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方以智《东西均》矛盾思想探析

方以智《东西均》矛盾思想探析

举报
开通vip

方以智《东西均》矛盾思想探析 2003年第4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Ⅷ28№4 垩翟兰:璺耋:::塑2 ::::::::2 2尘::::=:2:尘::::2::2兰.:=:奎:=::: 警::!:: 方以智《东西均》矛盾思想探析 ■田海舰(河北大学马列教研部.河北保定071002) 捕羹:方以智‘东哥均)鼍舍||丰富而深刺的矛席思想。他的“尽天地古夸曹二”、“合二而一”、。交、特、几” 争光辉令患,充满了辩证潦的夸瑾内嵇,从一定衡雷魔映了啤清之糌时代精神的精华,蔗古代脊蒂辩.i纛潦由 近代嘉证辩证法转塑峙过{t彤盎.在中田辩...

方以智《东西均》矛盾思想探析
2003年第4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Ⅷ28№4 垩翟兰:璺耋:::塑2 ::::::::2 2尘::::=:2:尘::::2::2兰.:=:奎:=::: 警::!:: 方以智《东西均》矛盾思想探析 ■田海舰(河北大学马列教研部.河北保定071002) 捕羹:方以智‘东哥均)鼍舍||丰富而深刺的矛席思想。他的“尽天地古夸曹二”、“合二而一”、。交、特、几” 争光辉令患,充满了辩证潦的夸瑾内嵇,从一定衡雷魔映了啤清之糌时代精神的精华,蔗古代脊蒂辩.i纛潦由 近代嘉证辩证法转塑峙过{t彤盎.在中田辩证法竞麓竞上应占有一定历史地位。 荧■埔:方以智I东番均;矛盾 AnAn臻lysisofF钰ngyi-zhi’sContradictolylde魏#IA jr瑰廿妇rn,,,lo拧yp,E口st口”dW酗f TlANH耐_ji蛐 (风8雠幽ard镌日出hg聩棚r廿rH瞌ofM∞函1r叫威城¨,H出dUI如娜晦,丑自0di粥钟10吩.CKm)^啪喇:讯胁㈣o,肠站4材w妊嘶t蝴by№n如,i涮曲es一幽and嘲州耐黼of删c断I. Hb硫Hi柚t融。删ti0∞_监h聪“创efyo。抽}∞Btwosid船”,“o。mK面_|gM船帕ah,,”rekdm,坤mti∞,械辨”8砖 pe蛐触ted埘t}I姗日∞able幽d脚如印i士i船蚰d删ectcr呲of№Il匿蛳y曲d强嘴由n蛳y蛳【圭峨把日蝴埘n de掣∞.掩自diak州璐pl州tjo∞啪BI的t呲矗thl矗lfom旭fmm拍dentsiIn出di日le商璐幻m。d鼬p商畦妇ndi— al酬尊andth耐。他。pI丑y眦蛔邮q蝴tmkintf砖h{s协ryofthed觇吲h姗瑚td跚#-睁edipIe州∞. 粉啪岫:Fh窿Ⅵ-幽汕eha删啪ydE赫t蚰dW哦;00n讧日dictI鳓 中围分类号:Ej248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03)04一006703 作为方以智哲学的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作,《东西均》⋯蕴含着丰富而深 刻的矛盾思想。关于“尽天地古今皆一二”的矛盾对立思想、 “合二而一”的矛盾同一思想、“交,轮、几”的矛盾转化思想、 矛盾双方的不平衡性思想,构成了其以“二而.一而二”为 特征的矛盾思想的基本内涵。下面,本文就这一思想及其历 史地位作一探析,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方以智《东西均》矛盾思想的基本内涵 在中国哲学史上,关于对立统一的思想,即矛盾思想, 《易传-系辞上》早就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董仲舒提出“百 物皆有台偶”和“台而为~”(董仲舒《春秋繁露》),张载提出 “一物两体”(张载《易说·说卦》,朱熹因袭邵雍的思想对“一 分为二”做r精确表述。方以智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了“二而 一.一而二。分合、合分,可交、可轮。”(《东西均·张驰》,以下 凡引《东西均》.只注篇名)的深刻思想,大大丰富了我国古代 辩证法的理论宝库。 1“尽天地古今皆二”的矛盾对立思想 方以智在《三征》篇提出了“尽天地古今皆二”这一光辉 命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天地”指空间,指字,“古今”指时间,指宙。这是说, 宇宙问 切事物都可分为对立着的两个方面,不论是形而上 的有无、虚实、动静、形气、道器,还是形而下的昼夜、幽明、生 死,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人到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这就 深刻揭示了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对“一而二”的思想,他 从多方面作了充分论证,《三征》篇说:“一不可量,量则言二, 日有.日无.两端是也。虚实也,动静也,阴阳也,形气也,道 器也,昼夜也,幽明也,生死也,尽天地古今皆■也。”《反因》 篇说“昼夜、水火、生死、男女、生克、刚柔、清浊、明暗、虚实、 有无、形气、道器、真妄、顺逆、安危、劳逸、‘剥’‘复’、‘震’ ‘艮’、‘损’‘益’、博约之类,无非二端。”“二端”一词最初见于 收稿日期:2003一叭一05 作者简介:田海舰(1970年一)男,哲学硕士,河北大学马列教研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哲学。 67 万方数据 《论语·子罕》、本义是指事物内部相互矛盾或斗争的对立面。 这21)对范畴就说明事物“无非二端”,肯定了矛盾的客观存 住。《容遁》篇亦认为:“自有阴阳、动静、体用、理事,而因果、 善恶、染净、性相、真妄皆二也。”《公符》篇也断定:“凡天地间 皆两端”。这屿论述都肯定了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两个相 瓦排斥的刈立面所组成的。 方以智用“一而二“的观点分析和概括了自然、社会和思 维的许多现象、就自然界而言,它可分为天地,而且一切存 在都是矛盾的:“大分为天地,奇生偶而两中参.盖一不住 而二一即一若也,”(《三怔》),“天地间惟阴阳、水火两端。” (《道岂》),“几攘之仁必有二坼,故初发者二芽,所以为人者 亦犹是矣,”(《译诺名》)就社会现象而言,“有小人乃以磨砺 君子.刀兵祸患为有道之钻锤,故日:危之乃安,亡之乃存,劳 之乃逸,届之乃伸。”就主体而言,亦“心兼形神”(《译诸名》), “心、意识亦两端”(《道艺》)。从篇名来看,《反因》、《奇庸》、 《全偏》、《神迹》、《道艺》、《张驰》、《疑信》、《源流》、《消息》等 都包含着丰富的“一分为二”思想。从书名本身来看,《东西 均》是一部旨在揭示阴阳代错循环之理、用以调和懦释道三 家学说的重要通几之作,它就是要讲事物内部矛盾着的对立 面以及事物内部因对立面的统一而产生的运动。 尤为可贵的是,方以智天才地猜测到矛盾对立的双方亦 同样存在着矛盾,试图将“一而二”的思想贯彻到底。他说: “大阴阳之次,各分小阴阳,如四象八卦,交网细分,两两中 贳.亿万无尽。”(《公符》)无论天或地都包含着水和火这一对 矛盾,而火又包含“君火”与“相火”的矛盾,水叉存在着“冷” 与“热”的矛盾,这种现象一而二地划分下去是亿万无尽的。 这叮以说是对=E安石“耦之中又有耦焉”(王安石《洪范传》) 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方以智还把“一而二”提升为最高哲学原则,提出“天地 问之毫理,凡相因者皆极相反”(《反因》)的光辉命题。在方 以智之前,虽邵雍谈到“八卦相错,然后天地万物生焉,是故 一分为:,二分为网,四分为八”(邵雍《观物外篇》之二),张 载提出:“天地变化,二端而已”(张载《正蒙》),程颢承认“天 地厅物之理,无独必有对”.“万物莫不有对”(《二程遗书》卷 十 ),F安石提出“道立卡两”(王安石《洪范传》),但是,他 们部未把“一而二”提为最高的哲学原则。方以智对矛盾法 则的认识比他的前辈更深刻、更系统。这是显而易见的, 2“合二而一”的矛盾同一思想 矛盾双方小仅是对立的,而且是统一的。他用“合二而 一”、“分合”、“东西均”、“相反相因”“相抹相胜而相成”、“处 处有交互,则处处有颠倒”(《颠倒》)、“相夺相通”(《开章》)等 表述对立面统一的思想。 方以智提出“合二而一”这一独创命题,表述矛盾双方的 相瓦关联。“合二而·”首见于《三征》篇,他说:“两间无不 交,则尤不二而一者。”“交也者.合二而一也。”“交”即对立面 的交感、相互联系。他还说:“生死、呼吸、往来、动静无不相 即,并小相坏”(《三征》)、“天地间相反者相因,而公因即在反 因中”(《所以》)“内外合矣,合不坏分”。这就表明矛盾双方 无不相瓦交感,无不结成统一体,而矛盾的统一并不破坏、消 除对立,统一是对立的统一。方以智举了大量事实加以佐 证。他说:“白本于赤,二而一也。”(《开章》)他还指出:“高卑 相鞔.深浅相僚.合无不分,分无不合。”(《反因》).方以智看 到了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具有同一性。 《反因》篇关于对立统思想讲得尤为深刻:“且举犬较 言之.阳清阴浊,至相反也。霄壤县判而玄黄相杂,刚柔敌应 而律吕协和,雌雄异形而牝牡交感,可谓不相因乎?水湿火 燥.至相反也,《坎》《离》继《乾》《坤》立极,上_F经皆终水火; 民用甚急,刻不相离;人身之水火交则生,不变则病,可谓不 相凼乎~·四时之行,雨露而霜雪,春生而秋杀。吉凶祸 68 福,皆相倚伏、生死之几,能死则生,徇生则死。静沉动浮, 理自冰炭,而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静极必动.动极必静。有 一必有二:,二皆本於一.岂非大地间之至相反者,本同处於一 原乎哉?”这段话,首先明确提出了对立面相瓦依存,相互联 结,各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还明确提出r互相依存 的对立面,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亦深刻揭示了“一而 二”与“二而”的相互关联关系,所有这些,应该说都是关于 对立统一思想的天才诠证。 在此基础上,他在《反冈》中作了精辟概括:“吾尝言大地 间之至理,凡相因者皆极相反何其颠倒占今而臆说乎?此 非我之臆,天地之臆也”、“则所谓相反相因者,相抹相胜而相 成也。”方以智“相反相因”的学说在一定程度上对矛盾的本 质进行了理性分析和慨括.肯定“反”对“因”的决定作用,提 出对立物的统一是事物对立面的矛盾统一;而且把“凡相因 者皆极相反”的法则提高到哲学法则(至理)去认识,这无疑 是超越前人的一种卓见,方以智的公园反因说与对立统一 学说相比,相同之处在于,都认为统一物之分为对立的两个 方面,对立双方既相反又相成,于是构成了宇宙万象。不同 之处在于,方以智更强凋一在二中,一参于二,因而万象便不 仅是对立的二.同时还是统一的一.以及由这个统一的“上一 点”与“下二点”所形成的“j”。 3“交、轮、几”的矛盾转化思想 在《三征》篇,方以智提出了“交”、“轮”、“几”的公式,试 图概括矛盾转化的一般规律。他说:“‘交’也者,台二而一 也;‘轮’也者,首尾相衔也;⋯·‘几’着.微也,危也,权之始 也,变之端也。”还说:⋯交’以虚实,‘轮’续前后,而通虚实 前后者日‘贯’.贯难状而言其‘几’。”这里,“交”即空间上的 交错交叉,指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互相交感而互相联结、互 相渗透。交是事物的普遍现象,事物莫不以交的形式参与整 个宇宙的运动,他说:“人人一琉璃也,可方可圆,可棱可破, 可末可长,而交之轮之。”交的形式和结果便是一而:、二而 一,“两间无不交,则无不:而一者,相反相因,田■以济,而 实无二无一也。”交的方式有隐交,有显交,有显隐交。交的 动力则在二一之中,即一分为:是相交的动力,合二而一是 相交的结果,即如他说的“一囡一二而两即参。”一是二相交的 结果,而之所以有二,乃固有其本体之一,本体之·与它所包 含的二即成为三。 ‘轮’即时间f二的前后相继,指事物前后相继的变化推移 即矛盾促成的事物的转化轮是方以智借用佛家用语并改 造了它的内容,指事物自身的前后相继,无始无终,如轮相 转,终而复始,轮轮相续。事物皆轮转,但由于本性不同,轮 转的方式亦多种多样,无穷无尽。他说:“物物皆自为轮.直 者直轮,横者横轮.曲者睦轮。虚巾之气,生生成轮。举有形 无形.无不轮者。无所逃于往来相推,则何所逃于轮哉·衍 而长之,片而褙之.卷而接之,直立而上下之.干交而贯蒸之, 以此推之,凡理皆然。”自为轮者轮转的动力在己,“直”、 “横”、“曲”皆轮转的空间形式,在他看来,交存轮中交,轮在 交中轮,交轮同时,万物同时在时空中运动,构成宇宙框架。 他说:“轮有三轮,界圆而裁成之:有平轮,有直轮,有横轮。 三者拱架而六合圆矣,象限方矣,二至、一:分、四立见矣。 ⋯⋯南北直轮,立极而相交;东西衡轮,旋转而不息。南北之 水火即东西之日月,东西之轮即南北之轮也。甲之则四方中 五盘轮。”正是万物的交轮使宇宙有了方向、象限和时间上的 规定。南北是上下交,是直轮;东西是左右交,是横轮;南北 交轮,北寒南热是两极之交轮;东西交轮,日月错行是日月之 交轮。中央与四方之交轮,则表现为“四方中五盘轮”形式, 交轮的形式虽不同,而为交轮则一,故无物逃于交轮。 交轮要通过“几”这一关节发生作用。几乃指事物运动 变化微妙难测之意,指事物贯通转化过程中的动力、源泉、朕 万方数据 兆、契机。事物的存在、运动及规律集中体现在“儿“上,而 “儿”是极细微的端萌、契机.它即有即尤,即动即静.贯穿于 事物发畏全过程.把握“几”是把握事物变化的关键,知几方 可“时乘其中,应节如环”关于对立面相互转化的条件,他 虽末能自觉地认识并加以论述,但在个别问题卜却时有触 搜。如他说:“石火小击,终古石也,⋯⋯然无灰斗以扩充之, fi虽百击.能举火耶?”(《道艺》)“弓之为弓也,非欲张之乎, 然必驰之养其力,乃能张之尽其用。”必须在“驰之养其力”的 条件卜.才能有“弓”之“张”的作用。 方以智运用“交轮”.“代错”的规律,分析r自然和社会 诸种事物自身矛盾双片的相互转化。如《反因》篇指出:“天 地畅蛔辑辑,屑屑倦倦,必代必错,而后能行。”《开章》篇说: “代而错者,莫均于东西赤白二九。”《奇庸》篇指出:“奇庸,庸 奇,犹动静之一交一轮”,《反因》篇指出:“危之乃安,亡之乃 存,劳之乃逸,屈之乃伸。”方以智以阴阳的颠倒,说明事物的 转化。他i兑:“未分为体,属阳,而虚、静属阴;已分为用,属 阴,而动、实属阳。体静则阳上而阴下,用动则阳下而阴上。 H太阳属火,而‘离’为阴;月太阴属水,而‘坎’为阳。水.木, 十属阳,而有阴柔之性;火、金属阴,而有阳刚之性。可见,处 处有交互,则处处口T颠倒也,有贯之者矣。”(《颠倒》)他以时 间前后为例说明,由于每一瞬间都包含着矛盾.所以产生“轮 续前后”的矛盾转化、他说:“推见(现)在之前际,即过去之 后际.推见(现)在之后际,即未来之前际;此一天地未生前, 即前一天地已死后;此·念未生前,即前一念已死后;今日之 子时前,即昨日之亥时后。”(《三征》) 此外.方U智《东西均》对矛盾双方的不平衡性也有精彩 的论述(参见拙文《试折方以智辩证“矛盾”概念的内涵及历 史地位》,河北大学学报,2002、2),此不赘述。 二、方以智《东西均》矛盾思想的历史地位 方以智《东西均》哲学的突出贡献,是他深研《易》理,改 铸老庄、批判程朱,吸取了当时自然科学成果而主要是对自 已所经历的大动荡的社会现实和农民革命战争所展开的社 会矛盾进行了哲学概括。,对此,庐外侯在《东西均》序言中高 度评价说:“它是一部集中的有体系的哲学著作,其中唯物主 义和朴素辩让法的观点是颇光辉的”,“他的哲学和王船山的 哲学是同时代的大旗,是中国卜匕j比纪时代精神的重要的蜘 面。””具体|兑来.方以智的“尽天地占今皆二”、“合●而一“、 “交,轮;儿”、“相反相用”等光辉命题,党满了辩迁法的合理 内核,从一定侧面反映了明清之际时代精神的精华,将古代 朴素形态的辩证法思想推进到了时代条件所允许的高度,同 张载的“一物两体”、程颢的“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王 安石的“道苞于两”说相比.观点照明确,认识更深刻,论述更 完备,哲学色彩更强烈。他提出的“交、轮、几”公式“在形式 上近似下矛盾转化的规律”.他的朴素的辩证法“在形式上观 察到了否定之否定的规律。”阳他所提出的“合二而一”思想, 从统一方面说明了对奇面双方的辩证关系,与“一分为二”思 想,构成了中国占_代“一”与”二:”关系的辩汪法,是中国古代 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重要环节。“·分为:”和“合二而一”较 为全面地论述厂对立统一规律.在中国辩证法发展史上应占 有一定历史地位, 受时代条件、阶级地位、家传易学及所受教育的局限, 《东西均》矛盾思想亦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形而上学缺陷: 其,表现出调和、折衷主义倾向。这是他过分强凋矛 盾统一降,模糊矛盾、取消矛盾的必然结果。他把天地末分 之前称为“混沌”或“太无”,在这种状态中.无阴阳,无善恶, 无是非、无物我、尤对待,先后的区别授有厂,体用的区别没 有了,一切现象均无矛盾r、在论证“●而一,一而二”的过 程中,有时往往过分强调对立面的统。他虽然对当时封建 社会现实有所批判和否定,要求革新.但是由1。他仍然站在 地主阶级立场反对和仇视当时的农民革命,因此也就不可能 把辩证法贯彻到底。 其__二,表现出绝对主义倾向.他似乎意if{到对立面双方 总有一个占据着支配地位的主要方面,但却把它看作是“统” 乎“两端”之问的一个绝对的超然的东西,这就把矛盾j·要方 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分凝固化t绝对化了封建主义的伦理制 度要求“天”、“阳”、“夫”、“君”的支配地f静不能改变.绝对地 处下“绕”的地位,方以智不可能摆脱这种封建辛义的传统思 想。 其三,表现出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倾向。“有无二无.无 二亦无。谓直有一有,不知有无也,可;死生期息耳,舄足道 哉?已无生死,又何不可为哉?可而不可,不可而可;出为无 为,则为出于不为;万即~,一即万;神与迹不二矣.何断何 别?”(《神迹》)在这里,生与死、为与不为、万与一、神与迹的 差别消失了,“生本不生,死本不死”、“乐死而厌生与贪q:而 惧死同”,“生死一昼夜⋯蜗牛暮死.即彭祖矣”(《生死 格》)。 其四,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在相反相因的反因中.又 横加了一个“绝待”的公园,从而走向形而上学。他的“合二 而一”论,于矛盾变化之上还有一个称之为“合”,或者称为 “统”、或“均”、或“公因”、或“参”等名称的、带有理念性质的 东西控制着、从而使得这种不停的矛盾运动只能停留在自己 的位置上上下左右地交替,只有数量位置的变化.而缺乏质 的飞跃,从而昭人机械论、宿命论,给他的杰出理论蒙上了一 层冲秘色彩。 遗憾的是,“早已文豪誉望动天下”(王夫之《方以智传》) 的方以智命运坎坷。“时不遇矣”。他仰天浩叹道:“欺斯世之 难处兮,又奚之而可适!夜耿耿兮鸡不鸣.睇东方兮何时 明!"(方以智《浮山前集》)由于政治环境和人生经历不同,先 是顾、黄名显于世,大约~个多世纪,王氏学术亦因“船山遗 书”而受到世人瞩目。唯以智之书,被禁而不得传其全貌,其 本人亦被误解为是贵公子、画家和晚年箪瓢恶食、隐居山林 的老头陀,至多被认为是文字声韵学家和博物学家,其精粹 的哲学思想被有意无意地湮没近三个世纪,他的矛盾思想长 期以来更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和恰当的评价。这固然与 其贵公子的出身、孤忠不屈的“遗民”立场,“药地禅师”的归 宿.以及乾嘉汉学对他的偏见有关,也与他自身学术的局限 性不无关联,这是时代使然。他的思想只能足历史阴霾中的 一丝亮光,但这并不妨碍方以智作为中国17世纪伟大哲学 家的历史地位。 质而言之,《东西均》矛盾思想中,辩证法和形而i:学错 综交织,并列杂陈,具有不可克服的矛盾二重性,是十L世纪 中国杜会新旧杂陈这一时代特征的曲折反映,也是明清之际 有着强烈的文化担当意识的思想家追求个性解放、思想自南 而叉无力争脱封建网罗的既壮烈又苦闷的矛盾心态的反映。 方以智没能也不可能走出中国中世纪的门槛他光辉的矛 盾思想从总体上看,带育自发、直观、朴素的性质,缺乏系统 性和严整性,并未跳出传统哲学的羁绊,尚非近代哲学,但却 是古代朴素辩证法向近代实证辩证法转型的过渡形态.在中 国辩证法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历史地位。 [参考文献] 1][明]方以智东西均[M]北京:中华社局,200l 2][明]方以智东西均[M]北京:中华书局,1962 [责任编辑王宏海] ·69· 万方数据 方以智《东西均》矛盾思想探析 作者: 田海舰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马列教研部,河北,保定,071002 刊名: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年,卷(期): 2003,28(4) 被引用次数: 0次 参考文献(2条) 1.方以智 东西均 2001 2.方以智 东西均 1962 相似文献(6条) 1.期刊论文 田海舰.TIAN Hai-jian 论方以智《东西均》哲学的历史定位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30(6) <东西均>是方以智晚期哲学的代表作,其基本特征表现为,以象数易学为核心,三教兼容,具有不可克服的矛盾二重性.<东西均>哲学有着卓越的理论贡 献和严重的思想局限,它对有清一代及近现代学术和学风产生了广泛影响,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学位论文 张世亮 方以智《东西均·三征》哲学思想研究——以“统泯随,交轮几”为切入点 2007 “统泯随,交轮几”是方以智哲学范畴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组,而它们是主要并详细地在《东西均·三征》篇中得以提出和论述的。 在方以智的理解里,“随”就是指顺应事物的认识,肯定事物的矛盾;“泯”是指消解万有的现象性存在,使认识深化而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 ;“统”即指统合万有的现象与本质以及一切对立,从而贯通“随”、“泯”,故“统”又称“贯”。所谓“交”是指交错的征象,是针对“虚实”而 言,即“虚实交”。“虚实”泛指一切空间性的对立两端,则“虚实交”指对立之空间交错;“轮”则针对“前后”言,即“前后轮”。“前后”泛指 一切时间性的对立两端,则“前后轮”指对立之时间交替相续;“几”指苗头、预兆、契机。由虚到实,自前至后的贯通状态难以描述,则用“几”来 表征。“几”是事物运动的关节点,一切对立之交互与轮接,都可以用处于其间的“几”来说明。方以智强调要把握“几”,知几即知先天,而后方可 “时乘其中,应节如环”。 以“统泯随,交轮几”为核心,方以智在《三征》篇中还对其哲学思想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作为“统泯随,交轮几”的形象表述,他借鉴佛教之 “.∴.”而提出“圆∴三点”说,作为其特有的哲学模式图,并在其中详细探讨了“一与二与三”的关系问题。方以智在其“统泯随,交轮几”的思 维模式和“圆∴三点”的哲学形象图式的指导下,其哲学思想体系最终以“不落有无”为归结。 方以智“统泯随,交轮几”的思维模式的运用使其在对待不同的思想学说上,提出了“统合三教”的主张。儒释道三教的根本精神在方以智思想中 来说是一致的,从天、从道的立场所做的一切,对三教都是适用的,三教圆融即“统均”即“全均”。这也正体现了方以智所苦心经营的“会通东西 ,烹炮古今,博采三教”的宗旨和其“坐集千古之智”的宽广胸怀。 3.学位论文 刘元青 三教归儒——方以智哲学思想的终极价值追求 2005 方以智(1611-1671),安徽桐城人,是明末清初的重要思想家。他生活在一个“天崩地坼”的大变动时代,人生坎坷,晚年入佛而心系儒学,对儒、 佛、道都有极高的造诣。他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坐集千古之智,折衷其间”,集大成与三教归儒是方以智思想的终极追求。   《东西均》是方以智晚年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本著作中他以独特的思想方式阐发了他三教归儒的学术宗旨。方以智试图用实学来均合三教,用独 创的“全均”融汇三教,并对三教末流之弊进行了批判,使三教合归于儒。他提出的“习与性成”及“自是而进,皆学焉而后能之”的人性论与王夫之 “性日生而日成”的人性论具有很多偶合之处。在人生观上,方以智以“不浪死虚生以负天地”的入世情怀来关怀今生,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忧患 意识来磨炼人生。他无论是在人性论,还是在对人生的看法等重要价值问题上都表现出原儒的思想性格,并力图用这种儒学的救世精神来挽救现实社会 。方以智理想用“全均”揽括儒、佛、道的努力是值得称道的,但却很困难,因为在三教之间毕竟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4.期刊论文 田海舰.舒民.TIAN Hai-jian.SHU Min 方以智《东西均》的认识论意蕴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2008,33(3) <东西均>认识论思想丰富而深刻,包括"学天地"的认识原则、"学而后知"的认知观、"善疑"的认知方法、"以实事征实理"的真理检验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随、泯 、统"的认识过程、内外统一的"道艺观"等基本内容,对我国古代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明末清初的学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认识史 上应占有一定历史地位. 5.期刊论文 陈莹.牛云龙.CHEN Ying.NIU Yun-long 《通雅》的现存版本及其性质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 科学版)2006,34(2) 方以智(1611-1672)是明末清初杰出的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考据学家,一生坎坷,半世为僧.虽逢乱世,依然潜心学术,博览群书,著述繁多,有<药地 炮庄>、<东西均>、<学易纲宗>、<禅乐府>、<一贯问答>、<冬灰录>、<浮山文集>、<博依集>、<切韵源流>、<四韵定本>、<膝寓信笔>、<医学会通>等一 百余种.<通雅>是方以智"要其三十年心血"[1]的杰作,"辨当明物,折衷音义","穷源溯委,辞必有证",堪称语言学之巨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6.期刊论文 陇菲 无商之圜钟与无徵之四旦 -文化艺术研究2009,2(6) 明末方以智<东西均·开章>言及"无商之圜钟"、"无徵之四旦".方以智所谓"无商之圜钟",是说传统钟律,有宫、徵、角、羽,而唯独无商.①方以智所 谓"无徵之四旦",是说一均四旦,有宫、商、角、羽,而唯独无徵.方以智所说,乃是律度量衡一体、律历一也之中国传统乐律体系的核心之谜.<礼记·乐记 >载,孔子问及:"声淫及商,何也?"宾牟贾对曰:"有司失其传也."春秋以降,"无商之圜钟","无徵之四旦"的中国上古乐律,有司渐失其传.而"声淫及商"的新 兴乐律,则开始大行其道.中国乐人代相传习之非单纯三分损益的律度量衡一体、律历一也之"无商之圜钟"、"无徵之四旦"的上古乐律体系,长期以来隐匿 其身且一直未得正解.近代以来,又被西洋无明的所谓科学,蒙上了一层厚厚雾障.今日开解此谜,将不理会种种不切题之说,而直射鹄的.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ebdxxb-zxsh200304015.aspx 授权使用:李桂芬(wfszkjtsg),授权号:9f69c40b-2ae0-4c7d-8358-9dfe015259f1 下载时间:2010年9月27日
本文档为【方以智《东西均》矛盾思想探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1816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1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0-11-09
浏览量: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