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管卫东学习系列谈

管卫东学习系列谈

举报
开通vip

管卫东学习系列谈管卫东学习系列谈(7):一种思维方法,完 管卫东学习系列谈(7):一种思维方法,完…(2009-11-13 10:49) 标签:高考 高三 搏众教育 管卫东 杂谈  HYPERLINK "http://photo.blog.sina.com.cn/showpic.html" \l "blogid=4c1478270100fogh&url=http://static11.photo.sina.com.cn/orignal/4c147827t7837eedc521a&690" \t "_blank" INCLUDEPI...

管卫东学习系列谈
管卫东学习系列谈(7):一种思维方法,完 管卫东学习系列谈(7):一种思维方法,完…(2009-11-13 10:49) 标签:高考 高三 搏众教育 管卫东 杂谈  HYPERLINK "http://photo.blog.sina.com.cn/showpic.html" \l "blogid=4c1478270100fogh&url=http://static11.photo.sina.com.cn/orignal/4c147827t7837eedc521a&690" \t "_blank" INCLUDEPICTURE "http://static11.photo.sina.com.cn/bmiddle/4c147827t7837eedc521a&690" \* MERGEFORMATINET HYPERLINK "http://photo.blog.sina.com.cn/showpic.html" \l "blogid=4c1478270100fogh&url=http://static12.photo.sina.com.cn/orignal/4c147827t7837f05a148b&690" \t "_blank" INCLUDEPICTURE "http://static12.photo.sina.com.cn/bmiddle/4c147827t7837f05a148b&690" \* MERGEFORMATINET HYPERLINK "http://photo.blog.sina.com.cn/showpic.html" \l "blogid=4c1478270100fogh&url=http://static1.photo.sina.com.cn/orignal/4c147827tcb22f6c09070&690" \t "_blank" INCLUDEPICTURE "http://static1.photo.sina.com.cn/bmiddle/4c147827tcb22f6c09070&690" \* MERGEFORMATINET HYPERLINK "http://photo.blog.sina.com.cn/showpic.html" \l "blogid=4c1478270100fogh&url=http://static6.photo.sina.com.cn/orignal/4c147827t7837f28d7515&690" \t "_blank" INCLUDEPICTURE "http://static6.photo.sina.com.cn/bmiddle/4c147827t7837f28d7515&690" \* MERGEFORMATINET     摘自“四步兵法”第二步《题型通解大题难题——数学》 HYPERLINK "http://blog.sina.com.cn/lm/edu/" \t "_blank" INCLUDEPICTURE "http://simg.sinajs.cn/blog/images/icon/jian.gif" \* MERGEFORMATINET 管卫东学习问题系列谈(6):物理力学:读题有法则,(2009-11-06 15:09:31) 标签:高考 高三 搏众 管卫东 杂谈  HYPERLINK "http://photo.blog.sina.com.cn/showpic.html" \l "blogid=4c1478270100fisr&url=http://static7.photo.sina.com.cn/orignal/4c147827t77afe0fd1f86&690" \t "_blank" INCLUDEPICTURE "http://static7.photo.sina.com.cn/bmiddle/4c147827t77afe0fd1f86&690" \* MERGEFORMATINET HYPERLINK "http://photo.blog.sina.com.cn/showpic.html" \l "blogid=4c1478270100fisr&url=http://static9.photo.sina.com.cn/orignal/4c147827t77afe69526c8&690" \t "_blank" INCLUDEPICTURE "http://static9.photo.sina.com.cn/bmiddle/4c147827t77afe69526c8&690" \* MERGEFORMATINET HYPERLINK "http://photo.blog.sina.com.cn/showpic.html" \l "blogid=4c1478270100fisr&url=http://static10.photo.sina.com.cn/orignal/4c147827t77afe565a6e9&690" \t "_blank" HYPERLINK "http://photo.blog.sina.com.cn/showpic.html" \l "blogid=4c1478270100fisr&url=http://static15.photo.sina.com.cn/orignal/4c147827t77afe3ab92de&690" \t "_blank" INCLUDEPICTURE "http://static15.photo.sina.com.cn/bmiddle/4c147827t77afe3ab92de&690" \* MERGEFORMATINET HYPERLINK "http://blog.sina.com.cn/lm/edu/" \t "_blank" INCLUDEPICTURE "http://simg.sinajs.cn/blog/images/icon/jian.gif" \* MERGEFORMATINET HYPERLIN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1478270100fcgm.html" \o "管卫东学习系列谈(5):一套思维,轻松破解大题难题" \t "_blank" 管卫东学习系列谈(5):一套思维,轻松破…(2009-10-30 12:00) 标签:高考 高三 管卫东 搏众教育 杂谈      管卫东学习问题系列谈(5):一套思维,轻松破解大题难题     大题难题历来是同学们难以攻克的得分障碍,很多同学都反映,在考场上很难有充裕的时间去认真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大题难题,再加上考场的氛围和时间使得很多同学根本做不到冷静清晰地去分析,更谈不上快速准确的得到答案。     我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各种难题的研究,已经成功地总结出了一套成熟的破解大题难题的思维理论,希望能帮助同学们跨越这道障碍。下面我就以物理中的力学为例,来具体阐述破解大题难题的正确思维。     一.大题难题的本质     要想成功破解大题难题,首先要明晰它的本质。所有科目的大题难题,看似很繁杂,理不出头绪,其实就是一些基本现象和知识的叠加而已。     所以我们不要被它的假象所蒙蔽,一看到它就首先在心理上占了弱势,尤其是在考场环境下,更加容易让自己知难而退,丧失掉得分的机会。     只要我们熟练掌握了课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就完全可以成功破解所谓的“大题难题”,更为关键的是做题者的心理。     二、审视自己对于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     就拿物理科目来说,你必须非常熟练的掌握各种物理现象和理论、定律,才能正确的分析题目。     比如力学部分:有两部分,一是经典力学(直线运动、圆周运动、牛三定律),二是功、能、动等。前一部分是一种过程,后一部分是一种结果。     电学部分更为简单,无非是力学部分的公式变形而已,虽然公式有所变化,但是具体的分析跟力学有异曲同工之处的。     三、现象拆分过程     既然这些大题难题都是一些基本现象和理论的叠加,那只要我们把这些现象和知识点进行拆分即可。将这些复杂的知识点拆分成一个个小的简单的知识点后,我们就能很轻易的各个击破了。     在拆分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关于受力分析     由于多年的习惯,我们一看到有关力学的题,往往一上来就会进行受力分析。其实,这样做是不正确的,因为有些题根本不需要进行受力分析,这样很浪费时间,还会适得其反。    ◆时机要掌握好。拿力学来说,一是当物体平衡时,可以进行受力分析;二是当由各个力相互作用产生加速度时,也可以进行受力分析。其余的问题根本不需要进行受力分析。    ◆视情况而定。简单的受力分析,直接画图进行分析即可;复杂一点的只要把握住一点即可,也就是只要假设撤掉某个力,分析其他力的发展趋势即可。     2.按一定的顺序进行     这个顺序很简单,只要记住一句话即可:但凡任何突变就是两个现象的分界点,对这个分界点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例:一个小木块,静止在桌布上,放在桌子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子的一边重合。已知木块与桌布的摩擦因数和木块与桌面的摩擦因数。现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将桌布抽离桌面,假如木块最后没有从桌面掉下来,那么加速度应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分析:此题是一个典型的各种物理现象叠加的题,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拆分,然后分别进行受力分析。     对于木块来说:与桌布有摩擦,属于匀加速运动;离开桌布后,属于匀减速运动。     对于桌布来说:自始至终,就只有一种匀加速运动。     这样来看,这个复杂的题就被分成了几个独立的小点,题目变得清晰起来。     四、公式的选择问题     题目中涉及到:匀加速和匀减速运动,所以选择的公式就是这两方面的公式。     1.首先,我们要注意先不要急于罗列公式。     2.要先分析已知间的关系,这样整个题的流程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     五、列公式结束的时机判断     ◆当你的思路和解题走不下去的时候,只要想想问题答案解决的前提是什么即可。就上例而言,要想让木块不掉下去,前提就得是木块的总位移≦二分之一桌长。     ◆寻找两个相连现象间的共性,也就是缺谁补谁即可。上例中,所缺的就是木块的总位移,要补齐这个总位移,只要通过已知的加速度的公式转化即可。     总之,大题难题并不难,只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找到分界点,拆分成各个简单现象即可完成。这种思维需要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中慢慢体会,反复练习。希望这篇博客能给同学们一点点启示!我将欣慰不已! 管卫东学习问题系列谈(4): 教你3个技巧,一遍读懂英文长句       很多学生向我诉苦,说在阅读理解中,总会遇到一些较长的英文句子,读一遍根本无法理解全部意思。如果句子的结构再复杂一些,只能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还要多读几遍,才能勉强理解句子的整体意思。这确实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大的障碍,也是同学们认为阅读理解有困难的重要原因。下面我将讲授一些实用的技巧来帮同学们破解这个障碍。     1.巧妙创建断点 习惯了句式结构简单的中文的我们一见到英文长句子,难免感到不适应,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很多人读到句子一半时就被复杂的从句搞晕了,还有的人等读到句子后面的内容时,前面的句子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还得重新返回去再读。其实,英文的长句无非是几个内容相关的短句用连词连在了一起,所以,我们只需将句子断成几个短句就可以了。     ◆在创建断点时,没有必要非要按照句子中的标点符号来断,要谨记:句子语义的完整性才是判断断点的唯一标准。     例1:     Do you remember all those years / when scientists argued that smoking would kill us / but the doubters insisted that we didn’t know for sure?     以上被断分成的三句话意思都是完整的。而这里为什么不能在“remember”后面呢?因为“Do you remember”翻译成“你还记得”,这时感觉这句话根本没有说完。而只有断点在“years”后面时,前面内容翻译成“你还记得在那些年吗?”这时才感觉到这句话的意思完整了。同样的道理,我们不会在“argued”后面设置断点,因为“科学家们认为…”感觉这句话根本没有说完整。而只有说到“科学家们认为吸烟将会干掉我们”时才觉得这句话说完了。     ◆在实际阅读中,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来确定文章的断点。也就是当自己感觉大脑里记住的信息太多时,把正在读的最后一个意思说完整后就可以断句。 这种自由转换的阅读方式,可以使读者根据自己的英语能力自由地调节阅读的停顿,不用拘泥于语言本身的标点符号。    例2:    That sex ratio will be favored / which maximizes the number of descendants / an individual will have and hence the number of gene copies / transmitted.    这句话可以被理解为: 那样的性别比率是有利的 / 增加了后代的数量 / 一个个体将会有也因此许多复制的基因 / 被遗传 看到这个句子,不需要想谁修饰谁的语法结构,只需要像中文那样按顺序理解意思即可。       2.学会适当加词 当我们把一句英文断成几句中文短句之后,简洁所省略的内容在断句后就会显现出句子翻译的不完整,这时就需要根据中文理解的习惯进行加词,使句子意思更为完整。 在给句子进行加词时,要注意所加词一般都是些没有具体意思的连接词,即恢复从句中省略掉的部分使句子的意思更为完整。这样既让前后句子比较连贯,还不会影响句子的整体意思。     例1:     That sex ratio will be favored / which maximizes the number of descendants / an individual will have and hence the number of gene copies / transmitted. 适当加词后为: 那样的性别比率是有利的 / (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增加了后代的数量 / 一个个体将会有也因此(产生了)许多复制的基因 / (这些基因是通过)遗传(得到的)    这样加词后,句子的意思明显完整了,比较能清晰地表达意思了。   例2:   However, whether such a sense of fairness evolved independently in capuchins and humans, or whether it stems from the common ancestor that the species had 35 million years ago, is, as yet, an unanswered question.   断句后可以分解成下面的句子:   ①但是,是否感受到公平,这个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是独立在capuchins或是人类之中。   ②或是否它来自于共同的祖先。   ③物种生活在35,000,000年前的。   ④而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加词后,意思就会更为完整:   ①但是,是否感受到公平,这个计划是独立在capuchins或是人类之中。   ②或是否它来自于共同的祖先。   ③(而这个祖先是)物种生活在35,000,000年前的。   ④而(以上的这些疑问)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加词的目的仅是能让我们连贯句子的语义,使意思理解得更为合理。因此,在加词的过程中可以大胆地加入一些原文没有写出的含义。一些比如“是不是”,“有没有”,“能不能”这样的在中文中根本没有实质性意思的词语可以随意地加入到句子中,而不会改变原句的意思。     3.理顺句子语序 在读英语句子时,只有感觉到句子中前面所说的“什么东西/什么人”后面出现说这个东西/这个人“怎么样”的时候,这时一个语意才算是说得完整,就可以在后面断句。而在读句子时,如果“什么东西/什么人”后面还没有出现相应的“怎么样”的描述时,这时我们要意识到前面的句子内容还不可以结束,必须等到后面出现了相应的描述后才可以设置断点。这就是正确的英文句子语序。   例:   What is harder to establish is whether the productivity revolution that businessmen assume they are presiding over is for real.   ①What is harder to establish is(这一点)是很难确定的。   读到这里时,感觉到一个意思已经表述完整了,可以在这里停顿了。   ②whether the productivity revolution that(是否这次生产力的革命…)   后面出现了明显的从句的主语“businessmen”。根据我们所讲的语序习惯,“是否这次生产力的革命…”怎么样了的描述还没有说完,而后面另一个语义的主语又出现了。这时,我们应该提醒自己前面语义还没有完整。带着没有完整的这段意思,先理解后面的内容。   ③businessmen assume they are presiding over 商人们认为他们领导了(这次革命)。 当读这里时,感觉语义完整了,可以在这里断句。   ④is for real (…是真的) 出现的“is for real”正好和前面没有下文的“whether the productivity revolution”组成完整的描述“这场生产力的革命是否是真实存在的呢?”。到此,断句的过程在脑中完成。   这句话正确理解为:   ①(有没有这种说法这一点)是很难确定的。   ②这场生产力的革命是否是真实存在的呢?   ③商人们认为他们领导过(这场革命)。     语序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醒我们句子的整体性,特别是在那些主语和其的叙述内容在一句话中间隔很远的时候,一遍就读出句子的前后逻辑关系。语序的掌握从根本上解决了对于句子结构分析的依赖,使我们可以做到在第一遍就轻松理解句子中的各层意思,而且绝对不会彼此混淆。以上的3个技巧如果能够在阅读中灵活运用,一遍读懂英文长句子是可以实现的。 管卫东学习问题系列谈(3):教你3招,轻松拿下英语阅读理解     英语的阅读理解,历来是学生们感觉最为头疼的问题。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阅读理解方面有困难的同学占到了90%以上。看来是有必要集中为同学们解答这方面的困惑了。     我总结了一下同学们在做阅读理解时遇到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反复阅读原文,以致耽误了大量的答题时间;     ◆尝试翻译原文,对原文语法结构抓住不放;     ◆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发生慌乱而无法继续阅读下去等等。     这些问题并不仅仅发生在个别同学身上,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英语教学领域里公认的一道难题。于是,专家学者们众说纷纭,有的建议看关键词,有人主张学生多扩充词汇量等等。同学们对此深感疑惑,只能在混沌中苦苦挣扎。 其实,只要根据临场考试的真实情境为出发点来思考这些问题,就会很快理出头绪,顺利找到解决办法。大家都知道,考试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具体问题。所以我们不光需要速度,还需要具备高超的阅读技能。这些技能主要有:快速跳读的能力;仔细阅读的能力;接受原文的能力。     1.快速跳读的能力。 掌握了这个能力,就能为你节约大量的宝贵时间,为取得高分提供有力保证。     ①关于词汇的跳读。     ◆一般情况是先通过一个单词确定一个方向,根据这个方向,确定这个单词是往上读还是往下读;     ◆在阅读长难句时,要把断点在恰当的位置断开,即在此层意思完,下层意思未开始前断;     ◆看到动词时,想此动词之发起者是谁,发起者要明确;     ◆看到代词就想它指的是什么;     ◆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如果是动词、形容词,可根据上下文猜,如是名词则不要。     ②对于段落而言,要先分清观点句、论证句和例证句。论证句是句子开头几个词同前面有关系的句子;而例证句则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比较全的句子;观点句则是去掉上述两种之外的句子。     ③对于篇章而言。要先分清篇章是什么类型的,是 议论文 议论文格式议论文递进式结构议论文框架结构议论文文体知识ppt议论文并列式结构 、记叙文还是说明文。     ◆议论文,只要判断出reason句和result句即可。Reason句是从不同角度论述观点正确性的句子,一般出现在前半部分。如果文章开头的几个词让你感觉与上面的句子有联系,这个词一般情况下就是reason句。表示关系的词一般有:they/such/this/these/also/further more等等。     ◆记叙文,先要明确四大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明确了这四要素,整个文章脉络基本就清晰了。然后还要注意一些句子是肯定要跳读的,有些是一定要细读的。具体如下:     作为文章背景铺垫的句子可以不读;     详述某些细节的句子可以不看;     注意一下文章中的起承转合词,比如表方向、时间顺序的词汇等。       总之,对于篇章而言,处理的思路是和段落相同的,不同的只是,观点句通常出现在标题处。而所谓的跳读能力,不是仔细阅读能力,而是泛读、快速读,以获取文章信息的能力。       2.仔细阅读的能力。     与快速跳读不同的是,仔细阅读是为了把节约下来的时间充分利用,从而有针对性的把问题大堆,拿到尽可能多的分数。     ①什么样的题才需要这种仔细阅读的能力呢?     一句话,当题干中出现原文的细节词时,才需要这种仔细阅读。     ②仔细阅读什么呢?     ◆通篇出现频率高的词,不用仔细阅读;     ◆虚词不用仔细阅读;     ◆动词也不用仔细阅读;     ◆仔细阅读要以名词为主。     ③如何缩小仔细阅读的范围? 不要只找大写、数字等容易定位的词,通过问题所问,并结合文章整体脉络,适当缩小仔细阅读的范围。     ④如何提高仔细阅读的速度? 我们只需扫描词的模样,而不是词的意思,两行从左到右,再两行从右到左的扫读。     3.接受原文的能力。     我们主张解答英语阅读试题时,读原文时只需接受原文,没必要解读原文,这点看似简单,但却至关重要。     我们在阅读文章时,通常会有以下不良倾向:    ◆经常评价信息好或不好;    ◆展望未来,由前推后;    ◆找原因,未告诉原因不追究;    ◆应不应该;    ◆提炼归纳总结。     这些不良的倾向是我们长久以来的阅读习惯,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有些时候并不是因为我们读不懂而做错题目,而是因为这些思维定势阻碍了我们得高分。 要学会努力接受原文信息,而不用细致地解读原文,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抓住了文章中的有效信息。       还是那句话,不管我们的方法有多么有效,最终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必须靠同学们日积月累地努力,将我们的理论运用到实际练习中,在实践中体会精髓! 管卫东:高三现阶段学习问题系列谈                                         ——北京44所重点高中高三学生典型学习问题诊断     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对北京市的40多所高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新一届高三学生,范围涉及东城、西城、宣武、朝阳、海淀、丰台、门头沟、石景山等区,数量为44所,发放问卷20000份。 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的配合,问卷最终得以顺利回收。在对问卷进行认真统计之后,我们已将汇总结果分别反馈给了各个学校,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对今后的学校教学有所帮助。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问题比较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点的理解:深刻理解知识点,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   2.知识点的简化:如何把高中课本知识点、高考考点涉及的知识点合并、简化   3.解答大题难题的思维: 平时学习时,如何正确分析大题难题题;考试时——面对大题难题发生短暂性大脑空白时,快速确定思维起点与路径的能力。   4.杜绝“马虎”的能力:如何避免惯性思维导致的“马虎”、杜绝知识理解造成的“马虎”   5考试技术:如何有效地掌握选择题的答题技巧,掌握题目的内在规律和答题方法   6.审题能力:学会挖掘题目的暗示、定性地记住题目中的概念,掌握如何审、审哪里   7.英语思维逻辑:彻底掌握英语思维和中文思维的不同点,掌握英语学习的正确方法   8.语法:理解消化英语,而不是死记硬背语法知识   9.英语形象性思维与表达能力:掌握地道的英语表达能力   10.英语介词理解运用能力:如何掌握介词的一词多义,准确记忆介词的多种搭配。   11.快速记忆英语单词能力:如何快速掌握全部高考大纲词汇   12.英语阅读——篇章能力:快速找到观点句,论证句和例证句,一遍掌握原文   13.英语阅读——选项比较能力:快速准确答题的能力、选项比较的具体方法;遣词造句能力:写出高质量句子的方法与能力,准确表达的能力。 14..英语完型——同义词辨析能力;根据题目暗示做题的能力     上述这些问题,都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吃力的方面。从中不难看出,同学们迫切想摆脱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想要寻找到一种科学、规律的学习思维和能力,使自己从枯燥、低效的学习过程中解脱出来,而这也正是我们做本次问卷调查的最终目的。 针对同学们目前所面临的学习困惑,我决定从今天开始,就上述问题一一为同学们做解答,教给同学们解决这些困惑的方法和技巧,使同学们轻松的攻克这些难关。那么,首先我们先来谈谈第一个让同学们头疼的问题——如何快速简化、合并繁杂的知识点。 一、如何快速简化、合并繁杂的知识点  有的同学说,对于繁杂的公式、定理、反应、实验…只能死记硬背,很痛苦;我非常渴望学好英语,可就是记不住单词,语法也记不住;还有的同学特别想知道那些尖子生是怎么轻松掌握那些知识点的……其实这都是关于知识点的简化和理解的问题。 什么叫简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点的简化,二是题的简化。首先我们先来谈一下知识点的简化。 1.知识点的简化 大家都知道,英语所有的知识点,不论是语法、词法还是句法,都是为了完成英语和中文的区别。换句话说,所有的知识点都只为了一个目的服务,即语意的精确度。作为一门语言,必须把语意表达准确,要想表达准确就必须要完整,因此你只要记住语意必须要完整,那么所有的难句、长句就变得简单易懂了。 举个例子,很多学生都背过,什么词后面跟to do,什么词后面跟doing,有的同学记不住于是就问我怎么才能迅速记住呢?其实,你所要做的不是去记忆它,而是根据语意去理解它。To do和doing从语义上讲,它的意思是不一样的,doing表示动作的同时性,而to do表示动作的先后性。因此,你只要通过语意去理解,但凡两个动作同时发生时,就加doing。再比如说try(尝试),可以表示尝试着去做,也可以表示先尝试准备之后再做,就是说try后面既能加to do又能加doing,然后我只要知道加doing表示这件事一定做了,加to do表示这件事一定是没做,这就是语意的简化。所有的英语知识点,都可以用一个词去理解,即语意的精确度。大家在平时学习时,要时刻注意把繁杂知识点简化成一个词来表达准确的语意,要记住考场上只有简单才会有用。     再比如数学,很多考生在做三角函数考题时,总感觉这么多公式,我怎么知道到哪一步该这么变了呢?道理也很简单,记得我以前上课时讲过一句话:“在做式子变形中,有那么6、7条基本原则,其中排在第二条原则的就是当式子变形时,分母有加减法,永远是没法做化简的。”如果题目中分母是加减法,就是加减的式项,而分子只有一项。我们来共同分析一下:既然分子只有一项,分母是两项,无法做化简。换个思路想一下,取倒数之后,分子就会有加减项了,而分母就只有一项了,这样就能够把式子拆分成两项,拆分之后再做进一步化解,答案就很容易得出了。第一步取倒数,这就是数学的简化概念。 2.题的简化     上面的两个例子介绍的都是知识点的简化,就是把复杂的知识网络简化成很小的知识点来解答。但是简化还有第二个方面,即题的简化。 曾经有一个学生拿着一道理综题问我,他说:“老师,我觉得这题不合理,这些知识点我都会,而我的一个同学,这些知识点他都不清楚了,他能做出来我却做不出来,这是为什么呢?”我说:“很简单啊,你不会研究做题思维的简化性。”其实,那是一个很简单的题,题中有一个图,是二氧化碳的浓度和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的一个关系图。题目中说理论上讲,有另外一个植物比这个植物能够更有效的利用二氧化碳,问对另外一个植物而言,那个图该如何变化?那个学生首先想到的是把所有学过的光合作用的知识点全都回忆一遍,发现还是不会做,后来回忆碳三、碳四知识点,还是没有办法。这种思维就是没有把做题简化,这属于多年的惯性思想。 其实,根本不用用经验惯性想,也不用用很多知识点去想,而应该去研究题目本身。题目中已经提到了,这个碳四植物比这个碳酸能够更有效的利用二氧化碳,所以我们就应该去想,什么叫更有效地利用二氧化碳?一句话,一个新角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很多的老师都说这样一句话:希望把所有的课本从薄读到厚,而下一步就是从厚读到薄,其实就是简化。   简化的话题还有很多,我一篇两篇也无法讲完,今天只是教给同学们一种理念和思维,更重要的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练习中慢慢体会。下篇博客我将会就调查问卷中的第二个问题进行讲解,希望同学们关注。 HYPERLINK "http://blog.sina.com.cn/lm/edu/" \t "_blank" INCLUDEPICTURE "http://simg.sinajs.cn/blog/images/icon/jian.gif" \* MERGEFORMATINET HYPERLIN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1478270100ev29.html" \o "管卫东:学习技巧与做题技巧" \t "_blank" 管卫东:学习技巧与做题技巧(2009-09-25 01:01) 一、学习技巧的培养        我所说的学习技巧指的是最有效率的优化学习思想,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有效的成果。学习最主要的技巧是分析、解读、联想、应用。下面具体谈一下这几个方面。     首先是分析,我所说的分析并不是对知识结构的分析,而是先从自己的程度做一个分析。这方面总结起来可以这么说:找到问题的根源。比如说有网友问我若基础差怎么办?那么基础薄弱的根源在哪里先找出来,毕竟高三时间就这么点,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找到属于自己能够将分数提高最快的地方,而不是不切实接的去做题。我去年在深圳教高三的时候有好几个学生,高三学期初几乎没有基础,数学、物理、化学基本上程度较低。这时候必须告诫他们以学习为主,从高三逆推到高一,不断的问自己这块内容掌握了没有,最终他们发现高一简单的知识还行,从高二开始由于之前学习不好,就没什么学。于是我建议他们系统的看课本,不建议他们马上跟着其他人做题。看一点,做几道题,直到课本上的题会做为止,我就认为他的基础打牢了。千万不要怕花时间在回顾基础上,高考基础分占绝大的比例。高三首轮复习的意义就在于基础。这也是我们暑期到高三上学期进行高三知识梳理,《专项突破》训练的意义所在。     其次是解读:解读包括如何看课本、如何看题。之前也说过了,这里再大略提到一下:文科的看什么知识点可以用来出题,哪些将可能成为考点。理科注重公式的推导过程,各种定理的推导手法,其中用了哪些转换推导方式,以及课本内 案例 全员育人导师制案例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心得信息技术教学案例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我余额宝案例 的解题 步骤 新产品开发流程的步骤课题研究的五个步骤成本核算步骤微型课题研究步骤数控铣床操作步骤 及思路。在看题的过程中注重以往做过的题及单元测试。主要弄清题我是怎么做对的,依据是什么;怎么做错的,当时是遗漏了那些关键。而不要花费过多时间注重标准答案。比如说英语阅读,你做错了,我们关注的是怎么样从题目中寻找原文有效的信息,要如何读题和读原文,而不是再次关注为什么ACD错了,B对。     第三是联想,联想十分重要,不是要诸位发挥主观想象,联是关联、想是理解归纳。无论是复习课本,还是看题,都要注重。联想的过程中其实是将类似知识归类、区分,以达到牢固掌握的目的。如大家学化学,反应方程式记背很困难,可以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化学性,同主族同周期的其他相邻元素来一起记忆。或者观察他们有没有共同的特性,如同样的官能团等。这样就能达到记一个,掌握一串。如文史类,类似的历史事件归类,地理的相似的地形地貌特征等。如数学的圆锥曲线都有一些共性(焦点、准线之类),只要大家前期肯投入更多的一些时间,肯整理,到后期就能节约大量的时间。对待题的时候,注重挖掘题目的共性,总结做题的思考方式及方向,题解步骤有哪些规律性,就如管卫东提供给大家的“排列组合通解思维”就是通过关联、理解归纳后得出的方法。     最后是应用。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用,高三当前阶段的应用我认为只要把简单、中等的题短时间内弄懂,能够做对,就基本达到了学习的目的,高考80%的分数(600分)出自简单中等题上。在学习中应用是为了检验诸位对知识、对课本掌握的程度。高三前期,不要刻意的追求难题大题,包括尖子生,除非全部的题都非常得心应手,基本能一遍做对了,再攻克大题难题不迟。 二、做题技巧的培养       做题的思维部分我就不多说了,上次已经介绍了,今天就谈一下技巧。     做题的技巧我只说一个方面:寻找规律的技巧即简化的技巧。我一再反复强调高三阶段不要再训练一题多解,而是要讲究一解多题。寻求通解思维,很多朋友一头雾水,其实并不难,上面要大家看题,就是为了归纳总结,很多题都看似毫无关联,其实有很多共性,其解题思维甚至可以说完全一致!我这里说的简化并不是针对一道题进行简化,而是对所有题进行思维上的简化,我们追求的是分数,追求的是考场上一遍把题做对,而不是费劲心思对一道题进行研究,寻求这道题最简单的解法。这对少部分尖子生来说可以尝试,对大部分考生来说,统一的思维更加重要。因为这能确保你能拿到分数。我们来借助几个英语单选题看一下如何挖掘题目之间的共性,达成这种一解多题的简化技巧,这些题之前博文提到过,顺手拿来应用了。       1. The person we referred to(提及)____ us a report tomorrow.        A.giving B.will give C.gave D.give     2. The days we have been looking forward to ____ soon.        A.coming B.will come C.came D.have come     3. The person we talked about ____ our school last week.        A.visiting B.will visit C.visited D.has visited     4. The man whose songs we are fond of ____ in our city next week.        A.singing B.to sing C.will sing D.sang     这些题目给出的原答案如下     1.句中包含定语从句we referred to,所缺成份为句子的谓语,又根据句中的tomorrow,故用将来时。选B。     2.同理,此句中的定语从句包含短语look forward to,虽然to 为介词,但并不影响主句的谓语动词,只是一个陷阱而矣。又根据句中的soon,应用将来时,故选B。     3.同样,句中包含的定语从句we talked about中about虽为介词,但不影响主句的谓语,又根据后面的时间状语为last week,故应选C。     4.此句也包含定语从句whose songs we are fond of,其中of 虽为介词,但不影响主句的谓语动词,而句中时间状语为next week,故选C。     那我们如何来看这类题,如果挖掘他们的共性呢?首先我们看这类题,完全只要根据事情发生的时间来确定选项,如1、2、4都表将来,3表过去,无论题目怎么干扰,我们抓住了这类题考的都是描述某人某个时间做什么,因此就可以快速得出答案。他们的共性是语义上的时间。如果既要分析句型,又要考虑介词结构,又要回忆词组等知识点,就每一道题都这么分析,问大家,能做得过来吗?因此,我们只需抓住相同点,如果这么做错的话,题目必然会有特殊标记,那么我们只需记住特殊的题型,剩下的全部用一种思维去做即可。     其实我们日常也经常归纳,再拿英语举例子,阅读理解大家归纳为主旨、细节等类型,我们完全可以再简化为读原文的思想。如完型,关联词、转折词后必有暗示,这些都是可归纳的解题思维。     当然,这种简化思想更加适合于理科解答题,如数学,几乎第一步骤都是按照课本定义来,然后根据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差异点、关联点来列式补齐差异,或列出表达式,最后得出结论。尤其是物理大题,无论是力学、电学、热学,几乎按照题目描述的过程罗列表达式后联立即可求解,即使计算不出来,也获取了大量步骤分。而如何分析题目和罗列表达式,就看你课本读懂了没有。当然文科也能应用到这种简化思想,很多题完全可以和生物一样,通过对关键词、专属名词的理解就能做题。很多同学追求所谓的“简便”方法,除非考试时拿到题立即想到这种方法,并且十分有把握,否则还是建议大家老老实实按照自己最为常用的思维。 HYPERLINK "http://blog.sina.com.cn/lm/edu/" \t "_blank" INCLUDEPICTURE "http://simg.sinajs.cn/blog/images/icon/jian.gif" \* MERGEFORMATINET HYPERLIN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1478270100el1q.html" \o "管卫东:浅谈高考中的做题思想" \t "_blank" 管卫东:浅谈高考中的做题思想(2009-09-03 20:36)     首先我认为,若要真正指导学生,我个人认为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谈比较有用,我大量谈到做题的思维,很多人不是很了解,于是今天我专门就这“做题思想”谈一谈。     考试并不可怕,对学生而言,唯一的困扰是题不会做,并且不能快速的做出来。其实在刚入高三阶段,做不出来的题或者是无法第一时间做对的题都不过是提醒诸位,有些思路用错了,如果能重新斟酌一下,这些题也就变简单了。但是通常大家都把这些题当做“敌人”,不去思考自身思路障碍,不弄懂当时是如何思考的,反而迫不及待的通过“标准答案”或老师讲解,将这些题彻底的瓦解了。导致你弄清楚这道题本身,而忽略了这些题目给你带来的善意提醒:怎样从题目条件入手分析题目的思路。     很多同学问我何为做题思想?做题思想很简单,就是做题过程中你的全部想法。体现在你凭什么这么写下去。如数列题,题目给出了sn求an,大家立即知道用sn-sn-1,这就是一种思路和想法:这题可以直接根据定义去做。往深一点去想,这么做是由什么决定的?是由题目条件给我定好了的,我是由题目的意思去做出来做的。因此,任何题都是题目本身条件决定做题方向的,我们要好好利用和归纳。     什么是利用题目本身做题呢?有什么好处吗?大伙平时不都这么干吗?好处是不必多说了,能够第一时间将题做对。其实非常大比例的学生不根据题目本身来干,而是凭借套用课本知识点、套用以往做题经验,不断的往这题里套,边套用边调整,直到做对。这么做是一种方式,但是能够调整出正确方向的,所花费的时间也极大了,何况并不是每个题都能这么调整的。很多题只有在中间计算或某些步骤才用到课本知识点,导致你明明知道考察你这个问题,你就是不会,因为你没把题目本身给你的方向找对。    荀子说过:“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我们顺着题目给定的方向去求解,才是根本思想,才能做的又快又对。简单题如此,难题不外乎如是:我以全国2卷数学最后一题为例: HYPERLINK "http://photo.blog.sina.com.cn/showpic.html" \l "blogid=4c112c850100f127&url=http://static10.photo.sina.com.cn/orignal/4c112c85x72ab2e52d2f9&690" \t "_blank" INCLUDEPICTURE "http://static10.photo.sina.com.cn/bmiddle/4c112c85x72ab2e52d2f9&690" \* MERGEFORMATINET HYPERLINK "http://photo.blog.sina.com.cn/showpic.html" \l "blogid=4c112c850100f127&url=http://static16.photo.sina.com.cn/orignal/4c112c85x72ab3abe3d2f&690" \t "_blank" INCLUDEPICTURE "http://static16.photo.sina.com.cn/bmiddle/4c112c85x72ab3abe3d2f&690" \* MERGEFORMATINET     第二步完全就是利用第一步的结论了,我这里提一下思考的方向,大家完全可以自己做出来。题目要求的是关于f(x2)的函数,那么我们想办法把a用x2表达即可。直接由g(0)=a>0, HYPERLINK "http://photo.blog.sina.com.cn/showpic.html" \l "blogid=4c112c850100f127&url=http://static16.photo.sina.com.cn/orignal/4c112c85x72ab590a1f6f&690" \t "_blank" INCLUDEPICTURE "http://static16.photo.sina.com.cn/bmiddle/4c112c85x72ab590a1f6f&690" \* MERGEFORMATINET    到了这里,继续对h(x)求导,用增减性来取x2的值(因为题目告诉我们x2是极值),就能得出最终结论。我们回顾下这道题,用知识点套,可能有的同学第一步能调整过来,但是纵观整个题目,表面上很难,但是我们若始终跟住题目,是很简单的。题目告诉我们有两个极值点,那么求导结果必然有两个根,并且有隐含的条件限制(x>-1),因此我们顺着题目下来,就完成第一步解答了。第二步我们弄清题目要求的是x2,那么我们就顺着它的意思,把式子转化为它的表达式,然后根据题设,根据x2自身范围,通过进一步求导来确定它的值,最后得出结论。     高考题的整个难点在于题目上针对学生思路短缺上的设计。当一个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全部题目不过是换汤不换药似的陪大家玩智力游戏,那么基本上只要巩固好知识点就能拿下几乎全部题了。很多尖子生他自身没有意识到他的做题方式,其实他们几乎都是站在题目条件上,自然而然的分析判断题目中题设和条件之间的关联性,并得出所给的方向。这一类尖子生通常不是最努力的学生,但确是最明白题目是怎么回事的学生。    最后说一下,题目不是“大量做题”可以硬拿下的,也不是把每一道题都“分崩离析”的非常清楚能啃下的。我不推崇大家以力图之,而是顺着题意解之。题目是一绳结,只能找到它自身打结的方式,按照它设定的绳扣解开。当然,若是选择填空题,我们不妨把它剪开,选择填空的技巧我们今后再谈。
本文档为【管卫东学习系列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850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63KB
软件:Word
页数:20
分类:
上传时间:2010-10-23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