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对外经贸宏观经济学笔记

对外经贸宏观经济学笔记

举报
开通vip

对外经贸宏观经济学笔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贸大学宏观经济学笔记 导言 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1.差别:①研究对象不同 单个单位、居民户和企业 整个经济的运行规律 ②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资源配置问题 资源利用问题 ③中心理论不同 价格理论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OT就业理论 ④研究方法不同 个量分析方法 总量分析方法[加权平均] 2.关联:①微与宏相互补充 (经济学目的:社会福利最大化 资源充分配置 资源充分利用 ②都采用了实证分析法 属于实证经济学 (规范经济学) 都要揭示经济本身内在规律 ③都以市场经济制度为背景 →让市场机...

对外经贸宏观经济学笔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贸大学宏观经济学笔记 导言 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1.差别:①研究对象不同 单个单位、居民户和企业 整个经济的运行规律 ②要解决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不同 资源配置问题 资源利用问题 ③中心理论不同 价格理论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OT就业理论 ④研究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不同 个量分析方法 总量分析方法[加权平均] 2.关联:①微与宏相互补充 (经济学目的:社会福利最大化 资源充分配置 资源充分利用 ②都采用了实证分析法 属于实证经济学 (规范经济学) 都要揭示经济本身内在规律 ③都以市场经济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为背景 →让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方式 政府干预降到最低程度 ④微是宏的基础 二、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与演变: 20世纪30年代 凯恩斯 (形成)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三、宏观经济的基本问题: 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 economic growth 第一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概念 一、涉及国民收入的五个概念 1.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 ——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一年) (产品与服务) (流量)(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落到最终使用者手里 中间产品:再出售供生产,不计入(避免重复计算) 2.国民生产净值 (Net national product—NNP)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新增加的价值 3.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NI) (狭义)—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计算的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广义)—GNP 4.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PI) —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 5.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s income—PDI) —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入 税后收入 用于消费、储蓄 二、五个国民收入总量之间的关系: GNP NNP=GNP—资本折旧 (前期的产出) NI=NNP—(间接税-补贴) 间接洋税额 PI=NI-社会保险税—公司利润+政府转移支付+股息 救助失业工人 老人 退伍军人 困难户等 PDI=PI—个人所得税 =C+S (comsuption+saving) 间接税,按税源分 直接税 三、名义GNP与实际GNP 1.名义GNP(nominal GNP) ——是指按当年货币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 2.实际GNP(real GNP)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 —见指按一个不变的货币价格计算的GNP (消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 为区分GNP变动的原因何在,要辩别名义GNP和实际GNP是提供的劳动和服务多了,还是价格 涨了 四、GNP与人均GNP(ANP per capita) GNP是表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人均GNP是表示一国富裕程度的重要标志 五、GNP与GDP 1.GN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由本国常住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 和 居住在本国领土内的本国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以及在本国取得居留权但未入籍的外国 公民 没有政治权力 eg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2.GDP是指在一国领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应计入本国的GDP 3.GNP与GDP的关系 以公式表示:GNP=GDP+本国居民国外的净收益 =GDP+本国居民在国外投资的收益 -国外居民在本国投资的收益 GNP 属人法 只要是中国公民不管在哪儿 GDP 属地法 不管哪儿的人,只要在中国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 一、支出法(The expenditure opproach) ——最基本、最基本尺度 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种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GN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 出口)减进口 加出口 二、产出法或部门法(the output approach CT the sector approach) 从生产的角度将一年内所有经济各部门的产品增加值加总计算GNP 看哪个部门对经济的贡献大,反映国民收入的来源 三、收入法(the in cone approach) 从收入的角度将一年内生产中形成的各种收入相加计算GNP 主要是生产要素的收益 总收入=总支出=总产值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缺陷和纠正 一、缺陷 1.一方面,非法经济活动和非 市场经济活动无法计入国民收入、地下经济也无法计入国民 收入 经济活动合法,但没申报纳税,占类GNP的5%-15% 2.另一方面,国民收入不能反映出人们由生产中所得到的福利变动情况 3.国际间比较国民收入各项指标时的困难,∵:F率不同 二、纠正 目前尚无有统一建议 4.环境污染无法得到反映 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论 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涉及四个 市场: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 劳动市场 国际市场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论只包括产品市场 good marker 中心:总需求分析 (总供给既定) 在宏观经济学中意义:①更适合于分析短期宏观经济状况 ②在掌握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体框架的基础上 先集中分析总需求可以使整个宏观经济体系更为清晰,更有条理、更符合逻辑 凯恩斯定理: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③宏观经济政策中需求管理政策占有重要地位,总需求分析定是为需求管理政策提供了理论 依据 第一节 消费投资和储蓄 一、总支出的相成 1.总支出与总需求量的关系:(涵义、数量上相同) 涵义:总需求量表现为总支出:消费需求表现办消费支出…… 数量:总需求量用总支出表示 2.总支出的构成: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译出D Net Expert (d)在GNP所占比例最大(长)相当稳定 ②投…:在各国GNP中所占比例不同,特点:波动大,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也最大 bank credi 银行贷款 tax ciedit (免税) ③政……:政府支出 government enpending 趋势: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④净……:所占比例一般不大,但波动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二、消费函数 1.影响消费的因素:(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历史的) 宏观经济而言 ①可支配的收入 ③生命周期阶段 ②预期的未来收入 ④利率 2.消费函数 consumption function (1)含义: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同方向变动) 基本心理规律: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增加速幅度 度不如收入增加 [消费倾向] (2)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关系: 自发消费:acctonomous consumption 不取决于可支配收入 维持人类生存的基本消费 (短期) 引致消费:induced consumption (3)图形 在B点 收支相抵 B点以后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增加,但增幅不如收入的快 (4)短期消费函数 c=a+b(yd) 边际消费倾向 长期中,无自发,引致消费之分 c=d(yd) 3.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 (1)APC[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APC= 总的可支配收入与总消费间的关系 (2)MPC[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MPC= = 增加的消费量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的比率 (3)平均量与边际量特点: 当边际量<平均量……减 当……>……平均量递增 三、储蓄函数:Saving function (1)含义:指储蓄与收入的依存关系(同方向变化) 消费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减的 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增的 (2)平均储蓄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 四、储蓄函数与消费函数的关系: Yd=C+S APC+APS=1 MPC+MPS=1 同除以Yd 两者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等于收入 五、投资的决定 投资水平不取决于收入水平,而取决于以下因素: 利率,预期利润率,预期通货膨胀率,折旧 1.利率:——投资的机会成本 利率越低,投资量越大 2.预期通货膨胀率: 影响:——越高,投资量越大 实际利率:Feal onterest rate =名义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 实际利率越低,投资越高 3.预期利润率 预期利润率越高,投资量越大 4.折旧 折旧幅度越大,投资量越大 (二) (四) (三)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 均衡的国民收入与潜在的NI 1. 潜在的NI:总需求和总供求达到一致时的NI水平。 2.潜在的NI:(充分就业的NI) 社会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实现的NI水平 3. 凯思斯NI决定理论的假定条件 ① 潜在的NI水平不同 ②各种生产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③不论总需求为多少,经济制度总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总供给 说明:当一国经济由市场机制自发调节时,宏观经济均衡并不一定等于充分就业的实现,[ 观点] 二、 两部门经济 →指只有厂商与居民户的经济 1. 国民收入循环[look at the picture] 实物流动 相对应 循环NI才能实现 货币流动 方向相反 2. 两部门经济中NI的构成 从总供给看:Y=C+S 从总需求看:Y=C+I 3. 两部门经济中NI的决定 条件:I=S (总需求与总供给一致) (意愿的I) S对NI起收缩的作用 I对NI起扩张的作用 三、 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 企业、居民、政府部门 从总供给看 Y=C+S+T 从总需求看 Y=C+I+G 均衡条件: S+T=1+G 扩张 对NI起收缩作用 四、 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 (简单开放经济)包括四个部门:企业、居民、政府部门、国外 open economy open poling 预付保单 从总供给看:Y=C+S+T+M (export) 从总需求看:Y=C+I+G+X (export) 均衡条件:S+T+M=I+G+X 对NI收缩作用 扩张 第三节 乘数论 通过自发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实际NI的增加量(倍数)——乘数。 一、​ 乘数的含义与计算: AE斜率叫做边际支出倾向。 二边际消费倾向一边际进口倾向 Panking vacation 带薪休假制 1.​ 含义: K= Y=K×△AE 2.​ 计算: 乘数= K= = 3. 乘数大于1的原因: 边际销费倾向总是小于1 不管乘数大小,总对NI有刺激作用 乘数的种类: 自发支出包括自发消费、自发投资、政府支出、进出口 →投资乘数,消费乘数,政府支出乘数 对外贸易乘数,税收乘数。…… 应用最广泛的是政府支出乘数,投资乘数 利率杠杆,税收杠杆 直接干预 乘数的作用具有两面性 导致I倍增 减 乘数能得以发挥作用的条件;存在闲置的资源 第四节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是理论 认为→总需求不是行起失业、通货膨胀 一、 有效需求(effective dernand) 指总需求与总供给相一致时的总需求 →有效需求尖定产量与就业水平 潜在NI 二、紧缩缺口、膨胀缺口来说明失业、通货膨胀的原因与不能并存的原因 1.—deflationary gap 当实际的有效需求与充分就 业的有效需求有差异当前者小 于后者时均衡的NI小于潜在的VI, 此时存在DG:实际有效需求不足、 失业存在 OY实际有效需求 采取扩张性的财务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解决此总是,刺激 ↓ (政府支出) 总需求、减少失业 影响乘数的因素:减税、降低是口倾向、扩大消费倾向 2.—inflationary gop 当实际的有效需求大于充分就业时的总需求时,需求过度 存在膨胀缺口(通货膨胀) 靠通货膨胀来补, 当存在IG时,由于需求 过度引起通货膨胀,应 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 币政策,抑制过度需求 三、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基本理规律: 1.心理上的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2.心理上对资产未来收获的预期: 资本边际效益递减规律 (重置资金增加,报酬反而递减) 3.心理上的流动偏好(lignidity proferance) [灵活偏好] →想以货币形式保持其一部分财富的愿望 动机 A.交易动机、应付日常支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应付日常生活中突有的投机机会 主要是A、C动机存在、放弃了一部分消费、散在家里、造成投资不足 一国经济通常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 失业普通。 附:有关失业的基本知识 一、失业的定义与衡量 1.就业:劳动者处于受雇佣的状态,emplcyment 国外 16岁 国内18岁 进入劳动市场 2.失业:有劳动能力的人处于未受雇佣的状态 uncmploymeat(正在寻找工作) 3.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 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 失业率= 二、失业的特点: 1.流动性大 新加入的年轻人,民工 2.部分人处于长期失业状态 3.不同劳动力集团之间失业率差别相当大年龄段 white cler blue collar steel collar goclen ccllar 受教育程度越高、失业率越低 三、失业的种类: 1.摩擦性失业 (frictional unemplayment) 由于劳动力的正常流动所引起的失业 (工人在各行业间的流动,新的动力大军在寻找工作) 2.结构性失业(stouctlltal unemplayment) 劳动力供求结构不一致时所引起的失业 总量可能是均衡的 (现代各社会常见现象) [增强综合素质 有更多选择] 3.周期性失业 (cyclical unemplayment) 由于劳动力总需求的减少所引起的,具有周期性 把实现充分就业他们存在的失业称自然性失业,任何经济不可避免现象 natural full emplaymont 不是指100%就业,要不就静止,停滞不前,效率低下 经验上4%失业率既造不成不稳定,又为经济循环留有余地。 四、失业的影响 正面:positive influence ①有利于人才流动、代价:摩擦性失业(跳槽) ②有利于整个社会劳动力的动态最优配置 负现:①社会总产量减少,以及失业者个人收入减少。 Okuis Law→失业率与实际NI增长率之间的经验统计规律 美:失业率下降1%,实际NI增长25% 在充分就业实现之前有产儿,起作用 ②人力资本的损失,hunan capital /manporter 本身价值得不到体现运用;人力资源长期不用,本身也会贬值。 1​ 不利的社会影响:社会不稳定。 第3章​ IS-LM曲线分析和总需求函数 第一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一、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 S+T=I+G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的总支出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当计划的总支出与国民收入相等时,产品市场实现了 均衡 计划总支出包括自发支出与引致支出 考虑利率,自发支出不再是固定的,取决于利率 引致支出取决于NI ∴ 计划总支出取决于利率与NI 二、IS曲线 →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 即I=S时,NI与利率存在 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凯恩斯解释:利率αI反方向变动,I是总支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I与NI同方向变化(有倍增作用)…… IS曲线的位置取决于AE曲 线的位置,而AE曲线位置 又取决于自发支出的大小、 自发支出取决于利率、利率 预期政府支出,进出口。 第二节 real balance实际余额货币市场政府控制价格水平的均衡——LM曲线 一、货币的需求的供求 →现金与活期存款:cash and chocking accant 1.money demand 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所期望持有的货币数量的总和、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构成 L=L1+L2 交易动机+审慎动机=交易需求 投机动机+(利率高低)=投机需求 现实生活中,货币需求量取决于物价、利率、NI 货币需求量与物价成同比例变动 货币量/物价水平=实际货币需求量 实际货币需求量随NI增加而增加,随科率上升而减少 2.monry supply 名义货币供给量仅计算国家发行的 实际纲币供给量把名义货币供给量折算成具有不变购买力的货币量 表示 当价格水平不变时,名义~与实际~变动趋势是一致的, 货币供给是国家控制的,与利率无关 →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控制 二、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 货币的需求与供给共同决定货币市场的均衡 1.条件:货币需求=货币供给 存量的均衡 静态 L1+L2=M/P 2.货币市场均衡的含义: 指货币供给与需求相等时所决定的利率与NI 考虑四个经济变量 货币的交易需求是NI的增函数 投机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在货币供给一定时,货币市场均衡反映了在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NI与利率的正向关系 三、LM曲线 (1)货币市场均衡 货币供给一定时,随利率升高,货币需求增加 小e、f为匀衡点 利率高,NI也高 LM曲线是指 货币市场达到均衡NI与利率 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的曲线 ▲凯恩斯解释: 实际货币供应量 =L =L1+L2 L1 交易需求与NI同方向 L2 投机需求与利率反方向 即: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使LM曲线向右移动 表示即定的NI与较低的利率实现了货币市场的均衡, 反之,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减少使LM曲线向左移动表示既定的NI与较高的利率结合实现了货币市场均衡,实际货币供给量决定了LM曲线位置 货币市场与产品市场都达到均衡,则是唯一的一个点,特定的NI与特定的利率 第三节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与不平衡 1.IS-LM模型 说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 均衡时NI与利率的决定的模型 交点,只有一个 现实生活中由自发力量(市场机制)决定,自发对经济进行调节达到均衡,政府干预应降到最低 2.调整 经济上经常处于失衡的状态,现实中就出现失业通货膨胀、经济不景气、过热等现象,这就需要调节 注意,第一,如果两个市场达到均衡是由市场自发形成的需很长时间,∴需要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宏观调控手段来加快调节速度 第二,两个市场各自达到均衡的速度不一样,货币市场调整快,国家对此作宏观调控时,应先出台财政政策,再出台货币政策 认识 分歧 tims lag 时滞,表现在 决策 实施 二、IS-LM模型与政策分析 1.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 通过改变政府支出与税收采影响总需求从而影响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需求管理政策IS曲线移动 △Y<△δ “挤出效应” IS右移,利率提高,投资减少, 政府投资会使之提高,私人投资 减少得多“政府财政支出增加,对 减少私人支出尤其是减少私人投资 支出的效应”。 前提 政府对货币供给量不增加以防止通货膨胀 正常情况:由于挤出效应的存在,财政政策的作用没有预想的那么大 B.“流动性陷阱”(lionidity Trap) 凯认为货币供给增加不能使利率降低 的情况,又称“凯恩斯陷阱”当利率 降到一定程度时,银行对消费者已失 去了吸引力,利率已没有下降的意义 这是一种极端情况,社会上也存 在这种情况,日本0.8% 此时挤出效应为C对NI作用最大 极端货币定义政策,挤出效应力最 大值1对国民收入毫无影响,只是 利率上讲,财政政策没有效用 B、C均为极端情况,前一种在生活中较正常 2.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 中央政府通过中央银行改变货币供给量,进而改变LM曲线位置,对总需求和国民收入产生影响,正属于一种需求管理政策 A.正常情况 假定产品市场的均衡还既定的 增加货币供给量、利率下降促进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LM曲线右移 B.对国民收入影响最大的情况 IS曲线是水平线,此时货币政策效应最大,利率既定,如果高于i0任何投资均停止,io的利率水平已不满足投资的无限量要求,是极端的货币主义的观点 C.对国民收入没有影响 假定IS曲线是一条垂线,此时货币 政策没有效应,是极端凯恩斯主义 观点、利率降低了,但投资对利率 没有反应,进而国民收入不发生变化, 对之解释,流动性陷阱,MS是既定的,不取决于利率高低 流动偏向理论,影响货币需求最重要的因素是利率,利率是执有货币现金的机会成本,利率越高,拿着的钱就越Hol,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就↑,货币需求量就↓,∴MO向右下方倾斜 ,当利率(i1、i2)高于or低于i*时,人们不断改变自己的资产组合使利率向i*趋近:(i*为均衡利率) 降息之后人们一般会把资金投入有价证券市场上去实际上,就是改变人们的资产组合 第四节 总需求函数 一、总需求 1.定义:Agglegate demand (AD) →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上对产品与服务的需求总量 (1)总需求量与总需求的区分 (宏观)整个社会对各种产品服务需求量的总和——总需求量 分消费品需求量,投资品~,政府~,进出口~ AD=C+I+G+(X-M) 总需求反映的是一种关系,那国民收入的需求量与价格水平的关系,不能拿具体数字表示 凯恩斯“总需求决定NI与就业水平”。∴总需求分析是宏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 (2)总需求的表述方式: 总需求表,总需求曲线 (分析的定总量)—宏观 很难具体表示,只能表示大致关系,用曲线 2.总需求曲线 总产量(可指NI)与价格水平之间相反变动的关系 凯恩斯解释:在名义货币存量既定时, 价格水平的下降会使实际货币存量增 加,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引起 利率会下降,由此导致投资的增加, 被引起NI增加(按乘数原理) 在宏观经济机I总需求存在三种替代关系: ①最终产品,服务和货币、金融资产间存在的替代关系 ②现期最终产品服务与未来最终产品、服务 ③国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服务与国外生产 引起价格水平对国内收入需求量三种不同效应: ①货币与实际余额效应 ②实际替代效应 ③国际替代效应 ≈①②共同点:通过利率起作用 ②比较次要 现实中三种替代同时发生 二、总需求曲线的形成 在既定条件下,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相反变动关系 价格的变动引起货币市场的均衡 在满足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均衡 时,总产出与“价格水平存在的 反向关系” (b)总需求曲线 第四章 总供给函数和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一节 劳动市场的均衡(删节) 第二节 总供给函数 一、长期总供给(LAS) 表明长期总供给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表明长期总供给是与能力产量一致,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总供给量,唯一的(一个社会只有一个)不受价格变动影响 长期供给量特征: ①与能力产量相等 与能力产量相等指企业单位产量的平均成本为最低时的产量 整个社会每个企业都实现了能力产量 ②实现了充分就业 劳动需求量与供给量均衡 ③与价格水平无关 (唯一的) ④唯一性 1.长期总供给曲线 2.LAS位置的确定 (估算)趋势法:由此确定叫潜在的国民收入 生产函数法 向右上方倾斜,人口的增加技术 水平的提高带来NI的增长,活动 表明各年径济变化 二、短期总供给(SAS) 1.含义: 分析SAS 两个假设前提:①潜在的NI不变,即长期总供给曲线既定 ②生产要素价格不变,(最主要是工资 工资率不变) SAS表示在这两个前提下NI与价格的关系 这个国家在实现充分就业前,整个价格水平上升,工资率不变说明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总供给量增加、总供给量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2.用SAS曲线表示 注意: ①图中LAS不变 ②SAS随着价格向右上方倾斜但到一定程度由于受一定物质限制一定成为一条垂线 ③SAS变为垂线的部分与LAS并不一致前者在面者的右方 →说明如果不计成本能通过能力产量,若超过物质限制,价格不管怎么变动,NI也不能增加 三、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1.影响上供给的因素 影响长期总供给因素:资源,技术水平 影响短期总供给因素:(包括人口) 气候 国民收入的构成 (工资、原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价格影响最大.) 2.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价格不变,由其它因素引起的总供给变动 长期:左右移,左→左 短期:上下移,上→只有在更高的价格水平时才能保持原来的总供给量 下→在 低 [投入品inpats 发生变化] 第三节 总供给一总需求模型 一、总供给一总需求模型 1.宏观经济均衡(macroeconomic equilibrium) 同时满足:①总需求量二总供给量 ②计划的定支出=NJ ③实际货币需求=实际货币供给 ④劳动需求量=劳动供给量 实现了: 充分就业≠100%就业 自然失业率政府政策 2.不同的宏观经济均衡 不一定实现充分就业,(短期宏观经济均衡) 长期 ,一定实现 (1)充分就业均衡: 前提:所有企业都实现能力产量,(见前图) [理论假设而已] (2)失业均衡 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 ↓ 社会必需 (经济循环需要,社会稳定) (3)高于充分就业均衡 通货膨胀 达到物质极限 二、总供给与总需求变动 1.对宏观经济均衡的影响 三、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1.凯恩斯定义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 认为NI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原理的支柱是以下几种规律:边际消费递减规律 心理流动偏好 上述三大基本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货币供给 在此,凯恩斯主义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相联系,打破了以往经济学家把货币经济 与实物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非中性,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 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不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就是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 作用 凯恩斯学派利用IS-LM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通过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相 互作用而共同决定NI和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一的有一理所得到较为完善的表述 此外凯~经济政策分析也是国说IS-LM模型展开的。∴IS-LM模型是凯一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 心 通过上述分析,当经济由市场机制自发调节时,宏观经济均不一定等于充分就业的实现、这 正是凯~主义宏观经学与以前的经济学的重要区别 第五章 通货膨胀理论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分类 一、定义: 1.不同的通货膨胀定义 物价派/货币派 (1)物价派凯恩斯主义观点 强调用价格总体上升来定义凯恩斯主义观点,把通货膨胀等同于价格总水平上升(一般以此定义) (2)货币派 (自由主义经济学家采用观点) 以货币量的过度增长,认为___________会导致价格总水平的上升,但价格总水平上升本身不是通货膨胀 (3)前苏联,东欧和中国经济学给通货膨胀下的定义 遵循马克思主义观点(角度)a纸币 金属货币关系 b.货币量与流通中的货币需求量关系 我国:从宏观经济失衡,总需求膨胀、经济转型这三个角度分析近年来,开始接受物价派观 点 2.本课的定义 采用物价派定义 即价格总水平的上升定义为能货膨胀 注意:第一,价格总水平提升价格指数代表的价格水平,不是个别商品的价格,即某些商品 价格上升不能被看作通货膨胀。 第二,只有价格总水平在一定时期内的持续上升才是通_________(临时) 归纳:一定为价格总水平在一定时期内的持续而普遍的上升。 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f Econonmics 通货膨胀指价格水平持续上升的过程,或者从等同意义上讲是货币不断贬值的过程 二、通货膨胀的衡量 1.用价格指数 通货膨胀率 (1)基期法:base year 把某一年作为基期,以现期的价格指数与某一年的价格指数相比 七年的价格指数= ×100=110 (2)环比法:用上一年(季度、月)的价格指数与现期(本季度)的相比 2.通货膨胀的计算 七年的通货膨胀率= ↑ (用价格指数表示) 通货膨胀的程度用一表示(西方) 消费价格指数(CPI)400种or so 生产价格指数(PPI) GNP折算数 GNP Deflater= ×100% 三、通货膨胀的分类 1.按价格上涨的速度分 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货膨胀,超级的货膨胀 2.按价格影响的大小 平衡的货膨胀,非平衡的货膨胀 3.按人们预期程度分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按通货膨胀的程度分 ①温和通货膨胀moderate inflation 通货膨胀率低,稳定,没有明显的货币贬值,5%以下,较长时期维持在10%以下 对经济发展有利,促进生产 ②奔腾通货膨胀 gallopins inflation.[加速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率在两位数以上,有加快趋势,但没引起经济崩溃,对经济不利.(价格体系扭曲人 们心慌) ③超级通货膨胀hyper inflation[恶性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率特别高,高到经济崩溃,三位数以上,货币失去基本职能,经济失控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 一、原因 1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Demand pull inflation 凯恩斯:当经济中实现充分就业时,如果总需求中的任一项增加,并且货币供给量有相应增 加,则价格水平就会与货币供给增长率同比例增加,从而形成通货膨胀货币主义者认为:形成总需求过多,初始原因是货币供给量增长过快,∴通货膨胀根源是货币供给量过多从而引起总需求过度。 2.成本推进型(cost push inflation) 生产成本的增加会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从而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引发通货膨胀[货~]货币供给不增加,生产成本的增加只会引起通货紧缩,看货币供给的增加与否 3.混合型通货膨胀(mixed inflation) 需求供给同时影响使价格上升 4.结构型通货膨胀(structural inflation) 从劳动市场的就业结构及工资结构的特点来解释原因 在60年代英丁提按此观点:既不在于D,也不在于supply.而在于劳动市场的结构 就业种类有就兴产业,衰退产业,不同的就业特点决定的其工资的不同,工资刚性、工资率 增长速度快于生产率增长速度,从而引起通货膨胀(攀比) 经济效率与公平的原则(经济学最古老命题) (两者兼顾) 二、影响:(收入分配 劳动力就业) 1.(1)引起收入分配的不合理变化,对拿固定工资的人最不利(政府公务员、军人、文教人员 、退休职工),对家庭人口多、就业人口少的影响最大;在资本主义国家,对资产阶级有利;在我国,对民营企业,个体户有利 (2)引起价格体积紊乱 一般初级产品受通货膨胀影响最大(农产品) 造成价格信号失真 (3)降低经济效率,抢购形成买方市场 (4)助长投机趋向 提前购买 “变现” (1)从长远看,通货膨胀阻碍国民经济的增长 2.不同观点(有利与否) 有利论:认为通货膨胀可以增加刺激储蓄,从而促进生产。 不利论:认为通货膨胀扭曲价格信号,增加投资风险,阻碍生产。 中性论:从长期看,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无关,经济增长在于资源与技术水平 第三节 菲利蒲斯曲线 一、​ PC Phillips Curve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v越高, gp越低,v与gp存在反方向 变动关系。政府很难同时解决两个问题。∴ 选择解决 →经验规律(1861-1857)其中一个 二、社会临界点(选择范围) Critical point 假设在(a、b)区间社会能接受,超出这两点,造成社会动荡,社会可以不干预,由其调节 表明了社会所能接受的一定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范围在此范围政府不必采取任何措施,如果出现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超过社会临界点,社会要进行干预,选择以数字的通率,换较低的失业率以较高的失业率换较低的通率,将其控制在通货膨胀区间内各国社会临界点不同,取决于社会文化、经济、历史等多因素选票损失最小化 [结构性失业] 第四节 降低通货膨胀方法 一、渐递主义的方法 以较低的失业率较长时期逐渐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方法 二、“冷火鸡”式方法cold turky“大刀阔斧”式 以较高的失业率和较短时间采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方法 三、其他方法: ①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 高工资、高税率 ②工资价格收入政策 工资指数化 附:1.治理通货膨胀基本措施:(财政 货币角度) ①加强财政管理、坚持财政收支平衡的原则,努力缩小和消灭财政赤字 政府还将适当提高财政收入在NI比重,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在全国财政收入中的比重 ②加强货币管理,使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保持适度增长 ③价格改革应当有计划、稳妥地进行 ④努力调节产业结构,增产适销对路产品 2.控制通货膨胀要掌握好力度 (软着陆)渐进 3.深化改革是治理通货膨胀的根本途径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 现实性、不确定性 注意:第一,经济政策是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的重要方式,目的在于纠正市场失灵问题 ,market failure 理论基础:市场失灵论,政府失灵论,government failure ↓ 政府对经济干预不是万能的 第二,20世纪30年代前就有微观经济政策,30年代后产生宏观经济政策(大萧条的产物) 第三,从广义上讲,宏观经济政策也应该包括国际经济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1.经济政策的一般目标:纠正市场机制失灵 利用市场机制对经济进行调节。产生两个问题:a.不公平 b.不稳定 归于两大类:公平、稳定 微观经济政策的中心目标:公平 宏观经济政策的中心目标:稳定 2.宏观经济政策总目标:稳定 ↓(稳定政策) 围绕“稳定”有五项具体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 经济持续增长;汇率稳定和对外经济平衡 对外经济目标 3.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关系: 二、宠观经济政策目标的确定:(政治问题) 经济学家提供理论基础、背景、具体决策由政府首脑确定 福利最大化原则,选票损失最小化原则[利益权衡] 三、宏观经济政策决策机制 政策由谁决定;如何决定;如何协调决策中的矛盾与关系:[利益协调关系]妥协结果 第二节 宏观财政政策 一、主要内容 调整政府收支 1.政府支出 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 2.政府收入 税收 公债                ↓ 直接税 间接税 (为多) 按税源分: 按财产与所得的课税—直接税 对商品课税—间接税 按苛税方式分 税务部门直接征收—直 以厂商为中介向纳税人征收—间 价内税 按税负分 对直接承担税负的人征收—直 通过交易过程将税负转嫁给他人—间 公债:政府运用政府信用来筹措资金的方式 (5年以)(1—5)(1年以下) 长期 中期 短期 3.预算赤字 债务 (1)预算与赤字的关系 (财政预算政府预算)—政府支出,政府收入 收支之差即是预算盈余。赤字 =t·Y-G-TR-R 税率 NI (2)赤字与债务的关系 债务:净预算赤字的总和,预算赤字总和-预算盈余总和 赤字:替下一届政府留下的债务 →大小取决于预算 预算赤字—— 赤字预算——有了 出发点不同 二、宏观财政政策的运用 1.定义:指政府为影响经济活动的总水平而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 2.手段: 改变政府购买水平G 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 改变税率 3.运用逆经济风向而行使 1​ 萧条 经济不景气时,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 减少政府收入,刺激总需求,解决衰退与失业 ②经济过热时,紧缩性财政政府,减支增收 抑制总需求,防止通货膨胀 4.效果 对宏观经济影响取决于乘数 政府收入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政府税收乘数大小 三、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器(buitl-in stabilizers) 1.定义:经济中一种无须改变政府政策而能自动减少国民收入的波动从而稳定经济的机制 包括 个人和公司所得税(累进税率,收入多 税率高) 失业救济金和各种福利 农产品维持价格 作用:只能在某种程度上缓和经济波动,但不能改变经济波动的总趋势,作用有限 四、赤字财政政策 总需求<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问题,扩张性财政政策,直接后果:增加预算赤字 弥补赤字办法:发行公债,“挤出效应”(公债券利息高) 五、实施财政政策的困难: 时滞 time lag(制定与实施之间) recognition lag 认识时滞 分 decision lag 决策时滞 administration lag 实施时滞 复习: 一、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二、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GNP 1.国民收入概念,以及相互关系 GNP-资本折旧=NNP NN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NI NI-未分配利润-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1 PDI=PI-个人所得税及非税支付 2.名义GNP 实际GNP 名义GNP—货币GNP:当年价格(预期) 实际GNP:从前某一年的价格(基期) 消除价格变动 折算指数= (价格变动程度) 3. GNP:只要是中国公民不管在哪 GDP: 不管哪儿人只要在中国 4.核算GNP方法:生产法=支出法=收入法 支出法:GNP=C+I+G+(X-M) 收入法:GN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符+折旧+经济误差 酬金 津贴 福利费、所要税、社会保险税 5.国民收入基本公式: ▲均衡收入 T:总税收-政府转移支付=评价应额 ltg=s+t 税收= 定量税 比例所得税 yd=y-t yd=y-t(y) 两部门:Y=C+I=C+S⇒I=S 储蓄—投资恒等式 三部门:Y=C+I+G=C+S+T⇒I+U=S+T 储蓄 私人 政府 I= 四部门:Y=C+I+G+(x-m)=C+S+T⇒中国居民对外国的转移 一、​ 消费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 MPC= [0<MPC<1] 平均消费倾向 APC= APC>MPC C=2+PY >1、=1、<1 自发消费+引致消费 二、储蓄函数: 边际储蓄倾向 MPS= 平均储蓄倾向 APS= APS<MPS S=y-c=y-(α+py)=-α+(1-β)y 三、 APC+APS=1 MPC+MPS=1 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y=c+i 一、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假定计划净投资是一个固定的量 二、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 动态模型:投资增加过期中各期收入 乘数论: 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三部门]乘数效应:t定量税 (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2)税收乘数:(定量税变动对总收入影响) (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yd=y-t+π) (4)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减时,NI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Kb=1(只限于定量税收而言) ▲若T=d+t·y 则 kg=ki= 接前笔记: 第三节 宏观货币政策 一、货币与执行的基本知识 1.货币的定义与职能 P599—交换媒介、支付手段: 基本职能:交换媒介 货币的其它职能都是围绕交换媒介这一职能产生的 2.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 M1(狭)指银行体系以外的通货和银行体系内活期存款的总和Checking account M2(广)在M1基础上,还包括银行体系的其他存款 范围越来越广 储蓄存款 定期存款 变现能力越来越差 saving account (time deposit) M1基本定义 3.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 (1)商业银行体系具有创造存款货币的机制 (2)中央银行(国家银行)通过各种政策措施运用货币政策影响国民经济,具有领导地位 FDIC→商业银行参加中央银行保险 特点:①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不以营利为目的 ②不经营一般金融中介机构的业务也不存在这些机构的竞争 ③政府的银行,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管理与服务的双重职能 央银的职能:代表政府发行法定货币;是bank's bank,领导和管理所有金融中介机构的中心组织,整个金融活动中心;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是货币政策的决策者和执行者 二、货币政策的内容与运用 1.→指政府通过央银对货币供给的管理来调节信贷供给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的经济政策 2.手段 主要手段:①公开市场业务;open market operation 具体做法:在公开市场买进+卖出政府有价证券 发行货币 回笼货币 注意:a.央银通过公开市场控制的货币是货币基础 high-power money (考虑货币乘数作用) b.央银通过公开市场活动来控制货币基础与货币发行制度相关 受政府首脑影响←直接[间接] ②准备率要求 (法定…) reserve rate requirement 指央银规定商业银行应该准备的准备金的比率 准备率高低影响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从而影响流通中的货币 ③贴现率 discount rate (官方利率) →央银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 从而控制了商业银行利率 两者方向一致 三者之中①最常用 B.辅助手段 道义上的劝告 选择性控制和证券信贷控制 分期付款信贷控制 抵押信贷控制 运用:逆对经济风向行使 过热时,紧缩性货币政策、央银在金融市场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和法定准备率从而减少货币供给量,解决通货膨胀问题 消极时,采取扩张性积极货币政策,央银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准备率,从而提高货币 供给量带动总需求,解决就业问题 三、货币政策局限性 凯恩斯认为此对经济影响是间接的、有限的,受多因素影响,不主张使用。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运用 都是逆对经济风向 方向一致 特点: ①两者作用的猛烈程度不同 货币政策大 ②时滞不同 ③发生影响范围大小不一样 ④政策所受阻力大小不一样 [需求管理政策]—凯恩斯主张的宏观经济政策 通过控制总需求来稳定物价的宏观经济政策 决定就业和价格的关键因素是总需求,∴ 宏观经济政策应对总需求进行调节 当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 ∴应该 当总需求大于充分就业的总供给时,…通货膨胀,抑制总 需求 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使总需求等于充分就业的总供求,从而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 需求管理手段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第四节 收入政策 从总供给角度出发 减少成本 供给管理 ①收入政策:对工资 场价控制:减少成本避免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 ②人力政策:改善劳动市场结构加强信息交流,培训 ③经济增长政策:增加生产要素数量,提高生产效率来提高生产能力,促进经济增长.
本文档为【对外经贸宏观经济学笔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5058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49KB
软件:Word
页数:25
分类:
上传时间:2010-10-13
浏览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