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10脉诀刊误【六二易中医】

210脉诀刊误【六二易中医】

举报
开通vip

210脉诀刊误【六二易中医】 第1页-千本中医易学书籍阅读下载 脉诀刊误 六二易学中医网 提供千本中医易学电子书的在线阅读和下载服务,本网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振兴中医提供一个平台 ,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 我们还有一个姊妹网站,蓄德网,提供道家和其他宗教的书籍,包含整部道藏,整理完毕有也有千本书 以上,目前正在整理资料中,当您看到这本书时,可能他已经长大. 六二易学中医网: http://www.621m.cn 蓄德网 http://www.xudewang.cn 第2页-千本中医易学书籍阅读下载 目录 序 序 ...

210脉诀刊误【六二易中医】
第1页-千本中医易学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籍阅读下载 脉诀刊误 六二易学中医网 提供千本中医易学电子书的在线阅读和下载服务,本网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振兴中医提供一个平台 ,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 我们还有一个姊妹网站,蓄德网,提供道家和其他宗教的书籍,包含整部道藏,整理完毕有也有千本书 以上,目前正在整理资料中,当您看到这本书时,可能他已经长大. 六二易学中医网: http://www.621m.cn 蓄德网 http://www.xudewang.cn 第2页-千本中医易学书籍阅读下载 目录 序 序 集解序 卷上 卷上 -----------诊候入式歌 -----------五脏歌 卷上\五脏歌 -----------心脏歌一 -----------心脏歌二 -----------心脏歌三 -----------肝脏歌一 -----------肝脏歌二 -----------肝脏歌三 -----------脾脏歌一 -----------脾脏歌二 -----------脾脏歌三 -----------肺脏歌一 -----------肺脏歌二 -----------肺脏歌三 -----------肾脏歌一 -----------肾脏歌二 -----------肾脏歌三 卷上 -----------左右手分诊五脏四时脉歌 -----------左手寸口心脉歌 -----------左手关部肝脉歌 -----------左手尺部肾脉歌 -----------右手寸口肺脉歌 -----------右手关上脾脉歌 -----------右手尺部〔命门〕(肾)脉歌 -----------七表 -----------八里 -----------九道 卷下 -----------分合偶比类说 第3页-千本中医易学书籍阅读下载 -----------诊杂病生死候歌 -----------诊暴病歌 -----------形脉相反歌 -----------诊四时病五行相克歌 -----------决四时〔虚实〕(五邪)歌 -----------伤寒歌 -----------阳毒阴毒歌 -----------诊诸杂病生死脉候歌 -----------察色观病患生死候歌 -----------论五脏察色候歌 -----------诊妇人有妊歌 -----------妊妇杂病生死歌 -----------妊娠心腹急痛歌 -----------妊娠倒仆损伤歌 -----------妊妇伤寒歌 -----------产后伤寒歌 -----------产难生死歌 -----------新产生死歌 -----------小儿生死候歌 -----------小儿外证十五候歌 -----------附录辨奇经脉 附录 -----------诊脉早晏法 -----------寸关尺 -----------五脏六腑脉所出 -----------五脏平脉 -----------六腑平脉 -----------四时平脉 -----------三部所主 -----------八段锦 -----------怪脉 附录\怪脉 -----------矫世惑脉论 -----------论涩脉弦脉 -----------脉大必病进论 -----------脉说 第4页-千本中医易学书籍阅读下载 [脉诀刊误]序 属性:昔朱子之论脉诀也。曰词最浅鄙。非叔和本书明甚。又曰世之高医。以其赝也。遂委弃而 羞 言之。予非精于道者。不能有以正也。以俟明者而折中焉。朱子于此有隐词矣。其议之也。不过 曰词 最浅鄙。且曰俟明者而折中。则不以世医之委弃为然可知也。夫朱子之不能恝然于脉诀者。盖 有以见 夫作者之苦心。乃故作此浅鄙之词。不欲用脉经之深隐。使末学终无所问津焉耳。至其词有 异于脉经。 则又非无义而不足为大病何也。脉经且未尝尽合于古矣。岂惟脉经。即难经言四时脉状 。且与素问大 异矣。后人虽疑而辨之。卒不似排抵脉诀。直至欲取而焚之者。徒以脉诀文词浅鄙。 易生轻侮耳。而 孰知作者苦心。正在是哉。其私心之所得。临证之所见。确有异于古之所云。遂毅 然恻然为后人告也。 岂独滑亦有寒。脾亦候尺为义本先民耶。夫固不免偏驳矣。然自诋之太过。而 濒湖李氏脉学。遂蹶起 而行于世。而脉法且因之而愈微昔人谓脉诀行而脉经隐。我更慨脉学行而脉 法坏也。其书极简。最便 驽骀。而托本于脉经则名高。使明哲亦奉之而不以为陋。夷考其词。究于 脉理何所发明。能尽合脉经 之旨耶。人之便之者。徒以其较脉诀更简而已矣。岂真有以见夫脉诀之 非。而欲由脉学而上溯脉经耶。 余已刻脉经。复虑其词隐奥。不便俗学也。因取俗行张注脉诀视之 。则注词浅陋。毫无所发。旋见石 山医按中。有戴氏脉诀刊误。或释或辨。委曲详尽。诚可宝贵。 虽其所辨不无过词。要亦执古太严。 而于大义则无不赅洽矣。亟付剞劂。为脉经 之羽翼焉。夫脉诀上较脉经已为简矣。不谓其后乃有李氏脉学。更简于脉诀。使天下靡然从之。并 脉诀 亦摈弃而无过问者。犹之讲伤寒者。其始犹知伤寒百问。至今日则但取陈修园时方妙用附录之 。区区 数版而已。夫天下事日趋于简便。人心日趋于儇薄。义理日趋于暗昧。典型日趋于紊乱。而 其祸竟蔓延 而至于医也。是书也。果得风行海内。习医者果恍然于脉理有如是之精且详。而耻以李 学自 也。则医 中少一屠刽。生民不止少一夭枉矣。戴氏之功。视叔和何如哉。 光绪辛卯夏五周学海记。 [脉诀刊误]序 属性:昔朱文公跋郭长阳医书。谓俗间所传脉诀。辞最鄙浅。非叔和本书。殊不知叔和所辑者脉 经也。 当叔和时未有歌括。此盖后人特假其名以取重于世耳。摭为韵语。取便讲习。故人皆知口熟 脉诀以为能。 而不复究其经之为理也。元季同父戴君深以为病。因集诸书之论。正于歌括之下。名 曰脉诀刊误。 乡先正风林朱先生为节抄之。予始闻是书于歙之旧家。彼视为秘典。不轻以示人。予 备重赀。不远数 百里。往拜其门。手录以归。然而传写既久。未免脱误。予于是补其缺而正其讹。 又取诸家脉书要语。 及予所撰矫世惑脉论。附录于后。以扩刊误未尽之旨。诚诊家之至要也。将欲 秘之以为己有。则有辜 作者之盛心。欲梓之以广其传。则又乏赀以供所费。藏之巾笥。盖亦有年。 我徒许忠因质之休宁师鲁 程先生。先生转语其姻HT 吴君子用刻之以惠久远。且使是书不至于湮没 也。自今而后。学人得见是书 而用其心。则歌括之谬。一览可见矣。噫。使天下后世。举得以由乎 正道。而不惑于曲学。未必不由 是书之刻也。吴君之心之德。何其盛欤。视彼建琳宫塑佛像。费用 于无益者。其相去殆万万矣。是知吴 君之心。即仁者之心也。传曰仁者寿。又曰仁者必有后。岂欺 我哉。必有验于兹矣。 嘉靖癸未春三月下浣祁门朴墅汪机题。 第5页-千本中医易学书籍阅读下载 [脉诀刊误]集解序 属性:医流鲜读王氏脉经。而偏熟于脉诀。诀盖庸下人所撰。其疏谬也奚怪哉。戴同父儒者也。 而究心 于医书。刊脉诀之误。又集古医经及诸家说为之解。予谓此儿童之谣。俚俗之语。何足以辱 通人点窜之笔。 况解书为其高深玄奥。不得不借易晓之辞。以明难明之义也。今歌诀浅近。夫人能 知之。而反援引高深 玄奥者为证。则是以所难明解所易晓。得无类奏九韶三夏之音。以聪折杨皇花 之耳乎。同父曰。此歌 诚浅近。然医流仅知习此而已。窃虑因其书之误。而遂以误人也。行而见迷 途之人。其能已于一呼哉。 予察同父之言。盖仁人之用心。如是而着书。其可也。临川吴澄序。 愚久见此序。而未见其书。岁乙巳秋。得之于金陵郝安常伯。即借而传抄之。慨予光阴有限。故不 及全而节其要云。 朱升题 [脉诀刊误]卷上 属性:六朝高阳生。剽窃晋太医令王叔和。撮其切要。撰为脉诀。蔡西山辨之详矣。世相因。人 相授。 咸曰王叔和脉诀。既不能正其名。又不能辨其非。讹承惑固。是以罔觉。今刊其误。题曰脉 诀。 不以王叔和加其首者。先正其名也。窃取灵素内经、秦越人、张仲景、华佗、王叔和、及历代 名医 之书以证。又述诸家所解。集长辨短。知我者其惟脉诀乎。罪我者其惟脉诀乎。 [卷上]诊候入式歌 属性:左心小肠肝胆肾。右肺大肠脾胃〔命〕肾。 十二经动脉循环无端。始于手太阴。终于足厥阴。一昼夜五十周。朝于寸口。会于平旦。内经诊 以 平旦。难经独取寸口。寸口者。即手太阴之经渠穴也。上古诊法有三。其一。各于十二经动脉见 处 。分为三部。 天地人以候各脏腑。其二。以寸口与人迎参之。以验阴阳四时之大小。以决其病。其三。独取寸口 。 以内外分脏腑。以高下定身形。斯王叔和之所取。以为寸口。脏腑之位。脉诀述之有差。脉经两 尺 并属肾与膀胱。今脉诀以命门列右尺。通真子注。又以三焦为命门合。并属右尺。是不可以不辩 。 十八难曰。手心主。少阳火。生足太阴。阳明土。土主中宫。故在中部也。亦未尝言手心主少阳 火在何部也。二十五难曰。心主与三焦为表里。灵枢铜人并同。又未尝以三焦合命门也。且持脉 有 道。因动脉而有别。假使以右肾为命门之脏。外无经络。其动脉何在。且命门之说。始于扁鹊。 亦 不分男女左右。考之内经。肾固已分为两脏。未尝有命门也。惟铜人有命门穴。在十四椎下。 灵枢 言两目为命门。既无动脉。何以为诊。又非正脏。何以列部。肾有两枚。均为肾。尺内以候肾。 同 列左右尺。斯黄岐之正论。习医者。不本内经。而信末世昧理之谬论。安能悟其非而造其妙。 三因 方以右肾居右尺中。属手厥阴经。与三焦手少阳经合。则又差之甚矣。心主非右肾也。手厥 阴虽与 三焦经合。其起于心中。出属心包络。终于手小指次指。其经不行尺部之下也。何以列在 右尺。黎 氏曰。扁鹊以心主与三焦为表里。而脉诀以命门与三焦为表里者。以肾为精之舍。三 焦为精之府也 。命门虽系一脏。外别无经。与肾俱属足少阴经。与足太阳膀胱相为表里。以此推之。 三焦之气与 命门通。而三焦之经不与命门合也。扁鹊之论为正。然则寸口之部位以何为正也。脉 要精微论曰。 尺内两旁则季胁也。尺内以候肾。尺外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 右外以候胃。内 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 以候后。上 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此寸口部之定位也。或曰 必以动脉为诊 第6页-千本中医易学书籍阅读下载 。则手厥阴少阳二经。当列何部也。曰。经云手少阴独无 乎。其外经病而脏不病也。 故治病者治 包络之经。无犯其经。则手厥阴同手少阴经部诊也。手少阳为三焦。则各分于上中下部 以诊也。则 十二经动脉。皆可诊于寸口矣。洁古以地道自右逆行。言脉三部自手少阴君火心始。逆 而至厥阴风 木肝。逆而至太阳寒水。外应十一月。内应于左尺肾与膀胱。接右手。肺应九月。居右 寸。逆至太 阴。土为脾。应右关。又逆至手厥阴与三焦。以愚考之。此乃地六气之步位。故岁首于 春初之气。 亦始厥阴风木君火不任令。退居二气。而少阳相火当夏为三之气。四气太阴。五气阳明。 六气太阳 。乃取地之六气。根据四时而至。难以言寸口三部之位。且六节气位。乃地理之应也。经曰 显明之 右。君火之位。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虽始以君火。亦顺 次而行 。未尝逆。杨仁斋以右尺其经手厥阴。其藏心包络。其府三焦。其名命脉。决非右肾之命门。 以愚 考之。十二经脉。自上古立名。今不悟脉歌非王叔和之本经。又立命脉以附和之。且观于内经 尺内 以候肾。原不曾分左右。是合左右之尺。皆以候肾。亦无所谓命脉矣。仁斋直指于医方发明甚高。 惜乎于此未明。 〔女人反此背看之〕(男女脉形有异同。)尺〔脉〕(位)第三同〔断〕(肾)病。 歌首二句。只 言部位未论脉。女人反此背看云者。原其惑于男左肾右命门。女右肾左命门。故言反此。 又断之曰 尺脉第三同断病。则反此背看者。只论尺脉耳。男女有异同者脉形尔。如男脉关上盛。女 脉关下盛 。男左大右小为顺。女右大左小为顺。男女脉位即无异同也。以十二经脉所行之终始。 五岁之定位 成形。则一也。惟茎户及胞门子户。精血之不同尔。安可言脉位。女人与男子反而背看乎。 脉诀之 误。因于肾与命门有男女之别。不知肾有两。其左为肾。右为命门。难经虽有左右之别。 亦无男女 左右之分。其实皆肾脏非命门也。至褚氏遗书。则又以女人心肺自尺始。倒装五脏。则 谬又甚焉。 或曰南政北政。三阴司天在泉。而尺寸亦或易位。褚氏之论或原此乎。曰不然也。 司天在泉。以天 之六步为客脉也。故随南北政以分尺寸之不应耳。其地之六步为主脉。即随候以 见而不移也。心肺 在上。肝肾在下。脾脉在中。自三才分而为人。亘古今何尝异。无求子曰。 所谓反者。男子尺脉常 弱。今反盛。女子尺脉常盛。今反弱。故谓之反耳。李 范因之。虽于 反字义明。不同于众论。然 反盛反弱。乃男女之病脉。今入式歌。方言部位。而遽以病脉牵解。 似非本旨。特作歌者不善行文 。故以反此背看传惑于世耳。今刊而改之如上。 心与小肠居左寸。肝胆同居左关定。肾居尺脉亦如 然。用意调和审安静。肺与大肠居右寸。 脾胃脉从关里认。命门还与肾脉同。用心仔细须寻趁。 此脉诀重分左右寸关尺部所出也。其曰命门还与肾脉同。以此句观之。命门即肾也。既知其非动 脉 。前何必以命门为脏而列部邪。察病指南以右手尺为命门。却又曰一名手心主包络则又差。以命门 为心主也。心为脏。小肠为腑。以腑配脏者。实以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二经脉相接。故 同 一部。其余脏腑同部皆同。然脏腑之脉。实以浮沉之位别之。腑阳也。故因浮而见。藏阴也。故 因沉 而见。然以难经一脉十变推之。如云心急甚者肝邪干心。心微急者胆邪干小肠。是又以本脏之 脉微甚。 别脏腑也。察病指南以七难六气循甲子旺脉分六腑者非也。阳明脉浮大而短。安得为胃脉 形也。浮大 而短。阳明燥金脉也。 〔若诊他脉覆手看要自看时仰手认〕(诊脉皆须仰手看。覆手反诊用不应。) 古人诊病必仰病患手 而诊。医者覆其手。以三部九候菽重之法取之。惟反其诊者不然。盖南北二政 之岁。三阴司天在泉 。尺寸或有不应者。反其诊则应矣。不应者。脉沉不应诊也。覆病患手诊之。 则脉见也。沉者为浮 。细者为大。舍此之外。无覆手之诊。 升按脉诀之言。谓诊他则覆手。自诊则仰手。取手便而已。刊误盖误认歌意。以医之覆手诊人。 为 覆病患之手也。自此以后有似此者。节去之而不辩。 第7页-千本中医易学书籍阅读下载 三部须教指下明。 难经曰。脉有尺寸何谓也。然。尺寸者脉之大要会也。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从关 至鱼 际。是寸口内。阳之所治也。故分寸为尺。分尺为寸。故阴得尺中一寸。阳得寸内九分。尺寸终始 。 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蔡氏曰。手太阴之脉。自腕中横纹至鱼际。横纹得同身之一尺一寸。自 腕中 横纹前尽一尺为阴之位。自鱼际后一寸为阳之位。太阴动脉。前不及鱼际横纹一分。后不及腕 中横纹 九寸。故古人 于寸内取九分。尺内取一寸。冥契阳九阴十自然之数。尺寸之间。谓之关。关者。阴阳之限也。 索 氏曰。 诸家论脉部位。或曰尺寸。或曰寸关尺。或曰三寸为三部。或尺寸三部通论。其不同者何 也。素问 言脉之部位。止言尺寸。未言关也。至扁鹊难经。乃言有关部。在尺寸之交。盖扁鹊 假设关位。而 寓于尺寸之交。以为三部也。其实只有尺寸而已。逮仲景本论。及王叔和言脉之部位。 或以尺寸通 论某脏某腑受病者。是确言诸脏腑之脉只一之意也。乃合黄帝之说矣。或以三部分 论某脏某腑受病 者。是假言诸脏腑之脉各出之意也。乃合扁鹊之说矣。今究仲景叔和。既宗黄帝。 言只有尺寸。又 从扁鹊三部之说何哉。盖黄帝言尺寸者。约度之义。扁鹊言三部者。亦约度之义。 仲景叔和所以兼 取并用。非疑而两存之也。千金载黄帝问曰。何谓三部脉也。岐伯曰。寸关尺也。 今考黄帝书无此 说。盖思邈假托耳。通真子曰。素问三部九候论。所述三部。言身之上中下部。 非谓寸关尺也。 九候了然心里印。 素问曰。人有三部。部有九候。乃各于动脉现处候之。分九候。今脉诀所歌。以寸关尺三部。 每三 部内有浮中沉三候。浮以候腑。中以候胃气。沉以候脏。通一手三部为九候也。 大肠〔共〕(供 )肺为传送。 素问曰。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传送者大肠之职。非与肺共也。 大肠以肺为脏。供送应副而已。 〔心与小肠为受盛〕(小肠受盛与心应。) 素问曰。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配心脏。与之相应。非心与小肠同受盛也。 脾胃相通五 谷消。 素问曰。脾与胃以膜相连尔。胃受五谷。脾气磨而消之。 膀胱肾合〔为津庆〕(通津径。) 肾之所摄者精。胞之所藏者溺。精溺之泄。同为一径窦而出。若曰津庆。膀胱虽为津液之府。 然五 脏六腑皆有津液。非肾膀胱所专主也。 三焦〔无状〕(为府)空有名。〔寄〕(分)在胸〔中〕(腹)。膈相应。 此段皆以脏腑配合为歌 。至三焦。却不以命门为配。其以三焦附于尺诊欤。且心主与三焦为表里。 心主脉历络三焦。手少 阳脉遍属三焦。其治各有所。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各有法象。 不偏在下。安可诊于尺 也。且难经曰。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头之有疾。即上焦之部。中下部即中下焦。 分诊甚明矣。三 因方之好异也。云。三焦有形如脂膜。附于两肾夹脊。若果如此。则内经难经言之矣。 其经脉又何 遍属历络之云乎。 肝胆同为津液〔府〕(居)。〔能〕(上)通眼目为清净。 素问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则津液府。施于膀胱为当。以为肝胆则非。又肝脏胆腑。今 云同为 府。辞又害意。今改之同为津液居。乃言肝胆之津液耳。五脏各有液。肝之液泣。其候目。 五腑皆 有出入。惟胆无出入。其胆之精气。则因肝之余气溢入于胆。故藏在肝短叶间。相并而居。 第8页-千本中医易学书籍阅读下载 内藏 精汁三合。其汁清净。经曰。胆者清净之府。肝藏血。开窍于目。目受血而能视。故上通眼。 人年 老目昏者。血衰。肝叶薄。胆汁减也。 智者能调五脏和。自然察认诸家病。 素问曰。常以不病调病患。医不病。故为病患平息以调之为法。陈氏曰。凡欲诊脉先调自气息。 压 。取病患息。以候其迟数。过与不及。所谓以我医彼。莫之敢违。 掌后高骨号为关。骨下关脉形宛 然。以次推排〔名〕(分)尺〔泽〕(寸)。三部还须仔细看。 尺泽者手太阴之合穴。在肘中约纹 上。其取一寸九分之法。上始鱼际太渊。下终尺泽一尺一寸。 于尺取一寸。于寸取九分。为三部之 位。通真子云。三部。寸口在上。关脉在中。尺泽在下。尺泽者。 尺脉一寸之外。余脉所不出不见 。如入深泽而穴。故曰尺泽。安可以穴名而言尺部。今改之。无求 子于三部。每部以浮中沉及四旁 。分为七候。先浮按消息之。次中按消息之。次重按消息之。次上竟 消息之。次下竟消息之。次推 指外消息之。次推指内消息之。此无求子合经中诸法以为定法也。凡诊 平人之脉常以平旦。凡诊病 脉。则不以昼夜。王贶子亨法也。 关前为阳名寸口。关后为阴直下取。阳弦头痛定无疑。阴弦腹痛何方走。阳数〔即吐〕(为热) 兼 〔头痛〕(吐血)。 难经曰。数则为热。脉经曰。阳数则吐血。 阴微即泻脐中吼。阳实应知面热风。阴微盗汗劳兼有。阳实大滑应舌强。阴数〔脾热并口臭〕 (脐 下热痛久。) 脉经云。尺脉数恶寒。脐下热痛。尺主下部。今云脾热口臭。脾在中州。非尺所系。 阳微浮弱定心 寒。阴滑〔食注脾家咎〕(经脉不调候。) 脉经曰。尺脉滑。血气实。妇人经脉不利。及尿血。食注脾咎。当诊于关上。 关前关后辨阴阳。察 病根源应不朽。 此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关前为阳名寸口以下之文也。脉经辨阴阳大法云。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数吐血。阴 微下 利。阳弦头痛。阴弦腹痛。阳微自汗。阴微自下。阳热口生疮。阴数加微必恶寒而烦躁不得眠。 阳 微不能呼。阴微不能吸。今脉诀所述。或遵或违何也。洁古曰。阳弦为脉浮而弦。阴弦为脉沉而弦 。 但言阴阳者。乃脉之浮沉也。经曰。浮为表。沉为里。非止寸口独浮尺独沉。尺寸俱有浮沉。今 按 洁古论浮沉表里则是。而以论此段阴阳则非。盖脉经脉诀。皆以关前阳关后阴启之。中论脉证。 后又 以关前关后辨阴阳结之。安可以浮沉论。 一息四至号平和。更加一至大无 。 素问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难经曰。脉来。 一呼再至。不大不小。曰平。二经之言不同何也。盖难经因论损至之脉而概举也。故于至脉。则 云 一呼再至。曰平。不言一吸者。举一使反三隅也。及后再举。则兼呼吸。总论。不大不小者。息 数 调匀也。然不若内经理备言详。其曰闰以太息者。闰在气盈朔虚之间。太息在呼吸之间。犹岁之闰 。 非一呼一吸之外再有呼吸也。 太息者。呼吸定息在呼吸之间。脉因而又一动。以成五动之数。亦如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 而 脾受谷气于中。在呼出吸入之间也。 三迟二败冷危困。六数七极热生多。八脱九死十归墓。十一十二绝魂瘥。 〔三至为迟一二败〕(一 息一至着床害。)两息一至死非怪。 迟败。前已言矣。今重出。况下文两息一至正论损。损有四等。故改之以举其凡例。十四难曰。 何 谓损。 第9页-千本中医易学书籍阅读下载 一呼一至曰离经。二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绝。损脉从下上。自一呼一至。 而至四呼一至也。然离经夺精则必死矣。何待三呼四呼一至。故脉诀。两息一至即言死。仲景曰。 脉有四损三日死。平人四息。病患脉一至也。五损一日死。平人五息。病患脉一至也。六损一时死 。 平人六息。病患脉一至也。此仲景于四损之上。又增五损六损。为一日一时死期。 迟冷数热古 今同。难经越度分明载。 难经曰。数则为热。迟则为寒。越度者秦越人之法度也。 热〔即〕(积)生风冷〔生〕(动)气。用心指下丁宁记。 热岂能生风。热积之多则风生。冷不能生气。冷积之多则动气。然冷热。亦能动血而为病。不可专 泥也。 春弦夏〔洪〕(钩)秋似毛。冬石根据经分节气。 素问曰。春脉如弦。其气来 弱轻虚以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夏脉如钩。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 秋脉如浮。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冬脉如营。其气来沉以抟。故曰营。难经曰。者弦。脉来 厌厌聂聂。如循榆叶。(当根据素问作脉来 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平。益实而滑。如循长竿 。 曰病。急而劲益。强如新弓弦。曰死。夏钩。脉来累累如环。如循琅 。曰平。来益数如鸡举足 曰病。 前曲后倨。如操带钩曰死。秋毛。脉来蔼蔼。如车盖。按之益大。(当根据素问作厌厌聂聂 如落榆叶。) 曰平。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病。按之消索如风吹毛曰死。冬石。脉来上大下锐。 如雀之啄。曰平。 啄啄连属。其中微曲。曰病。来如解索。去如弹石。曰死。今按四时之脉。皆取 法象本乎难经。夏脉不 当改作洪。 阿阿缓若春杨柳。此是脾家居四季。 四时之末。土旺十八日。此脾土之本位。然而四时之候。四脏之脉。皆以脾土胃气为本。难经曰。 脾者中州。其平和不可得见。衰乃见尔。来如雀之啄。如水之漏下。是脾家之衰见也。脉经曰。六 月季夏建未。 坤之间。土之位。脾旺之时。其脉来阿阿而缓。名曰平脉。今脉诀增春杨柳以为法象 。蔡氏曰。凡脉不 大不细。不长不短。不浮不沉。不滑不涩。应手中和。意思欣欣。难以名状者。 为胃气。亦可谓善于形容者矣。 今按难经所言。四时之平脉者。有胃气之脉也。病脉者。四时脉多 而胃气少者也。死脉者。但有四时 脉。而无胃气者也。如此则胃气之脉。随四时而寓于当时之脉之 中。为平脉也。不可得而见。亦不可 得而形容。其曰阿阿而缓者。专以四季十八日中所诊而见者言 之耳。 在意专心察细微。灵枢晓解通玄记。 浮芤滑实弦紧洪。〔七表〕(阳脉)还应是本宗。微沉缓涩迟并伏。濡弱相兼〔八里〕(阴脉)同 。 脉不可以表里定名也。惟浮沉二脉。可以表里论。黄、岐、越人、仲景、叔和皆不言表里。脉经 王氏所作。 无七表八里九道之名。今脉诀窃托叔和之名。其论脉却悖于脉经。自六朝以来。以七表 八里九道为世 大惑。未有言其非者。王裳着阐微论。谓脉诀论表不及里。于脉之形状大有发明。至 于表里则不言其 非。尚拘拘增数长二脉为九表。加短细二脉为十里。以九与十为阴阳数之极。呜呼 。脉之变化。固从阴 阳生。然安可以名数拘之哉。从来之论脉有以浮沉长短滑涩为三阴三阳者。有 以大小滑涩浮沉可以指别者。 有以大浮数动滑为阳。沉涩弱弦微为阴者。有以按尺寸。观浮沉滑涩 。而知病所生以治者。是皆以阴 阳对举而互见也。未尝云七表八里九道也。但七表八里九道。果可 以尽脉之数乎。内经曰鼓曰搏曰喘曰横 曰急曰躁。仲景曰 卑荣章纲损。曰纵横逆顺。岂七表八里 九道之能尽也。然其名虽异。实不出乎阴阳。 故脉当以阴阳察形。不当以表里定名。内经曰脉合阴 阳。又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诸脉因浮而见者。 皆云表。不拘于七表。诸脉因沉而见者。 皆曰里。不拘于八里。沉而滑亦曰 里。浮而涩亦曰表。详辨在众脉条下。 血营气卫定息数。一万三千五百通。 第10页-千本中医易学书籍阅读下载 素问曰。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 络 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悍气。其气 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谓脉外) 熏于肓膜。散于胸腹。灵枢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 营。 浊者为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大会。又曰谷气津液已行。营卫大通。乃 化糟粕。 以次传下。又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 。其大气 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又曰其浮气 之不循经 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又曰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队。故 宗气积于胸中。 出于喉咙。以贯心肺。而行呼吸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 营四末。内注五脏六腑。 以应刻数焉。卫气者。出其悍气之 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 不休者也。营气卫气。皆津 液之所行。又曰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而同类 焉。又曰营出中焦。卫出上焦。 又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又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 司开阖者也。灵枢曰。人经脉周身十六丈二尺。漏水下百 刻分昼夜。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 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十息 。气行六尺。二 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一周于身。下水二刻。二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 下水二十刻。一 万三千五百息则气五十周。水下百刻。故五十营者。备得天地之寿矣。凡行八百一 十丈也。又曰。卫 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 五脏。是故平旦 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指之端。 其散者。别于 目锐 。下手太阳。下至手小指之间外侧。其散者别于目锐 。下足少阳。注小指次指 之间。以 上循手少阳之分侧。下至手小指之间。别者以上至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以下行至 足跗上。 入五指之间。其散者从耳下。下手阳明。入大指之间。入掌中。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 内踝下行 阴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是故日行一舍。人气行身一周。与十分身之八。其始入于阴 。常从 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周。是故夜行 一舍。 人气行于阴脏一周。与十分藏之八。亦如阳行之二十五周。而复会于目。(详见灵枢卫气行 七十六) 此五十周卫气之行也。昼行阳二十五度。夜行阴二十五度。五十周而后大会于平旦者。营 卫息数同 也。其始从中焦注手太阴阳明。阳明注足阳明太阴。太阴注手少阴太阳。太阳注足太阳少 阴。少阴 注手心主少阳。少阳注足少阳厥阴。厥阴复还注手太阴。此经脉行度终始也。与卫气之行 则各异。三 因方云。血为脉。气为息。一呼一吸一定息。脉行六寸。二百七十息。行尽十六丈二尺 者。 血之脉也。气之息迟于脉。八息三分三厘三毫方行一寸。一万三千五百息。方行尽十六丈二尺 。今 按经云气积于胃。以通营卫。各行其道。宗气流于海。下者注气街。上者走息道。如此则营卫 各道。如上 文灵枢所言。营者水谷之精气。出于中焦。变化为赤。入于脉。与息数呼吸应。卫者水 谷之悍气。 出于上焦。行于脉外。温分肉。充皮肤。司开阖。不与脉同行。不与营同道。不与息数 同应营卫也。其 异如此。然而行于身也。昼夜五十周。则营与卫一也。三因以血为脉指营言。以气 为息指卫言。而 谓营血之脉昼夜五十周。卫气之息昼夜一周。不知何据。而与古经如此其异也。又 按难经曰。营气之行。 常与卫气相随上下。卫由息而动。巢元方谓气行则血行。气住则血住。皆疑 其传误。王冰谓刺络通营卫。 不当兼言卫在络之间也。灵枢卫气行篇云。卫气之行。昼行阳。则目 张而寤。夜行阴。则目瞑而寐。 谨按此节。言平旦阳气之出目。而下行于手足三阳也。皆一时分道 并注。非有先后次第也。此经篇末 言水下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三刻。 人气在阳明。水下四刻。人气在阴分者。 则是先下太阳究竟。然后下少阳。俟少阳究竟。然后下阳 第11页-千本中医易学书籍阅读下载 明。俟阳明究竟。方上行阴分。大与此节矛盾。 并衍文也。又按此节。言阳气流行之周数。及下文 言漏水所下之刻数合而推之,其为衍衣冠文物矣。何以言之。 夫昼日漏下之水。凡五十刻。昼日阳 气之行。凡二十五周。以昼日漏水之刻数。配于昼日阳气之周数。 则阳气一周配漏水二刻也。又以 漏水之二刻。配于阳气之一周。则阳气之从平旦出目。而分道并注下于 手足三阳也。盖配水下一刻 焉。其从足心之出内踝。上行阴分。而复合于目。亦配水下一刻。是为一周 也。如此则水下一刻。 人气当在三阳。水下二刻。人气当在阴分。而行一周于身也。水下三刻。人气又 当在三阳。水下四 刻。人气又当在阴分。而行一周于身也。如此周流三阳与阴分。至水下五十刻。则得 二十五周于身 ,而与篇首昼日行阳之数相合。今此篇末。水下一刻。人气在太阳。二刻在少阳。三刻 在阳明。四 刻在阴分之说。则是漏水下四刻。配人气行一周于身。水下八刻。配人气行二周于身。水下五 十刻 。配人气行一十二周半于身。与篇首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之说不合。岂经之本旨耶。营气之行。自 手太阴始。至足厥阴终。为一周于身也。详其一周于身。外至身体四肢。内至五脏六腑。无不周遍 。故 其五十周。无阴阳昼夜之殊。卫气之行则不然。昼但周阳。于身体四肢之外。不入五脏六腑之 内。夜但 周阴。于五脏六腑之内。不出身体四肢之外。故必五十周。至平旦。方与营大会于肺手太 阴也。 [卷上]五脏歌 属性:(心肝脾肺肾) [卷上\五脏歌]心脏歌一 属性:心藏身之〔精〕(君)。小肠为〔弟兄〕(受盛)。 心者。君主之官。一身之主宰也。经曰。主明则下安。曰身之精。不见心为尊矣。精有两义。有与 生俱来之 精。经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非心之专主也。有五脏六腑之精。 经曰。 肾受而藏之。肾为精之处。非心之所主也。心脏。小肠腑。大言阴与阳。小言夫与妇。不可 以兄弟言。小 肠为受盛之官。(盛平声) 象离随夏旺。属火向南〔生〕(明)。 任物无纤巨。多谋最有灵。内行于血海。 冲脉为十二经之海。灵枢曰。血海者冲脉也。又手太阳少阴二经为表里。心主血。上为乳汁。 下为 月水。经曰。二阳之病发心脾。女子不月。心歌云。内行血海。以此。李 范以肝为血海。而牵合之 。 非也。 外应舌将荣。七孔多聪慧。三毛上智英。反时忧不解。顺候脉洪〔惊〕(平)。 洪脉见 于夏。为顺候。平脉。何惊之有。 液汗通皮润。声言爽气清。伏梁秋得积。如臂在脐萦。 心之积。名伏梁。出难经。若内经腹中论所载。伏梁。乃风根也。非心积也。 顺视鸡冠色。凶看瘀 血凝。诊时须审委。细察要叮咛。实梦忧惊怪。虚翻烟火明。 灵枢曰。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 。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安而喜梦云云。 秤之十二两。小大与常平。 [卷上\五脏歌]心脏歌二 第12页-千本中医易学书籍阅读下载 属性:三部俱数心家热。舌上生疮唇破裂。狂言满目见鬼神。饮水百杯终不歇。 [卷上\五脏歌]心脏歌三 属性:心脉芤〔阳气作声〕(时失血荣)。或时〔血痢〕(尿血)吐交横。溢关骨痛心烦躁。更 兼头面赤 。 池氏曰。溢关者。阴气上至于关。而未溢于关前阳部。肾之阴水。欲胜心火。火不受 邪。水火交 争而两伤。肾伤则骨痛。心伤则烦躁。以致气上攻而头面赤。 大实由来面赤风。燥痛面色与心同。微寒虚惕心寒热。急则肠中痛不通。实大相兼并有滑。 舌强心 惊语话难。单滑心热别无病。涩无心力不多言。沉紧心中逆冷痛。弦时心急又心悬。 [卷上\五脏歌]肝脏歌一 属性:肝脏应春阳。连枝胆共房。色青形象木。位列在东方。含血荣于目。牵筋运爪将。逆时生 恚怒。 顺候脉弦长。泣下为之液。声呼是本乡。味酸宜所纳。麻谷应随粮。实梦山林树。虚看细 草芒。积曰肥气得。杯覆胁隅旁。翠羽身将吉。颜同枯草殃。四斤余四两。七叶两分行。 [卷上\五脏歌]肝脏歌二 属性:三部俱弦肝有余。目中疼痛苦 虚。怒气满胸常欲叫。翳 瞳子泪如珠。 [卷上\五脏歌]肝脏歌三 属性:肝软并弦本没邪。紧因筋急有些些。细看浮大更兼实。赤痛昏昏似物遮。溢关过寸口相应 。 目眩头重与筋疼。芤时眼暗或吐血。四肢瘫痪不能行。涩则缘虚血散之。肋胀胁满自应知。滑因 肝 热连头目。紧实弦沉 癖基。微弱浮散气作难。目暗生花不耐看。甚浮筋弱身无力。遇此还须四 体瘫。 [卷上\五脏歌]脾脏歌一 属性:脾脏象中坤。安和对胃门。旺时随四季。自与土为根。磨谷能消食。荣身性本温。应唇通 口气。 连肉润肌臀〔形扁〕(广)〔才〕(长)三〔五〕(寸五)。 难经曰。脾广三寸长五寸。脉诀止言扁三寸。失长五寸之文。今合广长。着三五之数。 膏凝散半斤 。顺时脉缓慢。失则气连吞。 素问曰。五气所病脾为吞。又曰剌中脾。十日死。其动如吞。李 范曰。连吞者。所以形容紧 数之 脉状。乖于内经。失脉诀意。 实梦歌欢乐。虚争饮食分。湿多成五泄。肠〔走〕(响)若雷奔。痞气冬为积。皮黄四体昏。二斤 十 四两。三斗五升存。 [卷上\五脏歌]脾脏歌二 属性:三部俱缓脾家热。口臭胃翻长呕逆。齿肿断宣注气缠。寒热时时少心力。 [卷上\五脏歌]脾脏歌三 属性:脾脉实兼浮。消中脾胃亏。口干饶饮水。多食亦肌虚。(肌一作饥)单滑脾家热。口臭气 多粗。 涩则非多食。食不作肌肤。微浮伤客热。来往作微疏。有紧脾家痛。仍兼筋急拘。欲吐不得 吐。冲冲 未得苏。若弦肝气盛。妨食被机谋。大实心中痛。如邪勿带符。溢关涎退场门。风中见羁 孤。 第13页-千本中医易学书籍阅读下载 [卷上\五脏歌]肺脏歌一 属性:肺脏最居先。大肠通道宣。兑为八卦〔地〕(说)。金〔属〕(次)五行〔牵〕(传)。 皮与毛通应。魂将魄 共连。鼻闻香臭辨。壅塞气相煎。语过多成嗽。疮浮酒灌穿。猪膏凝者吉。枯 骨命难存。本积息贲患。 乘春右胁边。顺时浮涩短。反即大洪弦。实梦兵戈竞。虚行〔涉〕(梦 )〔水〕(野田)。 灵枢曰。厥气客于大肠。则梦田野。今按脉诀以水田为肺虚之梦。非也。大肠 虚。为厥气所客。 则梦田野。腑虚致脏虚。或可连称。若曰水田。则肾梦也。 三斤三两重。六叶散分悬。 [卷上\五脏歌]肺脏歌二 属性:三部俱浮肺藏风。鼻中多水唾稠浓。壮热恶寒皮肤痛。颡干双目泪酸疼。 [卷上\五脏歌]肺脏歌三 属性:肺脉浮兼实。咽门燥又伤。大便难且涩。鼻内乏馨香。实大相兼滑。毛焦涕唾粘。更知咽 有燥。 火盛夏宜砭。沉紧相兼滑。仍闻咳嗽声。微浮兼有散。肺脉本家形。溢出胸中满。气泄大肠 鸣。弦冷肠 中结。芤〔暴痛无成〕(为失血荣)。 暴痛无成。是不痛也。洁古解得之。解作痛者又非。改为失血为当。 沉细仍兼滑。应知是骨蒸。皮 毛皆总涩。寒热两相承。 [卷上\五脏歌]肾脏歌一 属性:肾脏对分之。膀胱共合宜。旺冬〔身〕(行)属水。位北定无欺。两耳通为窍。〔三焦附 在斯〕二( 阴窍附斯)。 三焦非肾所附。说见前篇。肾开窍于二阴。与两耳。皆为肾窍。 味咸归藿豆。精志自相随。沉滑当时〔本〕(脉)。浮〔摊〕(缓)厄在脾。色同乌羽吉。形似炭 煤危。 冷积多成唾。焦烦水易亏。奔豚脐下积。究竟骨将痿。实梦腰〔难〕(脊)解。 曰难解。 是不解也。 虚行溺水湄。一斤余一两。〔胁下〕(腰脊)对相〔垂〕(根据)。 难经曰。肾形如豇豆。相并而 曲。附于脊膂。外与脐相对。胁下。肝之部位非肾位。亦不垂。 [卷上\五脏歌]肾脏歌二 属性:三部俱迟肾藏寒。皮肤燥涩发毛干。忽梦鬼神时入水。觉来情思即无欢。 [卷上\五脏歌]肾脏歌三 属性:肾散腰间气。尿多更滑精。(别本作涩滑并者非)软为膝胫痛。阴汗岂无凭。(别本作其 中有聚 散聚散且无凭者非)实滑小便涩。淋痛涩 。脉涩精频漏。恍惚梦魂多。小肠疝气逐。梦里 涉江河。 实大膀胱热。小便涩难通。滑弦腰脚痛。沉紧病还同。〔单〕(平)匀无病惫。浮紧耳应 聋。 [卷上]左右手分诊五脏四时脉歌 第14页-千本中医易学书籍阅读下载 属性:左右须候四时脉。四十五〔动为一息〕(日三气毕)。 难经曰。脉不满五十动一止。一脏无气。脉诀生死歌云。五十不止身无病。数内有止皆知病。正本 难经。 今此乃曰四十五动为一息。及六部脉歌。皆以四十五动为准。乖于内经。谬于名数。今于后 六歌。 皆当改作五十动为是。且一息者一呼一吸也。四十五动。非止一息也。若以息为止息。则脉 经所谓 五十动不止者。五脏六腑皆受气。即无病。五十动一止五岁死。五动一止五日死。四十五动 。除去五动。 而不及五十。不知何意。今详此句。想因四时脉而言。或本于内经。冬至夏至各四十 五日。为阴阳上 下之期。一时六气九十日。三气得四十五日。今改为四十五日。以合内经。李 范 脉髓。作四十五动图说。 亦巧而未敢信。通真子洁古诸解穿凿。皆非。盖脉之流行。如环无端。无 一息之停。未尝以五十动一止为限。 但止即为病。根据数而止。期以岁死。不根据数而止。则为结 促代三病脉矣。 指下〔弦〕(浮)急洪〔紧〕(数)时。便是有风兼热极。忽然匿匿慢沉细。冷疾 缠身〔无他事〕(兼患气)。 贼脉频来问五行。屋漏雀啄终不治。 [卷上]左手寸口心脉歌 属性:左手头指〔火〕(木之子)。〔四十五动〕(五十动脉)无他事。 左手者。病患之手。 头指者。医者按脉。初下第一部之指。下准此。心火为木之子。 三十一动忽然沉。顿饭忽来还复此 。春中候得夏须忧。夏若得之秋绝体。秋脉如斯又准前。 冬若候之春必死。 脉沉顿饭之久然后来。乃绝止之脉。见于三十一动之间。三十动一止。应在三年死。今云在三 月一 时之后。是以月为年也。此下六歌之非皆然。当以在后生死候歌为正。 [卷上]左手关部肝脉歌 属性:左手中指木相连。脉候还须〔来一息〕(足五十)。二十六动沉却来。〔肝脏有风兼热极 〕(克在 二年为死日)。 曰沉却来。即是止脉。不可为风热之诊。此歌盖传误。大抵止脉。皆不吉之兆。诸家穿凿以求符合 。 皆非。今直据诊生死候歌断之。二十动一止。二岁死。下仿此。不再论。 三十九动涩匿匿。木 脏及筋终绝塞。一十九动便沉沉。肝绝未曾人救得。 [卷上]左手尺部肾脉歌 属性:左手肾脉指第三。〔四十五动〕(五十动足)无疾咎。指下急急动〔弦〕(数)时。便是 热风之脉候。 忽然来往慢慢极。肾脏败时须且救。此病多从冷变来。疗之开破千金口。二十五动沉 却来。肾绝 医人无好手。努力黄泉在眼前。纵在也应终不久。 [卷上]右手寸口肺脉歌 属性:右手头指肺相连。〔四十五动〕(五十动足)无忧虑。极急明知是中风。更看二十余七度 。忽然指 下来往慢。肺冷莫言无大故。一朝肺绝脉沉沉。染病卧床思此语。十二动而又不来。咳嗽 唾浓兼难补。 〔发直如麻只片时〕(毛折皮枯喘不休。)扁鹊也应难救护。 发直如麻。小肠绝也。改作毛折皮枯。以合难经手太阴脉绝之证。仲景云。若汗发润。喘不休者。 肺先绝。 第15页-千本中医易学书籍阅读下载 [卷上]右手关上脾脉歌 属性:右手第二指连脾。〔四十五动〕(五十动足)无诸疑。急动名为脾热极。食不能消定若斯 。欲知病患 多为冷。指下寻之慢极迟。吐逆不定经旬日。胃气冲心得几时。 [卷上]右手尺部〔命门〕(肾)脉歌 属性:右手〔命〕(肾)脉三指下。五十动足不须怕。一十九动默然沉。有死无生命绝也。指下 急急动 如弦。肾脏有风犹且治。七动沉沉更不来。努力今朝应是死。 [卷上]七表 属性:〔一〕浮者阳也。指下〔寻〕(按)之不足。举之有余。〔再再寻之如太过〕(脉在肉上 行)曰浮。 主咳嗽气促。冷汗自出。背膊劳倦。夜卧不安。 脉诀曰。如太过曰浮。既曰举之有余矣。如何而太过。曰太过。则浮洪浮紧浮弦之脉。如何诊之。 脉经并无如太过之文。又寻与按不同。按者重手于肌肉筋骨部也。寻则或上或下。或左或右。随脉 部以寻之。浮脉按之不足。非寻之不足也。 按之不足举之余。再再寻之指下浮。脏中积冷荣中热。欲得生精用补虚。 寸浮中风头热痛。关浮腹 胀胃虚空。尺部见之风入肺。大肠干涩故难通。 〔二〕芤者阳也。〔指下寻之两头即有中间全无〕 (举之。浮大而软。按之。两边实。中间虚。) 曰芤。〔主淋沥气入小肠〕(主失血。) 芤、草名。其叶类葱。中心虚空。故以指按芤草叶。喻失血之脉。芤之名不见于内经。又曰安卧脉 盛。谓之脱血。至仲景伤寒论曰。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 搏。 此名为革。亦未尝以芤为定名。但附见于革。至王叔和始立芤脉。脉经曰。芤脉。其象两边似 有。 中间全无。今脉诀乃曰。两头则有。中间全无。则误矣。夫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寸口下不至 关为阳绝。 若两头似有。中间全无。则是阴阳绝脉也。安得为芤脉乎。经曰。营行脉中。是血在脉 中行。脉以血 为形。血盛则脉盛。血虚则脉虚。故芤脉中空者。血之脱也。芤脉。先举指时浮大而 软。因按而中空。 今脉诀首言指下寻之。非也。仲景曰。脉浮而紧。按之反芤。其人本虚。若浮而 数。按之不芤。此人本 不虚。是皆于按上以见芤脉。寻者在浮举沉按之间耳。下仿此。 指下寻之中且虚。邪风透入小肠居。患时〔淋沥〕(尿血)兼疼痛。大作汤丸必自除。 诸家论芤皆 为失血之诊。今曰邪风入小肠而淋沥。非其证也。盖是尿血之证矣。 寸芤积血在胸中。关内逢芤肠 里痈。尺部见之虚在肾。小便遗沥血凝脓。 〔三〕滑者阳也。〔指下寻之三关如珠动按之即伏不进 不退〕(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与数珠 相似。应指圆滑。又曰漉漉如欲脱。)曰滑。主肢体 困弊。脚手酸痛。小便赤涩。 脉经曰。轻手得之为浮滑。重手得之为沉滑。其象往来流利。应指圆 滑。若珠之隐指。今脉诀曰。 按之即伏。不进不退。则是有浮滑而无沉滑也。经曰。一阴一阳者。 谓脉来沉而滑也。是沉中亦有滑也。故王裳 言脉诀论表不及里也。且脉有独见于一部者。有通三部 见者。今曰三关如珠动。非也。按之即伏。 不进不退。则是脉不往来而定。岂所谓滑乎。今取脉经 所载。而去其浮中而有力之语。盖此语只言浮滑。 亦一偏之言。夫血多则脉滑。滑之本体也。若气 血和顺。其动不涩不急不缓。和滑之脉。为不病。 妇人为妊子。今若曰滑为阳为病热为实。则此滑 字。当带数及小实言之。大抵此脉诀言脉之形状。 往往未当。今据经改正之。而脉下所主之证。多 与本脉不类。改之则不胜改。姑置之可也。 滑脉如珠动曰阳。腰中生气透前肠。胫酸只为生寒热。 第16页-千本中医易学书籍阅读下载 大泻三焦必得康。 滑脉寸居多呕逆。关滑胃〔寒〕(热)不下食。尺部见之〔脐似冰〕(热下焦。 )〔饮水下焦声 沥沥〕(月信不通尿血涩。) 前脾脏歌云。单滑脾家热。今云胃寒不下食。何也。脉经曰。关滑。胃中有热。又云中实逆滑为 热 实。故不欲食。食即吐逆。可明为热。池氏谬言肝木克脾土。致寒弦为肝脉。滑岂肝脉乎。 脉经曰 。尺滑下利少气。脉赋解义云。男子尺滑。主膀胱冷气。小腹急胀。便漩利数。又云尺滑。 主胞络 极冷。月经不调。直以滑脉为阴。主冷。不当。不若脉经所谓尺滑。血气实。妇人经脉不利。 男子 尿血为得。今脉诀云。脐似冰。则滑为阴证。又曰饮水。则滑为阳热。又曰沥沥作声。则滑为 停水 之证。既言冷又言热。不知何谓。今正之。 〔四〕实者阳也。〔指下寻之不绝举之有余〕(浮中沉三候皆有力)曰实。主伏阳在内。脾虚不食 。 肢体劳倦。柳氏曰。实者气结不通。欠疏快意。上部实。则气壅。下部实。则气胀。中部实。中 脘不快。 素问曰。气来实 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此表里虚实之诊也。今脉实而曰脾虚。未 敢信。 实脉〔寻之举〕(浮沉皆)有余。伏阳蒸内致脾虚。食少只缘生胃壅。温和汤药乃痊除。 举有余。止言浮实。故改之。 实脉关前胸热甚。当关切痛中焦恁。尺部〔如绳应指来〕(当为下痢疼。)腹胀小便〔都〕(淋 )不〔禁〕(忍)。 如绳。非实脉之比。乃紧脉也。故改之。脉经曰。尺实小腹痛。小便不禁。又 云小便难。少腹 牢痛。盖气来实强者。太过之脉。与淋沥相应。若云小便不禁。则膀胱不固。水泉 不止。为下焦剧 寒之证矣。脉经用当归汤加大黄。盖因热而用也。小便不禁。必传写之误。后云小 便难者是也。洁古于此。一 用姜附。一用承气。为两可之辞。将以为寒乎。以为热乎。 愚按洁古药注脉诀及难经。皆他人托之洁古。必非此翁之书。 〔五〕弦者阳也。〔指下寻之不足举之有余状若筝弦时时带数〕(端直以长。如弦隐指。)曰弦。 主劳风乏力。盗汗多出。手足酸疼。皮毛枯槁。 指下左右皆无。从前中后直过。挺然于指下。曰弦。此血气收敛不舒之候。脉诀以弦为阳。伤寒论 以弦为阴。脉赋解义亦云弦滑虽属七表。皆主于阴。活人书云。若弦而洪数者为阳。弦疾而沉且微 细者为 阴。主拘急。以愚观之。经曰阴中之阳肝也。当为半阴半阳之脉。脉诀曰。指下寻之不足。 举之有余。则是 有浮弦而无沉弦也。经曰。脉沉而弦者。主悬饮内痛。是沉中亦有弦。又曰时时带 数。则是弦数二脉相 兼。非单弦脉也。素问曰。气来 弱。轻虚以滑。端直以长。曰弦。今不取轻 虚以滑。恐有弦数 弦迟兼他脉之诊。故止以弦本状。端直以长为弦。然有弦而细。有弦而粗。看在 何部。弦而 其病轻。 弦而硬其病重。大率弦脉急强。血气不和之所生也。又有偏弦双弦之诊。 〔 弦脉为阳〕(端直以长)状若弦。四肢更被气相煎。三度〔解〕(温)劳风始退。常须固济下丹田 。 弦浮数大四者皆劳也。大者易治。脉气未衰。可敛而正也。弦者难治。血气已耗而难补。双弦则 贼邪侵脾。尤为难治。加数则殆矣。内经曰。劳者温之。不可用解。 〔寸部脉紧一条弦胸中急痛状 绳牵关中有弦寒在胃下焦停水满丹田〕(寸弦头痛胸中痛。左关 癖痛挛拘。右关有饮寒留胃。尺弦 腹痛腰脚拘。) 既歌弦脉。又言脉紧。非也。此歌脉证未是未尽。今改作。脉经曰。寸弦。心下 。微头痛。 心下 有水气。一云。胸中拘急。关弦胃寒。心下厥逆。一云心下拘急。此胃气虚故尔。尺弦。小便痛。 小腹及脚中拘急。一云脐下拘急。 〔六〕紧者阳也。〔指下寻之三关通度按之有余举指甚数状如洪弦〕(来往有力。左右弹人手。既 如转索。又如切绳。) 第17页-千本中医易学书籍阅读下载 曰紧。主风气。伏阳上冲。化为狂病。 内经、难经。未言紧也。内经曰急不曰紧。曰来而左右弹人手。有紧脉之状。未有紧脉之名。至仲 景曰紧者如转索无常。又曰紧脉从何而来。假令亡汗若吐。以肺里寒。假令咳者。坐饮冷水。假令 下利。以胃中 虚冷。皆因寒而脉紧。故脉急为寒。诸紧为寒至。王叔和脉经。则又增如切绳状。故 愚合三书所论以形 容之。左右弹人手者。紧脉来之状。左右弹人手也。转索无常者。索之转动。不 常在一处。或紧转 在左。或紧转在右。此举指而得紧脉之状也。切绳状者。绳以两股三股纠合为徽 缠。又以物切之。其展 转之紧。得之于按指而见。以指按脉。犹如切绳。合此三者论之。方备。脉 经曰。重手得之为沉紧。 轻手得之为浮紧。故咳嗽之脉沉紧则死。中恶之脉浮紧则死。今脉诀曰。 状若洪弦。此误也。紧为寒为痛。 弦为寒为饮。洪为气为热。主疾既殊。治之亦异。一概言之为害 甚矣。且弦小于紧。数大于弦。洪则不然。 举按盛大。非与二脉同也。又紧而迟为寒。紧而数为热 。若曰按有余。举甚数。则又类实脉。若紧迟紧细。 又何以诊。又总曰三关。不曰三部。又昧于尺 寸之名。今悉改之。论此紧脉者。或曰在筋肉之间通度。 或曰按之实数。是有三部之通紧。而无各 部之独紧。有按之紧。而无浮之紧。皆一偏之辞。仲景曰。脉至 如转索者。其
本文档为【210脉诀刊误【六二易中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70766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1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0-11-04
浏览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