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扬州

扬州

举报
开通vip

扬州 前 言 朋友们因为我供职于旅游部门,每次出游前都要索取旅游指南类书籍, 我总是尽力寻得几本。但朋友归来,每每抱怨那些书不是内容过于陈旧,就 是厚得如同百科全书,不实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五天工作制的实施,大众旅游正在逐渐升温, 旅游书籍如何能给出游的人们提供真正的帮助,这不禁使我思索,于是便着 手策划并组织编写一套小巧而实用的旅游丛书,就是这套《自助旅游手册》。 《自助旅游手册》既有同一般旅游书一样介绍地理、气候、历史、风景 名胜、文化风俗的内容,同时又增加了如何到达、食宿、日程建议等实用...

扬州
前 言 朋友们因为我供职于旅游部门,每次出游前都要索取旅游指南类书籍, 我总是尽力寻得几本。但朋友归来,每每抱怨那些书不是内容过于陈旧,就 是厚得如同百科全书,不实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五天工作制的实施,大众旅游正在逐渐升温, 旅游书籍如何能给出游的人们提供真正的帮助,这不禁使我思索,于是便着 手策划并组织编写一套小巧而实用的旅游丛书,就是这套《自助旅游 手册 华为质量管理手册 下载焊接手册下载团建手册下载团建手册下载ld手册下载 》。 《自助旅游手册》既有同一般旅游书一样介绍地理、气候、历史、风景 名胜、文化风俗的内容,同时又增加了如何到达、食宿、日程建议等实用部 分。旅游指南是出门的必备工具,就如同护照证件一样重要。出发前对目的 地有所了解,才能做出万全的准备和 规划 污水管网监理规划下载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个人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论文 ;旅途中对照简介去游览,既可知 晓名胜古迹的古往今来,又可解决旅途中食、住、行、游、购、娱等诸多实 际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使每一次旅游顺畅、圆满,并留下丰硕的回忆。这也就是本套丛书 策划时的初衷。 本套丛书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选取中国热点旅游城市或地区50个,每个城市或地区独立 成册。每册书至少插入15—20幅图片及旅游交通图,以期取得更直观和更实 用的效果。 现在您也许正在阅读此书,准备启程了,祝您一路顺风。 潘笑竹 1997.1 扬州 概况 杨州市花—琼花 地理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纵贯其间。西南距南 京约 100 公里,南距镇江 30 公里,北距淮安约 152 公里,东距南海约 189 公里。今日扬州市辖宝应县、邗江县、江都市、姜堰市、泰州市、兴化市、 高邮市、靖江市、泰兴市、仪征市。市区人口约35万。 气候 扬州地处北亚热带湿润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最低气温1月份约-2.2℃,最高气温7月份约32℃,全年皆适宜旅游,尤 以5月—10月为最佳旅游季节。 扬州市气候表气温℃降水:mm 气候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 1.6 3.2 7.9 14.1 19.2 24.0 27.7 27.3 22.4 16.5 10.2 4.1 平均最高 6.1 8.2 12.8 19.4 24.2 28.5 31.5 31.5 26.9 21.7 6.1 0.3 平均最低 -1.9 -0.3 3.7 9.7 14.9 20.2 24.4 24.0 19.0 12.2 6.1 0.3 降水量 30.4 40.9 66.3 84.3 85.4 152.3 206.2 135.0 128.2 45.1 42.9 28.7 历史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距今已有2400余年。秦置广陵 县,属九江郡,后历为国、郡、州、府等治所。隋开皇八年(588 年)废郡 改州,始称扬州,置总管府,隋炀帝杨广三临江都,开凿运河,沟通了江、 淮、河、海四大水系,自长安至江都,置离宫40余所。唐代为全国最大商业 中心之一和重要港口,唐天宝年间人口达40余万。后历经战乱,城池几经变 迁。明代商业、手工业发展,在旧城与运河沿岸形成商业中心。明嘉靖三十 四年(1555年),在旧城之西加筑城墙,称新城(或西城)。清时因为是漕 运枢纽和盐务中心,官僚、盐商云集,广建豪华住宅、园林景点,形成畸形 繁荣。清皇康熙、乾隆曾多次南下至扬州。清时仍称扬州府,1912年废府设 江都县。1949年 1 月解放,设扬州市,1950 年为苏北行署首府。1954 年为 地级市。1958年复属扬州专区。1970年为地区驻地,1983年升省辖市。 扬州在历史上素有“淮左名都”之称,不但山灵水秀,而且文人荟萃, 风流辈出。李白、白居易、杜甫、刘禹锡,杜牧等留下了大量的诗文。其中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最为后世熟谙,诗曰,“敌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川。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代诗人徐凝呕歌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自此,人们往往将明月与扬州并提, 以明月表示扬州文明昌盛。 旅游资源 扬州旅游资源丰富,自古以园林称胜,园林大小10多处,兼有“南方之 秀,北方之雄”的独特风格。历来“文人荟萃,名家辈出”,留下不少遗迹 和文化,如天山汉墓及甘泉汉墓群,唐代鉴真大师住锡之地的大明寺,欧阳 修、苏东坡读书、宴宾之所的平山堂,南宋时建造的中国4大清真寺之一的 扬州仙鹤寺和普哈丁墓园,“扬州八怪”金农寓居的三祝庵、西方寺和罗聘 所住的朱草诗林,以及著名风景区瘦西湖。近年来,扬州市旅游部门还开辟 了许多专项、专线旅游活动,如:乾隆皇帝水上游、红楼文化鉴赏游、马可·波 罗研讨游、鉴真大师跟踪游、扬州民俗风情游、古典园林赏析游、穆斯林文 化寻根游、扬州八怪探秘游等。扬州重要的旅游节庆有:逢单年4月下旬, 扬州琼花节;每年秋季,扬州什四桥中秋赏月会;每年4月4日至6日扬州 溱潼会船节;扬州高邮文化节等等。 如何到达 到扬州旅游,一般有以下办法: 一是经南京中转。南京至扬州相距约100公里。每天都有很多班大、中、 小客车往返。 二是经镇江中转。镇江至扬州相距30公里。乘火车到达镇江后转乘汽车 北渡长江,直达扬州。也可乘轮船到镇江,然后转乘汽车横渡长江到彼岸的 瓜洲。瓜洲水闸有游轮直达扬州。 市内交通 旅游车在扬州汽车站(地处扬州市西)乘游览车可通达市内各旅游景点, 十分方便。 旅游船扬州市区北面的西园饭店前是古代的御码头,这里曾是清乾降皇 帝南巡时的行宫和御花园旧址。从这里乘游船西行,可游览瘦西湖风景区和 大明寺、鉴真纪念堂等。这条旅游线被定为“乾隆水上游览线”。 与周边城市距离 扬川至淮安152公里;至淮阴170公里;至高邮61公里;至连云港300 公里;至南通189公里;至南京100公里;至镇江30公里;至合肥266公里。 旅游日程建议 在扬州旅游,一般2天时间就够了。第 1天可先去瘦西湖、大明寺游览。 第2无可游览史公祠、个园、何园、普哈丁墓园、唐代石塔、仙鹤寺,最后 还可浏览一下扬州市容。 如果时间许可,可安排1天去高邮旅游。 名胜古迹 瘦西湖五亭桥 瘦西湖风景区 瘦西湖位于扬州西郊,原名保障河,是扬州蜀岗山水流入运河的一条自 然河道。瘦西湖与杭州西湖相比,自有一番清瘦秀丽的天韵,清代诗人汪流 诗曰:“垂扬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伊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 西湖”。自此瘦西湖之称流传于世。瘦西湖全长4.3公里,游览面积30多公 顷。千百年来在湖畔相继建造了小金山、白塔、五亭桥、月观、吹台(即方 亭)等建筑,形成了具有“南方之秀、北方之雄”的独特国林风格。 长堤春柳 瘦西湖公园大门到小金山之间的一条风景长堤。堤东临湖,堤上遍植垂 杨桃柳,每到春季,桃红柳绿,景色迷人。堤西是一片丛林和花圃。堤上建 有一座长堤春柳亭,一半在水,一半在堤,是游人驻足摄影之地。 小金山 原名长春岭,是湖中第一大岛,也是全园的最高处。登上小金山顶风亭 俯瞰,四面风景尽收眼底。此处为瘦西湖主要风景之一,名曰:“梅岭春深”。 岛屿上现存的假山园林建于清代初期。庭院里有北宋末“花石纲”遗物钟乳 石,是从广西岩洞中运来的。当年宋徽宗收罗奇花异石,但由于方腊起义, 钟乳石未能运到汴京(开封),流落扬州。 月观 位于小金山东厕,系清末重建。月观坐西朝东,面临湖滨,是古代文人 墨客常来此月夜赏景,吟诗作画之地。观内有一副对联,是当年扬州“八怪” 之一郑板桥对这里风光的真实写照:“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钓鱼台 位于小金山西端。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到扬州曾在这里钓鱼。有一短堤伸 入湖中,堤尽端有方亭一座,按南朝宋徐湛之“风亭、月观、吹台、琴室” 之意修筑,形式别致,额曰:“吹台”。方亭临湖,三面都有圆洞门。站在 亭前透过圆洞眺望,五亭桥与白塔双景并收。五亭桥横卧波光,白塔耸立云 天,这是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巧用的一种“借景”手法。这里是摄影家、画家 取景的最佳所在。 五亭桥 横跨瘦西湖的石桥,因桥在莲花梗上,又名莲花桥,建于清乾隆二十二 年(1757年)。这是一座很别致的拱形石桥,桥高5.8米,长 58米,宽 18.6 米。桥面上矗立着5座亭子,中间一亭最高,南北两亭互相对称。亭顶为黄 色琉璃瓦,檐顶呈绿色,亭角飞檐挺劲,画栋雕梁配合着天花藻井,十分典 雅瑰丽。四周石栏上都雕有各式狮形。桥下纵横着大小15个桥洞,船只皆可 通行。据说,在中秋月明之夜,乘船穿游,可见15个月亮的倒影。这座桥结 构巧妙,造型奇特,将稳重与玲珑巧妙地结合起来。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称 之为“中国古代交通桥与观赏桥结合的典范”。五亭桥已成为扬州的标志。 凫庄 凫(音符)庄位于五亭桥东南的水面上,它像浮在水面的一只鸭子,故 称凫庄。庄上建有亭台廊榭,筑有水池假山,植以花木,疏密相宜。凫庄对 瘦西湖风景起到点缀作用,使湖面空间不觉平淡,与附近的五亭桥相映成趣, 为品茗赏景之佳处。 莲性寺、白塔 位于瘦西湖畔,距五亭桥不远。莲性寺初建于元至正二年(1342年), 名法海寺。清康熙时易名莲性寺。白塔建于清乾隆年间,式样与北京北侮白 塔相似。塔下筑长方形高台,四周围以石栏,西南两侧可拾级而上。塔总高 30多米,用砖砌成,通 体刷白色,塔台正中嵌 有“白塔晴云”石额,为瘦西湖著名景观之一。 1953 年大修时发现白塔葫芦顶内藏有文房四宝及《金刚经》血书一部。 传说,乾隆南巡扬州,在游览瘦西湖时,对他的侍从说:“这里像北京的琼 岛春阴,可惜就差一座白塔。”有个姓江的大盐商为了讨好皇上,在一夜之 间用盐包堆成了一座假白塔,以应付御览。皇帝走后,又动用大批劳力,才 修建了这座白塔。 桃花坞 在瘦西湖长堤春柳之北,亦称徐园。清初为韩醉白别墅。1915年曾改为 徐宝山祠堂。1940年后废祠堂,恢复园林景观。进园是荷池,周叠山石,环 植桃柳。池东架一石桥,池西环池曲径,两侧皆通向听鹂馆正厅。厅前放铁 镬两只,传为南朝梁时治水之物。四周花木扶疏,经曲廊可入疏峰馆,馆前 立石峰二三,环境占朴雅致。 水云胜概 在瘦西湖五亭桥、钓鱼台之北,长春桥西,又名黄园。园内原有香草堂、 春水廊、胜概楼诸名胜。1949年后在岭上增筑丑楹四面带廊花厅一座,厅前 筑有石栏平台,向西接假山叠廊,四周遍植桂花,俗称桂花厅。此间湖面开 阔,天水交辉,故名水三胜概。 虹桥 位于瘦西湖上,是西园曲永通向长堤春柳的大桥。初建于明末,原是木 桥,因桥上的红色栏杆而取名红桥。由于景色优美,因而吸引了无数文人雅 上来此吟诗结社。乾隆元年(1736 年)改建为拱形石桥,其形似长虹卧波, 遂改称“虹桥”。一时诗人在此题景吟诗的多达 7000 亲人,编有一部 300 多卷的诗集。现桥为1972年重建。 西园曲水 在瘦西湖大虹桥东南。系瘦西湖由西折北的一段变曲水道,水景曲折有 致,依次而展,景色怡然。东部有一小岛,形似琵琶浮水,可登岛游览。岛 上育夕阳红半楼故址,1963年改建成一厅,名歌吹亭,取“歌吹占扬州”之 意。西部湖岸内有一水池,内建一石舫。水池有溪流向南与湖接通。 四桥烟雨 在瘦西湖东岸,与小金山隔湖相望,清康熙时建,清乾隆《南巡盛典》 云:“四桥者,南为春波,北为长春,西为玉板,又西则为莲花,”后乾隆 帝改名“趣园”。现四桥烟雨楼为1958年重建。登楼眺望,湖上桥亭楼阁皆 在朝烟暮霭中。别有情趣。 二十四桥景区 位于平山堂与瘦西湖转折处。是清代乾隆水上旅游线的终点。其地旧景 名“春台祝寿”,清乾隆年间汪廷璋建,称为湖上台榭第一,北郊二十四景 中之“春台明月”即此。晚清圮毁。二十四桥因唐朝大诗人杜牧诗“二十四 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而令人神往。然而长期以来名存实亡,直到近 年方重新规划复建。重新复建的二十四桥景区,系按《扬州画舫录》的记载 和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乾隆南巡盛典图》而设计,占地近百亩,于 1989年初 建成。二十四桥景区由玲珑花界、静花书屋、熙春台、十字阁、望春楼等景 点组成。玲珑花界建筑形式朴素,具有玲珑剔透、平中见奇等特点。熙春台 为钢筋水泥框架仿木结构,造型雄伟豪华,融亭、台、楼、阁于一体。台为 2层,一层大厅可演奏古乐,龛壁上有漆雕占人弹奏图。楼上陈列编钟一组, 加之竹刻蒙书,古朴典雅。登台远眺,五亭桥、白塔、两堤花柳、十里波光, 收尽眼底。二十四桥,又名呈家砖桥,桥西吴家瓦屋围墙上刻“烟花月夜” 四字。据传二十四桥旧址,曾集24美人于此,故名。难怪当年杜牧“厌江南 之寂寞,思扬州之欢娱”,并留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的 诗句。二十四桥景区附近有汉白玉诗碑一座,刻毛泽东手书的杜牧诗一首: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景区 蜀岗风景区 距瘦西湖约2公里。《方舆胜览》中有“旧传地脉通蜀,故曰蜀岗”。 蜀岗有三座山峰,其中中峰古迹名胜最为集中,大明寺、鉴真纪念堂、平山 堂等都在中峰。为扬州第一名胜。 大明寺 位于蜀岗中峰上,东邻观音山,建于南朝刘宋大明年间,故称大明寺。 隋仁寿元年(601年)曾在寺内建栖灵塔,又称栖灵寺。清乾隆三十年(1765 年),乾隆帝巡幸扬州,改名为“法净寺”,为清时扬州八大名刹之一。1980 年4月恢复大明寺旧称。寺中原建筑毁于清成丰年间乓火,现存建筑系同治 时重建。寺前是三间三楼的牌楼,向北是天门殿,院正北是大雄宝殿,大殿 东侧为东苑,后为鉴真纪念堂。寺门东侧围墙上,刻有书法家蒋衡所书“淮 东第一观”5个大字,系北宋文学家秦观诗句,立于清代。 栖灵塔 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 年)。隋文帝杨坚是一个有作为和笃信佛教的 皇帝。开皇元年(581 年)他一登帝位,就“普诏天下,听任出家,仍令计 口出钱,营造经像”。他过60寿辰,下诏在全国30个州建立30座供养佛舍 利的塔。建在扬州大明寺的叫栖灵塔,高达九层。因为有了这座塔,人们曾 把大明寺叫栖灵寺。唐武宗会昌三年(843 年),塔毁于大火,致使一代胜 迹,荡然无存。现塔是1993年9月13日开工重建,到 1996年元旦完工。新 建的栖灵塔呈方形,共9层。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木构楼阁式,总建筑面 积1865平方米。风格仿唐,东西南北每面4柱3间,1门2窗。每层檐角风 铃相坠。塔内每层中央平台上,有4尊释迦牟尼像相背而坐。唐宝历二年(826 年),刘禹锡被免去和州刺史,在回长安途中,路过扬州,与诗人白居易相 遇,宴饮叙旧,共登栖灵塔,曾作《同乐天登栖灵塔》诗一首: 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 忽然笑语半天上,无数游人举眼看。 司徒庙 司徒庙又称五司徒庙,位于蜀冈西峰。庙前旧石马、石羊各二, 额题显应司徒庙。首进为歌台,次进为大殿,殿中楹供五司徒神像,他们的 姓是茅、许、祝、菽、吴。这五人都不是历史上名人,也不是佛、道所尊的 天神、天将。关於他们的来 蜀岗历有几种不同说法, 《增补搜神记》里说,五人是结义兄弟,靠打猎为生。一天,在路上遇见一 穷老太婆,五人把她迎回家中,当母亲奉养,后来,老太婆忽然不见,五兄 弟猜想她一定被虎吃掉了,于是五人就进山打虎。刚走到山里,一只虎跪伏 在地,表示降服,从此,扬州便没有虎患。人们认为他们伏虎有功,便立庙 供奉。 《菽园杂记》里说,这五人是江洋大盗,后来改邪归正,由於没有父母, 不能尽孝道,就找一个老太婆做母亲,后人为表彰他们的行为,就立庙祀之。 鉴真纪念堂 鉴真纪念堂坐落在大明寺大雄宝殿东侧,这座纪念堂系参照唐代建筑风 格于1973年建成,面积700平方米,包括正殿、碑亭、门厅、陈列室等。纪 念堂正殿的构造是参照日本的唐招 鉴真纪仿堂内鉴真和尚 座像提寺的金堂设计的。这组建筑是中国现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生前 最后的作品。 鉴真(688—763年)是中国盛唐时的高僧,俗姓淳于“江阳县(今扬州) 人。中年时曾主持扬州大明寺,并在这里接受了日本僧人的邀请,先后 10 年6次东渡日本,5次失败。第 5次东渡时,双目失明,但他浩志不变,终 于在754年和其随行弟子一起到达日本。他在日本生活了10年,除弘传佛教 外,还向日本人民介绍了我国的汉文学、医学、雕塑、绘画、建筑等文化艺 术和科技知识,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纪念这位高僧的历史 功绩,在他逝世1200周年时兴建了鉴真纪念堂。纪念堂内现供奉着鉴真和尚 楠木塑像,四壁绘制叙述鉴真东渡事迹的壁画。1980年 4月,日本“国宝” 鉴真大师干漆夹紵造像回国巡展,首展于扬州时,就供奉在这里供人们瞻仰。 平远楼 位于平山堂东南。清雍正十年(1732年)建。取宋代画家郭熙《山水训》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缈”之意而命名。楼三层, 九脊板瓦顶。楼下正面有一卷棚廊,二楼迎面槛窗,三楼正面挂“平远楼” 三字的横匣,并画有秋山平远图。楼前庭院东有一方巨碑,上刻“印心石星”, 系清道光帝赐两江总督陶澍的御笔。院中假山湖石玲珑,花草树木扶疏,境 界幽雅,登楼远眺,可见平林漠漠,远山近景,尽收眼底,现楼为清末遗物, 经多次修葺,目前保存完好。平远楼前一株琼花高3米多,枝繁叶茂,春天 开花,白如玉盘,花落不着地,随风飘扬。 平山堂 位于大明寺西侧。是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扬州 任太守时所营建。他常在这里宴客、赏景、作诗。人坐堂内,南望远山,山 正好与堂栏相平,故取名平山堂。 石涛墓 在平山堂西侧芳圃内。石涛(约1642~1718年),清初著名画家。姓朱,名 若极,字石涛,广西人。晚年定居扬州,卖画为生。自幼习画,山水,人物、 花鸟、兰竹、梅花,无不精妙。能博采众长,融汇千古,独树一帜,是明末 清初画坛革新派的代表人物。墓在楠木厅后竹丛中,1984年复建六角形白矾 石墓塔一座。谷林堂 在平山堂后面。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在杨州做官时,为纪念其师欧阳修 而建。取苏轼“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诗句中“谷林”二字为堂名。当 年苏轼常在这里读书、作诗。现在的谷林堂是清同治时重建的。堂内环境幽 雅,有楹联书画作品。 欧阳修祠 在谷林堂后面,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常在平山堂宴客、赏景、作诗, 留下了不少描写这一带景色的诗文。后人建祠堂,以资崇仰。祠内有欧阳修 石刻画像。由于利用了石面稍凹部分的反光作用,石刻像的胡须“远看白胡 子,近看黑胡子”,引起游客的好奇。 莲溪墓 位于蜀岗万松岭。莲溪,清代著名画家。曾住黄山,因号黄山樵子,又 称真然和尚。江苏兴化人。趋光二十四年(1844年)自黄山迁往扬州。擅画 山水、人物、禽鱼、花卉,尤精书法,又善刻印。光绪十年(1884年)圆寂, 葬于大明寺东侧万松岭中。墓原立一块小墓碑,仅书“莲溪墓”三字。1984 年增建六角形白帆石墓一座。 熊成基墓 在蜀岗万松岭。熊成基(1887~1910年),字味根,江苏甘泉(今江都) 人,曾参加光复会。1908年组织安庆起义失败,1910年在哈尔滨谋刺海军大 臣载洵未成被捕,在长春英勇就义。同年熊成基灵枢由同盟会员运归故里, 安葬于万松岭上,立石碑“味根熊公墓”。 芳圃 地处平山堂的西侧,亦称西园。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这个园 子开阔而粗犷,有深山大泽的气派,在扬州园林中独具一格。西园地处蜀岗 之上,四周丘陵起伏,散布着各种造型的亭轩台树,时隐时现,既有古典园 林特点,又有山林野趣。园内最著名的是“天下第五泉”。来到这里的游客, 品饮五泉水沏的新茶,确实是一种愉快的享受。 中国古代把最宜于沏茶的水分为七等:第一是镇江金山中冷泉水;第二 是无锡惠山石泉水;第三是苏州虎丘石井水;第四是丹阳寺井水;第五即扬 州蜀岗中峰泉水,第六是松江水;第七是淮水。这种说法并非准确,因为中 国其它地方还有很多名泉部没有涉及到。 观音山迷楼 位于蜀冈东峰。山上建有功德寺,故此山又叫功德山。寺以供观音菩萨 为主,所以寺又叫观音寺,山又名观音山,今人习惯称其为观音山。现存山 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建筑。观音山上有隋炀帝“迷楼”故址。 隋炀帝於605年、610年、616年三次下扬川。他非常喜欢扬州,要以扬川为 久居之地,“迷楼”即是其中最豪华的宫室之一。迷楼建筑,曲折幽深,阁 楼错落,轩堂掩映,互相连属,故名迷楼。如今殿字楼阁依山而建,红墙黑 瓦,如云似锦。原有的观音殿、文殊殿、普贤殿、锡福堂、永怡堂、迷楼、 藏经楼等古建筑,均已修复。正殿西南的紫竹林,每当月上中大,竹枝摇曳, 自在宜人。 唐城遗址 位于蜀岗。春秋吴王夫差开筑“邗城”,历代相继修筑,至唐代时已扩 大到蜀岗。在蜀岗之上的称“子城”(也称“牙城”),即衙城,是官衙聚 集之地。在蜀岗之下称“罗城”,亦称大城,是住宅和商业区。两城是相通 相连的一个整体。如今“罗城”大部已成一片绿野,但在高出河岸的土岗上, 仍可看到当年土墙的残迹。“子城”遗留在地面上的痕迹,至今还保持得相 当完好。这是研究唐代扬州历史的珍贵古迹。现在观音山设有唐城遗址文物 保管所。据专家考证,扬州的唐城是目前国内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地下唐代 城池,有朝一日唐城再现人间,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古城将放射出更加夺目的 光彩。 市区其它景观 史公祠 位于市城北。史公祠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 年),地处梅花岭畔, 是明末抗清将领史可法的纪念地。 史可法(1601—1645年)明代河南祥符人(今开封),崇祯时进士,初 任西安府推官,后为明代大学士兼兵部尚书。1644年,清兵进入北京,史可 法保南京福王来由崧建立南明政权。1645 年春,固守扬州,抵抗清军南下, 拒绝诱降,坚守孤城。清军破扬州城,史可法自杀未死,为清兵所执,不屈 被杀。史可法殉难前曾有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由于清兵在扬州 屠杀时间较长,又时逢盛夏,无法辨认史可法遗骸。后人为他在这里筑了衣 冠墓,以作纪念。墓前享堂为史可法文物资料陈列圭,里面挂有“气壮山河” 巨匾。 史公祠内现收藏了从春秋到明清扬州出土的文物和字画。 天宁寺 位于市城北,近邻史公祠,为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首。天宁寺原是晋太 傅谢安别墅,后建谢司空寺。东晋义熙十四年(418 年)尼泊尔名僧佛驼跋 陀罗在此译华严经。唐证圣元年(695年)建延圣寺,北宋政和年间改今名, 后毁,明洪武年间重建。清康熙帝六次南巡,均驻跸寺内。乾隆曾颁赐天宁 寺为“江淮诸寺之冠”,并在寺内兴建行宫、御花园和寺前御码头。御花园 内建有大观堂、文汇阁,内藏《古今图书集成》一书。曹雪芹祖父曹寅兼任 两淮巡盐御使期间,曾受钦命于寺内设立书局,主持刊刻《全唐诗》和纂修 《佩文韵府》。清初大画家石涛以及“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金衣等均客 居过天宁寺僧舍。现天宁寺为扬州博物馆所在地,馆内收藏扬州出土的文物、 字画。 唐代石塔 位于扬州市城西面的石塔路。原名应为古木兰院石塔,又名石塔寺石塔。 唐开成三年(838 年)得古佛舍利,建石塔藏之。塔原在西门外惠照寺内, 南宋嘉熙年间移建于古木兰院内。1949 年后,古木兰院因道路拓宽而拆除, 石塔移至这里。 石塔为5层6角,全部石建。现塔上除少数佛像外,大部分为清代重修。 塔基为须弥座,座上石栏板上刻有龙、凤、牛、马等图案,望柱上刻如意形 花纹,生动古朴。塔身由下向上逐层收小。1.3.5 层南北两面各有拱形门洞 一个,其他各层均 唐代白石塔 嵌小佛像。塔顶为6角攒尖式,上为仰覆莲座和葫芦形塔刹,造型庄严凝重。 文昌阁 位于位河路和石塔路交叉的广场中心。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 年), 现存的建筑是清末遗物。文昌阁分三层,阁檐皆圆形,上盖筒瓦,与北京天 坛很相似。每层楼四周都有古色古香的木格窗子。底层东南西北部有拱形门, 可自由出入。过去的文昌阁上悬有一方“邗上文枢”的匾额,供奉梓潼帝君。 据传说,这位帝君原姓张,名亚子,晋时四川人,死后被玉帝封为主宰功名 禄位的神命,他掌管天上的文昌府和人间禄籍(科举等事)。此后各朝代都 在京师建祠奉祀他,各地学校,也有为他建祠的。因此,文昌阁成了古时文 人追求功名利禄而顶礼膜拜的地方。 仙鹤寺 位于城内汶河路。仙鹤寺系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伊斯兰教创 始人穆罕默德第十六世裔孙普哈丁来扬州传教时创建。明代洪武年间重建。 全寺按伊斯兰教规定形式,而礼拜殿则是中国传统式的殿堂。其所以称 为仙鹤寺,系普哈丁接鹤形来布局建筑。由寺门而入经过狭长的甬道达大殿, 此谓鹤颈;大殿系鹤身;南北两厅谓之鹤翅;大殿两侧的两株古拍谓之鹤足; 寺内南北对称的两口水井谓之鹤目。大殿内建有八角亭,内藏《可兰经》。 扬州仙鹤寺是中国人民和阿拉伯人民自古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它与泉 州清净寺、杭州凤凰寺、广州怀圣寺同为我国沿海伊斯兰教四大名寺。 普哈丁墓园 普哈丁墓园位于解放桥南,扬州古运河东岸回回堂内。初建干南宋末年, 是一组阿拉伯式的建筑。 从公元七世纪开始,就有不少阿拉伯商人和伊斯兰教传教士,经陆路或 海路来到扬州。普哈丁就是其中之一。据记载,普哈丁是伊斯兰教创治人穆 罕默德的十六世裔孙。南宋末年来扬州传教,参与建造扬州的伊斯兰教教堂 仙鹤寺。后往山东各地游历,于 1275年从济南返回扬州途中病逝在船上。临 终时他要求将遗体葬在扬州官河东岸的高岗上,就是现在的墓园所在地。墓 亭为阿拉伯式建筑,有五级矩形青石墓顶,四周刻有《可兰经》。外壁门上 嵌清雍正年间“西域普哈丁先贤之墓”石刻。在墓院入口通道内,有光绪三 十四年(1908年)所立普哈丁传记的石砷。墓园中除普哈丁的墓亭,还有几 座由宋代至明代在中国去世的其他阿位伯人的墓葬,保存了中国元代以来遗 留下来的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碑铭,是研究中阿友好关系的珍贵史料。 文峰塔 位于扬州市南门外古运河东岸。建于明代万历十年(1582年),距今已 有400多年历史了。文峰塔是扬州古时水路、陆路出入的标记。该塔为仿楼 阁式的砖木混合结构,平面作八角形,高七层,底层外檐特长,给人以稳重、 坚实之感。登塔顶可近览扬州全景,远观江南风光。相传唐代鉴真和尚就是 从这里起航东渡日本的。 旌忠寺 位于旧城仁丰里。南宋咸淳年间兴建。初为寂照院,后赐名旌忠,祀忠 武王岳飞于内。元至元年间建大殿,明景泰元年(1450年)、清康熙三年(1664 年)均有增修。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建厅五楹。民国时文选楼将记,住 持僧法权募资重建。大殿梁架系楠木制成,极为珍贵。楼内藏清代重要佛教 经典《大藏经》5千余卷。 西方寺 在城北驼岭巷内。据《明嘉靖维扬志》载,隋朝时寺在保祐城南,地临 大江,名避风庵。唐初于庵前掘得三尊石佛,唐 太宗闻知特赐“西方禅寺”额。唐永贞元年(805 年)建西方寺。明永乐至 清乾降年间屡加修缮。咸丰三年(1853 年)除大殿外, 皆毁于兵火。清同 治、光结年间复建大殿、两厢廊房和方丈室等建筑。明代所建大殿,为楠木 结构,殿内彩绘保存完好,清晰可辨。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金 农曾在寺内寄居, 度过晚年。 重宁寺 位于北郊。系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一。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扬州许 多富商吁请在天宁寺后面增建万寿寺。乾隆赐额曰“万寿重宁寺”和“普现 庄严”、“妙香花语”两额。清咸丰间寺毁于兵火。同治初重建,光绪十七 年(1891年)建山门、大殿, 至宣统初竣工,现中轴线上的天王殿、大雄 宝殿、文昌阁均保存完整。大殿内8根方柱系用珍贵的铁藜术制成,遇火难 以燃烧。殿内彩绘至今鲜艳明丽。登临文昌阁,可眺望江南景色。 双忠祠 在城东双忠祠巷内。祭祀南宁大臣李庭芝与姜才。南宋末年,两淮制置 使李庭芝和都统姜才抵抗元兵,拒绝招降,最后兵尽粮绝,壮烈牺牲,同葬 梅花岭。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修祠,赐额“双忠祠”。咸丰年间祠遭毁。 同治十三年(1874年),李庭芝裔孙李新田移建于现址。“双忠祠”石额与 李庭芝纸本画像仍存。 阮家祠堂 位于毓贤街,系清代学者阮元的家祠。阮元(1764~1849年),字伯元, 号芸台,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阮元 积极提倡学术研究,编刻校勘图书,是“扬州学派”中的代表人物,著有《诗 书古训》、《曾子注释》、《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广陵诗事》等。祠建 于嘉庆年间,现大门厅、二门厅、祠堂等均为原建筑。 汪中墓 位于城东北叶家桥。汪中(1745~1794年),清代哲学家、文学家、史 学家。字容甫,江都人。一生从事学术研究,与阮元、焦循同为“扬州学派” 的杰出代表。汪中死后,嘉庆十七年(1812年),扬州太守伊秉缓为汪中题 墓碑“大清儒林汪君之墓”。墓曾毁,1984年复建。 个园 位于市区东面,是扬川著名的古典庭园之一。该园始建于明代,名日“寿 芝园”,后遭战争破坏,清代嘉庆至道光年间,两淮盐运使黄至筠在旧址上 重建。由于黄氏酷爱修竹,在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 无竹”的诗意启迪下,便在园内广种竹子。因竹叶形似“个”字,故取名个 园。个园以石叠假山为主,饰以楼台亭阁,假山约占全园的三分之二。这些 假山运用不同的石头,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号称四季假山。春景选用石 笋插于林中,着意雨后春笋;夏景选用湖石叠于荷花池畔,过桥进洞荷藕飘 香,似入炎夏浓阴;秋景是选用黄山石,登山俯瞰,顿觉秋高气爽;冬景则 为白石堆叠的雪狮图。游园一周,如隔一年。这种造园艺术,富有山水画南 北两派的意境,符合中国传统的画理。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 山宜居。个园实为扬州园林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一景。 冶春园 位于西园饭店西侧,南面沿湖,。此地以水取胜,东有水绘阁,西有香 影廊,一半在岸上,一半伸入湖中。冶春园的景色幽雅迷人,园中制做的蒸 饺也远近闻名,在水阁上品茶吃蒸饺,成为百余年来文人时尚。 冶春园旧址在今大虹桥之西,原是清代诗人王渔洋和文人诗酒唱和的地 方,因他们作诗题目叫“冶春词”,人们便取诗题作为园名。这个园子早已 不存在了。 四望亭 位于市内偏西北的西门街,近邻冶春园。四望亭原为江都县学的文奎楼, 后改魁星楼。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建,清重修,四望亭共3层,8角 形,底层四面均有拱门,第 2、第3层八面皆有木隔扇窗。清咸丰三年(1853 年)太平军进入扬州后,曾在亭顶搭瞭望台,故称四望亭。 {ewc MVIMAGE,MVIMAGE, !08400140_0027_1.bmp}个园 琼花观 位于扬州城东琼花观街,今扬州市第一中学内。始建于后汉年间,本名 后汉土祠,唐称唐昌观,宋称蕃云南釐观,俗称琼花观,今有琼花台及宋徽 宗御赐石额等遗迹。 宋时观内有琼花一株,据说天下无双,著名诗人欧阳修曾在琼花观筑一 小亭,名曰“无双亭”,又作诗曰:“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更怨人。 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历代名人墨客到扬州后,以先睹琼花 为快,并作诗绘画。从此,扬州琼花名扬天下。 琼花现为扬州市花。 何园 位于市南徐凝门街 77号,又名寄啸山庄。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历时 13 年完成,是扬州晚期名园之一。正因为它建成较晚,使它有可能吸取以往建 园经验并有所提高。该园面积仅0.7公顷(约10亩多),最大的特点是全园 水池四周建有多种形式的串楼,逶迤曲折,总长430多米,游人可沿回廊绕 园一周,使有限的时间变成了无限的天地。全园分东西两部分。东部有船厅 和牡丹厅,船厅北面设丹凤朝阳,是女客宴会的地方,西部有曲形鱼池,池 中的水亭既是凉亭,又可作戏台。回廊则当作观戏看台。主楼名蝴蝶厅,是 男客宴会的地方。园内假山重叠,怪石相望,古木参天,四季花开不败。 余园 在广陵路64号。清代中叶建,初名陇西后圃。清末为吴兴盐商刘氏所有, 名刘庄。因园门题“余园半亩”石额,故又名余园。现存东西两庭院。东院, 北有楼阁,南有水池,上叠假山湖石,山势雄伟。两院,一轩面南,南有白 粉墙,墙下湖石筑坛,有白松两株,配植各种花木,向西拾级可至花厅。园 内布局造景精致玲珑,令人叹为观止。 怡庐 在稽家湾2号。院中东南两面建廊,北有朝南花厅一座,院西有假山, 环植花木。院墙有门,题额“两宜轩”,自成院落,南北各有精舍一间,一 题“寄傲”,一题“藏拙”。花厅后有一狭长院落,叠有湖石假山,植竹数 竿。该院花石相间,空间组合相宜得体,是小院景致的佳作。 平园 在花园巷西首。园分前后两部,以花墙洞门隔开。洞门石额,分别题“惕 息”和“小宛风和”。院南植有两株广玉兰,据说有300千年树龄。园中东 西墙各有月门,东额题“夕照明村”;西额为”朝晖净郭”。南面有厅堂 5 间,装修精致,沿墙叠湖石假山,植桂花、黄杨、碧梧等树木,绿影婆娑, 宁静雅致。 棣园 位于花园巷,原系湖南会馆内园林。明代始建,清初陈汉赡增建,初名 小方壶。乾隆时归黄中翰所有,改名驻春园。后又名小盘洲。道光年间包松 溪购得此园。经修葺,始称棣园。园中亭台楼阁,犹如海外瀛洲,有超尘脱 俗之致。园内有戏台、观戏厅。清代中叶,多次在此举行戏曲演出。现园址 只剩楠木观戏厅和花厅,园中水池、山召已埋入土中。有阮元与梁章钜题跋 的《棣园》石刻,反映出当时兴盛的园林规模。 蔚圃 在风箱巷6号,今为广陵街道办事处。园坐北朝南,园门有“蔚圃”石 额,入园为带卷廊花厅一座,花厅两侧有短廊。东廊接后宅,西廊向南接水 阁,有水池环绕阁下。面对花厅,沿南墙叠假山一座,以湖石花坛和湖石峰 点缀,紫藤覆盖,山下植梅、竹,并有柏树、女贞等。整个园圃布置繁简得 当,疏密相宜。 珍园 在九巷22号,今扬州市政府招待所内。原为庵堂,立有清嘉庆二十四年 (1819年)《兴善庵碑记》。园东南为一临水小轩,轩旁有湖石假山一座, 中有洞曲,上有盘道,下有水池环绕;西面漏窗回廊,向北通一亭,有一园 门连通东部。园门面西,有吴让之书“退之”匾,面东有扬州知府伊秉绶书 “拓庵”石额。 匏庐 位于甘泉路81号。民国初年户殿虎建。园分东西两部,东月门有“匏庐” 匾,西月门有“可栖”石额。入东园,地形狭长,亭阁回廊相连,南面漏窗 花墙下,配以山石花木。东南隅凿有水池,半亭临水,水北端尽头,有亭轩 廊池之胜。绕池可入园的西部,有花厅一座,将园分为南北两半,北有黄石 花坛,花木茂盛,南有湖石叠山,点缀青藤老树,山右有一水阁,阁临池上。 西墙有月门曰“留余”。砖路夹巷向北,构成曲径通幽、咫尺山林的佳境。 二分明月楼 在广陵路91号。园建干清代中叶。楼名乃取唐代诗人徐凝《忆扬州》“天 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句意。有长楼7间,坐北朝南,明间上有 钱泳题“二分明月楼”匾额,装修古朴。园东有黄石假山:座,拾级可登东 阁,阁面3间,进深1间,与长楼呼应。园西南隅有两层馆阁3间。园中以 黄石筑平岗,似如浮出水面之汀屿,系早园水做的实例。东阁下有一井,井 栏上刻“道光七年(1827年)杏月员置”。 砚池 在城西南护城河与荷花池之间。因其景题为“砚池染翰”,故名。清乾 隆二十六年(1761年),得江南大湖石9座,乾隆题“九峰园”。原还有深 柳读书堂、彀雨轩、风漪阁诸胜景,清末园毁。1940年后疏浚荷池,栽种花 木,建造亭阁。现为荷花池公园。 萃园 在七巷4号,现扬州地区第一招待所内。清未,筑大同歌楼于此,后被 火焚,盐商集资重建此园。园内花木扶疏,竹石亭亭而立,东有土埠岗峦, 西有花厅掩映树丛之中,走廊连接堂轩,北部系住宅厅堂,草木山石环绕点 缀,颇具城市山林气息。 容膝园 在新城金鱼巷5号。园占地下大,故额曰“客膝”。园内东北隅有山石 一组,覆以花木少许,园西贴墙筑半廊,与半亭相接。有斋堂3间,斋南面 存留隙地,可容三五友朋置身园林内,促膝谈心。系扬州园林中的袖珍型佳 作。 曲江花园 位于东乡,江都路北。历史上“观涛于广陵之曲江”,即指此处。此地 自古就是扬州盛产花卉之乡,尤以栽培芍药著称,孔武仲《芍药谱》载:“扬 州芍药名于天下,与洛阳牡丹俱贵于时,” 小盘谷 位于市区堂子巷内,距何园约500米。建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原是 清代官僚两江总督周馥住宅的花园。布局紧凑,具有扬州园林小中见大的特 点,园中有湖石假山、曲洞鱼池、水阁凉亭。园中的九狮山,山石奇特,似 坐、立、卧、跃等姿态的狮子9只,别具风趣。 梅花书院 在扬州第七中学内。书院原在广储门外,明嘉靖七年(1528年) {ewc MVIMAGE,MVIMAGE, !08400140_0032_1.bmp}杨州园林中的亭榭和山 石巡盐御史朱廷立创建,名甘泉书院,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巡按御史牛 应元改为崇雅书院。书院后遭兵火。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重建,改称梅 花书院。咸丰年间又毁于兵火。同治七年《1868年)盐运使丁日昌复移建于 今址。现存照厅、楠木大厅、藏书楼等建筑。长廊西壁上嵌有清代书法家吴 让之手书的“梅花书院”石额。 岭南会馆 位于新城仓巷。清同治八年(1869年)始建。据《扬州岭南会馆章程碑》 中载,会馆原为盐务公所,每年正、五月各聚会一次,以叙乡情。该馆是扬 州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会馆。光绪九年(1883年)大修,耗银 9000余两。 砖雕门楼高达10米,建造宏伟,雕刻精细。门厅、楠木厅、楼厅等建筑均为 面阔3间的单檐硬山式。东侧为一大院落,西侧是四进三合院住宅。楠木厅 前东壁上,嵌有“场运各商捐款”和“建立会馆碑记”。 清吴道台宅第 在现扬州市人民医院内。吴道台名引孙,扬州人。光绪五年(1879年) 举人,官浙江宁绍道。宅现存有门厅、朱雀厅、凉厅、鱼池、海藏楼等建筑。 其西廊为内宅,前后3间,均面阔10间,四周为回廊,中间为开阔的石板天 井,高大宽敞。整个建筑既有浙江的建造法式,又揉合进扬州的建筑风格, 结构精巧,规模恢宏,雕刻精细,是扬州独具特色的古住宅建筑群。 朱自清故居 在安乐巷 27号。朱自清(1898~1948年),字佩弦,扬州人。是我国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故居乃晚清所建,至今保存完好。系 扬川传统的三合院式住宅。共有3间两厢一对照,另客座两间,大门过道一 间,天井一方。 江上靖故居 位于东圈门16号。原系清同治年间江西吉安知府何廉舫的旧宅。宅前后 五进,大门为雕花青砖门楼,白矾石门槛。目前原貌保存尚完好。江上靖 (1911~1939年),原名世侯。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 在扬州创办《抗敌周刊》,宣传党的抗日救亡主张。扬州沦陷前夕,他带领 “江都文化界救亡协会宣传团”溯江西上,于 1938年5月到安徽六安,任皖 东特别支部书记。1939年8月遭反动武装袭击牺牲。 罗聘故居 位于扬州弥陀巷内。罗聘(1733~1799年),甘泉(今江都)人,“扬 州八怪”之一。其画兼收众长,独辟蹊径。故居原名“朱草诗林”。房屋坐 北朝南,系扬州传统的三合院结构。东侧住所与花厅间用一长廊隔开,廊中 有六角小门互通。西边住所前有坐西朝东的书斋3间,名香叶草堂。斋前西 南依墙筑一半亭,半亭与书斋间用短廊相接。整个建筑结构紧凑,环境清雅。 天主堂 位于北河下25号,名“耶稣圣心堂”,因地处缺口城门附近,俗称缺口 天主堂,是扬州现存唯一的一所天主堂。系法国籍耶稣会神父刘德跃于1873 年购地建造,1876年峻工,以后又多次修建,至 1900年全部建成。是一座 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大门前有照壁,大门门楼为水磨砖刻,门楼上方嵌“天 主堂”三字石额。屋顶高耸呈尖形,上竖铜质十字架,重 80公斤。两侧有钟 楼2座,教堂内祭台、雕花圣体栏杆,神功架和跪凳等一应俱全。 基督堂 位于萃园路2号。始建于1923年,创始人为美国籍传教士毕尔士。1985 年修缮一新。教堂坐北朝南,为砖木水泥混合结构。教堂平面布局采取当时 盛行的一种主日圣经学校与大礼拜聚会两用的教堂布置法。十字脊屋顶,鱼 鳞瓦星面,使用面积1020平方米,中间大厅为大礼堂,可客400人。整个礼 堂不用一根住子,气势恢宏。礼堂前设圣台,包括讲台和浸池。浸池为受洗 礼用。讲台上方设唱诗台。唱诗台上方有一穹形墙柱,镌刻着金字。 扬州小巷 扬州小巷有特色。其一,多而密。全市小街小巷约有590多条,平均每 平方公里约有近百条。其二,短而窄。一般街巷长约100至200米,短则20 至30米,仅住三两户人家。千米以上的长巷只有2、3条。一般街巷宽约2、 3米,有的不足1米,不容得并肩2人行走。其三,曲而深。街巷曲曲弯弯, 巷巷相套,外地人走街穿巷步人“迷魂阵”,进去易,出来难。其五,巷名 怪。例如黄牛巷、羊肉巷、狗肉巷、鹅颈巷、螃蟹巷、蛇尾巷、金鱼巷等, 每个巷名都有其有趣的由来。 市郊景观 茱萸湾 现名湾头,位于市东北约5公里处。此处系隋唐时期京杭大运河由北向 南进人扬州的第一个码头。隋炀帝三下扬州,都经此湾。在唐代,茱萸湾是 国内的重要码头,也是风景秀丽的水乡。后因水系的变化,茱萸湾码头逐步 由盛趋衰,至晚清时已成冷落小站。1958年到1960年,对里运河进行拓浚, 新辟瓦窑铺至六圩段航道,使茱萸湾恢复为大运河航船往来的要道。 高 寺 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寺院。相传 此寺原为小庙,寺里 多和尚精通医术,曾揭榜为高丽国王的太子治好病, 用得到的一笔钱建了高 寺。这里宫殿重叠,碑亭林立,是一座幽静的皇家 花园。康熙、乾隆都曾驻跸寺内。此寺位于城南7公里处的茱萸湾三汊河畔, 田园村落环抱,景色十分迷人。 隋炀帝陵 位于扬州城北约5公里的邗江县槐泗乡雷塘。陵墓在田野间,墓前既没 有石马石象,也没有文武百臣。人们看到的仅是蔓草萋萋的一座高大的坟墓 和一块清人书写的“隋炀帝陵”四个大字的石碑。隋炀帝扬广(569—618年) 是历史上著名的浪子,也是标准的暴君。隋大业十三年(617年),炀帝三 下扬州时,天下大乱,反隋怒潮风起云涌。大业十四年(618年),隋炀帝 亲信宇文化及反叛,攻入江都宫,迫隋炀帝自尽。隋炀帝怕杀头,要求服毒 自杀。叛将们不允,隋炀帝只好解下巾带,被缢而亡,葬于雷塘。传说当年 江都太守陈用帝王之礼埋葬炀帝,但天公作怒,夜降暴雨,霹雳不断,数次 将隋炀帝尸骨震出棺外,土地也被雷击成一个个深坑,尸体葬到哪里,雷就 劈到哪里,于是形成上、中、下3个雷塘。年深岁久,墓冢不存。直到清嘉 庆十二年(1807年),大学士阮元访得隋墓故址,便制成一碑,由当时著名 书法家伊秉授题“隋炀帝陵”四个大字。后来陵碑又被毁,墓冢仅存一抔黄 土。 至20世纪80年代,当地政府又拨资修葺,扶正陵碑。今天,隋陵已成 为扬州市郊的一个旅游景点。 天山汉墓 位于北郊象鼻桥以东蜀岗南缘的高岗上,1979年春,高邮县天山采石场 工人在开采石料时,发现三座大型古墓葬。经过两年多的考古发掘,先后发 掘了其中的一、二号墓。墓主分别是西汉广陵王刘胥和他的妻子。二墓虽曾 被盗,但仍出土了近千件文物,其中有精美的玉器、银器、铜器、铁器、漆 器、陶器、木俑、丝绸等物。1982年7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天山汉 墓的棺椁全部迁至场州北郊,并建立天山汉墓博物馆。 甘泉山汉墓 位于邗江县甘泉山,是汉代广陵国刘氏家族的墓葬群,具有很高的历史 文化价值。1949年后发掘了甘泉一、二号、老虎墩、刘元台等汉墓,其中以 二号墓的历史文物价值最高。二号墓在甘泉乡双山东侧,是光武帝第九子广 陵王刘荆的墓。1980年出土陶器、钥器、金器多件。其中铜雁足灯,所刻篆 体铭文表明造于东汉建武二十八年(52年)。1981年2月,在二号墓发现的 “广陵王玺”,是一方典型的汉代诸侯印,用纯金制成,精巧玲珑,重 123 克,正方形,印面阴刻篆文“广陵王玺”四字,字迹工整,笔画丰润,字体 凝重,刀法遒劲,是极为罕见的汉印珍品。 江都水利枢纽 地处江都县境内,坐落在淮河入江水道、京杭大运河和新通扬运河的交 汇处。西距扬州约20公里。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于1977年建成。它包括4座 抽水机站、12座节制闸、2个船闸以及涵洞、鱼道、变电所等。 4座抽水机站共装机33台,总容量49800千瓦,设计流量473秒立方米。 抽水机站建成后,可确保里下河地区的灌溉、排捞、发电、航运,使里下河 地区成为旱涝保收的粮棉产区,为南水北调创造了条件。抽水机站建筑宏伟。 机房高30多米。水下设施灯火通明,通道宽敞。游客可沿台阶步入水下参观。 {ewc MVIMAGE,MVIMAGE, !08400140_0038_1.bmp}江都水利枢纽 瓜洲闸 位于邗江县长江北岸古运河出口处。瓜洲闸是一项水利工程,也是一个 风景旅游区。 历史上有名的瓜洲古渡,位于古运河入江口,瓜洲闸区小岛南端。唐高 僧鉴真曾三次从此入江东渡日本,为纪念鉴真东渡,1980年建成了瓜洲古渡 纪念碑。宋韩世忠、清太平军也曾在此与金兵、清兵作战。杜十娘怒沉百宝 箱的传奇故事据传也发生在这里。这里还盛产鱼虾、螃蟹。游人到这里可品 尝美味鱼餐。 {ewc MVIMAGE,MVIMAGE, !08400140_0039_1.bmp} 文化 琳琅满目的维扬灯会 传统文化 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是指清代乾隆年间活跃在扬州画坛上的一些画家。可是, 他们到底是哪些人说法不一。为了凑足八人之数,国内外学者不知争论了多 少回合。如今讲到八怪,一般指的是:金农,汪士慎、黄慎、李 、郑板桥、 李方膺,高翔和罗聘。他们作画时不局限于前人笔墨,敢于突破“正统”画 派的清规戒律,富有新的生命力。他们艺术造诣精深,风格独特,被当时“正 统”派视为扰乱画坛的“怪物”,故有“扬州八怪”之称。他们的作品对中 国画艺术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其实,“八怪”这一名称本是扬州民众首先叫起来的。在扬州地方语中, “八”与“怪”有别样解释。尤其“八”,远远超出了数同的范围。当地叫 “丑八怪”形容人长得丑;叫“八八”形容人固执;说“此人有点八”,意 思是“这个人有点笨”。显然,上述所说的“八”,都不是数字的概念,因 此,“八怪”实泛指为扬州当时的文人群体。当然“八”字,含有贬意,但 无敌意,且寓亲呢之味。 扬州八怪大多曾寄寓于扬州。有的住在富商之家,有的寓于古刹之中, 也有的居在深巷之内。平山堂、天宁寺或著名的茶社等地都是他们常聚之所。 他们大多一专多能,既是画家,又是诗人、学者、词曲家。他们在扬州留下 的绘画作品7000多幅、书法作品4000多幅、对联200多幅、诗 10000多首、 文500多篇、曲100多调。在扬州民间还留下了他们不少奇闻趣事。 广陵琴派 古琴又名七弦琴,是我国一种占老乐器。古琴艺术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 了若干流派,扬川的广陵古琴派,始于唐代,到清初形成正式流派。代表人 物徐常遇,著有《澄鉴堂琴谱》。其子徐祜,徐祎也是古琴高手,曾为康熙 皇帝演奏。200多年来,广陵琴派代代有传人,至今仍是琴坛一大流派。代 表曲目有《渔歌》、《樵歌》、《昭君怨》、《渔樵问答》等。 扬州三把刀 扬州三把刀指的是厨刀、剃刀和修脚刀淮扬菜是中国四大地方名菜之 一,这与扬州厨师的高超刀工是分不开的。经他们加工的肉类或蔬菜,型美、 色艳、精细洁净。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已能用一种瓜做出几十样菜,一道 菜做出几十种口味。这全靠厨刀和配料。明代御膳多以扬州厨师掌勺。请代 名店、名点、名师层出不穷。扬州刀工精细的狮子头曾摆上1949年新中国第 一次国宴。 扬川理发业源远流长,这全靠扬州师傅的剃刀工夫。相传早在汉魏时期, 新娘出嫁时需用丝绳结发,到了男家再由新郎解开。“结发夫妻”一词由此 而沿用至今。唐代时,出现了“合髻”仪式,即新郎为新娘剪发、绾发。明 代的扬州理发业已相当发达,清兵南下攻破扬州城后,杨州街头上出现了流 动的挑担理发个体户,俗称剃头担,强迫百姓剃去前额一圈头发,留下后脑 的头发梳成一长辫。当时百姓反抗,曾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 号。乾隆皇帝到江南巡视,扬州理发师将他的辫子编成9股,寓意吉祥长寿, 博得龙颜大悦,大赞扬州理发师手艺高超。从此,扬州理发刀名扬天下。旧 时的扬州理发业大致分为固定理发店或挑担设点。理发师不仅理发剃头,还 根据顾客的要求挖耳、捶背、按摩、推拿。这一习俗流传至今。 修脚业是扬州各澡堂内的服务项目之一。据统计,清乾隆年间,扬州澡 堂业生意兴旺。市区大浴室就有数百家,众多的澡堂业培养出了一批修脚高 手。顾客在浴池里泡上个把小时,血管苏张,指甲
本文档为【扬州】,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5143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7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1
分类:
上传时间:2010-10-16
浏览量: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