力量,就能多一份心思去体谅别人,凡事──    如得人意,却不得我意;     如得我意,却不得人意。    要得人如我意,除非我如人意;     人人所得如意,大家万事如意。     日日观音    借着礼拜、称诵观音菩萨,     与菩萨交流,     从中体验、学习     菩萨慈悲喜舍的性格,     做个日日观音   精华语录     讲话不要做“乌鸦嘴”,要做“喜鹊报喜”;待人不要做“相打鸡”,要做“凤凰来仪”;处世不要做“木头人”,要做“微笑弥勒”。   人在学习的过程,要好坏全部接受,再自我过滤、调整,凡是能接受人家的都会成功,在不顺遂、不甘愿下忍耐,是一种心志的磨炼。   要有“人在室内,世界在我指挥之下”的气魄,一个人为了一个目标总要不惜一切去完成,因这非仅是理想,更是一种使命。   凡事不要急于说明辩白,受一点委屈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要在人我事务上斗气,要在学问道德上争长短!   一个人的“性格”就是命运,要改变命运,就得先改变性格。   如何做个日日观音?    悲伤的时候有欢笑的表情,欢笑的时候有悲伤的挂念。    忙碌的时候有轻松的感受,轻松的时候有忙碌的进取。    贫穷的时候有富贵的自尊,富贵的时候有贫穷的谦虚。    急躁的时候有缓慢的修养,缓慢的时候有急躁的精神。    忧苦的时候有快乐的观念,快乐的时候有忧苦的心情。    发怒的时候有慈悲的心肠,慈悲的时候有发怒的认真。    得意的时候有失落的想法,失落的时候有得意的喜悦。    拥有的时候有喜舍的个性,喜舍的时候有拥有的感受。   全力以赴     工作的完成、事业的成就非一蹴可几。     一个意见、一个理想     也要经过很多次的奋斗、考验,     锲而不舍地在时间的评鉴下才完成。     凡事不做则已,既做了就要全力以赴,     不可取巧、草率、应付了事。   精华语录     一个健康的人,不仅注重营养,对知识的充实、思想的提升、心境的扩大等,都应均衡发展。   在生活中,要能随遇而安,随缘生活,随心而住,随喜而作。   一个人要成功立业,“缘”是不可少的一环,要有人缘,必须先结好缘、善缘、良缘,更要惜缘。   学佛要求真、踏实,里外一如、外表一致的“本分”很要紧。   对事情要向前、主动、参考。能综合也会分析,由点的联想而左右成面的观念;凡事都能在视野下照顾,在心内处掌握,不做懈怠、颓唐的无事人。   平常就要培养对事情不计较,对得失不介意的心胸,除工作求福外,也别忘了要求慧解。   无求非清高,享受人间是可耻的。要学习乞士的精神,求人才会低姿态,无求傲慢。   学佛先学处事,能处难处之人,能做难做之事,才是真正会处事。   工作的完成、事业的成就非一蹴可几。像我一个意见、一个理想也要经过很多次的奋斗、考验,锲而不舍地在时间的评鉴下才完成。   凡事不做则已,既做了就要全力以赴,不可取巧、草率、应付了事,相信每一个佛光山弟子处事态度亦应如是!   凡事超然     在失意时泰然,得意时淡然,     有事时斩然,无事时澄然,     处人时蔼然,     能如此则凡事就超然了。   精华语录     要虚心求教,自己的毛病要有人点破,才会进步。   在失意时泰然,得意时淡然,有事时斩然,无事时澄然,处人时蔼然,能如此则凡事就超然了。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小圈圈,要扩大,要增广。   在工作上,别忽略了因缘的存在,一个人的顺境和成就是各有因缘,莫羡!故“不要比较”,在生活中才会安然自在。   佛法说“苦”,目的是要众生“离苦得乐”;说“空”是要人建立“妙有”;说“无常”是要我们“进步并掌握自我改善的因缘。”   爱的净化便是慈悲;爱的提升便是智能。   素食除了对人体健康、卫生外,并能长养慈悲心、忍辱的性格及耐力的持续。世界上任何事业的成功,“耐力”是其必备条件。   不要停顿在自我见闻的分别里,在不平中能心平,在不满中能自满,凡事举一反三,思前顾后,扩大心胸,增加悟性,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主管对属下知人之先,自己要先深入事物的本末、判断优劣真伪,才懂得教导部属。处事则要公平、合理,才能服人。   “般若”是众生的本来面目,是一种能透彻宇宙真相的智能,般若又有知苦灭苦观空自在的功用。无般若的生活如盲者摸象,易为苦乐所动摇。     悲智双运     佛门最讲究的是智能,     并以智能为生命,故有“慧命”之称。     普愿天下每一个人都有文殊的智能外,     更具有观音的慈悲,     能悲智双运才是学佛之本。   精华语录     能安住身心,则眼看的、心想的、接触的,都会是美好善良的,自然就会快乐。   “领众”是一门大学问,其实只要有心、肯委曲求全、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以大众为主,不要太执着、太计较,尊重别人,没有什么办不成的事。   佛光山信条:给人信心、欢喜、希望、方便,是实践慈悲的最具体法门,能悲智双运才是学佛之本。   一个人在处事上,凡事都要有从好处去想、去说、去做的心态,我们在人间已受到别人太多的否定、拒绝、排斥、摇头……故我们对别人则要肯定、接受、容纳……的去结好缘、善缘、美缘……让“皆大欢喜”的理想布满人间。   对长辈言词要有礼,做事要认是非、轻重,不可只认人,只讲利害。   天理、良心,要求别人是在骂人,若要求自己是在讲道。   与人相处,“讲话”是一种很切实际的修行,语言的赞美是一种布施。   思想、观念要随环境升迁、突破,做事方法要随缘变化,不要故步自封。能无“我”处事的人,才会进步。   佛门最讲究的就是智能,并以智能为生命,故有“慧命”之称。普愿天下每一个人都有文殊的智能外,更具有观音的慈悲,没有智能的慈悲则属滥慈悲。 莲花生长在污泥中   释迦牟尼佛     之所以要选在娑婆恶臭的地方   度众修行,   主要乃是污泥中易长莲花。   精华语录   “广结善缘”不仅是度众之钥,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友好的不二法门。   释迦牟尼佛之所以要选在娑婆恶臭的地方度众修行,主要乃是污泥中易长莲花。   泥土经过水流才平坦,木材用绳墨测量才平直,人要广纳别人的规劝,才是进步之方。   布施要在不自苦、不自恼的情形下,有预算的做功德,才能细水长流,体会法乐。   修行不要耽于安逸,时时要有“恒以惭愧水,洗涤懈怠心”的警惕,要从苦行中去培养自己的福德因缘,无福德因缘是不易开智能的。   勿以己之长而显人之短,勿因己之拙而忘人之能,勿毁众人之名以成一己之善,勿废天下之理以护一己之愆。   一个人只要有心、肯学习,环境并非绝对的因素。   读书不达世务是腐儒,不体圣言是呆汉,不懂随时求进步,只会固守己见排拒他人,终究会被团体、社会所淘汰。   世事如同棋一局,有远见者胜,有恩不求他报,凡事不要太过计较,忍不下时,用力再忍,难忍能忍,则一切均能如意自在。   为避免物役,从“不要”当中去拥有更宽广的精神境界。   从忍辱无争中,去包容一切,丰富人生的内涵。   闲时要珍惜忙的一刻,忙时要珍惜闲的一刻。     唾手可得   人生所以会苦恼,   有的是对苦乐太计较,就被苦恼所牵制;   对荣辱太计较,就受荣辱所牵制;   对得失太计较,就被得失所牵制;   对生死太计较,就被生死所牵制。   如果能从中解脱出来,   自在、快乐自然唾手可得。   精华语录   人生是一连串的责任累积,责任是来自自我的要求和别人的期许。   一个人的境界要不断提升,思想要不断开展,否则不发挥、不进步则易老化。   如何为人主管?一、供养归公不私蓄,二、性情平和不暴怒,三、尽心负责不诿过,四、群处和睦不怪僻,五、慈悲喜舍不悭吝,六、守持戒法不妄为,七、给人方便不磨人,八、做事秉公不偏私,九、爱护常住不浪费,十、精进修持不懈怠。   为官之要--用心要正,律己要廉,事君要忠,事长以敬,处事要信,待人要宽。   为官之忌--迁怒部属,官僚气势,急于功名,贪财好利,虚浮敷衍,心量狭小。   用心在工作上,那是成功的根本;用心在思考上,那是力量的根本;用心在读书上,那是智能的根本;用心在修持上,那是道业的根本;用心在结缘上,那是度众的根本;用心在弘法上,那是家务的根本;用心在利生上,那是事业的根本;用心在慈悲上,那是做人的根本;用心在参访上,那是扩大的根本;用心在无我上,那是成佛的根本。   为人妻者要做婢妇、母妇、臣妇、妹妇、夫妇,视丈夫如兄长般的尊敬,如情人般的爱恋,如母亲般的照顾,并体谅丈夫的心理,了解丈夫的理想……,是促进婚姻生活和谐美满的秘诀。   与人为善     凡事不退缩、不灰心,不计较别人的过失,   能包容意见与我不同的人,并喜广结善缘,用人不疑,   好的道理马上接受。   精华语录   要自我提升,扩大心胸、见识、远见、理想,不要如瞎子摸象般的浅见,只会看到别人的不对、不是、不该、不如法,要静下来聆听对方的音声,是“沟通”的秘方。   多替他人设想,是避免摩擦的不二法门。   凡事往好处想的观念,是人际相处的润滑剂,也是为人厚道的根本!   除去生活中的懊恼,必须逢师要学,遇贤要交,事亲要孝,对主要忠,见义要为,见危要救,得财要施,爱国要贞,因果要信,佛道要修。   修养心性之道,应审度自己所长,补强自己不足:一、聪慧睿智者,应戒免过分精细;二、寡闻少见者,应戒免闭塞不明;三、勇猛刚烈者,应戒免鲁莽粗暴;四、温良仁爱者,应戒免优柔寡断;五、耽于安舒者,应戒免坐失良机;六、粗心大意者,应戒免遗忘漏失。   能迎刃解决多方问题,不外乎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有千难万险。   “慈悲”的定义是给人欢喜、拔人之苦,故处事时:当出口伤人时沉默,当对方无理时容忍,当流言中伤时不理,当别人受难时体恤,当接受任务时奋起,当不幸来临时勇敢。   一个人──怒则气逆,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转;寒则气闭,暑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减;思则气结,怨则气损。如何使自己心平气和,实是健康之道。   人忙心不忙   现在的青年学僧,平时只负责一样工作,    就忙得抽不出时间看书,   “福慧双修”是要切身去实践的,   不是用口说的。   “人忙心不忙”,我常这样自许。   精华语录     在工作时各单位默契的配合,要靠平时的沟通,训练自己用感受来了解周遭的状况,不要被动得凡事要等 通知 关于发布提成方案的通知关于xx通知关于成立公司筹建组的通知关于红头文件的使用公开通知关于计发全勤奖的通知 才知道做下一步。     在学习的过程,不懂得吸收新知,改正自己的缺失,接受人家的雕塑整理,以自己的模式来学习,学的永远是你自己的那一套,是多么可惜!     有志气的人,一句话也能使他长进,正像刚发芽的竹笋,寒风冷雨也能助它成林。     学佛要在不影响家庭前提下为之,甚至学佛要增加家庭的和乐与幸福。     “病”是失去健康而发生的不舒服,学佛的人要学得健康、学得平常,时常自我提醒,不要让身、口、意生病。     现在之福,积自祖宗者,不可不惜;将来之福,贻于子孙者,不可不培。现在享福如点灯,随点则随竭;将来积福如添油,愈添则愈久。     偶像的观念是每一个人不能免的,重要的是在你心中的地位价值,有圣贤、父母、模范的偶像才有目标,才能启发见贤思齐的心!     根本的快乐,是在家庭的和谐、精神的安定、心意的满足、知识的增进、道德的增加。     在个己修持上,要懂得如何安排自己,如何树立自己的形象,把握人生的三间(时间、人间、空间),学着做大人事,不要放逸得像长不大的孩子。   不忘初心   发心学佛不要求速成,佛法没有特效药,要老实熏习受教,遇到艰难困苦时,以“不忘初心”自我勉励,一个对自己 承诺 党员整改承诺书工程质量保证服务承诺书供货时间与服务承诺方案食品安全承诺书我公司的设计优势和服务承诺 肯负责的人,在学佛道上,就不易退心。   精华语录   一个人是否有智能,观念很重要,受苦时,不以为苦(想当然尔),受挫不灰心(想当然也)。   人我相处之道重在随缘,但在有利害得失之前,则要能“不变随缘”,凡事能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处事上虽不尽圆融,但踏实的态度,却是为人的本分。   径路窄处,须让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须留三分与人尝。   我非常欣赏以退为进的人生观,当一个人前面的世界遇到瓶颈时,大可不必沮丧泄气,后面的世界是更宽广、更值得大家去开拓的。   发心学佛不要求速成,佛法没有特效药,要老实熏习受教,遇到艰难困苦时,以“不忘初心”来自我勉励。   学问就是要会问,从问中随解,则能明晰其理,久久胸中自能有所开悟。   毁谤是打倒不了一个人的,除非自己本身不行,没有实力。面对毁谤的方法是不去辩白,对是非则默摈之。   身为主管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对属下只有批评没有指教,如何学会指导他人,是主管必具条件。   不要二十四小时,都板着“主管”的面孔与属下相处,要把自己化解于团体中,就如佛云“我是众中一个”。   学佛的人不必有好胜心,要有愿心;但求学要有好胜心,否则就会不求进步。   不舍众生   一个佛教徒应具有四不坏信:       一、对三宝信仰不变。       二、对三法印、四圣谛不怀疑。       三、对根本大戒不冒犯。       四、对一切众生慈悲不舍。   精华语录   佛教复兴之道在于人才,而人才的训练在于教育。   不得体的言语或过多的音声,常是是非烦恼的因由,故佛门常让我们要“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   “一言折尽平生福”,谨言实在是修身要件。   在团体中要突出,要出类拔萃,除本身具有条件外,形象的树立要靠时间来孕育,故凡事要耐烦不着急。   不说问号的话,不说否定的话,不说伤人的话,不说惊叹号的话。   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不要怕没有人重视、没有机会发挥,要担心的是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担。   学佛是要要求自己,不是要求别人,故相处之道要和气、尊重、明理、包容。   一个人除非你不做事,要做事就离不开钱,金钱是学道资粮,如何应用在佛化事业上,才是值得关心的事。   一个佛教徒应具有四不坏信:一、对三宝信仰不变。二、对三法印、四圣谛不怀疑。三、对根本大戒不冒犯。四、对一切众生慈悲不舍。   随缘并不是没有原则、没有规矩。   常常礼忏可以增加法喜,清洗身、口、意三业。   如何忏悔?立功、宣誓、发露、礼敬、发愿、回向。   要赢得别人的信任,并非学问和道德的因素,而是从苦行、忍耐中才能受肯定。   不请之友   在大悲忏仪结束的那一搥钟声,   我突然出现在大殿中,   信徒们高兴的欢呼   夹杂着掌声久久不息,   没想到“不请之友”   能带给大家如此欢喜,   实在好感动。   精华语录   凡事要做得尽善尽美,是要集合很多人的智能、经验、心力共同成就的。一个人独自摸索、作业,只会事倍功半,且挂一漏万,更是不合现代潮流的做事方法。   如果心中有佛,眼睛所见都是佛的世界,耳朵所听都是佛的音声,嘴里所说都是佛的语言,身体所感受的都是佛的真理。   学佛者要正信正见,生活起居要有丛林风范,弘法度众不妨方便随缘,让传统与现代结合在一起。   僧伽教育是一切佛教事业的根本,关心佛教更别忘了僧伽教育。   宗教真正的目的在净化人心,改善社会风气。   佛光山的弟子都有共同的理想──兴隆佛教;共同的目标──净化人间。   能知足者,天不能贫;能无求者,天不能贱;能外形骸者,天不能病;能不贪生者,天不能死;能随遇而安者,天不能困;能造就人才者,天不能孤;能以身任天下后世者,天不能绝。   “法轮常转”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付之于信众身上的普利活动。   不管什么团体,若没有新血轮的投注,则易衰老,进而淘汰。“传灯”不仅是一种理念,也是责任。   肯结缘才有人缘,有人缘做起事来助缘就多。   一件事情的价值在于它的含义与精神,不在于它的稀奇或金钱。   依法不依人   我一生做事,都以事为主,非以人为主,   依法不依人是我“公平”的基准。   我从来不曾嫌过一个徒弟,   大家在我心目中都如天之骄子,   也希望身为主管的徒弟们,   对属下多包容、多宽待、多照顾、   多用心,不要老大、气势!   精华语录     愈成熟的稻穗愈低头,慈悲、柔和、亲切,是身为主管应有的品格。     “观念”是事情成功与否的关键。     临事肯替别人想,是第一等学问。     肯服务别人就是天堂,自私自利就是地狱。     如何改变一个人?眼修慈眼、口修慈语是最具体的方式,“慈悲心、般若心、菩提心”是最根本的心态。     一颗“心”,能让我们在十法界游走,如何选择自己品味的生活,完全看如何驾驭我们的心。     花点心思关心周遭的人、事、物,主动了解、参与,是人际关系的必备要件。     如何做个主管?      一、笑在脸上,赞在口上;骂在心里,气在肚里。      二、直言有错,气话坏事;批评无效,猜疑离心。      三、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功归大众,过自承担。      四、不计得失,不可畏缩;不能颓丧,不必顽执。      五、顾全大局,倡导人和;上下交流,意见一致。      六、发心服务,遵守诺言;居安思危,知己知彼。      七、注意调和,照顾大众;善用机会,把握人生。      八、处事幽默,聆听报告;细心研究,双手合十。     凡事要耐烦,没有十年以上的树龄,是做不成栋梁的。     懂得协调是现代人工作之方,人要处难处之人,事要做难做之事。   以众为我      我一生做事,正如陈诚所说:   “为做事,必须忍耐;   为完成,必须委屈。”   甚少因“人”的因素,而去破坏圆满,   故我常训示徒众要有   “大众第一,自己第二”的观念。   精华语录   在人生的旅途上要站得住脚,要经得起考验,对自己所想所言所愿负责,自然人生就会受到肯定。   能做好事是“般若手”,慈眼看人是“般若眼”,能说好话是“般若口”,有聪明智能者是“般若脑”……“般若”是每一个人的本来面目。   学佛之道,在于把过去的知识、世俗之见摆到山门外,对自我要勇于接受挑战,对师长教诲要以感恩心来接受。   不要想佛教给我什么,要想我能为佛教做些什么!   发心,是入道最重要的条件。   读诵《金刚经》要如何修持?除了经典所提示的十法行--书写、恭敬、印经、谛听、读诵、受持、讲演、唱诵、思惟、实践外,满足现在所有就是修行,享有现在所有就是修行。   为人勿计得失,应计善恶;做事勿计成败,应计是非;处世勿计贬褒,应计心安;工作勿计收获,应计耕耘。     一个真正富有的人,应:一、外财与内财兼具;二、接受与施舍并行;三、拥有与享有同受。并备有“以无为有”、“以众为我”、“以空为大”的人生观。   怎样有福寿?能善行礼节,常敬长老者,四福自然增,色力寿而安。   怎样有健康?吃得粗,吃得少,吃得苦,吃得亏;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饱,常跑跑;多笑笑,莫烦恼,天天忙,永不老。   如何自处       在团体中要懂得“如何自处”:   将自己忙起来,   安闲是不会被重视的。   凡事不是“我”要不要,   对不以为然的事,并不一定要同意,   但却可以用欣赏的态度来观照。   精华语录   如何解决人我问题?一修人我不计较,二修彼此不比较,三修处事有礼貌,四修见人要微笑,五修吃亏不要紧,六修待人要厚道,七修心内无烦恼,八修口中都说好,九修所交皆君子,十修大家成佛道。   人是为了快乐才到人间来的,不是为了烦恼才来人间的。   在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要创纪录,只有在创纪录中,才能不断提升自我。   为人处事在遇到困境、瓶颈时,要能如“水”--遇山水转,遇石水转,遇岸水转,无论遇到谁,我转!    在人生旅程上,何妨委曲婉转,流出我们自己的独特流域,流出我们自己理想的曲线。   对委屈、挫折、逆境的考验要视之如肥料,也因此才能助长我们的道业。   生活原就是各种尝试,人生要不断开拓。   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才是学习的目的,读书多不一定有用,心的能力才是真正发挥之处。故学习在于有心与否,不在于时间的长短。   如何树立新形象?一、不要轻视别人,二、不要争相领导,三、不要推卸责任,四、不要猜忌多疑,五、不要情绪冲动,六、不要观念不纯,七、不要缺乏信心,八、不要输给屈辱。   人一生做事,辛苦不要紧,慢慢来不着急,只要不死,都有希望依愿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找出内心平衡点     在佛魔各半的世界里,   容许异己的存在,   找出内心的平衡点,   随缘生活,随遇而安,   随喜而作,随心而住,   凡事坦然就能释怀。   精华语录   “学以立名,问则广智”,适应时代的潮流,无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君子以道为友,小人以利为友,不管什么时候,人总离不开朋友。   在人生道上碰到艰难困苦是必然的过程,要有力量去面对它,忍耐它,突破它,决不忘失自己的信心。   能跟大家和平相处,才易在团体中生根,跟别人不和,人家自然会排斥你,培养喜欢别人、信赖别人、帮助别人的心胸,吃亏上当不要当一回事。   能“承担”,自然就能安住,就有力量。   多言取厌,虚言取薄,轻言取辱,“语言”是荣辱的枢机,勿因失言而造成悔恨。   其实一个人要过怎样的生活,在于自己的思想,快乐与否并不重要,重要在于是否有意义。   读新书如晤良友,读旧书如遇故人。人在独处时,不管是良友也好,故人也罢,实是不可少的伴侣。   在团体中要人家注重,除才华、负责、忠诚外,我想至少要经过十年的历史才会受人肯定。多层面的充实和广结善缘是时下青年要积极修持的。   身为领导者除备有宽宏的胸怀、平等的精神外,在思想、风格、处事、道行各方面都要有能力才有资格去领导人。本身无能力又不肯接受别人领导者是团体进步的绊脚石。   不知珍惜时间,是个对生命杀生的人。   皆大欢喜     为人处事,     承上启下最圆满境界     莫过于“皆大欢喜”。     精华语录   要办好一个活动,首重“集体参与”、“集体教学”,独脚戏的个人表现,已不合时代。   人就怕不发心,一发心凡事可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人生除了钱以外还有别的东西,要将自己看得比金钱高、比金钱富,才不会受物役。一个人有信用,信用就是财富;有道德,道德就是财富;有责任感,责任感就是财富;有健康,健康就是财富。懂得惜福、知足、感恩,则财富俯拾即是。   有些人不是谎言家,因为他们常常说真话;有些人是谎言家,因为他们永不说真话。   如何做好一个“众”?    眼看人要行注目礼,耳要听清楚对方的话,口要说好话多赞美人,举止动作要威仪庄重,“事事关心,人人知道”,那就是最好的一个“众”了。   做人,应注意十败:一、虚荣者败,二、懒惰者败,三、骄慢者败,四、暴戾者败,五、贪吝者败,六、私心者败,七、无信者败,八、邪执者败,九、不忠者败,十、说谎者败。   做人,应注意十胜:一、诚实者胜,二、勤劳者胜,三、谦虚者胜,四、仁慈者胜,五、喜舍者胜,六、大公者胜,七、笃实者胜,八、圆融者胜,九、忠忱者胜,十、信用者胜。 欧游记事    这趟欧洲之旅让我对风俗民情的看法   有了更深一层的认知,   感受到我们不要只做个观光的过客,   而应发心到欧洲开疆拓土,   为渴望佛法的众生服务。   精华语录   人之所以纷争,在思想上太本位主义,在意见上太以我为主,在相处上太接近,故要减少此纷争,在与人有用、有利、有需要时要提起,否则就放下。   世界上最美好的事,不外“融和”,融和国家、民族、学术思想……,凡事有了分别、大小,就不能心平。   “体”是内涵的精神,“用”是发心做事,每一个人都有体(性能),但用(表现)都不一样,体为用之本,用为体之现,二者缺一不可。   一个有用的人,一定对国家、对社会具有信心。   一个优秀的人,凡事绝不轻易拒绝,要给人希望。   一个能干的人,总是将利益分享大家,要给人欢喜。   一个慈悲的人,一定乐于主动服务,要给人方便。   孔子讲的是现实人生,道家追求的是超现实的无为思想,佛教则主张出世、入世的融和,比前二者更平和。   佛 教不会控制人的言行,一切因果全是由“业”在操作,“业”就是自作自受。   慈悲不是定点     人常会因际遇的不同,   需求的层次也会改变,   慈悲是不断的净化提升,   而不是一个定点。   精华语录   立德、立言、立功是长寿之道,信用、责任、健康是富有之方,希望人人不仅富有且要长寿。   监狱有有形和无形之别,有人虽在监狱外,心却住于无形牢狱--心牢,有人虽犯了错,只要心存悔过,依然能坦然自在。   真正的富有在于内在的财富,勤劳、节俭、宽厚、慈悲、信用、布施、喜舍……都是致富之道。   佛教对福寿的看法,在于心念的改变,命好不好并不重要,重要在心好不好。   “人我之道”是当今社会人际间最奥妙的一门学问,我心中有大家,大家心中有我,彼此间有关系,在相处上自然容易付出爱心、关怀,人我关系亦趋和谐。   遇事主动去解决,自立、自强、自尊是人我相处之道。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接受”是自我充实之道,“想当然耳”是自在安然之道,“凡事忍耐”是自由快乐之道,“赞美别人”是自结善缘之道。   世间上任何事情,都是一念之间,学习好的、善的、美的一念,则人生自然富有,因观念就是财富。   登天难,求人更难;黄连苦,贫穷更苦;春冰薄,人情更薄;江湖险,人心更险;知其难,甘其苦,耐其薄,测其险,可以处事矣,可以应变矣。   “有心”是一切成功之因。   出家不是逃避,而是要负更重大的责任──度尽芸芸众生。   修行是什么      有人以为闭关不问世事才是修行,   其实,什么是修行?   安住身心于戒定慧是修行,   和蔼待人、慈悲处事是修行,   行住坐卧、举心动念不离佛法   就是修行。   精华语录   为适应时代潮流,走入社会,深入民间,让信众在生活中能触及佛教,从佛法中感受到信心、欢喜、希望、方便的佛教,才是现代佛教的弘法方式。   以鼓励代替责备,以发代替打,以无限的方便来诱导学子、满足学子需要,才是培植人才的手段。   在学时可自我警惕--为学当重闻思修,将来必须说写做,若能具备戒定慧,必可清净乐融融。   佛教非局限于寺庙里,要从寺庙走入社会,走入人群,扩大到每一个信徒家里,实践佛陀的慈悲、忍耐、和谐,把佛教的欢喜、快乐,布满人间。   素食能增长耐力,助益人性的慈悲心,增进身体的健康。很多素菜之所以荤食为名,是为了方便引导世人素食的兴趣。   “培才爱人”,是为人主管者爱护属下、提拔属下、凝聚团体力量的基本胸量。   出口布施,大家广为宣传,把佛法传播四方才好;出心布施,将佛法中所拥有的禅悦、法喜、欢欣,带给别人,这才是真正的传教。   作家如何修行?笔下有德,就是修行。   什么叫修行?自利利他是修行,自觉觉他是修行,广结善缘是修行,发菩提心是修行,劳动服务是修行……行住坐卧、举心动念都能不离四无量心、四弘誓愿就是修行。   自性本清净      人人的自性本自清净,   念阿弥陀佛   就是要念出自己的弥陀自性,   将自己本身的性能   以拜佛、念佛来发掘,   让句句佛号   将失落的自我找回来。   精华语录   一个人的包容心量有多大,其事业成就也就有多大。对批评指责不要生气要检讨,和人相处,赞美要多于责备,要发广大包容心,因“大”与“多”要有心胸去包容。   “推诿”,阻碍一切进步。每个人都要有舍我其谁的承担勇气,为国家、为社会、为未来、为众生、为佛法、为责任,不仅承担光荣的一面,挫折的一面也要承担。   有理想还要加上努力,才不会成为空想。   现代的佛教徒应该要动起来,发挥慈悲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将佛教的光明、希望、欢喜,散布在世界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人间净土的清净安乐。   学佛的人要能本着“行在禅净双修,解在一切佛法”。   人人的自性本自清净,念阿弥陀佛就是要念出自己的弥陀自性,将自己本身的性能以拜佛、念佛来发掘,让句句佛号将失落的自我找回来。   出家的条件:能忍耐、尚和平、肯包容、知本分。   人的生命有限,要尽量使自己忙起来。“忙”,才有进步,才有成绩,才有成就。   如何才能建设现代佛教?一、要有人间进取的精神,二、要有喜悦乐观的说理,三、要有资生利众的事业,四、要有悲智愿行的性格。   一个人光有聪明、能力并不能解决问题,慈悲、智能才是解难之力。   一件事情的成功是要有过程的,而这过程就是耐烦、耐久、耐屈、耐苦。   观心自在     “忍”是力量,   有力量才可以承担一切,对抗境界。   能忍的人才能“观自在”,   观人自在,观事自在,   观境自在,观理自在   精华语录   修行非口号、形式,而是要将佛法运用到生活中。修行在生活中,用慈悲的语言应人,用慈悲的眼光待人,用慈悲的面孔对人,……生活中有佛法,才叫“修行”。   改善社会风气,要彻底从心灵改变起。   包容别人就是扩大自己。   我们在生活中,几乎是被人牵着鼻子走,没有自主的生活,喜怒皆在人家的一句话中,那有自我?都是受别人影响,过去的一句话,为何老放在心中“过”不去呢?那就是因为生活中没有禅……     有宗教的信仰能使我们有个安身立命处,使自己活得更自在。但若无正知正见,信仰反成执着,易生邪见。   对器官移植的看法──我赞成器官移植,与其让身体被虫蛀、腐烂,不如将有用的器官加以移植,让别人能延续生命。人生在世都有缺陷,何必要求死后一定要“全尸”呢?   经云:“人命在呼吸间。”人虽然不免一死,但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为捍卫公理、正义而牺牲是值得嘉许的,如果只是满足个人权力欲望,而不惜牺牲众多人命,实在是罪过。   人的病痛有时非全靠医师治疗,自己要做自己的医生,来调治病痛。   学佛的人,要紧的是从迷信和神权里解脱出来,若正信不能建立,则迷信之危害极大。   美好人生       美好的人生是人创造的,   罪恶的人生也是人造成的。   “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   然佛教却有很多做人的道理,   告诉我们如何拥有美好人生。   精华语录   战争是残忍的,也是不得已的,但是如果碰到必须加以制裁的恶魔,有时也要杀一儆百,这也是佛教的降魔精神。   生活在人间,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要彼此尊敬、和平相处。   佛教的真义是,慈悲度世、入世弘法。   佛教讲究慈悲,但,是指积极的慈悲而非消极的慈悲。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是非。   委曲求全识大体,谦虚忍让多学习,随喜功德莫嫉妒,广结善缘施欢喜。   “礼”是一种规律人们外在行为的规范,使心和行为、实质和形式达到调和,是人格圆满的境界。   在团体中与人相处,知和而和,能“和”,才能和气、和平、和好、和悦、和顺、和祥、和谐、和衷共济、和气生财。   在佛门发心,出钱是小功德,出力是中功德,出口则不嫌多,出心是大功德。   知感恩、懂珍惜,才是富有的人。   从生活中磨炼,从克难中成长。   现在的年轻人除了会读书和善良是不够的,基本的人情世故、礼貌也不可或缺。   人有时候要靠衣着华丽、化妆来美化自己,然修道者则着重道德和内心慈悲的庄严。   深刻的自我警惕不迟到不早退,是进德修身第一事。   人只要在佛道上用功,到处都有人护持。   放眼世界       时代变迁与社会进步,   佛教从传统走向现代,   从寺院走向社会,   从健全自己走向服务人群,   以担负佛教自度度人的美德,   我们应该人在山林,心怀社会,   立足社会,放眼世界。   精华语录   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夫妇相处不外忍耐、守节、信赖、体贴,彼此要将对方认为是自己的最爱。“至爱无悔”是共同生活最最基本的条件。   鼓励,是所有音声中最悦耳的。   “应病与药”,是佛陀对人类施与的教化,不仅能治愈肉体上的疾病,更能除去众生精神上的苦恼,故佛陀又有“大医王”的美誉。   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   处人不可任己意,处事不可任己见,天下那有如意顺遂的事?   身为主管要:一、懂得全局,二、明白分工,三、知道协调,四、用心策画,五、全力推动,六、向上报告,七、知道承办,八、追查成果。   所谓化缘,并不是指金钱而言,而是在培植“因缘”,结对方的情意、佛法、服务等缘分。   一个人在年轻时,要时常找一些苦差事来自我磨炼,要让大家肯定,唯有从最基层做起,“智能”之前没有什么做不了的事,“发心、立愿”佛都能成,还有什么比成佛更难的?   “告别式”就是替别人解决生死问题,对“生”者安慰、节哀,对“死”者慰灵、祝福,就是了生脱死。功德佛事最能“度生”“慰死”,是真正的了生脱死。   精进是休息时休息,当工作时工作。   人生使命       锁定人生目标,   并为这个目标牺牲、付出。   每个人的人生价值不同,   目标也不同,   要选择做适合自己的事,   努力完成自己所负的人生使命!   精华语录    人生不一定要走赚钱的路,可以过另一种慈悲、道德、宽广、禅定、般若的生活,否则只为工作而生活,并不代表人生。   能将“使命”看成是终身目标,是现代青年学子的榜样。   在学习的过程、成长的阶段里,所遭遇的挫折、灾难,并不见得不好,有时早临的逆境是一种福。只是要在困难中得到教训,来激励自己的未来,这才是挫折的代价。   万事可忘,难忘者慈航度众;千般易淡,未淡者禅心一段。   从事教育工作者,应本着“不进则退”的理念,时常不忘充实自己,来承担“授业解惑”的使命。   能接受学生的音声、反应,才是进步的老师。   学习重于自己的心态,懂得体谅他人,自然学会如何处众,在众中自然不会迷失自我。   眼要亮,亮不吃亏;口要谨,谨不惹祸;胆要细,细不妄为;气要平,平不执拗;好胜必败,务名多毁。   佛教不只注重人世间的你我他,对一切众生、天人、地狱、畜牲也一样不舍弃……     一个人的劳力有限,真正的能源在于内心的智能,要开发心里的能源,内心才会充实、快乐。 转折点       有的人为“一句话”积极向上。   努力以赴;   有的人则颓废消沉,自暴自弃。   在人生道上如何转一切音声为陀罗尼。   不仅是一种修持法门。   也是改变一生的转折点。   精华语录   “灯”有照明破闇之功,在佛门常将灯喻为智能。   现今教育除了身教、言教外,还必须“心教”。心教必须借着宗教对心灵净化的功效,使人人心灵净化,社会才会充满善意的爱及理性的法制……     当官者在巨细冗杂的工作中,能以政事为经,以佛法为纬,实具进德修业之功也。   “肯定自己”是修行者的一大课题。   排斥别人的意见时,千万记着:你排斥的只是意见,不是人。   学习佛教的随缘生活,不需要逃避目前的生活环境,要建立现实天堂,在受苦的时候,感到快乐;在委屈的时候,觉得公平;在忙碌的时候,仍然安闲;在受责的时候,知道慈悲……。要从过去的苦痛中挣扎出来,追寻人生的目的。   人在世间上,最难做到的就是放得下,自己喜爱的固然放不下,自己不喜爱的也放不下。   人生应该追求什么?     一、人生除了追求诸佛的感应,更应求自己的感应。    二、人生除了追求色身的延长,更应求慧命的永恒。    三、人生除了追求身外的财富,更应求心内的财富。    四、人生除了追求拥有的生活,更应求空无的生活。   “出家”的真义,是为了延续真理的传承不断,让人类精神有所寄托,在割爱辞亲下,甘于淡泊而奉献终身,并非人人都做得到。   勤耕心田       如果善于处理事情。   时间无非是一块良田。   再忙、再累、再奔波。   我都会很精勤于我所耕作的田地。   想到芸芸众生对佛法的渴求。   我不敢丝毫荒芜。   精华语录   “得奖”不是用希望得到的,而是用努力造成的。只不过是以此来激励大家,不怕无位,怕己不能也。   看他人错失处,处处当反观内省;说他人是非时,时时将自己勘验。   能容小人,是大人;能处薄德,是厚德。   佛弟子,应常自勉:    一、从佛相僧容里,见到自己本来面目。    二、从花草砂石内,认识三千大千宇宙。    三、从椅子拜垫上,体认自己无限生命。    四、从静夜明月中,紧紧握着永恒未来。   与人共事,要人家信任,必须自己先信任对方。   凡事求助于人,不易成功;自己解决,才能成功。   共修时,有人喜欢诵《弥陀经》,有的喜欢诵《药师经》、《普门品》,只要念得顺,能契入,诵那一种经文,功德都是一样。   完美的人格、高尚的品德,是从实际生活中锻炼出来的。   开口动舌无义于人,戒之莫言;举心动念无义于人,戒之莫起;举足动步无益于人,戒之莫行。   弘扬佛法,仍是当今佛教徒最大的任务。   父母原来树木同,那能免得落秋风;劝君尽力生时养,死后悲号总是空。   宗教不是保险公司,各人有各人的业力,团体有团体的共业,不能完全怪罪宗教。   畅行无阻           人生遇挫折受阻。   必定在过程上有所差错。   故为人处事宁可慢些,不要太急而错误;   宁可笨些,不要太巧而败事。   在遇挫折不顺遂时,要将原因找出来。   并痛切面对改过不推诿。   自然在人生道上畅行无阻。   精华语录   当得意时,须寻一条退路,然后不死于安乐;当失意时,须寻一条出路,然后可生于忧患。   “生活”的真义?生活艰难时,要面对它;生活安静时,要接受它;生活辛苦时,要体验它;生活忧伤时,要克服它;生活艰难时,要履行它;生活满足时,要享受它;生活迷蒙时,要揭开它;生活活跃时,要把握它;生活美好时,要歌颂它;生活挫折时,要奋起它;生活清闲时,要计画它;生活思考时,要完成它。   宗教彼此间应互相尊重而非反对,在弘扬佛法的前提下,对异教要有包容心,甚至必要时给予辅导、感化、摄受,而非排斥、对立。   人遇到不顺遂时,最容易引发瞋心,有的人喜欢将瞋怒刻在岩石上,永记不忘;有的人喜欢把怒气写在沙上,很快就消失掉;另有一种人喜欢把怒气付诸流水,不让不悦的事留在心底,他让误解和闲言闲语悄然逝去,他心里永远清纯不受干扰。   神通敌不过业力,也非究竟之法,为佛所不允,故学佛不要迷信神通,平常心是佛道。   佛教之不同于一般慈善机构,乃在于可以净化人心,解决人的生死烦恼。   佛教要健全组织,在行政及社会活动方面要让在家教团来发心,法务及教务则以寺院为主,由出家法师来负责,如此分工合作,不仅能健全佛教组织,更可维护佛教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与宗风。   感应道交   每个人在学佛心路历程上,   如果凡事都要等佛祖给我们感应的话,   那就实在太辛苦了!   自己给自己感应比较重要。   精华语录   团结非要对方听我的话,而是要让对方在有路可行的原则下同一步伐。   现今的社会,有些事只看外表是不准的,还必须用智能的眼光去过滤。   “爱”并非
本文档为【星云菁华语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6993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78KB
软件:Word
页数:174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10-11-12
浏览量: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