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凤凰村人口的变迁

凤凰村人口的变迁

举报
开通vip

凤凰村人口的变迁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凤凰村人口的变迁 Ξ 周大鸣 张 锋   本文是对广东省潮州市凤凰村追踪研究的成果之一。主要分析了凤凰村 70 余 年来人口及变迁。一是探讨了一般的人口特征 ,包括年龄、性别等概况 ;二是分析了 人口与文化教育的状况 ;三是研究了人口的职业分布和劳动力流向。 作者 :周大鸣 ,男 ,1958 年...

凤凰村人口的变迁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凤凰村人口的变迁 Ξ 周大鸣 张 锋   本文是对广东省潮州市凤凰村追踪研究的成果之一。主要分析了凤凰村 70 余 年来人口及变迁。一是探讨了一般的人口特征 ,包括年龄、性别等概况 ;二是分析了 人口与文化教育的状况 ;三是研究了人口的职业分布和劳动力流向。 作者 :周大鸣 ,男 ,1958 年生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副教授 ; 张  锋 ,男 ,1968 年生 ,中山大学人类学博物馆馆员。 广东省潮州市的凤凰村 ,对于从事社会科学 ,尤其是人类学、社会学工作的人来说大概不 会陌生。美国的社会学家库普 (Daniel Harrison Kulp)曾在 1918 年对凤凰村进行民族志调查 , 于 1925 年出版了《华南农村生活》(Country Life in South China)这本书详细地描述了凤凰村的 经济、家庭、教育、宗教以及社区组织的情况 ,至今仍是研究中国农村社会的必读书之 —。 1994 年 10 月寻找到凤凰村以后 ,我们又于 1995 年 1 月、12 月前往凤凰村进行第二、三次 调查 ,访问了 4 位报道人 ,访问了 65 岁以上的女性 35 人 ,男性 34 人 ,并对周围村及附近的畲 族村进行了考察。本文是凤凰村追踪研究序列文章中的第一篇。   一、凤凰村人口的一般特征 凤凰村位于归湖镇 (葫芦墟)的西北边 ,西边为西丰村 ,南边为金丰村 ,西隔凤凰溪与潭头 村相望。凤凰村 (行政村)方圆 117 平方公里 ,有四个自然村 ,即凤凰村 (自然村) 、墩角村、岭边 村和菜园尾 ,共有 1130 人、299 户 ,以凤凰村规模最大。村前是归赤公路 ,村后是凤凰溪 ,西边 是防洪的归潮大堤。本文论述的主要是作为自然村的凤凰村。 在 1917~1918 年 ,凤凰村没有通公路 ,只有通过水路与外界相连。走水路 ,要先乘小木船 经凤溪到谭村 ,然后换大船顺韩江而下约两小时到达潮州城。那时谭村是一个繁华的墟市 ,而 如今已无踪可寻。凤凰村当时规模不大 ,人口仅 650 人 ,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人口普查的资料 , 库普的调查做了第一次人口普查。下面分析凤凰村人口的一般特征。 根据库普的研究将人口按年龄分成八组。当时人口的老年化程度还比不上现在 ,但已占 有相当大的比重。 从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1 看 ,学龄儿童占总人口的 24 % ,而 20~24 的人仅占 6 %。这是由于这一年龄段的 男子大部分都外出不在村里。19 岁以下的人口占了 45 % ,老年占总人口的 9 % ,人口的年龄 分布成正金字塔型。 84 Ξ 本课题获得香港中文大学高等学术中心 1996~1997 年资助 ;亦获得台湾 C1C1 K基金会的部分资助。参加凤凰村调 查的除笔者外 ,还有庄英章、黄淑娉以及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1992 级本科生。凤凰村、归湖镇及潮州市的许多干部和 群众对我们的调查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特此鸣谢 ! 社会学研究 1997 年第 1 期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表 1   凤凰村 1917~1918 年人口年龄分组 单位 :岁 ,人 , % 年龄分组 人生的阶段 数量 占总人口比例 0~4 幼年期 50 8 5~14 学龄期 154 24 15~19 学徒、婚姻期 74 13 20~24 自主和承担义务期 38 6 25~44 壮年期 153 23 45~64 中年期 115 17 65~85 老年期 23 3 不清楚 年龄不确定的老年 43 6 合计 650 100   那时凤凰村人口的性别比相差比较大 ,见表 2 : 表 2   凤凰村 1917~1918 年人口的性别、年龄 单位 :人 , % 20 岁以下 20 岁以上 合计 占总人口比例 男 170  5716 168  4714 338 52 女 125  4214 187  5216 312 48 合计 295     355     650   表 2 显示 ,男性总人数比女性高出 4 % ,但是按年龄来分 ,20 岁以上的女性却比男性高 5 % ,20 岁以下的男性比女性高出 15 %。成年女性比男性多 ,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许多成年男性 外出 ,另一方面女性的寿命高于男性 ;20 岁以下性别比相差如此之大 ,库普觉得无从解释。 现在 ,凤凰村共有 238 户、917 人 ,男性 461 人、女性 456 人。从表 3 人口的年龄组合来看 有如下特征 :一是 71 岁以上的人口中女性占绝对多数 ,反映女性比男性寿命要长 ;二是凤凰村 人口中老年人占的比重较大 ,61 岁以上的总数达 113 ,占总人口比例 1312 % ,似乎提前到达了 “老年社会”;三是 30 岁以下的年龄组中 ,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 ,尤其是 10 岁以下组中差别 更为明显。 老年组女性比例高于男性 ,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凤凰村女性主要从事家务劳动 ,按潮州 人的习惯女子结婚生小孩子后不能在外面做工 ;而男子常年从事户外的体力劳动或经商活动 , 健康状况比不上女性。二是历史原因 ,抗战时期日军轰炸凤凰村 ,死于战争的男子较多 ;此外 解放前潮州一带很多男子抛妻离家下南洋 ,其中一些人至今下落不明 ,其妻子一直苦守空房 , 护老养子 ,鲜有改嫁者。青少年组男性比例高与实行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生育政策相关 。潮州属于人口密度 最高的地区 ,计划生育比较严 ,农村中也开始实行一胎化政策。在重男轻女的观念影响下 ,变 成只有男孩子才上户口 ,因此反映在户籍上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但据我们的考察 ,许多中青年 夫妇都不止生一胎 ,一般是接二连三的生下去 ,直到有男孩子为止 ,宁愿受经济处罚。因此实 际人口 ,男女比例大致平衡。值得注意的是 31~40 年龄组 ,男性明显低于女性 ,主要原因是移 94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民。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 ,非法移民到港澳的青年非常多 ,加上这一时期政策开放 ,合法移 民也增多 ,因此这一阶段的男性比例较低。 表 3   凤凰村人口年龄组合 单位 :人 , % 10 岁以下 11~20 岁 21~30 岁 31~40 岁 41~50 岁 51~60 岁 61~70 岁 71~80 岁 81 岁以上 合计 158 119 168 158 124 77 49 44 20 男 性 人数 92 63 91 67 67 41 25 13 2 同组 比例 5812 5219 5412 4214 54 5312 51 2915 10 女 性 人数 66 56 77 91 57 36 24 31 18 同组 比例 4118 4711 4518 5716 46 4618 49 7015 90   我们再看凤凰村的人口金字塔 ,其人口发展趋势基本上为增长型 ,即呈正金字塔型 ,年龄 越高人口越少。21~30 岁组的人 (即 1965~1974 年出生) 最多 ,这一时期是人口高峰期 ,也正 是所谓“文化革命”时期。那时提倡“人多力量大”,鼓励多生 ,所以人口增长快 (31 - 40 岁组也 有相似背景 ,正好是 1950 年代出生) 。11~20 岁组的人口锐减 ,这并不意味着 1975~1984 年 人口出生率锐减 ,而是与人口迁移相关。这一组的人“农转非”的较多 ,考上中专、高等学校的 人户口也迁出了村。40 岁以下的人口 ,金字塔呈柱状 ,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人口的增长缓慢 ,但这种平衡是靠 人口的迁移来维持的。   二、凤凰村人口的文化教育 凤凰村口有一石碑 ,碑铭云 :“本村素尚读书 ,学风颇盛 ,人才辈出 ⋯⋯”。凤凰村崇尚读书 之风 ,在当地颇有名。而村里的老人对这种“人才辈出”的原因解释为凤凰村的风水好。据《归 湖镇志》统计 ,从清乾隆六十年 (公元 1795 年) 至光绪二十一年 (1895 年) 的百余年间 ,凤凰村 戴氏家庭中举人秀才的有 : 戴维祺  生于清乾隆六十年 (1795 年) ,道光二年 (1822 年) 中秀才 ,道光九年 (1829 年) 乡 试中举人 ,享年 65 岁。 戴邦基  生于清嘉庆二十年 (1815 年) ,咸丰二年 (1852 年) 中秀才 ,咸丰九年 (1859 年) 中 举人。 戴清元  戴维祺之子。生于 1825 年 ,道光三十年 (1850 年)中秀才 ,咸丰六年 (1856 年)中 举人 ,享寿 67 岁。 戴国基  生于 1867 年 ,光绪年间中秀才 ,后在朝安银湖书院教书 ,逝于 1921 年。 戴可庄  生于 1871 年 ,光绪年间秀才 ,卒于 1941 年。 戴贯一  生于 1881 年 ,留美博士 ,1927 年去世 ,享年仅 47 岁。 戴仙涛  生于 1882 年 ,光绪二十四年 (1898 年) 中秀才 ,后曾就读清华大学 ,曾任县立中 学和韩山师范教师。 1949 年以后 ,凤凰村考上高等院校的学生有 25 人 ,另有 12 人上中专 ,名列归湖镇之冠。 明清时期 ,学生在村里私塾就读 ,先后有“顶书斋”、“养泉”、“至桂”、“归来堂”、“宝书楼”等私 05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塾 ,其中宝书楼保存至今。民国之后 ,学堂之风日盛。1927 年创办风嘴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1938 年改为下营 乡中心小学 ,1952 年改为溪口小学 ,1973 年改为中心小学。这些私塾和小学 ,除了本村孩子上 学外 ,还吸收邻近几个村的儿童来此上学。尤其是抗战时期 ,由于大量难民涌入凤凰村一带 , 这里曾繁荣一时 ,学校的规模扩大 ,培养不少人才。有个报导提到“一个学校 ,两个大学校长”, 一位是台湾某大学的校长 ,一位是广州暨南大学副校长都曾在凤凰村小学就读过。 凤凰村小学共有五个年级和一个学前班。1995 年以前 ,凤凰村小学条件较差 ,高年级学 生在“戴氏祖厅”上课 ,低年级学生在“七房祠”。没有分开的教室 ,把祖厅用木板隔开 ,读书之 声彼此相闻。桌椅也破旧不堪。库普书中描述当时的小学设在祖厅 ,并有照片 ,与现在相比 , 学校的教室与 70 年前没有改变。因此村里决定建一座新的学校。1995 年 9 月 ,新的教学大 楼建成 ,高三层、面积 1800 平方米 ,1~2 楼是小学 ,三楼是村的办公室。小学更名为“风嘴小 学”,共有 12 间课室 ,礼堂一座 ,另有教师住房。学校共耗资 130 余万人民币 ,其中村的征地费 投资 75 万元 ,村民捐款 236993 元 ,华侨捐款 90000 余元港币 ,另贷款 20 万元。这间小学成为 全镇最好的学校 ,镇上不少居民也把子女转到该校读书。 11 入学率 1919 年时 ,村里的两家私塾分别设在“戴氏祖厅”和“七房祠”中 ,每间私塾各聘一名教师。 当时的失学儿童很多 ,只有富裕的家庭才能供子女上学。现在实行义务教育制 ,儿童入学率达 100 %。(见表 4) 表 4 学龄儿童统计 单位 :人 , % 分类 在校学生 教师 失学儿童 入学率 1919 年 94 2 134 44 % 1986 年 138 7 0 100 % 1994 年 104 6 0 100 %   21 凤凰村成年人的文化教育程度 我们对全村 20 岁以上的成年人进行统计 ,其教育程度如表 5 (截至 1993 年 12 月 31 日) : 表 5   凤凰村成年人教育程度 单位 :人 , % 分类 大专 中学 小学 文盲 不详 总计 人数 1 225 311 84 20 641 比例 0115 3511 4815 1311 312 100   从表 5 可见 ,受教育的程度以小学为主 ,几乎占一半 ,其次是中学。大专以上仅一人 ,原因 是大专以上的学生户口已迁出 ,毕业以后也不会返回来 ,唯一的一位大专生 ,是 1957 年被打成 右派遣送回来的。文盲仍占有相当的比例 ,1982 年时该村的文盲有 133 人 ,1994 年减少到 84 人 ,说明扫盲工作有较大的成效。 31 年龄、性别与教育程度的相关 15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表 6   凤凰村不同年龄组、性别与教育程度关系 单位 :岁 ,人 , % 21~30 31~40 41~50 51~60 61~70 71~80 81 以上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中学 50 23 45 42 36 16 8 3 2 - - - - - 比例 22 1012 20 1816 16 711 315 113 018 小学 31 39 20 45 31 37 31 25 20 11 11 6 3 1 比例 10 1214 614 1415 10 12 10 8 614 315 315 2 1 013 文盲 3 4 1 3 - 4 1 8 3 13 2 25 - 17 比例 316 418 112 316 418 112 915 316 15 214 2918 2012 不详 7 11 1 1 - - - - - - - - - - 总计 91 77 67 91 67 57 41 36 25 24 13 31 3 18   注 :百分比指男女各占同一教育程度中的比例 ,如第一组男 50 人占整个中学人数 225 人中的 22 %。 从表 6 ,我们可以分析出如下几点 :11 文化程度的高低与年龄的大小相关 ,年龄越大文化 程度越低 ,年龄越轻文化程度越高。在 61 岁以上的高龄组中 ,几乎没有中学生 ,文盲占总数的 71 % ,81 岁以上的女性除一人外其余都是文盲 ;50 岁以下的各年龄组普遍都受过正规教育 ,这 些人是在 1949 年以后出生 ,或是适龄的学生 ,是教育普及和扫盲的结果。21 文化程度的高低 与性别相关 ,男性文化程度明显高于女性。其一是具有中学教育程度的男性大大高于女性 ,除 了 31~40 岁年龄组相关不明显外 ,其余各组男性均是女性的两倍。其中 21 - 30 岁年龄组的 男性受中学教育程度也高过女性一倍多 ,与 31 - 40 岁年龄组相比的这一倒退现象是值得注意 的。其二是在 50 岁以下年龄组中 ,小学程度的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三是文盲率女性远高于男 性 ,男性占文盲总数的 12 %弱 ,而女性达 82 %强。究其原因是“男尊女卑”传统观念的延续。 解放后女性虽然与男性有同样上学的的权利 ,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 ,女性至多是受小学教 育 ,而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少。许多家庭的家长都认为“女人识字就行了 ,反正要嫁人的 !”老年 妇女则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 ,因此文盲占绝对多数。另外从我们的调查看 ,在读生中女性的 流失率也高于男性 ,女性的毕业率也低于男性。   三、凤凰村人口的职业分布与劳动力流动 凤凰村是个人多地少的乡村 ,现仅有耕地 305 亩 ,其中水田 200 亩、菜地 105 亩 ,另有山地 500 亩。1978 年分田到户时人均只有 0126 亩耕地。由于人多地少 ,因而与许多人口过密的乡 村一样 ,一是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二是种植高值的经济作物 ,三是进行多种经营 ,包 括从事非农产业。按库普书中的记载 ,1919 年那时除了从事农业以外 ,大部分人是从事非农 业。所从事的职业分为四大类 (见表 7) : 25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表 7   凤凰村 1917~1918 年人口职业分布 单位 :人 农   业 人  数 专   业 人  数 11 耕田 21 园艺 :植蔬菜、果树 手 工 业 31 织布 :麻、棉等 41 渔业 51 竹编 61 木刻 71 木匠 81 染工 91 油漆工 101 烹调 111 屠夫 121 船工 131 银匠 141 匠 151 养殖 :鸡、猪和牛 161 采草药 171 制糖 181 泥水工 191 制陶 201 裁缝 211 狩猎 13441269112 11 商人21 水果贩31 教师41 官员51 布道者61 医生71 传教士81 保姆或男仆91 店员101 税务员111 算命先生121 设赌局者131 土地出租141 经纪人其   它1、移民2、乞丐3、游民4、小偷 11102311193911255   从事职业人数最多的依次是 :园艺、店员、耕田、商人、水果贩和船工、仆人。在那时 ,凤凰 村的水运很方便 ,村前有渡口乘船一个多小时可达潮州城 ,因此有较多的商贩经营农产品和工 业产品。此外 ,果树较多 ,尤其是以橄榄著名 ;资源最多的是竹子 ,因而从事与竹相关的职业的 人不少。手工业 ,主要是农民的兼业 ,是农闲时的主要生产活动。从表中也可见凤凰村从事非 农业的劳动力已超过农业劳动力 ,是一个商业流通发达的乡村。 离凤凰村一里远的谭村 (现已无存) ,是凤凰溪与韩江的汇合处 ,火轮可以通过这里 ,因而 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墟市。凤凰村的渡口只能停小的木船 ,在渡口旁也建立了一个小市场。共 有 22 家商店 ,有 13 家经营食品。有 5 家商店为本村的村民经营 ,其余为外来人所租。这个市 场除了满足本村的需求外 ,也为邻村服务。 凤凰村人有出洋经商和打工的传统 ,因此旅居海外的侨民为数不少。1918 年 ,凤凰村有 55 人移民到印度支那、泰国、马来亚和新加坡。55 人中仅有 2 名女性 ,男性占全村成年男性的 三分之一。 民国三十七年 (1948 年)统计 ,归湖乡华侨总人数达 2497 人 ,其中旅居泰国的 1654 人 ,越 南 (安南) 305 人 ,新加坡 107 人 ,柬埔寨 269 人 ,港澳台地区及其它国家共 162 人。1984 年统 计 ,共有 1309 户 ,其中泰国 630 户 ,新加坡 200 户 ,马来西亚 23 户 ,印度尼西亚 37 户 ,其它国 家和地区 419 户 ,总人数达 13063 人。1986 年凤凰村统计总户数 66 户 ,其中泰国 27 户 ,港澳 35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5 户 ,新加坡 10 户 ,其它 4 户 ,总人数为 740 人。所以今天大多家庭都有海外关系 ,侨汇一直 是村民们的重要收入来源。 1919 年凤凰村的人口数为 650 人 ,其中男性 338 人 ,女性 312 人。那时女性极少出外做 工 ,亦不干农活 ,主要在家做家务 ,兼做些刺绣、纺织的活。 抗日战争时期 ,凤凰村一带因为难民增多而繁荣起来。集市扩大 ,成为潮州的一个文化中 心。 笔者认为 ,凤凰村人向非农业的转变 ,除了人多地少之外 (毕竟当时的土地比现在要多得 多) ,就是由于自然灾害使得农业收成无保障。地处凤凰溪入韩江出口地带 ,涝旱灾害频繁 ,几 乎年年受洪水泛滥之苦。解放后开始大修水利 ,1955 年筑建归湖大堤 ,1959 年被特大洪水冲 毁 ,1961 年又重建 ;1976 年加筑溪口大堤 ,并与归湖大堤相连 ,自此村民们的生活才有了安全 保障。但是修建大堤后 ,使凤凰村的土地大大减少。加上强调“以粮为纲”,而限制工副业的发 展 ,使得凤凰村民的生活处于贫困之中。到 1978 年 ,人平收入仍不足 200 元。 1978 年以后 ,劳动力可以自由支配 ,人们又开始走多种经营的路子。劳动力的流向主要 有这么几个方面。首先是劳务输出 ,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 ,约有 200 多人到潮州、汕头、 深圳等地做工。第二是运输业 ,村里现有载重 80 吨以上的运输船 5 条 ,主要跑韩江流域 ;另有 农用车 4 辆、货车 2 辆、手扶拖拉机 1 台、摩托车 5 部。第三是经商 ,村里有 20 多户个体商业 户 ,从事餐饮、杂货、建材、加工等。第四是办厂 ,村里有三家表带加工厂和一家水果加工厂。 由于村里已没有劳动力 ,所以厂里的工人 ,都是来自江西、湖南和四川。一家厂约有 20 - 50 个 工人。第五是从事家庭副业 ,大多已婚妇女都在家中为一些服装厂加工衣服 ,如刺绣、缝珠片、 或其他装饰 ,如果有活一天可以挣 30 - 50 元。家庭副业还有竹编、捕鱼、养殖等。农业的经营 也发生了变化 ,主要是蔬菜种植面积增加。这是由于归湖镇的建立 ,镇区扩大 ,蔬菜需求量增 加所致。随着镇的农贸市场和工业品市场的建立 ,村里更多的人开始在镇里作个体商贩 ,或开 设店铺。 表 8 是 36 户问卷调查的结果。从表 8 可见 :11 职业分化 ,虽然还是以种田为主 ,但从事 非农业的人已大致持平 ;种田者实际上包括了种植蔬菜和其它经济作物。21 职业与文化程 度 ,从事非农业的人文化程度高于农耕者 ,个体企业主、干部、果园主和工人的文化程度均是高 中。反映这类职业需要有较高的文化才能胜任。31 职业与收入 ,非农业者收入高于种田者。 种田者 3000~5000 元组有 4 户 ,主要集中在 5000~8000 元这一档次 ;从事非农业的无一户低 收入者 ,收入最高者为个体企业的老板和果园主。 与此同时 ,村里生活条件也得以改善。目前村已“四通”,即通电、通自来水、通公路、通电 话。村里现装有程控电话的有 50 多户 ,用户多是经商开厂者、华侨亲属和村干部。以前村民 饮水的水源是井水和溪水 ,现在家家都有自来水。90 年代以前 ,村民都是用柴草作燃料 ,这样 既破坏了森林 ,又致使水土流失。现在提倡使用煤气和沼气 ,约有一半家庭用上了液化气。电 视机已普及 ,其中彩电占多数。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建立了砖木结构的楼房。 “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破掉的那些习俗和信仰现在又重新恢复。毁掉的福灵古庙重建 起来了 ,一些宗祠也进行了翻修。村民也恢复了初一、十五去拜祖的习惯。年轻的姑娘可以出 去打工 ,但是结婚的女性又回到了家里 ,不能再抛头露面。许多男子常年外出 ,在外又与人同 居 ,因而影响家庭生活的和睦。 45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表 8   凤凰村人口的职业、教育及收入统计 单位 :人 ,元 职业 人数 教育程度 小学 初中 高中 家庭年收入 3000~5000 5000~8000 8000~1 万 1 万~3 万 3 万以上 种   田 20 4 10 6 4 10 4 2 运   输 4 4 2 1 1 个体企业 2 2 1 1 建   筑 2 1 1 1 1 渔   业 1 1 1 服 务 业 2 1 1 1 1 干   部 2 2 1 1 果   园 1 1 1 企业工人 2 2 1 1   样本数 :36   四、结   论 凤凰村地处全国平均人口密度最高的潮汕地区 ,人多地少的矛盾很早就发生了。汕头是 较早的通商口岸 ,西方的商业文化早已渗透到凤凰村 ,凤凰村也得风气之先 ,较早吸收正规教 育、参与商业流通和移民海外。凤凰村人口的分化、职业的多样化 ,甚至村落的城市化从本世 纪初就开始了。经过了 70 多年的沧海桑田 ,凤凰村得以保存下来 ,只是人口增多了 ,土地减少 了 ,集镇已经扩展到村边。人们解决自身出路的方式 ,与过去却是惊人的相似。通过多种经 营 ,发展非农产业 ,及劳务输出 ,实现了小康。凤凰村不但解决了自身劳动力的出路 ,而且还吸 纳了外来劳动力 ,成为梯级移民点。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口的老化 ,又成为新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 11 Daniel Harrison Kulp :“Country Life In Sounth China , Volume I Phenix Village , Kwantung , China Bureau of Publications Teachers College”,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City 1925. 21 Chen Han - Seng :“Landlord And Peasant in China , A Study of the Agrarian Crisis in South China. ”Inter2 national Publishers New York , 1936. 31 C. K. Yang :“A Chinese Village in Early Communist Transition. ”The Technology Press , Massachusetts In2 stitute of Technology , 1959. 41 Helen F. Siu :“Agents and Victims in South China , Accomplices in Rural Revoluti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 New Haven And London ,1989. 51 Sulamith Heins Potter and Jack M. Potter :“China’s Peasants , The Anthropology of a Revolution”. Cam2 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1990. 61 费孝通 :《江村经济》,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 71 潮州市归湖镇人民政府 :《归湖镇志》(打印稿) ,1986 年 2 月。 责任编辑 :谭  深 55
本文档为【凤凰村人口的变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1956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71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8
分类:哲学
上传时间:2010-10-28
浏览量: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