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吳麗娛_唐代的皇帝喪葬与山陵使_2008

吳麗娛_唐代的皇帝喪葬与山陵使_2008

举报
开通vip

吳麗娛_唐代的皇帝喪葬与山陵使_2008 唐代的皇帝丧葬与山陵使 吴 丽 娱 唐代自从高宗朝李义府 、许敬宗等定《显庆礼 》取消“国恤 ”后 ,皇帝的凶礼 仪注在国家的正礼中便被付之朗如 ,而皇帝丧事的举办也成为大臣和史书撰作 者讳言的内容 。这种情况 ,虽然由于德宗朝颜真卿《大唐元陵仪注 》的撰写而有 所改观 ,但是有关唐朝皇帝凶礼的问题却仍显得扑朔迷离。长期以来 ,日本学 者锲而不舍 ,已从有限的史料记载中 ,弄清了皇帝去世及皇位交接过程中新皇 从枢前宣读遗诏到殿前受册的两次即位程序 ①。近年以金子修一先生为首的关 于《大唐元陵仪注 》的研究 ,...

吳麗娛_唐代的皇帝喪葬与山陵使_2008
唐代的皇帝丧葬与山陵使 吴 丽 娱 唐代自从高宗朝李义府 、许敬宗等定《显庆礼 》取消“国恤 ”后 ,皇帝的凶礼 仪注在国家的正礼中便被付之朗如 ,而皇帝丧事的举办也成为大臣和史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撰作 者讳言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这种情况 ,虽然由于德宗朝颜真卿《大唐元陵仪注 》的撰写而有 所改观 ,但是有关唐朝皇帝凶礼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却仍显得扑朔迷离。长期以来 ,日本学 者锲而不舍 ,已从有限的史料记载中 ,弄清了皇帝去世及皇位交接过程中新皇 从枢前宣读遗诏到殿前受册的两次即位程序 ①。近年以金子修一先生为首的关 于《大唐元陵仪注 》的研究 ,对仪注本身加以详细的批注和说明 ,尤为深人认识 和研究皇帝丧葬礼作出努力 ②。由于皇帝的丧葬礼仪从最初的发丧成服 、谧册 、 服丧 、除服乃至最后的安葬山陵及柑庙活动要持续数月之久 ,而所有的凶事举 办过程 ,唐后期都被置于山陵使的直接领导之下 ,故笔者不揣浅陋 ,拟从山陵使 的角度对皇帝丧礼进行发掘 ,希望能够为唐朝皇帝丧葬礼仪的研究提供些许补 充 。 一 、皇帝的山陵建置与山陵使的出现 唐朝史书对于历任皇帝去世的记载 ,往往只有寥寥数语 ,而有关丧事的举 办 ,也常常因回避帝王凶事的原因被掩盖在新君即位的文字之下 。《新唐书 · 礼乐志 》关于皇帝凶礼总结说 《周礼 》五礼 ,二 曰凶礼 。唐初 ,徒其次第五 ,而李义府 、许敬宗以 为凶事非臣子所宜言 ,遂去其《国恤 》一篇 ,由是天子凶礼阅焉。至国 有大故 ,则皆临时采掇附比以从事 ,事已 ,则讳而不传 ,故后世无考焉。 至开元制礼 ,惟著天子服恤水旱 、遣使 问疾 、吊死 、举哀 、除服 、临丧 、册 赠之类 ,若五服与诸臣之丧葬、衰麻 、哭泣 ,则颇详焉。③ 《新唐书 》的说法 ,实来 自于柳宗元《裴谨崇丰二陵集礼后序 》“自开元制礼 ,大 臣讳避去《国恤 》章 ,而山陵之礼遂无所执 。世之不学者 ,乃妄取豫凶事之说 ,而 大典网焉 。由是累圣山陵皆披拾残胭 ,附比伦类 ,已乃斥去 ,其后莫能征 ’,④。其 中所说“自开元制礼 ”显然有误 ,从《新唐书 》“唐初 ”云云 ,对照《唐会要 ·五礼篇 目》关于房玄龄等定《贞观礼 》将原列在第二的凶礼六篇和国恤礼五篇都排在五 礼之末的事实 ⑤,可以知道趋吉避凶与讳言帝王凶事至少《贞观礼 》已开其端 。 而着意贯彻帝王意志的《显庆礼 》则是将这一点更加突出了 。笔者在以往讨论 《开元礼 》的皇后之仪时 ,曾指出武则天与李义府 、许敬宗的勾结对《显庆礼 》的 影响 ⑥,《国恤礼 》的取消推测也是武则天等有意取悦高宗的一种表示 。 尽管如此 ,皇帝凶事不能认为是完全无法可依 。所知是《显庆礼 》、《开元 礼 》中仍有大臣凶礼可作参考 ,且至少到开 、天中 ,《贞观礼 》乃至前朝《江都集 礼 》都还存在 ,可以对唐朝的丧礼提供指导 ⑦。而除了丧纪一般程序之外 ,从高 祖 、太宗或高宗的遗诏 中所明确宣称的天下“吏民令到 ,出临三 日皆释服 ”,“文 武官人三品已上 ,并三 日朝哺哭临 ,十五举音 ,事讫便出 四品已下 ,临于朝堂 , 其殿中当临者 ,非朝夕无得擅哭 ”,以及 “皇太子可于枢前即皇帝位 ,其服纪轻 重 ,宜依汉制 ,以日易月 ,于事为宜 ”等来看 ⑧,唐朝皇帝丧制已有一些固定的程 序可循 。不过由于安史之乱图籍丧失 ,加之讳言凶事而“累圣山陵 ”具体仪节不 传 ,才造成了举办丧事时的困扰 ,这当然是后来《大唐元陵仪注 》和《崇丰二陵集 礼 》撰作的原因 。 不仅如此 ,由于丧礼的繁杂和一应山陵造作等问题 ,也使皇帝丧事承办中 , 有了设使专承其责的需要 。《大唐元陵仪注 》中就正式出现了“太尉及司空山陵 使 ”之称 ⑨。根据这个名称 ,可以知道这是由重臣担任的负责皇帝丧葬的最高使 职 。此外 ,还有与山陵事务同样密切相关的礼仪使的名称 。不过山陵设使事实 上渊源已久 ,并且早在隋代 ,已有重臣杨素主持帝后山陵事务的记载 。而唐朝 自高祖李渊丧事始 ,也多有大臣主事其间。如《旧唐书 》卷六五《高士廉传 》 高祖崩 ,士廉摄司空 ,营山陵制度 。事毕 ,加特进 ,上柱国。 《旧唐书 》卷六六《房玄龄传 》曰 贞观 九年 ,护高祖 山陵制度 ,以功加开府仪同三司。 《旧唐书 》卷七七 新唐书 》卷九八 韦挺附韦待价传 》 则天临朝 ,拜吏部尚书摄司空 ,营高宗山陵。功毕 ,加金紫光禄大 夫 ,改为天官尚书 ,同凤阁宾台三品 ,踢物一千段 ,仍与一子五品。 《旧唐书 》卷六四《霍王元轨传 》 高宗崩 ,与侍中刘齐贤等知山陵葬事 ,齐贤服其识练故事 ,每谓人 曰 “非我辈所及也 。” 《旧唐书 》卷七七《阎立德传 》 贞观初 ,历迁将作 少匠 ,封 大安县 男。高祖崩 ,立德 以营山陵功 , 摧为将作大匠。贞观十年 ,文德皇后崩 ,又令摄 司空 ,营昭陵 ,坐怠慢 解职 。俄起为博州刺史 ,十三年复为将作大匠 ⋯⋯二十三年 ,摄 司空 , 营护太宗山陵 ,事毕 ,进封为公 。 以上官员有着“营 ”、“护 ”或“知 ”山陵事务的名义 ,其或承担皇帝山陵营建 , 或负责丧事的举办 ,已经是专有其责 ,且似乎从阎立德始已有使名 详下引《唐 会要 》。《全唐文 》卷一四五于志宁作崔敦礼碑有“其年 ,副太尉赵国公检校山 陵卤簿 ”的记载 。,所说当指高宗山陵卤簿 。武则天即位初的《改元光宅赦 》中也 已提到“营奉山陵使及卤簿使 ” ,而到了玄宗的时代 ,又被混称为礼仪使 。《资 治通鉴 》卷二一 睿宗景云元年 年 “冬 ,十月 ,甲申 ,礼仪使姚元之 、宋摄 奏 ‘大行皇帝神主 ,应衬太庙 ,请迁义宗神主于东都 ,别立庙 。’从之 ”一条下 ,胡 注曰 “唐世凡有国恤 ,皆以宰相为礼仪使 ,掌山陵 、柑庙等事 。’,。此时的礼仪使 只是为了营葬中宗而设 ,当然就是后来意义上的山陵使 。 皇帝山陵设使玄宗以后逐渐形成定制 ,这种情况大概也影响到太子的丧 葬 。《册府元龟 》卷二九六《宗室部 ·追封 》记开元十二年 年 睿宗子申王妈 掩 ,制追册惠庄太子 ,陪葬桥陵 ,“以礼部尚书苏顾为丧葬使 ,京兆尹李休光为副 使 ,尚书左垂杨承令为卤簿使 ’,。,其设置 后来皇太子设监护使 、副使。显然是 摹仿帝陵而略加缩减 。 以上山陵使职务 、职名在早期也不甚统一 ,并且同时或者先后会有二三人 。 例如高祖山陵有高士廉 、房玄龄 ,又有阎立德 。营葬高宗 ,也有刘齐贤、霍王元 轨和韦待价 。不过从最初的山陵使职来看 ,皇帝山陵的营建显然是其设立的主 要原因之一 。专门承担这一职务的山陵使 ,多有“摄司空 ”的名义 ,三次参与建 陵的匠作大将阎立德与武则天朝的韦待价即属这种情况 。《唐会要 》卷二 《陵 议 》记昭陵文德皇后玄宫石门外本置双栈道 ,上起舍 ,宫人供养如平常 。“及太 宗山陵毕 ,宫人欲依故事留栈道 ,准旧山陵 。因使阎立德奏曰 ‘玄宫栈道本留 疑有今 日。今既始终永毕 ,与前事不同 。谨按故事 ,惟有寝宫安誊供奉之法 ,而 无陵上侍卫之仪 ,望除栈道 ,因同山岳 。’上呜咽不许 。长孙无忌等援引礼经 ,重 有表请 ,乃依奏 。”说明当时山陵的建置完全由阎立德负责 。 皇帝山陵建置必须设专使 ,与唐朝皇帝的建陵时间及丧期也有直接关系 。 《礼记 》所说天子七月而葬仅是一个大限 ,实际上唐朝皇帝的葬期持续数月不 等 ,从始丧到柑庙 ,最少者如太宗只有三个月 ,最多者如玄宗 、肃宗二帝山陵一 起举办已经接近一年 。杜佑关于皇帝葬期曾有议论说 “礼经虽云七月而葬 ,汉 魏以降 ,多一两月内 ,山陵礼终 。奄岁之期 ,不必七月 除服之制 ,止于反虞 。鲁 史足征 ,可无致惑 。庶情礼两得 ,政教无亏矣 。”。“奄岁之期 ,不必七月 ”,就是指 人葬时间并不十分固定 ,但一般应在数月 ,其长短又由陵墓的建程决定 。所知 是唐朝皇帝的陵墓大都是死后才建 ,甚至 卜地寻址也在死后 。唐朝只有太宗是 在贞观十一年就下诏 卜陵。,而且因长孙皇后去世早昭陵建在生前 ,所以其人葬 时间最短 。而据说玄宗在亲拜五陵时 ,也因为见到桥陵所在的金粟山岗“有龙 盘凤翁之势 ,复近先莹 ”,对侍臣提出 “吾千秋后宜葬此地 ,得奉先陵 ,不忘孝敬 矣 ”,才在死后被“追奉先 旨 ,以创寝园 ’,气 但这只是特殊情况 。《大唐元陵仪 注 》关于 卜地建陵有曰 既定陵地 ,择地使就其所 卜茧之 。将 卜 ,使者吉服 ,掌事者先设使 以下次于陵地东南。使者至陵地 ,待于次。太常卿筱 卜 ,服祭服 。祝 及 卜师、览师 ,凡行事者皆吉服 。掌事者布呈席于玄宫位南 ,北向西上 ⋯⋯筱 卜者命曰 “维某年月朔日 ,子哀子嗣皇帝某 ,谨遗某官某乙 ,奉 为考大行皇帝度兹陵兆 ,无有后艰 。”下略 。 这个 卜笠说明 ,为“大行皇帝度兹陵兆 ”也即皇帝死后才选定陵地乃是一项礼仪 规定 ,这一点 ,大约也是趋吉避凶的需要 。事实上相同的程序已见于《开元礼 》 的官员丧礼 ,只是其中还有一些祭后土的内容 。因此丧后营建墓地已成为上行 下效的惯例 ,这造成了皇帝陵墓兴建的困难 。贞观中 ,虞世南曾因“高祖崩 ,有 诏 ,山陵制度准长陵故事 ,务从隆厚 ,程限既促 ,工役劳弊 ”而上疏 ,指出“汉家即 位之初 ,便营陵墓 ,近者十余岁 ,远者五十年方始成就 ”与“今以数月之间 ,而造 数十年之事 ”的不同。陈子昂也在“高宗崩 ,灵驾将还长安 ”之际 ,“盛陈东都形 胜 ,可以安置山陵 ,关中旱俭 ,灵驾西行不便 ”。其中说到“况山陵初制 ,穿复未 央 ,土木工匠 ,必资徒役 ”,必须 “征发近徽 ,鞭扑赢老 ”,调动数万大军“凿山采 · · 石 ,驱以就功 ”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 ,设使专负其责就显得十分必要 。 在早期的山陵使中 ,还有一种是房玄龄 、刘齐贤乃至姚崇 、宋最那样 ,以宰 相而兼掌山陵的 ,其或称为礼仪使 ,但实际上是皇帝凶事和丧礼的总其成 。在 他们的下面 ,还有具体制定仪注的官员 。《旧唐书 》卷一八九《韦叔夏传 》就记载 说 “高宗崩 ,山陵旧仪多废缺 ,叔夏与中书舍人贾太隐 、太常博士裴守贞等草创 撰定 ,由是授春官员外郎 。”韦叔夏等人的主要任务显然是针对李义府 、许敬宗 取消国恤礼造成的空白加以补充 。其实无论当时《贞观礼 》国恤是否尚存 ,也只 是大体原则 ,遇有丧礼举办仍有许多临时的情况与细微的差异 。成服 、变服 、听 政 、丧葬期内的祭祀 、朝会的举办 、百官的常参等等 ,都会遇到各种具体问题 ,因 此《新唐书 》所说“至国有大故 ,则皆临时采掇附比以从事 ”确是事实 。所以相关 这类山陵使或礼仪使的建立 ,显然是源于具体丧礼仪节的操作 。但是后来关于 礼仪方面的问题 ,就明确归给礼仪使解决 ,所以早期山陵使的任务在唐后期已 由山陵使和礼仪使分割 ,加上丧礼中其它方面的需要 ,才逐渐发展为总设山陵 五使的情况 ,这在安史之乱以后 ,便逐渐形成定局 。 二 、唐后期山陵诸使的设立与葬礼的组织及展示 安史乱后玄 、肃二帝的丧事举办使山陵设使的情况更加明确 。史载玄宗与 肃宗都死于宝应元年 建巳 四 月 ,两者只差十余 日。代宗即位 ,为之分建 泰 、建二陵 ,并设山陵使 。《旧唐书 》卷一一三《裴冕传 》姗 府元龟 》卷四八二 载称 代宗求旧 ,拜觅兼御史大夫 、充护山陵使 。觅以幸 臣李辅国权盛 将附之 ,乃表辅国亲昵术士、中书舍人刘坦充山陵使判官。恒坐法 觅坐贬施 州刺 史 。 和裴冕大致同时任山陵使的还有被宦官程元振以为功高难制 ,“巧行离间 , 请罢副元帅 ”的郭子仪。。不过裴冕任职不久即得罪 ,朝廷遂以山南东道节度使 来填代之 。来填之前曾擅 自兴兵以拒来使 ,其年八月人朝谢罪 ,“代宗特宠异 之 ,迁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依前山南东道节度观察等使 ,代左仆射裴冕 充山陵使 。”。 德宗为代宗大办丧事之际 ,山陵使的设置显然也是萧规曹随 。这时的山陵 使一是曾经在剑南跋息一时的西川节度使崔宁 ,崔宁“大历十四年人朝 ,迁司 空 、平章事兼山陵使 ”。,另一则是被再度招还 ,命为摄家宰 ,赐号尚父 ,进位太尉 中书令的郭子仪 ⑥。二人正是《大唐元陵仪注 》所指的“太尉及司空山陵使 ”。山 陵使加以如此名衔 ,应当还是沿袭汉制皇帝“登遐 ,皇后诏三公典丧事 ”的遗 规 。 肃 、代山陵以郭子仪 、来填 、崔宁等任山陵使 ,无疑是从他们的资历和威望 影响以及与先皇的关系出发 ,但也说明这时的山陵使是朝廷借机用来安抚功臣 武将的一种殊荣 。郭 、崔等显然不会亲领其事而躬身打造山陵 ,所以具体的事 务应有其它官员负责 。《旧唐书 》卷一二六《李涵传 》“德宗即位 ,以涵和易 ,无 割割之才 ,除太子少傅 后以官名犯父讳改检校工部尚书 ,兼光禄卿 ,充山陵副 使 。” 副使乃正使之副手 ,山陵副使李涵是高平王道之曾孙 ,郭子仪任朔方节度 使时 ,奏为盐池判官 。《旧唐书 》卷一二六本传言 “肃宗北幸平凉 ,未有所适 。 涵与朔方留后杜鸿渐草笺具朔方兵马招集之势 、军资仓储库物之数 ,咸推涵宗 枝之英 ,纯厚忠信 ,乃令涵奉笺至平凉渴见 。涵敷奏明辩 ,动合事机 ,肃宗大 悦 。”李涵以盐池判官的身份参掌朔方财赋 ,故曾与杜鸿渐一道 ,为肃宗即位平 凉 ,提供了物质上 、经济上的保证 。作为宗室和曾为郭子仪判官的双重身份 ,兼 有主管财赋的经验 ,他才是具体负责打造山陵最合适的人选 ,我怀疑肃宗山陵 在裴冕罢后 ,李涵也有可能协助郭子仪而实际任事 。 山陵使之外 ,礼仪使的设置也是不可缺少的 ,《旧唐书 》卷一 八《杜鸿渐 传 》“岁余 ,征拜尚书右承 、吏部侍郎 、太常卿充礼仪使 。二圣晏驾 ,鸿渐监护仪 制 ,山陵毕 ,加光禄大夫 ,封卫国公 。”代宗山陵的礼仪使乃颜真卿 ,他不仅受命 撰作《大唐元陵仪注 》,且经历了代宗葬礼的全部过程 。与当时的山陵使郭子 仪 、来填 、崔宁相比 ,以上使职显然承担了更实际的工作 。 其它相关使职于肃 、代之际也有所见 。如苏镇曾为泰陵 玄宗 、建陵 肃 宗 卤簿使 ,严武 自剑南“入为太子宾客 ,迁京兆尹 、兼御史大夫 。二圣山陵 ,以 武为桥道使 ’, 。虽然尚未见到按行使或者仪仗使的设置 ,但不能不认为后世的 山陵五使派设已具雏形 。 《大唐元陵仪注 》关于山陵使职能的明确记载和诸使的设置与分工为后来 的皇帝丧葬提供了模式 ,不过德宗以后的山陵使已恢复了由宰相一 、二人充任 的情况 。与此同时相关使职的配备更加完善 。《唐大诏令集 》卷七七《崇陵优劳 德音 》中提到被“优劳 ”者是山陵使杜佑 ,礼仪使杜黄裳 、副使李墉 、按行山陵地 副使李扦 、卤簿使郑云逢 ,和仪仗使 、异梓宫官等 。丰陵“优劳 ”对象亦有山陵使 与“山陵礼仪使及陵所摄太尉行事官 ”、山陵副使兵部侍郎判度支李选 翼 、礼 部侍郎崔颁 分阵 ,及可能是由宗正卿充当的按行山陵地使 。正如前揭裴瑾《崇 德宗 、丰 顺宗 二陵集礼 》是《大唐元陵仪注 》以后又一部唐朝丧礼的参照 ,此 · 二陵使职设置大概也成为后来历朝沿袭的格局 ,穆宗朝关于宪宗景陵就再次安 排了由宰相充山陵使 、判太常卿充礼仪使 、兵部侍郎充山陵副使 实即卤薄使 和宗正卿按行山陵地使 亦为副使 的组合 详附表一 、二 。 但穆宗在举办景陵丧事时 ,除了前朝已有的山陵使 、礼仪使 宰相兼礼仪使 也称山陵礼仪使 、桥道置顿使及卤簿仪仗使 、桥道置顿副使等组成的外朝诸使 之外 ,还开始出现了由内山陵使 、〔内 〕山陵修筑使 、〔内〕监修桥道使 、内按行山 陵地使 、内山陵副使及修筑副使等组成的内朝诸使 详附表一 ,此内诸使显然 由宦官兼充 ,是与外朝相对等的宫内临时治丧官员 。这说明 ,当时皇帝的山陵 事务是由南衙北司共同完成 。德宗以后 ,皇位继承与废立多由宦官干预 ,包括 密谋杀死皇帝 ,另立新皇 。宪宗之死相传就是在穆宗母郭氏支持下宦官陈弘志 轼逆的结果 ,《东观奏记 》有宣宗猜疑宪宗之死 ,“追恨光陵商臣之酷 ,即位后 ·,诛 粗恶党无漏网者 ”,竟导致郭太后暴崩的记载 。可以想见 ,当时朝廷内外笼罩 在皇帝非正常死亡的猜疑恐怖气氛之中 ,宦官不可能不就此参与乃至监视 、支 配整个的丧礼过程 。在光陵丧葬事务中出现大批内职人员正是内朝干涉皇位 继承和内外矛盾激化的表现 。 唐朝后期由于皇帝即位的非正常性和内廷 、后宫卷人朝廷废立 ,使得在即 位过程中 ,“母以子贵 ”的问题更加突出了。同时皇帝为了标榜即位的合法性 , 强调自己是先帝的嫡子 ,所以自宪宗始 ,不但在即位后立即颁册己母为皇太后 , 而且给予她极高的礼遇 。太后生前 ,在元正 、冬至乃至皇帝诞辰都要受到大臣 命妇的朝贺起居。,而死后甚至也举行了和皇帝一样的丧礼 。丧礼设使与丧礼 后的“优劳德音 ”说明 详附表一 、二 ,宪宗为母庄宪太后王氏、蛇宗为祖母孝明 太皇太后郑氏都曾举行隆重的丧礼 ,尤其是后者 ,对比郭太后在宣宗朝不但不 得善终 ,而且几乎不能按正妻的身份柑庙 ,显然是皇帝有意抬高父所生庶祖母 地位的表现 。 中唐以降山陵设使的情况 ,也说明山陵使职设立已形成规模 。外朝诸使除 山陵使外 ,礼仪使 、卤簿使 、按行山陵地使 、桥道置顿使等名称逐渐确立下来 。 宣宗已降 ,虽然由于史料的胭失 ,不能了解使职的全部 ,但除了嘻宗一朝 ,均可 以见到晚唐之际历任皇帝山陵使或山陵礼仪使的设置 详附表二 。唐末朱全 忠轼昭宗 ,以哀帝即位 ,于昭宗大祥次 日的九月“己巳 ,救右仆射门下侍郎礼部 尚书平章事裴枢宜充大行皇帝山陵礼仪使 ,门下侍郎平章事独孤损 ,宜充大行 皇帝山陵使 ,兵部侍郎李燕充卤簿使 ,权知河南尹韦震充桥道使 ,宗正卿李克勤 充按行使 ’, ,这成为五代设山陵五使的先声 。同时由于中唐以后 ,南郊也设大 礼使 ,山陵五使与南郊大礼五使的设置逐步统一起来 。后唐明宗之际 ,南郊活 动中宗正卿充按行使已改为御史中垂充仪仗使 ④,所以马端临《文献通考 》卷七 一《郊社考 》四曾引“石林叶氏 梦得 ”之论宋朝南郊五使 ,指出 “其以宰相为大 礼使 ,礼部尚书为礼仪使 ,御史中垂为仪仗使 ,兵部尚书为卤簿使 ,开封尹为桥 道使者 ,盖后唐之制也 。本朝用之 ,但改太常卿为礼仪使尔 。”。这一说法也完全 适用于山陵五使 。只是以太常卿为礼仪使 ,早在唐朝已是如此 ,从唐 、五代发展 起来的山陵五使 ,最终在宋代成为定局 。 由于皇帝与太后的丧事举办需要大量人力物力 ,所以其山陵事务除了设置 诸使外 ,使下并统领内外修筑山陵 、造作器物 、送葬及主办仪式的一应职事人 员 ,从《唐大诏令集 》卷七七所载诸陵优劳德音可以见到崇 、丰 、景 、庄四帝陵及 庄宪 、孝明二太后陵置使及职事人员的情况 详附表一 。这些人员中 ,包括从 山陵诸使 、副使 、判官到军使官健 、押当宿卫 、抬异梓宫的官吏 、礼生阴阳官 、工 匠巧儿 、斋郎挽郎 、乃至应役人夫等 ,组成了迄今所见负责唐代皇帝山陵事务最 庞大的班子 ,可以说明在《大唐元陵仪注 》开其端之后 ,皇帝及某些太后葬礼不 仅规模庞大 ,程序复杂 ,而且丧事的隆重化与细节上完备讲究 ,才会有这样多的 人员参与其间 。 以上的情况还提供了皇帝葬礼的另一值得注意的方面 。德宗即位以后 ,着 意重振盛唐时的统治局面 ,强化中央集权对于地方的支配和影响 ,因此《开元 礼 》便被视为经典与盛唐统治的象征 ,恢复和发扬《开元礼 》也就成为中唐时代 的理想 。笔者曾撰文说明贞元元和之际讨论与落实《开元礼 》的一些问题。,而 《大唐元陵仪注 》事实上也是这一动机与努力下的产物 。从《仪注 》的各个程序 、 内容与《开元礼 》大臣丧礼的一致及一些相关问题的讨论可以知道 ,《仪注 》本身 就是参照了《开元礼 》甚至以《开元礼 》为本的。而《仪注 》也通过各个环节礼仪 的细微化突出了皇帝丧礼的森严隆重 ,这使得不仅是郊天祭庙的吉礼 ,皇帝丧 礼也同样体现了皇权独一无二的庄严神圣 ,如此吉凶相映 ,吉礼既可以祈祷上 天及祖宗的垂顾保佑 ,凶礼又再好不过地体现了在位皇帝的孝道及唐政权的延 续 。 正是由于有这样的作用 ,所以为皇帝举办的丧葬礼仪式便成为除郊天祭庙 的大礼之外 ,朝廷向臣民展示统治形象的又一次机会 。由于丧葬礼仪其实比郊 庙礼仪更复杂 ,它的进程不仅需要数月之久 ,而且也要分成宫内和宫外两部分 。 其中宫外部分不仅有朝廷的丧礼通告以及分派使者向地方 、诸国告哀 ,臣民按 制服丧等等 ,也包括向民众的展示 ,这就是从宫中将大行皇帝梓宫送往陵墓的 过程 。妹尾达彦先生曾经指出由于长安城的构造 ,自北向南的皇帝郊庙礼仪仗 如何在行进的过程中吸引民众的眼球。,而送葬礼仪式也有同样的问题 。唐后 期皇帝的陵墓集中于长安周边的奉先 、富平 、三原 、醛泉 、奉天等几个县份中 ,送 葬队伍从长安的太极宫承天门出发 ,再出皇城 ,向着京兆府的东北部 奉先 、富 · 平 、三原 或西北部 酸泉 、奉天 行进 ,到达陵所不舍一 、二百里以上 ,在漫长的 行途中 ,受到广大民众的注目是可以想见的。而在“德音 ”所提到的人员中 ,显 然也是以参加葬礼与送葬者为最多最可观 。据《通典 》卷八六《挽歌 》下叙送葬 行列 ,“有司引列于辊辕车之前后 ”的就有“执纬挽士 ,虎责千人 ⋯⋯挽郎二百人 ⋯⋯挽歌二部 ,各六十四人 ⋯⋯品官 ,左右各六人 ⋯⋯左右司马 ,各八人 ⋯⋯代 哭百五十人 ”,已超过千数百人 ,其中尚不包括皇亲 、宗室与大臣官员和大驾卤 簿仪仗 。据《宋会要辑稿 》宋太祖“永昌陵仪仗用三千五百三十三人 ,考之礼令 , 全不及大驾卤簿之半 ”,宋太宗葬礼考虑道途往复为难 ,“凡用九千四百六十八 人 ”才“合大驾卤簿半数 ”。,这个数字后来大约又减成《文献通考 》所说大礼用四 千一百八十九人 详下引文 。唐代的情况不详 ,但诸多 ,的丧礼人员在“德音 ”中 出现已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人员众多的巨大场景 ,因此可以认为送葬礼的排场决 不下于郊天 。 皇帝的葬礼在宫内的部分可能十分严肃 ,但到了宫外恐怕却是另一番景 象 ,某种程度上也许说得上是热闹喧腾 。可以作为参考的是《旧唐书 》卷八二 《李义府传 》载其为改葬祖父 ,“王公已下争致赠遗 ,其羽仪 、导从 、蠕糟 、器服并 穷极奢侈 ,又会葬车马 、祖奠供帐 ,自溺桥属于三原 ,七十里间 ,相继不绝 。武德 已来 ,王公葬送之盛 ,未始有也 。”试想皇帝的送葬队伍如加上枢车 、文武仪仗和 引披铎婆等送葬用品 、礼器穿插期间 ,必会组成浩浩荡荡的队伍绵延数十百里 , 其中挽歌响器 ,鼓吹震天 ,又有官吏百姓车马供帐的诸般赠送 ,规模一定又非李 义府可比 ,如此就更容易吸引周边百姓驻足围观 。并且以当时的道路和交通条 件 ,送葬队伍绝不可能在一 日内到达陵寝 ,这就决定了大礼需要预先相当周密 的物质筹备与人员组织 ,而送葬队伍和葬仪的最高组织者 、指挥者显然就是山 陵诸使 。仪式的展示 、葬礼的顺利进行有赖于山陵诸使的多方面工作与配合 , 所以当着葬礼结束后 ,皇帝也会借助“德音 ”“优劳 ”有关人员 ,以景陵为例 ,这些 奖赏从最高的山陵使给一子六品或七品正员官 、礼仪使给一子八品正员官 ,以 下赐爵 赐一子出身 、赐绢 、加阶及减选不等 ,几乎涉及一切人员 ,其中对包括 挽郎等在内的减选为选举大开“幸门 ”而竟造成弊端 。由此可见中唐以后 ,皇 家对山陵事务的重视 ,以及皇帝丧葬礼与郊庙礼并重的特色 ,而这一点 ,也正是 山陵诸使最后形成定制及不断完善的要因。 三 、山陵使 、礼仪使在皇帝丧礼中的角色和任务 尽管山陵诸使的设置唐代已开其端并最终形成常制 ,但出于讳言皇帝凶事 的缘故 ,史书中述官制大多只称大礼而不及山陵 。例如欧阳修等奉救编《太常 因革礼 》引《国朝会要 》就是如此 ④,《文献通考 》卷七五《郊社 》八关于宋朝五使职 能也仅说 “大礼使总一行大礼事务 ,行事 日复从皇帝行礼 礼仪使行事 日前导 奏 ,请皇帝行礼 仪仗使总辖提振一行仪仗 ,仪仗用四千一百八十九人 ,自太庙 排列至丽正门 卤簿使 ,依礼经 ,卤者大盾也 ,总一部仪仗 ,前连后从 ,谓之卤簿 桥道顿递使提振修整车驾经由道路 、顿宿斋殿等 。”虽然如此 ,由于吉 、凶两大礼 使职相袭而制度无别 ,所以言大礼者其实山陵在 内 ,其所说诸使分工还是可以 作为理解山陵诸使的参考 。 另外借助《大唐元陵仪注 》和其它史料 ,就可以从皇帝始死发丧和沐浴 、饭 含 、小敛 、大敛到始殡成服 ,实行以日代月的祥樟变除之礼 ,以及从启殡送葬 、皇 帝奉辞到梓宫送人陵墓安葬及溢册人庙等所有具体过程中 ,了解到以太尉 、司 空名义充职的山陵使和礼部尚书颜真卿所任礼仪使在丧礼中所承担的角色 。 他们在许多重大的程序与场合出现 。其中山陵使在始丧成服的“大敛 ”一节中 已有表现 ,即在皇帝和王公百僚行哭拜和升敛加衣仪式后 ,有“所司以梓宫龙翰 绑等人陈于殿西阶下 ,至时司空引梓宫升 自西阶 ,至于大行皇帝西 ,南首 ”。之 后有加七星板 棺盖 于梓宫和加席褥于版上等仪 ,实即大敛后在司空的指引下 安放好梓宫 。而从送丧到人葬中间更出现有五次 。一次是“启殡 ”,也即梓宫将 启动送往墓地之前的拜奠 。这个仪式是要在太极殿进行 。《仪注 》说明 ,事先要 设太尉 、司空版位 。当皇帝和诸王妃主行礼后 ,就有礼生引太尉履行再拜和盟 手洗爵仪式后 ,向皇帝跪进酸齐 ,由皇帝“跪奠于撰前 ”。之后则有司空跪请“谨 以吉 日启攒涂 ”,及“以巾拂拭梓宫 ,覆以夷袅绢幕 ”之节 。第二次是在太极殿殿 庭梓宫将升车之际的祭奠 ,《通典 》称作“荐车马明器及饰棺 ”,第三次是当日继 续在殿庭进行的祖奠 ,第四次是在承天门外的遣奠 ,也即奉辞辊掠车 。后三次 与第一次相同 ,太尉都要奉酸齐给皇帝 ,由皇帝奠酒。。从《大唐元陵仪注 》的描 述来看 ,后三次循序渐进 ,有可能是一天完成的。。 最后一次是梓宫已到达墓地 ,准备入葬 ,称为“山陵 日”。这次按照惯例没 有皇帝参加 。上面已经指出山陵使就是送葬队伍和葬仪的最高组织者 、指挥 者 ,而当辊掠车方到之际 ,太尉须在礼官引导下盟手洗爵 ,履行跪拜奠献之仪 。 当梓宫发引至南神门 ,“灵驾 ”迁放“龙循 ”枢车 ,又须“司空以巾拭梓宫 ,并拂 夷裳 ”。龙循前行 ,复有太尉为先导 。当送丧至羡道西南 ,开始举行皇亲 、群官 、 公主 、王妃等奉辞仪式 。于是梓宫 自羡道降人墓 ,群官包括太尉都换上吉服 ,由 太尉人至玄宫 ,奉宝缓“跪奠于宝帐内神座之西 ”。这个奠献无疑是代表皇帝 的 。最后仪式履行完毕 ,“礼生导主节官 、帅持节者 ,引太尉及司空山陵使 、将作 监 、御史一人监碟闭玄宫 。司空复土九镭 所司帅作工续以终事 。”。官员重又 换上凶服 ,葬礼最终结束 。 从以上的记载来看 ,由太尉 、司空充当的山陵使主要是在大敛成服 、送丧乃 至葬人陵墓的几个重大礼仪环节履行某些程序而显示出身份和作用的 ,他们指 挥梓宫安置 、协助皇帝奠酒 、拂拭梓宫夷袅 ,作为皇帝代表 ,在陵墓前和玄宫内 代为奠酒 、奠版 ,并奠宝缓和最后掩蔽玄宫 ,有些类似祭祀天地中亚献 、终献的 角色 ,是葬礼最高的执行官 。 与之相比 ,礼仪使的地位稍低于山陵使 ,但发挥作用的场合是从发丧即开 始 ,出现次数更频繁 。例如小敛时“礼仪使引嗣皇帝及皇子等 ,扶引各即位辞 , 从临者哭 ”,在行奠礼时 ,是“礼〔仪 〕使奏嗣皇帝哭止 ’, 。大敛时皇帝就位 ,及与 在位者哭拜及奠礼中 ,都有礼仪使奏请再拜和止哭。。大敛后 ,梓宫重新安放并 加装饰的“横事讫 ”即成服而殡 ,也是礼仪使就位后“奉引皇帝至位哭 ,内外皆就 位哭 ’, 。另外 ,在小祥 、大样和服满二十七 日、挥祭除服过程中 ,礼仪使也有奏 请止哭 、向皇帝进酒 、奏请再拜 、宣布礼毕等类似导引或者司仪的任务。。 按照时间顺序 ,除服的几个月后才是葬礼 。到了这时 ,棺木“启殡 ”和接下 来的梓宫启至殿庭 、祖奠与皇帝于承天门辞别辍掠车的“遣奠 ”等一系列仪式 中 ,同样是礼仪使随着程序依次奏请皇帝跪拜 、奠献 、止哭 、退位 、奉宁 、出次 、就 次 、前行 、再拜 、奉辞 、还宫等等。。给人的印象是 ,礼仪使始终节制和指挥着丧 礼的进程 ,他是丧礼的司仪和总提调官 。而在最后下葬的仪式中 ,礼仪使还履 行了更重要的 职责 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建筑公司岗位职责下载社工督导职责.docx — 当太尉山陵使向玄宫神座跪奠宝缓之后 ,礼仪使则“以 溢册跪奠于宝缓之西 ,又以哀册跪奠于溢册之西 ,又奉玉币跪奠于神座之东 ”。 这说明 ,礼仪使在人葬的场合也承担了奠献 ,地位仅次于山陵使 。 顺便要说的是 ,《大唐元陵仪注 》在这里是按照凶礼记载的 ,没有提到本该 属于嘉礼性质的皇帝即位问题 。但是 ,正如金子修一先生等所考证的 ,皇帝授 册和进宝的第二次“枢前即位 ”其实是与“大敛 ”同天进行的。据《册府元龟 》卷 一一《帝王部 ·继统 》三所载 ,皇帝的即位有时是在宣政殿举行 如宪宗 、文宗 , 有时却是在举行过大敛的太极殿“东序 ”如敬宗 ,按据《大唐元陵仪注 》这时梓 宫已被引就“西闲 ”。 ,但即位的程序是一定的。穆宗是由“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令狐楚奉册 ”而后即皇帝位 ,敬宗是由“中书侍郎平章事牛僧儒读册进册 ,门下 侍郎平章事李逢吉宣制进宝 ”。《册府元龟 》同门还详细地记述了文宗即位的过 程 ,当读册书之前 ,有“礼仪使奉请再拜 ”,再由“前摄中书令 、司空兼门下侍郎平 章事裴度 ”进读册书 。令狐楚和牛僧儒分别是穆宗 、敬宗两朝的山陵使或山陵 礼仪使 见附表二 。李逢吉 、裴度当时的身分是摄家宰 ,说明这个明确皇帝身 分的标志性礼仪也是由摄家宰 、山陵使与礼仪使共同主持完成的。 山陵人葬仪式结束后 ,山陵使还有“既葬而虞 ”的虞祭和大行皇帝的神主衬 庙两项任务 。虞祭举办应在人葬返还之际 ,按照古礼 ,未葬之前未有神主 ,从虞 祭开始才为死者立神主 ,所以《大唐元陵仪注 》关于虞祭有“将启 ,太祝捧主匾置 于座 ,启匾于前 ,捧出神主 ,置于座上 ,东向 ”的规定。。其时皇帝素服就次 ,继而 与皇亲百官等哭拜祭奠如仪 。此仪式在皇帝出席的情况下太尉承担亚献终献 , 如皇帝不亲行事则代为初献 ,由宗正卿 、光禄卿亚献终献 。柑飨则皇帝不必亲 自出席 ,这两个仪式都是由山陵使与礼仪使共同主持完成的。。《大唐元陵仪 注 》关于柑庙仪式规定极详 ,在说明太庙应于二 日前举行告迁和奉迁仪式 ,以及 所有陈设 、卤簿仪仗等外 ,有“宗正具衬飨料 ,差三公及应行事官斋戒 ,如常飨 仪 ,又申太极殿告灵座料如前式 注文略 ”。这个“三公 ”仍是指以太尉 、司空身 份充职的山陵使 。此外又由礼仪使奏请和安排题神主事宜 。当文武百官与皇 亲等就位后 ,礼仪使须先人庙 ,在赞导下行再拜礼 。其后司空人位 ,行再拜扫除 礼讫 。而当神主人庙被置人幌座和神主人室安放后 ,由太尉以下及应在位官行 再拜礼 。然后是奏永和之乐 ,太尉盟洗执爵 ,从第一室开始 ,逐室诣神座行礼奠 献 。直到代宗神主安放的第九室 ,“奏保太之乐 ,行飨礼亚献终献 ,并如常飨之 礼 。讫 ,降复位 。”由此看出 ,柑庙的仪式也是由外至内 ,依照礼仪使 、司空 、太尉 的程序 ,各司其事 、行礼如仪 。另外 ,在《大唐元陵仪注 》的“荐车马明器及饰 棺 ”、“祖奠 ”和虞祭等仪中 ,太尉以下又有司徒 ,具体人选不得而知 ,但在葬礼仪 式中 ,则仍以太尉郭子仪的身分最显 ,在衬飨奠献的最终典礼中他仍然是代替 皇帝的身份行事 ,这个身份不仅表明了郭子仪与代宗的关系 ,也是朝廷给他的 最高礼遇 。 四、山陵诸使的职能与相关问题 山陵使和礼仪使在丧礼中承担的角色及任务并非仅仅是仪式需要 ,而是象 征着二者的职务和丧礼举办中非同一般执事的地位 。从山陵使主要的表现是 在送葬到下葬的过程中 ,可以知道其职务更加偏重于葬事 ,并且以“太尉 ”充当 的山陵使与以“司空 ”充当的山陵使是有分工的。前者似乎主要在协助皇帝行 礼及奠献 ,后者当“媒闭玄宫 ”时 ,要象征性地“复土九插 ”并“所司帅作工续以终 事 ”,说明是要指挥属下完成山陵玄宫的最后封闭 ,这借用了《周礼 》司空掌营建 造作之职 ,也象征着山陵的兴建至少要由山陵使一人负责 。后来山陵使改以宰 相充任 ,似乎负责葬事和山陵的职责就更突出了。 山陵使负责营葬如前所述是由唐初发展而来 ,唐后期山陵使掌管陵墓的建 设与经费调度 ,如《景陵优劳德音 》下令山陵使令狐楚“便以山陵用不尽续绢 ,依 实支付京兆府 ,充代百姓纳青苗钱 ”。。《册府元龟 》卷一 一《帝王部 ·纳谏 》记 曰 敬宗以长庆四年 正月即位 ,五月软度支所进修造殿宇木石 , 一物以上并付山陵使收管 ,仍令般送陵所 ,便充造作 。帝富有春秋 ,政 猎之暇 ,好治宫室。皆命为别殿 ,以新宴游 。及龙藏事功用至广 ,宰相 李程谏曰 “自古圣帝明王 ,率资俭德 ,以化天下。况谅阴之内 ,乞宜兴 作 。愿陛下悉以见在瓦木及工役之费 ,回奉陵寝 。”因有是诏 。 此条说明 ,皇帝初即位的财赋用度是由山陵使掌管的陵墓修造为前提和中心 的 。而山陵使也因此承担重责 。史料中见到山陵使由于建筑或者陵上道路不 完善而遭到贬逐 ,如《新唐书 》卷一八二《李压传 》“迁门下侍郎 ,为文宗山陵使 。 会秋大雨 ,梓宫至安上门 ,陷于泞 ,不前 ,罢为太常卿 。” 山陵使由于人事问题而陷人赃私者亦不乏其人 。例如肃宗宰相 、山陵使裴 冕 ,就是得罪了宦官程元振 ,“乃发小吏赃私 ,贬冕施州刺史 。”。而令狐楚也被其 判官元镇所告。。《旧唐书 》卷一七二《令狐楚传 》称 元和 十五年正月 ,宪宗崩 ,诏楚为山陵使 ,仍撰哀册文 ⋯⋯其年 六月 ,山陵毕会 ,有告楚亲吏脏污事发 ,出为宣救观察使 。楚充奉山陵 时 ,亲吏韦正牧 、奉天令于晕、翰林阴阳官等同隐官钱 ,不给工徒价钱 , 移为羡余十五万贯上献 ,怨诉盈路 ,正软等下狱 ,伏罪皆诛 。楚再贬衡 州刺 史 。” 在山陵使的任免方面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 ,这就是中晚唐之际山陵使虽相沿 以前朝宰相担任 ,却并不一定因此能够继续在朝 ,如文宗山陵使李压 、武宗山陵 使李回、李让夷等都是如此 。宰相被出而不能在朝及升迁并不一定是山陵事务 中出现问题 ,而往往是由于新皇帝的好恶及错综复杂的党派之争 ,例如李压其 实就是因非武宗之拥立者而以“龙翰陷 ”为由被贬 。某些时候山陵使借故被贬 竟等不到梓宫人土。。或者由于这个原因 ,也或许是强调山陵使身典丧葬于新 朝不吉 ,所以到柑庙结束后 ,山陵使一般就 自动去职 ,等待着新皇帝的重新任 命 。《旧唐书 》卷一七三《李回传 》记李回充武宗山陵使 ,“柑庙竟 ,出为成都尹 、 剑南西川节度 。”旧唐书 》卷一七九《孔纬传 》“嘻宗晏驾 ,充山陵使 。嘻宗柑 庙 ,纬准故事不人朝 。昭宗遣中使召赴延英 ,令纬依旧视事 ,进加司空 。”山陵使 在柑庙之后一般不再继续担任宰相而往往被出以外任 ,唐末以后逐渐形成制 度 。所以宋人李挚有日 “臣又闻近代及国朝以来 ,臣僚凡充先朝山陵使者 ,复 土之后 ,例须自求去位 ,莫不得请而后已。盖以谓臣子之礼 ,身典丧葬 ,方毕其 事 ,以嫌 自处 ,不敢邃践嗣皇朝廷 ,所以致事上之恭 。例虽出于近代 ,然沿袭莫 敢废之 。”且照他的说法 ,宰相山陵使必须在山陵人葬之后引咎 自幼 ,自动求去 , 可见宋人亦是沿袭此制 。。 皇帝丧葬事务中 ,掌管修作事宜的除了山陵使外又有山陵桥道置顿使 ,山 陵桥道使或者置顿使本是皇帝出行时所设的临时使职 ,唐前期玄宗行幸东都时 已有之。。唐后期山陵桥道使在送葬的过程中也要一路监护 。由于职责在送葬 所经道路的安全完善 ,因而也须承担修缮并专掌此项财务 。《旧唐书 》卷一六三 《崔元略传 》记崔曾以京兆尹为桥道使 ,被刘栖楚忌恨 ,“以计摧之 ,乃按举山陵 时钱物以污之 ’,。。《册府元龟 》卷三 六《帝王部 ·专态 》记李愉为庄宪太后妹 婿 ,自司农卿迁京兆尹 。 元和 十年 ,庄宪太后莞 ,债为山陵桥道置顿使 ,恃能惜费 ,每事 减损 。灵驾〔至 〕浦桥 ,从官多不得食 。及至渭城北门 ,门坏 ,于是桥道 司请改造渭城北门 ,计钱三万。债以费劳不从 ,令深凿轨道以通灵驾 , 掘土既深 ,旁注皆悬 ,因而颓坏 ,所不及粗棘车数步而已。初欲坏城之 东北墉 ,以出灵驾 ,中人 皆不可。乃停驾 ,辄去坏 门土木而后行 。债 惧 ,诬奏辍掠车轴折 ,山陵使李逢吉令御 史封其车轴 。自陵还 ,奏请免 债官。帝以用兵务集财赋 ,以债前后进奉不之责 ,但罚体而已。逢吉 极言其罪 ,乃 , 银青阶 。翌 日 ,复踢金紫。 按 此条中的渭城似乎名称有误。,但灵驾经过的某城门坏可能是事实 。李 愉之渭城北门的事故确实是由其“恃能惜费 ”甚至将财赋用于进奉所造成 ,但也 反映了其时因用兵经费不足的矛盾 。唐后期山陵道路的修缮经费始终是个大 问题 ,所以新皇即位大都宣遗诏 ,称秉遗志简约用度而不劳扰百姓 。唯德宗即 位曾下诏“应缘山陵制度 ,务从优厚 ,当竭祭藏以供费用者 ”,但遭到中书舍人令 狐恒激词反对未果。。事实上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一方面是大臣极力省减 ,而 另一方面皇帝则不得不动用内库 。《册府元龟 》卷八九《帝王部 ·赦有 》八载顺 宗即位赦下令 “应缘山陵制度 ,及丧仪礼物 ,博询可否 ,务遵礼度 ,必诚必信 ,副 联衷怀 。桥道置顿并以内库钱充 ,诸有费用先给功价 ,仍以见钱 ,更不折物 ,不 得辄令科配天下百姓 。”庄宪皇太后葬事 ,“出内库增帛五万匹充奉山陵 ”。。穆 宗即位赦和文宗即位赦也都提到“所缘山陵造作及桥道置顿 ,并以内库钱充 ”, 文宗并有“如不足 ,以度支户部钱充 ,京兆府今年夏税青苗量放一半 ”的补充 ,则 知当时的二使用度是由皇家内库和国家度支共同支给 ,其 中京兆府出钱出力 , 负担最重 ,所以丧事之后 ,常有放免 。而山陵和道路所用财赋 ,应该是由二使分 掌 。 · 山陵五使中宗正卿所兼按行山陵地使的职能不详 ,但宗正卿或少卿多由李 氏宗室子弟担任 。前揭《册府元龟 》卷三一《帝王部 ·奉先 》四有后唐庄宗同光 二年 “八月 ,以宗正少卿李琼往曹州捡 检 行哀帝陵寝 ”的记载 。捡 检 行意同于按行 ,应理解为宗正卿代表皇室和宗族对墓地陵寝的选地和设施进行 核查与验收 。《唐会要 》卷二一《诸陵杂录 》记元和十五年二月山陵使奏 ,“李翻官 是宗卿 ,职奉陵寝 ,按行陵地 ,公事已终便请兼充副使 ,专于陵所勾当 ”。,似乎就 有这样的用意 。另外宪宗山陵一度出现了御史中垂所充当的仪仗使 。此使后 来代替了按行使成为五使之一 ,虽然《文献通考 》说它负责仪仗 ,实际上与卤簿 使职务却并不重迭 。《宋会要辑稿 ·礼 》三二记神宗元丰中太皇太后丧事称中 书言 “本朝命仪仗 、卤簿二使 ,或因姻官 ,或缘误例 ,御史中承皆得领之 。今按 昭宪明德皇太后例 ,差御史中垂兼仪仗使 。天圣二年南郊 ,差御史中垂薛奎为 卤簿使 。《会要 》引故事 ,御史中垂当为仪仗使 ,国初尚依此制 ,其后中垂或闭 , 以他垂郎为之 ,其职掌犹用台吏如故 。仪仗使无专掌 ,但令宪司督促诸司而已。 天圣明道时皆有中垂以为卤部使 ,非旧制也 。”所说仪仗使以御史中垂领 ,督促 诸使诸司 ,恐自唐始 。如从检查监督的意义来讲 ,其职能与按行使是相通的。 卤簿使则负责葬礼的卤簿 。《大唐元陵仪注 》在大行皇帝梓宫送往陵寝的 当日提到 “卤簿使先进玉格于承天门外东偏稍南 ,舆荤 、鼓吹 、吉驾 、卤簿并序 列于玉格前 。”而一路送至陵所后 ,葬 日仍“依时刻 ,吉凶二驾备列 ”以陈。一路 “鼓吹振作 ,警蹿如常 ”,直至陵门。而当神驾至寝殿时 ,则是“玉格及卤簿侍卫 之官 ,廷列于帷宫门外 ”。同样 ,在最后的柑庙仪式中 ,也是“应用法驾卤簿 ,黄 魔大仗 ”,“设方色兵仗如仪 ”。丧事所用一应卤簿 ,车驾 、鼓吹 ,出行仪仗等都由 卤薄使指挥 ,不仅如此 ,卤簿使似乎还兼有保卫之责 。《旧唐书 》卷一六四《王起 传 》称 “武宗即位 ,八月 ,充山陵卤簿使 。枢密使刘弘逸 、薛季棱惧诛 ,欲因山陵 兵士谋废立 。起与山陵使知其谋 ,密奏 ,皆伏诛 。” 诸使中 ,负责礼仪程序的进行和仪注制定的还是礼仪使 。《大唐元陵仪注 》 的作者礼仪使颜真卿便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完成了全部代宗丧葬礼的仪注 。而礼仪使之所以 负责定礼 ,还是来 自于唐开元 、天宝以来置礼仪使“专掌五礼 ’,。。不过 ,安史乱 后礼仪使 如杜鸿渐 、于休烈等 最初负责朝廷包括吉 、凶在内的各种礼仪 ,提供 咨询 ,并非仅掌丧仪 ,这种情况一直到颜真卿都没有改变 。只是到了德宗后期 , 礼仪使才成为非常设的使职 。虽然贞元初刑部尚书关播 、宪宗朝郑余庆 ,乃至 文宗朝王起都曾有过删定或者详定礼仪使之名。,但设置既不常 ,与丧礼中置礼 仪使也不再是一回事 。随着大礼和山陵五使制度的逐渐确立 ,礼仪使的分工也 开始明确 。由宰相重臣充任的大礼或山陵使既不是仅备仪式 、完全不掌实事的 荣衔 ,礼仪使也成为临时由太常卿兼任而主要负责南郊或丧葬 、陵庙仪典的专 职 ,吉、凶分离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五代。 礼仪使之制定丧礼仪节 ,如《通典 》卷五二《丧废祭议 》引“大唐元陵之制 ”记 载了一段监察御史张朔与礼仪使之间 ,关于未殡期间夏至祭皇地抵 ,是否应停 祭的讨论 。最后还是根据礼仪使的意见 ,定未殡停祭之议 。宪宗朝礼仪使有 “今顺宗神主升衬礼毕 ,高宗 、中宗神主上迁 ,则忌 日并不合行香 ,仍依礼不讳 ” 的奏请。敬宗长庆四年 正月即位 ,“十月癸巳 ,礼仪使奏来月二十三 日冬 至 ,准故事山陵未衬庙 ,并不合行庆贺之仪 ,其朝贺皇太后请停 ”。。可见丧礼期 间的一切活动进行与否都须由礼仪使据礼奏定 。 大行皇帝神主衬庙过程更可以体现礼仪使的作用 ,这其中并不仅限于行礼 仪式 。衬庙关乎祖宗的去留 ,唐朝宗庙在玄宗开元中定为九室 。《册府元龟 》载 礼仪使于休烈当宝应二年 年 肃宗玄宗神主衬庙之初 ,始定以太祖东向为 尊 ,将茹祖献祖迁人西夹室。。大历十四年 年 颜真卿奏议代宗神主柑庙 , 强调“太祖景皇帝受命于天 ”,请求依次桃迁太祖之下的元皇帝 世祖 ,而太祖 、 高祖和太宗在宗庙和祭享中“百代不迁 ”的地位 ,再一次被予以强调 。永贞元年 十一月 ,德宗神主将衬 ,也是“礼仪使杜黄裳与礼官王径等请迁高宗神主 于西夹室 ”,并再次声明三祖不迁 。元和元年 七月 ,顺宗神主衬庙 ,依顺序 当迁中宗 ,时以中宗为中兴之主 ,“有司疑于迁毁 ”。而山陵兼礼仪使杜黄裳即 接受一些大臣意见 ,作出迁毁决定 。长庆四年 、开成五年 、会昌六年 五月穆 、文 、武三宗的人庙和迁衬都是由礼仪使奏报而获准。。太和元年 四月 ,时敬宗尚未迁柑 ,礼仪使奏择 日拆修太庙西夹室 ,迁移神主五位。。而会 昌六年礼仪使于人迁之际提出的“以敬宗 、文宗 、武宗同为一代 ”,定为九代十一 室的制度 ,解决了三帝兄终弟及的难题 ,确定了有唐一代的宗庙原则 。此外柑 庙时的庙乐 ,如代宗庙乐用保泰之舞 、宪宗皇帝庙乐用象德之舞均由礼仪使奏 定。。而从唐前期延续下来的陵庙上食制度也由礼仪使奏请实行 ,如颜真卿大 历十四年九月有关于元陵作为亲陵行 日祭的奏请 。亲陵行 日祭 已见于《开元 礼 》的规定。,此制也因元和元年七月 ,礼仪使杜黄裳引故事提出“丰陵 日祭 ,崇 陵唯朔望 、节 日、伏腊各设一祭 ”的要求而得以继续 。 山陵诸使由于任务集中 ,所以如上所述 ,集中了内外各方面的官吏和人员 担任职务 ,正使下有时设副使 ,各使也都有判官 。山陵使以宰相重臣兼任者一 般只是总负其责 ,由副使 、判官 、亲吏处理一应事务 。如前揭裴冕表奏李辅国亲 信术士中书舍人刘垣为判官 元棋亦曾为宪宗山陵使令狐楚判官。。德宗山陵 刘禹锡曾请求武元衡任仪仗使判官。,而辛秘也曾为礼仪使判官。。柳宗元《裴 谨崇丰二陵集礼后序 》称 “自崇陵至于丰陵不能周岁 ,司空杜公由太常相天下 , 连为礼仪使 ,择其僚以备损益 。于是河东裴瑾以太常承 、陇西辛秘以博士用 · 焉 。’,。裴瑾和辛秘显然是杜黄裳手下的判官。礼仪使判官常由太常博士或其它 礼官担任 。唐后期太常博士是礼院的领导者 ,礼仪使关于礼仪的制定常常与博 士及礼院共同完成 ,关于这一点 ,笔者已有另文论述 。要而言之 ,皇帝的丧葬礼 仪和事务由上述诸使共同掌管 ,分工负责 ,事已则罢 ,有唐一代已形成常制 ,皇 帝丧礼的主办也以使职的设立为特征而愈来愈走向规律化 。 五 、结 语 以上讨论了唐朝山陵使的设置 ,及其在唐后期发展为山陵五使的作用及职 能 。可以知道 ,由于皇帝山陵须在死后数月集中打造和丧礼进程的需要 ,隋朝 和唐初已开始出现了由宰相重臣主持皇帝丧事的情况 ,贞观以后 ,逐渐发展为 主掌丧礼程序和修筑山陵的两种山陵使或礼仪使 。武则天 、玄宗时期 ,山陵使 向多使的设置迈进 。代宗 、德宗以后 ,山陵使 、礼仪使 、卤簿使 、桥道制置顿使 、 按行山陵地使 后改为仪仗使 名称陆续出现 ,中唐时期 、太后礼重 ,太后丧礼有 着与皇帝丧礼同样的排场 ,内外使职以及参加治丧的官员人吏组成了强大的丧 葬礼阵容 ,而由诸使主持与组织下的山陵送葬与郊庙大礼也成为唐后期向臣民 展示的两项皇家礼仪大典 。 根据《大唐元陵仪注 》对于山陵 、礼仪使等主持丧礼的说明 ,山陵使是丧礼 的执行长官 ,在最后的下葬仪式中又以皇帝代表的身份担纲主祭 ,礼仪使则是 仪式的总提调官 ,节制着丧礼的进程 。而在丧事的举办中 ,山陵使从安史乱后 褒宠功臣的荣衔改为以宰相实负其责和总其成的丧事长官 ,但职务偏重于修筑 山陵和相关事务 。由礼部尚书或太常卿任职的礼仪使负责仪注的制定和丧礼 的程序 ,京兆尹充任的桥道使承担大行皇帝梓宫和送葬仪仗所要经行的道路桥 梁的修缮 ,兵部侍郎兼卤簿使主管丧礼卤簿 ,而由宗正卿所任按行山陵地使则 对山陵的设施进行检查和验收 。五代以后 ,按行使逐渐改为以御史中垂任仪仗 使 ,监督各使职责的情况 。山陵五使的设置在五代延续并成为常规 ,宋以后诸 使格局及在皇帝丧葬礼仪中的职事和作用都更加定式化 。限于篇幅 ,本文对于 宋以后山陵五使的具体设置和发展情况基本上没有涉及 ,有关它的问题尚待来 日再加补充 。 总之 ,在《大唐元陵仪注 》明确皇帝丧礼仪程的同时 ,山陵诸使的设置也走 向定局 。无论是陵墓的打造 、送葬与下葬的大型活动的组织 、丧礼与葬礼的备 办举行以及仪注本身的建立都离不开山陵五使 ,也都有山陵五使运作其中 ,从 而可以认为是山陵五使的设置为唐朝皇帝丧礼的举办提供了保证 ,也在一定程 度上打破了皇帝凶事举办的种种忌讳 ,为中古的凶礼和皇帝仪制开了新篇章 。 由于葬礼的意义在于体现孝道 ,将皇帝丧事的举办与亲郊同样作为向臣民展示 的最隆重典礼 ,就不但突出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并且在体现忠孝合一的基 础上建立和宣传了唐政权的统治形象 。在这个意义上 ,丧礼对百姓的震撼影响 都决不下于新皇即位本身 ,山陵诸使起到的作用也因此是绝不应该忽略的。 不过 ,山陵诸使的建立也许还有更重要的含义 。剑桥大学的麦大维教授 在通过《大唐元陵仪注 》研究唐代宗葬礼时 ,敏感地注意到 葬礼突出了新皇帝的多次出场及树立皇帝勤俭孝道崇高形象的意义 ,同时也注 意到与新皇一起的重要参加者却不是他的家族亲属和外戚宦官 ,而是朝廷的高 级官员 ,指出这是颜真卿《大唐元陵仪注 》中传统意义上家国概念的体现。。与 此有关 ,我认为有一点也必须明确 ,即虽然当初李义府 、许敬
本文档为【吳麗娛_唐代的皇帝喪葬与山陵使_2008】,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8627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8
分类:
上传时间:2010-11-01
浏览量: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