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教医生雒魏林在华活动研究

传教医生雒魏林在华活动研究

举报
开通vip

传教医生雒魏林在华活动研究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传教医生雒魏林在华活动研究 姓名:韩清波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古代史 指导教师:龚缨晏 20080601 摘要 雒魏林(1811一1896)是鸦片战争前较早到达中国的传教医生,1838年奉伦 敦传教会之命前来中国。在华期问,他主要在澳门、上海等地活动,时间长达20 年。一开始在澳门、广州传教施医,从事医务传教活动。鸦片战争期间,在舟山 开设医院。1844年,在上海创立第一家西医医院,1857年底回国。1861年以英 使馆医师名义再度来华,在北京活动了...

传教医生雒魏林在华活动研究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传教医生雒魏林在华活动研究 姓名:韩清波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古代史 指导教师:龚缨晏 20080601 摘要 雒魏林(1811一1896)是鸦片战争前较早到达中国的传教医生,1838年奉伦 敦传教会之命前来中国。在华期问,他主要在澳门、上海等地活动,时间长达20 年。一开始在澳门、广州传教施医,从事医务传教活动。鸦片战争期间,在舟山 开设医院。1844年,在上海创立第一家西医医院,1857年底回国。1861年以英 使馆医师名义再度来华,在北京活动了三年。 医务传教是近代来华基督教传教士进行宗教传播的重要方式,传教医生是当 时来华传教士中的重要群体。论文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雒魏林在华活动的论述, 对于近代基督教在华医务传教活动进行评价。论文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对近代 基督教在华医务传教活动形成的背景和初步开展情况进行了介绍,接着介绍了雒 魏林在华的医务传教活动及一些政治活动,又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了他对当时中医和中国社会的 认识。在华活动的二十多年中,雒魏林在从事医务传教的同时,对中国社会进行 了深入观察。他在早期来华传教医生中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医务传教,雒魏林,传教医生 2 Abstract WilliamLockhart(181l一1896)。aBritishmedicalmissionarywhocame toChinabeforethe0piumWar,wasappointedamedicalmissionarybythe LondonMissionarySocietyin1838.Hehadbeenengagedinmedicalmission fortwentyyearsinChina.Inthe0piumWar,hesetupahospitalinChusan. In1844,healsoestablishedahospitalinShanghai.HeleftShanghaiand returnedtoEnglandbytheendof1857.In1861:hereturnedtoChinaagain andtookactivitiesforthreeyearsinPeking. Medicalmissionisanimportantwaytocarryonthereligious disseminationbytheprotestantmissionariesinChina.Themedical missionaryisanimportantcommunityofmissionariescomingtoChina.The primarycoverageistoshowmodernprotestant’smedicalmissioninChina throughWilliamLockhart’smissionaryworkinChina.Thearticleis mainlydividedintothreeparts.First,itintroducedthebackgroundand thepreliminarydevelopmentofthemissionaryworkinChina.Second,it introducedLockhart’smissionaryworkinChinaandpoliticalactivities. Finally,itintroducedLockhart’sattitudeontheChinesemedicineand Chinesesociety.Takinginthemedicalmissioninthemeantime,healso observedChinesesociety.Heenjoyedconsiderablefameamongtheearly medicalmissionaries. Keywords:medicalmission,WilliamLockhart,medicalmissionary 3 绪论 有关中国近代基督教的研究,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基督教传教士 在传教过程中,同时伴随着教育、出版、卫生等事业。医务传教就是基督教新教 传教的重要途径。鸦片战争前的基督教的医疗活动都是属于私人性质的,不敢公 开开展。到了1835年由美国公理会传教士伯驾主持创办了广州眼科医院,可以 说是基督教在华医务传教事业的开端。在鸦片战争前,医务传教活动仅限于广州 和澳门两地,南京条约签订后,开始扩展到香港和其他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 争后,医务传教活动开始向中国内地扩展。19世纪后半期,医学和传教相结合 的关系逐渐淡化。一些专职医生陆续来到中国,参与了西医传播的行列,医务传 教中的宗教色彩也就渐次淡化。1886年“中华博医会’’的成立,标志着基督教 在华医务传教工作的终结。此后,传教医生不再担任传教工作,而致力于西医学 在华的介绍和传播。 由于基督教医务传教活动在中国的基督教史和医学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 地位,因此,自其出现之后就收到了学术界的重视。大体上说来,学术界对基督 教医务传教的研究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末)研究者主要为传教士和教会史专家, 大多为史事性的记述。 19世纪30~50年代,传教士所办的《中国丛报》(劬J,7PsP却Dsj}D功就 刊发了一些医院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和涉及早期教会医疗事业的文章。1861年传教医生雒魏林出 版了《在华行医传教二十年》(willi锄Lockhart,砌PM砌沈,M泌汤,z口拶加鳓砌口: 口^切rmf舰·D厂n圮玎钞№疗胚’E矽谢e以cP,London:1861.)一书,对基督教早期医 务传教做了全面、细致的叙述。1867年,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A1eXanderwylie), 著有《来华新教传教士纪念集》(朋毒mD,.励居D厂m娜幻聆rM沁fD,z口,f船幻砌e 国加鲫e),对当时来华传教士都作了小传,提供了基本的珍贵材料。1868年和1887 年《教务杂志》、《中华博医会报》先后创刊,它们都刊发有传教士撰写的关于教 会医疗事业历史发展的文章。一些传教医生的传记也先后问世,如《马根济:来 型e龟权^专鼍吱I医:¥渤(、JohnKenneth酗ackenZie:6重edicaiMiSsionarytochina. London:1891.)、《伯驾生平、书信和日记》(theLife,Letters,andJournals ofRev.andHon.PeterParter,Boston:1896.)等。中、英文的教会史 和医学传教史的著作也相继出版。这些著作多为史事性的记叙,而非专门的学术 研究性质。不过,它们展现了教会医疗在不同时空范围的发展历史,具有相当重要 的史料价值。 第二个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主要集中在传教界和医学界,史学 界研究较少,有很强的时代性。 20世纪上半叶,教会医疗事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教界和医学界。教会史著 作中有季理斐的《基督教差会在华百年史》(彳锄fwD,胁芒Ps芒a刀f删ssj鲫s .砌l力,,7a,Shanghai:AmericanPresbyterianMissionPress,1907.), 该书对1807年~1907年间来华的基督教差会的历史做了较为具体的介绍,同时 对各差会的医疗事业做了相应的介绍。美国赖特烈的《基督教在华传教史》(彳 肌s芒DzyD厂l!)订js芒ja门膨ssjD,7j切l力j,7a,London:SocietyforPromoting ChristianKnowledge,1929.),对基督教在华传教史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并分不同时期对1927年前基督教、天主教在华医疗事业做了论述。专门的医学传 教更著作主要奄:《医学传教在中国》(、№dicai撕sSionSjn∞ina:ineO彻eXion 以拍拍P脆s-9朋刀脆拍D出s芒劢盱拍,London:1909.)、《伯驾与中国的开放》 4 (PeterParkerandtheOpeningofChina,HarvardUniVersityPress,1973.) 等。有关教会医院历史的著作有:关于广州博济医院的《博济医院百年史》(锄P HUndredyearSoftbeCantonHospitali835一i935.SⅪ∞鬯嗡jL:玛’35.、》、 关于上海仁济医院的《仁济医院95年史》(Ninety—fiveYears:AShan曲ai Hospital,1844一1938.)等。著名的传教医生的传记有:《满洲的司督阁一 一先锋和传教医生》(DugaldCmstie’sWifeed.,D唧埘国r括抛矿^锄,zc矗甜砌: RD甩PP,.口刀d施扰伽,朋bsf伽口秒,London:J锄esClarke&Company,“mited, 1932.)、《远东传教的先驱——麦嘉缔传》(IbbertE.Speeredite,4^船s胁刀口拶 Pio托eer{ntheF口rE口st,AMemorinlo彳DivleBethuneMcCartee,New弋01激: 1922.)。30年代中国医学界重要的著作有:王吉民与伍连德所著英文版《中国医 史》(HistoryofChineseMedicine,1932),在叙述中国近代医学史时,充分利 用了教会文献等史料比较完整地叙述了教会医疗事业的发展变迁。还有陈邦贤的 《中国医学史》,该书对教会医院、教会医学教育的情况有所关注。不过,以上二 书偏重于医学史,对教会史相关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以及教会医疗事业对中国的影响较少考 虑。1940年王治心的《中国基督教史纲》一书提及了基督教传教士与中国医药发 展的关系。20世纪50、60年代,受时代的影响,真正的研究成果并不多。1史学 界也在研究教会医疗事业,但大多将其看作是帝国主义进行文化侵略的工具。如: 刘大年的《美国侵华史》》(人民出版社,1951年第1版,1954年第2版)在论述 近代美国对华进行文化侵略时,将教会学校、教会医院、麻风病院等传教事业均 看作是文化侵略的重要表现;卿汝楫的《美国侵华史》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 书店,1952年)将教会医疗事业作为美国侵华活动的一个方面做了论述;李时岳 的《中国近代反洋教运动》将教会医院视为帝国主义进行文化侵略的工具,认为 它是传教的一种诱饵。 第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历史学、宗教学、医学等学术界的重 视,在个案、区域、宏观上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并出现了一批新成果。 从80年代初开始,其他领域的学者也开始着手研究这一领域。先后出版了顾 长声的《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从马礼逊到司徒雷登——近代来华新教传教士列 传》两部著作。关于传教医生,粱碧莹从中西文化交流的角度对嘉约翰、伯驾等 传教医生做过研究。另外,在史料整理方面《反洋教书文揭帖选》《中国近代史资 料丛刊续编·清术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等有关近代中国基督教史的文献相继问世。薛愚的《中 国药学史料》对有关传教医生的医药传播史料给予了重视。上述研究和史料在不 同程度上都涉及教会医疗事业。一些文化史著作对教会医疗事业在文化传播中的 作用做了研究。2在医学史方面,何裕民主编的《差异、困惑与选择——中西医 学比较研究》(沈阳出版社,1990年),把中西医学置于东西方文化宽广的历史和 现实的背景中,研讨并回答了医学领域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反思了近百年直至 今同的中西医交汇之艰难历程及由此激起的众多思潮之深层根源。马伯英等人的 《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上海文汇出版社,1993年)一书,以医学的跨文化传通 为题,论述了近代医史中跨文化传通的轨迹、西方医学的传人及中西医论争的影 响。马伯英的《中国医学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虽然重在阐释中医文 化的本质和前途,但也有益于人们对近代中西医文化交流的理解和把握。甄志亚、 1比较重要的文章有医学史界.}i吉民的《伯甥利用医药侵华史实》(《医史杂志》第3卷第3期)、顾杏元 的《基督教会仄院与帝国主义侵略》(《人民保健》1960年,第1号)。两者虽然资料比较:卜富,但有很强的 时代印痕和』I.面性。 2如龚书铎主编的《中国近代文化史》、史全生主编的《中华民国文化史》、熊月之的《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等文化史著作对晚清和民国时期的教会医疗事业均有论述。 傅维康主编的《中国医学史》(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对近百年的中国医药 学详加叙述,成为进一步研究近代中国医学史的史料依据。赵洪钧的《近代中西 医论争史》(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从中西医论争的历史背景、清术医 学界的变迁,到辛亥革命后中西医论争和论争中的各种问题做了系统全面的论 述,对重大医学事件及人物都有分析评价。在港台地区,李志刚的《基督教早期 在华传教史》(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一书专辟“基督教士之医药传教事业 及其影响”一章,对鸦片战争前后的教会医疗事业做了实证研究。此外,汤清所著 的《中国基督教百年史》(香港道声出版社,1987年)论述了基督教“开创时期” 和“广传时期”的医药事业,而且该书在论述各差会的传教史时对其医药事业有 所涉及。在杨森富的《中国基督教史》(台湾商务印书馆,1968年)、邵玉铭编 的《二十世纪中国基督教问题》(正中书局,1980年)等著作中,也涉及到了教会 医疗事业。在个案研究上,王尔敏对上海仁济医院做了实证的研究。上述研究对 教会医疗事业及其在文化传播、社会现代化中的作用做了充分的肯定,但对整个 教会医疗事业及其影响还缺乏全面的研究。 虽然学术界对基督教教会医疗事业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传教医生 的个案研究较少,对早期来华的传教医生的研究更是不足。之所以选择雒魏林 (williamLockhart)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他是最早来华的基督教传教医生之 一,是早期传教医生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长期在上海、北京等地进行医务传 教活动,比伯驾等人活动范围更广,对中国社会文化也有比较深刻的认识。通过 对他的考察,可以从侧面看到当时基督教在华传播状况及当时中国社会状况的变 化,同时对基督教在华医疗卫生事业有更深刻的认识。可以说,对他的个案研究 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雒魏林本人的英文著作有《在华行医传教二十年》》(砌口 』切匆(加口,』l互bsfD刀口,),f甩C协f,z口:口^7a,7口f扣P矿2’,wP,z纱】名口瑙’.E乃汐P,.fP刀cP,London: 1861.),在著作中他详细描述了自己在中国的医务传教活动及当时的教会医疗卫 生事业概况,是研究他本人的直接材料。同时,还有大量的基督教教会文献,包 括各差会的教务报告、会议记录、传教史志、传教士的自传和同记等。另外,中 文文献对于雒魏林也有零星的记载,但相对较少。可以说相关的资料比较丰富, 却比较分散,且存在许多不实的叙述。如雒魏林在其著作《在华行医传教二十年》 中对青浦教案中自己的罪行没有任何涉及,而对于外国势力的不法活动却有很多 美化。在广泛搜集外文资料的同时,还要尽力查找这一方面的中文史料。在此基 础上加以分析和考证,才能理清雒魏林在华活动的脉络,并得出对其活动的正确 评价,从而对当时的基督教教会医疗事业有J下确的认识。 就目前的研究而言,尽管许多外文著作和教会文献中都涉及到雒魏林的活动, 不过至今依然没有专门的研究。顾长声的《从马礼逊到司徒雷登——近代来华新 教传教士列传》对他有专门的介绍,但主要是介绍其在中国的部分活动,缺乏深 入的分析。香港G.H.Choa所著的《新教传教医生在中国》(厅D芒Ps芒a,7f舱以阳』 朐ssjD加rjes拍砌J册,TheChinaUniversityPress,1990.)以伯驾、雒 魏林等人为主要个案,论述了传教医生在传教、行医中的作用,也仅仅对雒魏林 在华医务传教活动进行简单的介绍。本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力图对雒魏林在华活 动作一全面的考察,并且以此为实例,对早期新教传教士的医务传道活动作一评 价。 6 一.鸦片战争前基督教在华医务传教活动状况 (一)来华基督教人士的早期医务实践 在近代基督教医务传教活动展开之前,西方医学在中国的应用已经有了一些 记载。早在唐代景教入华之时,已有藉医传教的记录。元代也旱可温教士,也曾 将西医西药传人,在京师设医院日广惠施。11569年,天主教传教士在澳门设立 医院,为人治病。与西方医学密切相关的西洋药学也同时传入中国,《药露说》、 《本草补》是西洋药物学最早传入中国的书籍。明术来华的利玛窦(Mattheus Ricci)、龙华民(LongobardiPN.)、邓玉函(JoannesTerrenz)、卜弥格(Boym M.)等都通医术,他们中又以邓玉函、卜弥格最为突出。邓玉函来华前曾在欧洲 行医,来华后曾在澳门行医,并做病理解剖。卜弥格在医术上极有造诣,曾为波 兰国王的首席御医。来华传教期间他著有《医钥》、《中国医家》等书,将中国 医术向西方介绍。到清代,因康熙帝对西方科学技术的推崇,使传教士中的善医 者开始为阜室服务。内地有些地方,甚至争宫中都已经使用西药。康熙阜帝患疟 疾心悸症、上唇生瘤,均由传教士用西医西药治愈。鲍仲义、樊继训、罗德先、 罗怀中、安泰五人都是康熙时来华的传教士,都在太医院任职。他们除给皇帝、 王公大臣看病外,还经常施舍医药给穷人。乾隆时来华的韩国英、索德超也是医 生。219世纪前由天主教传教士传入的西方医学虽然涉及了西医理论、临床、药 物及制法等,但并没有完全反映出当时西方医学的一般水平。而且,当时的西医 在对疾病认识和治疗上并不比中医高明,并没有使当时的中国人真正发生兴趣, 对于中国医学发展的影响也很有限。即使已经传人中国的西方医学知识,也由于 缺乏可以凭借的依托,很快淹没在中国传统的知识体系里。总体上,来华的天主 教传教士中精通医学的比较少,与下层民众接触也少,并没有真正将传教和医学 结合起来,还没有形成医务传教。 19世纪初,基督教新教传教士的来华揭开了西方医学在中国大规模传播的 序幕。1807年,英国新教传教士马礼逊(RobenMorrison,1782.1834)来到澳门, 标志着近代基督教新教在华传教事业的开始。作为新教在中国传教的开山祖,马 礼逊在翻译、出版、教育等各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医务方面的开创之功也 不容忽视。他在东印度公司做翻译的同时,还兼任在华西方人的汉语教师。其学 生中有一个名叫皮尔逊(AlexanderPearson)的医生,与李文斯顿(JollIl LivingStone)、郭雷枢(ThomasRichardsonCollege)齐名,是当时西医东传方 面的重要人物之一。皮尔逊于1805年写了一本《英吉利国新出种痘奇书》,首 次向中国介绍了种痘免疫之法。后由斯当东代为译成中文,中国生徒海官又学习 其法,西医种痘法于是流行于中国。3成功的传播种痘法“是近代东方历史上的 大事件,其出版的小册子广为流传并相当有作用。”4从皮尔逊开始传播的牛痘 接种方法,在西医最初未能形成影响时,成为来华传教医生行医的主要方式。随 着同后教会在中国各地开办医院,种痘方法沿长江流域向内地传播,一直深入到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鸦片战争前清王朝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传教士在中国传教面临着一系列困 难。正如传教士史蒂芬(Stephcn)在《中国丛报》(幼拍Pse脚Dsj芒D巧)上提出 1何小莲:《西医东渐与文化调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5页 2曹增友: 《传教,I:’j中国科学》,宗教文化⋯版社,1999年,第353—355页 3李志刚: 《基督教早期在华传教史》,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254页 4鞭蛩~v黼、oe畦感。TheMedical键issi8naryinChina:ANarrativeTwentyYe8rs’!Bxperience ,p.12l 7 的在华宣教的难点:①束缚外国人的法律:②禁止外国宗教的法令;③中国的教 育系统:④语言上的障碍。但他还提到了在华传教的一些有利条件:①可与中国 人特别是穷人进行有限的交往,尤其是在港澳、广州等沿海地区;②知识读物的 散发;③不存在占统治地位的阶层;④中国穷苦人的意向;⑤外国传教士在华传 教的兴趣等等。1因此,他认为需要适当改变单纯宣讲教义的传教方式以适应中 国的国情,而通过医务活动来传教则是一种最佳的方法。因为“医生的医务工作, 不单表现在形式上,而且深入到患者的家中,医生治疗并安扰他们的心灵、诊治 他们的身体,耐心倾听患者反复诉说的重重心事:因病痛带来的苦恼和忧郁,用 同情的语言抚慰、鼓励患者。陌生人立即觉得医生是个朋友,是可以信任倾诉的, 从而获得慰籍。”2 基督教差会派遣传教士来华,目的当然不是为了给中国人治疗疾病,而是“通 过治病救人方式向中国人展示基督教真实的仁慈,并创造机会向那些求诊的病人 传播基督教义。”3在传教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借助医务进行传教比直接传教更有 效果,也是考虑到在华传教士的身体状况。因为当时许多来华的传教士因不能适 应气候和生活条件的改变,健康状况普遍不佳,导致过早的死亡或回到国内。比 如在美部会开展传教活动的最初二十多年时间罩,该会有45名传教士死于国外, 还有31人由于健康原因而提前回国。针对这种情况,美部会让其部分传教士接受 医学训练,然后分别派往不同地区,为他们的同伴提供医疗服务。从1819.1834 年问,美部会共派遣了7名精通医学的传教士到全国各地。4 在马礼逊来华期间,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ofEdinbu喀1)的副校长贝尔德曾 请马礼逊代为调查中国贫民、病人、孤独、疯狂者等方面的详细情况,因为贝氏 正在收集资料以研究全球贫穷苦难的历史。马礼逊则转请东印度公司的医生李温 斯顿代作详细调查。李医生就此论题写出的文章,刊载于马礼逊与米怜于1817 年在马六甲英华书院出版的《印支搜闻》(Indo—ChineseC1ean们季刊上,并另 行直接寄给贝博士。另有赫奇尼(Hackney)一家园艺公司为搜集全世界各地之植 物,曾致函马礼逊请求代为收集中国野生植物之种子,后亦为李医生代为进行。 5 1820年,马礼逊与李文斯顿在澳门开设一个诊所,主要治疗眼病,也兼治内外 科疾病。他们不仅为穷人治病,还注意研究和考察中医的治疗方法。他们在诊所 里建了一个小型中文医学书籍图书馆,拥有中文医学图书达800册。他们还聘请 了一位很有名的中医和药剂师来诊所服务。诊所开办不及数月,就有300人求诊。 6皮尔逊有时也来帮忙。这个诊所并没有维持多久,因马礼逊1823年回国休假不 得不关闭。对于这个诊所,汤森评论道:“它可以被视为是一批同类机构的先行 者,他的建立与在东方传教的基督教传教士密切相关。它也证明了马礼逊希望诊 所成为基督教传教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想法,是切实可行的。”7 1827年,郭雷枢以东印度公司医生的身份来到澳门。在他眼罩,初来中国 最令人惊异的,并不是异于西方人的服饰和陌生的语言,而是随处可见的人们的 病痛和被各种不堪入目的疾病折磨着可怜的人群。最严重最无助的是盲人,那些 盲眼老人用拐杖探路,艰难前行,成群的乞丐紧随着人们求得施舍。这些都给他 1劬f门船P肋甜j.fD,y。v01.3,p.427 。幼妇PsP脚∞,£D,y,v01.2。p.270 ’EdwardV.Gulick。乃f盯尸a以盯鲫d幼P彩鲫m,D,劬j朋。D.58 1 EdwardV.Gulick,忍f盯尸a以盯鲫d拍P缈鲫m9D,劬j觚p.48。p.60. 5李忠刚: 《皋督教早期确j华传教史》,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244页 o BroomhallMarshal】,月06P厂f胁眺伽.彳朋ns圯rB“f胁r,p.106 q英】汤森著,王振华译: 《马礼逊——在华传教士的先驱》,人象{J:版社,2002年,第102页 8 以极大的震动。1经过他的努力,加上东印度公司的有力赞助,他创办了澳门眼 科医院。除来自澳门的人之外,也有其他地方的人前来求诊。到1832年10月, 他共诊治患者达4000人之多。2这所医院因郭雷枢不堪重负而在1832年底关闭。 在他们之后,还有一些西方医生和传教士在传播西医方面进行过努力。1828 年,白拉福(JamesH.Bradford)医生在广州开办了一家免费诊所。这个诊所 规模不大,没有住院病房,但他们治愈了大量的患者。诊所存在了六、七年之久, 直到白拉福因健康问题回国为止。3来自德国的郭士立(Rev.CharlesGutzlaff) 与美国传教士雅裨理(DavidAbeel),在南洋一带及中国沿海活动时,也曾借 助施医赠药作为传播宗教的媒介。尤其是郭士立,是初期来华传教士中的著名人 物之一,较早提出以医务传道作为传教的重要方式。他在中国沿海航行传教期问, 就向天津和江南一带的贫困阶层行医施药,以赢得人们的好感和信任。在福州的 时候,他“几乎没有一天空着,但还是有loo多个病人没有接受治疗。这样的情 况远近闻名,有入甚至从50英罩外的地方赶来。”4 马礼逊等人在澳门、广州所开设的医院及诊所,主要是靠自己的力量及东印 度公司的支持,而不是由基督教教会主持开办的。综观1807年至1834年在澳门、 广州等地这些基督教人士所做的医药工作,虽然在传播西方医学方面取得了一些 成就,但并不专业化。他们并不是真正的传教医生,这些活动也不是严格意义的 医务传教工作,但他们的活动在中国民众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们在中国所做 的这些医药工作,对于那些想到中国发展传教事业的基督教会组织是个很大的启 发,并且为后来的医务传教活动积累了经验和打下了基础。 (二)近代基督教新教医务传教的形成和初步开展 1.伯驾来华及其医学实践 伯驾(PeterParker,1804—1889)是近代基督教新教在中国从事医务传教的 第一个传教医生。他于1834年在美国耶鲁大学获医学和神学博士,并取得医生文 凭。受美部会派遣,他于同年6月4同坐船来华,lO月6同到达广州,后又来到澳 门,并于12月南下新加坡学习汉语。在新加坡期间,他曾开设一诊所,专为华人 疗病,从1835年1月到lO月共治疗了一千多病人。5 1835年11月,伯驾又回到广州。不久,他开办了广州眼科医院(又称新豆栏 医局),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家眼科专科医院。这所医院的开办标志着以行医治病 为主要手段的医务传教方法J下式形成,是西方医学在鸦片战争后向中国大规模输 入的前奏,它使中国医学从此开始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伯驾选择眼科是因为眼 病在广东比较普遍,并且中医对此束手无策。据他给美国传教总部的第一份季度 报告说,他的医院租用当地商人的楼房,可以接纳200个病人候诊,收留40个患 者住院。6除了治疗眼病,伯驾也治疗其它治病,很多时候要进行手术。外科手 术特别引起人们的关注,成功治疗的消息常常不胫而走,在民众中产生了不少影 响。在广州医院开办的头两个月内,麻醉还没有使用,他就切除了一个巨大而危 险的肿瘤。1836年,他为中国病人做了第一例截肢手术。1838年,有一个病人下 颊生出肿瘤,伯驾为他成功地加以切除。1844年,伯驾第一次为一位病人作了膀 胱结石截除手术。在当时的中国这类疾病是极为常见的,伯驾的成功具有很大的 ‘HaroldBalme,劬砌口鲫d胁如朋胞讲cf疗B彳跏砂伽M砌翻,肘细fo疗口吵傀w幼聊P鸺L0ndon,192l,p.3l 2李志刚: 《基督教早期在华传教史》,第245页 ’翻如PsP肋∞,r∞r,v01.2。p.276 4国勘船P肋∞,fD,r,vol-2。p.538 ’EdwardV.Gulick,忍f盯忍始Pr彻d拍P勿鲫mr矿凸如a,p.54 。E蕊"dN.Gu、lA.PeterParkerandtheopeningofchina。D.飘 9 示范意义。1846年,乙醚麻醉术在西方首次得到应用。次年,伯驾就将其介绍到 中国。到了1848年,他又开始使用氯仿麻醉剂实施外科手术。‘麻醉术的使用更 使他在短短几个月内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无怪乎有人评价他用手术刀打开了中国 的大门,“不但在中国开创了后来成为传教站支柱的新式传教事业,同时也架设 了与中国人新的交流渠道。”2 伯驾很重视病案的记录和管理,他对于每一位病人的情况都有较详尽的记 载。自1835年11月4同医院开始营业至1836年11月4R,医院就诊病人达 2152人次,一年之中诊治的眼病有47类,其他病例23类,女性癌症病不治者 有5宗。3由他开始的病历纪录,也逐渐形成了正规的体系。为了在观察和检查 病人身体方面有条不紊,医院开始使用专门的记录簿,通过表格详细描述病人的 基本情况。此后,医务传道会所属的每个医院都对重要的病例进行记录并报告, 为以后的医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献。 1837年,伯驾挑选一些中国青年跟他学习医药学和英文,并在医院里帮助 做配药以及手术助手方面的事情。他是中国西医教育工作的开创者,是教育中国 学生的第一个外国医生。1医院开办之初,他还不敢在医院里公开传教,只是通 过与病人的接触来了解他们对宗教的看法。鸦片战争结束以后,在医院再次开张 时才开始公开传教。他在为病人手术前把有关教义的小册子送给病人,让他们自 己阅读,手术后再同病人宣讲教义内容。 1838年7月,伯驾在澳门又开办了一所医院。由于没有其他传教医生的帮 助,他于当年10月l同关闭该院回到广州。在这几个月中,他共诊治了700个 病人。51840年6月因鸦片战争爆发,他不得不关闭了广州医院。在1840年6 月到1842年10月间,他先后到美国、英国和法国的一些城市游说,不断向商界 和医学界发表演说,宣传在中国从事的医务传教事业。这使他得到大批捐款,为 其在中国长期从事医务传教活动提供了物质上的保证。直到1842年11月,他才 回到广州重新恢复医院的业务。 恢复医院的正常业务后,病人数量R增,每天平均赴诊的病人约二百至三百 人。有时甚至达到六百人,医院事务同趋繁忙。伯驾1845年的报告表明,从医 院成立到1845年7月共为18000多名患者解除痛苦。6医院在伯驾主持期间,也 聘用中国人为传译及配药助理。此外,郭雷枢、安德逊两位医生也常来帮忙。在 中国传统医学中,诊断、治疗、配药几乎都由医生一人负责,一医多能,而近代 医院通常一人一科。随着医院的建立,西方医院的管理方法也被伯驾带到中国。 在病人进入医院后,伯驾先发以竹片制成的长方形号牌,然后病人按照号牌上的 号码,循序进入诊疗室。这种方式后来被教会医院普遍运用,就是我们所熟知的 挂号制度。从而,医院可以管理日益增多的病人,并提高了效率,使医疗活动能 够有序进行。 伯驾的大获成功,得到了各阶层人士的信任与尊敬。英国商务监督义律也在 一份报告中称赞伯驾:“他以最安全、最聪明、最捷近的方式,在地球的这片广 1马们英等著:《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中外医学跨文化传通》,文汇{【j版社,1993年,第338—339页 。EdWardV.Gulick,忍£盯尸a以盯a力dt加印印功酽D,∞f册,p.55 3 WilliamwarderCadburyand^IaryHoxieJones,月芒拍e助如芒D,三鲫cP}一』∞№r,D,拍P白力£册 }{0spjtai,i835一i935。P.蝻 4EdwardV.Gulick,乃£盯忍心er棚∥幼P勿鲫血矿口,功Z慨p.55 3 CbineseRepositDry。N“.2.D.4、A o功.扬PsP斤jjpnsj£aI.J,,v01.14,p.449 10 阔区域,大步推进文明和真理的事业。”11855年,该医院由传教医生嘉约翰 (JohnG1asgowKerr)接替负责。1856年,医院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焚毁。1859 年1月,嘉约翰在广州南郊重新建立医院,更名为博济医院。 2.“中国医务传道会”的成立 郭雷枢和伯驾从一开始就认为医务传教如果要很好地开展下去,就必须有一 个统一的组织。1835年底,郭雷枢在《中国丛报》上发表了题为《关于任用医 生作为对华传教士的商榷书》(SuggestionswimRegardtoEmployingMedical PractitionersasMissionariest0China),明确提出医务活动能为西方文化的输入提 供机会,表达了当时当华新教传教士的共同看法。他认为要想引导中国人“精神 反省”,惟一的办法是在他们中间展开慈善活动和展示人道的德行。他呼吁西方 “医务界的善士们前来做好事,以博取人们的信任,由此而为逐渐接受那美好的 基督教铺平道路"。2 1838年2月21日,在广州外商总会召开了“中国医务传道会”(TheMedical MissionarySocietyinChina)的J下式成立大会。参加大会的约有十几人,其 中包括一些英美商人和其他人士。大会选举郭雷枢任主席,伯驾、裨治文等4 人任副主席。大会确定了传教医生的 职责 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建筑公司岗位职责下载社工督导职责.docx 、医生的资格,并讨论了设立图书馆、 博物馆及其他事项。这个组织成立的宗旨是:“通过为中国人治病,向他们传授 医学知识和上帝的福音,使他们消除长期存在的偏见和民族排斥情绪,使他们认 识到他们所仇视的人有能力并且愿意帮助他们摆脱苦难。⋯⋯不仅使他们与外国 人更加广泛地友好交往,而且向他们传播欧美的艺术和科学,最后向他们宣扬上 帝的福音来消除他们脑子罩的迷信思想。”3 中国医务传道会的目标和内容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4 ①旨在鼓励在中国人中传播医学,并提供机会进行基督教的慈善活动和 社会服务; ②旨在将“西方的科学、病人调查及新的发现”所带来的益处在中国人 当中传播开来; ⑧旨在建立信任和友谊,从而将基督福音传给异教的中国人; ④旨在激发人们以科学精神探求真理,反对迷信和愚昧; ⑤旨在为解除人类的痛苦做贡献,治愈疾患; ⑥旨在教育和培训西医学中国青年人才; ⑦旨在以将来中国出现的科学发现来提高和普及医学。 医务传道会除通过眼科医局专治眼科外,决定以后还要增设外科、耳科、皮 肤科、妇科和儿科等,以扩大与中国人的接触范围。“中国医务传道会”是第一 个将医学和传教事业结合为一体的社会组织。它的成立,使传教医生在华从事的 医务活动成为一项独立的事业,并有了一个专门管理调控的机构和较为稳定的经 济后盾。 这一时期是基督教医务传教的开创阶段。由于清政府的禁教政策,传教士的 活动最初只能局限于澳门和广州以及华人聚居的南洋等地,传教医生也不敢公开 进行传教活动。他们通过医疗活动和中国基层社会有所接触,但传教工作进展缓 慢。到此时为止,西方医学所取得的那些新成就还没有真正传到中国来。但经过 1【美】乔纳森·斯潘塞著,曹德骏等译: 《改变中国》,三联书店,1990年,第44页 2赵春晨、雷雨Ⅲ等: 《基督教与近代岭南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55页。 3ChineSeR印ository,v01.7,p.33 4H疆o、dB甜me,ChiM锄dModemMedicine。A跏dyiRMedicnlMission口哕Devetopmem’p.4’2 几年的经营毕竟建立了几所教会医院,并成立了统一的组织机构,为后来医务传 教的广泛开展打下了基础。 (三)鸦片战争与医务传教活动的广泛开展 在鸦片战争之前,早期来华的传教医生是零星的,教会医疗事业的发展很有 限。传教医生主要以个人的力量开办医院,并且时断时续。医院的规模都不大,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只能算是诊所。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传教 士获得了许多特权。《中美望厦条约》中规定:“合众国民人在五港口贸易,或久 居,或暂住,均准其租赁民房,或租地自行建楼,并设立医馆、礼拜堂及殡葬之处”。 1《中法黄埔条约》中也规定:“佛兰西人亦一体可以建造礼拜掌、医人院、同急 院、学房、坟地各项”。2这些条约的规定为传教医生在通商口岸设立医院提供 了依据,也为医务传教提供了法律保护。从而,中国医务传道会认为“我们传道 会的工作再也不会局限在帝国一隅,医院也不会限制在一个地点,⋯⋯准备在一 定程度上利用这些新开辟的通商口岸。”3此后,传教医生开始在通商口岸合法地 进行医务传教,并设立医院、渗所。 1841年1月,英军占领香港。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大量移民涌入香 港,使得狭小的港岛变得拥挤不堪,加上气候炎热和潮湿,经常流行疟疾、痢疾 和黄疸病。1843年,为适应病人大量增加的治疗需要,港英当局开始委派医务 官员,同时在香港成立公共卫生和清洁委员会。1843年6月,英国伦敦会传教医 生合信(HobsonB.)来到香港主持开办了第一家西式医院。1845年,在香港的 医务官员和传教士组织成立了“中国内外科学会”,由英国海军医生塔克(Tucker) 任会长,合信任秘书,成员共7人。该学会主要目标在于加强医药学方面的交流, 对关乎大众健康的诸如流行病等问题展开讨论。学会下设图书馆以及博物馆。他 们和内地教会医生有密切的关系,定期召开医学讲座会。1848年初,伦敦会派赫 希伯尔格(Hirschberg)来接替合信负责医院工作,并新开了两家诊所,一个设 在九龙一个中国基督徒开办的学堂里,另一间则设在伦敦会的一个教堂里。赫希 伯尔格在香港工作到1853年,后转到厦门。4 在广州,由伯驾创办的眼科医院,在鸦片战争进行期间一度停止活动。广州 辟为通商口岸以后,这里很快便门庭若市。1848年,合信离开香港来到广州。不 久,他在金利埠创办了惠爱医院。一批先前已经入教、粗通医学的人,如梁发、 梁佳臣、卢挺善、周勤堂等人供职其中。同年,来自美国的传教士也在这里办起 学校和赠医所。5嘉约翰(KerrJ.G.)是美国传教医生,1854年受长老会的委派 来到广州,在伯驾的眼科医局当医生,同时为长老会筹设惠济医局。第二次鸦片 战争期间,嘉约翰回到美国,一边继续在母校进修,一边为在中国医务传教进行 游说和募捐,并陆续购买了一批医疗器材,战争结束后他又重返中国。广州的眼 科医局和惠济医局在战争中都毁于战火。1859年,嘉约翰在广州南郊重新开设了 一个医院,这就是中国著名的教会医院——博济医院。由美部会派来的传教医生 波乃耶(DyerBall)早于1839年就从新加坡来到澳门,1843年到香港开办诊所, 行医传教。1845年他到达广州,建立了教堂、诊所、学校等。由于第二次鸦片战 争的爆发,他不得不退居到澳门,他在广州的医学事业遭受了损失。另外,由美 1王铁崖编:《中外Jfl约章汇编》第l册,三联书店,1982年,第54页 2』.铁崖编:《中外IfI约章汇编》第l册,三联书店,1982年,第62页 3 ChineseR印osito哆,v01.2,p-190 ’№l、、lam乙ockhar乞ttheMedic8l秘issiDnaryinehina:ANarratiye1碲entyYears’Experience ,pp.202—204 5熊月之: 《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5l页 12 国长老会派来的哈巴安德(AndrewPa仕onHapper)医生于1851年在广州开办惠 济医院。他毕业于宾西法尼亚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他1844年来华,先后在澳 门、广州两地行医、办学和传教。1 宁波于1844年1月J下式开埠,最先到来的是美国浸礼会医生玛高温(Daniel JeromeMacgowan)。他既是来宁波的第一位传教医生,也是美国浸礼会在中国 开辟传教事业的第一人。他于1843年奉命来华,11月到达宁波。不久,他在宁 波城内办起诊所,主要诊治眼病患者。1845年4月,他重新建院,而且还从国 外得到一批捐赠。1848年,这家医院接受病人4671人次。由于多方面原因,医 院几度停办,在此期问他就去巡回施诊。1848年,他在报告中说,他从中国人 那里学到~种可以戒除烟瘾的中药疗法,应用后很有效。他还对宁波的中国医生 进行有关人体解剖和生理知识的特殊演讲,希望能激起他们对西方医药的兴趣和 认识。1854年他还发行了一份名为《中外新报》(ChineseandForeignGazette) 的中文杂志,介绍西方科学、医学和宗教。他试图让中国医生也学习西医和应用 西医学,但当地入救治疾病时大多还是使用中医药,除了眼科疾病,信任外科手 术者并不多。21844年6月,美国长老会的麦嘉缔(DavieB.McCartee)到宁 波传教,在自己的家里开了诊所,也经常义务出诊。1855年,伦敦会传教医生 派克(WilliamParker)从上海到宁波,也建立了一所医院。他的工作取得了 极大的成功,但由于妻子染霍乱而死,他于1859年离开宁波回国。3 1843年11月,上海证式开埠。上海开埠后,首先在上海建立教会医院的是 伦敦会的传教医生雒魏林(williamLockhart)。他于1844年2月抵达上海, 随即开办上海最早一家西式医院,地址在南市附近的一所中国民居里。1857年 底他离开上海后,伦敦会委派合信任仁济医院院长。合信离开后,又有柯林斯 (Rev.C01lins)、韩德森(JamesHenderson)等人相继主持该院工作。随着 仁济医院的建立,其他一些传教医生也先后来到上海。1848年,美南监理会传 教士泰勒(Chas.Taylor)到上海开设诊所,五年后回国。1854年,由凯利 (Rev.Kelley)医生接替他的工作。1852年,美国浸信会的伯顿(G.W.Burton) 来到上海从事医务工作。1855年,美国圣公会的菲什(M.W.Fish)医师到上 海,在圣公会教堂附近设诊所行医传教。另外,内地会的创建人戴德生(Hudson Taylor)曾于1854年到达上海,也做了一些医务工作。4 厦门于1843年11月开埠。早在鸦片战争期间,美国传教士雅裨理、粪为仁 (Wil1iamDean)、文惠廉(Rev.Boone)、麦毕烈特(ThomasMacBride)、娄理华 (WalterLowie)就相继来到鼓浪屿和厦门。1842年6月,雅裨理、文惠廉与坎 明(HenryCumming)一起在鼓浪屿开设一小型诊所,诊所就设在雅裨理的家中。 这间诊所不为医务传道会所认可,因为坎明不属于任何差会,但他依靠自己的力 量和热情为病人治病,同时也进行布道。这间诊所后迁移至厦门。1843年,美 国长老会医师赫伯恩(JamesCurtisHepburn)来到厦门,开始与坎明一起工作。 诊所旁边的一座房子专门租来供病人住院,这是第一家开始有床位的教会医院。 来求诊的人越来越多,从1844年2月1日到来年7月1日,收治病人1862例。 。EdwardV.Gulick,乃}盯尸a础盯加d拍P印册如g硝功如a'pp.73—74 2 ChineSeReposito哆,v01.15,p.342.345 3 H缸o、dBa)‰e,C}ll骶andModemMedicine.ASc钍dyinMedicnlMts鳙onn哆D∽eioBment’p206 4W、mambd畦c吼。The醅edicai辫issionaryinChina:A}妊rrativet口entyyears’Experience ,pp.28l-282 13 1后由于健康原因,赫伯恩返回美国。他于1859年重返远东,被派赴同本传播西 医。除此以外,这一时期先后来厦门的传教医师还有几位,但都因为健康问题而 被迫中断他们的活动。1845年后,厦门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医务传教事业也逐 渐发展起来。 福州于1844年7月j下式开埠。教会医院在福州出现得较晚,来福州的传教 医生也不多。最早在福州开办诊所的是美国美以美会的柯林和怀特(M.C.White) 柯林1845年毕业于美国密西根大学,1846年奉命来华,9月到达福州。1848年 2月,经与怀特会商,他创办了一所男章学校。同时,他们也创办了福州第一个 西式诊所,经常给当地的穷人看病。他1851年离开福州,同年回国。1851年美 以美会的威尔纳(wiley)来继续这罩的工作,直到1854年回国。1850年英国 圣公会的温敦(W川iamWeIton)也来到福州,在福州乌石山一带施医传教。他于 1856年秋回上海,翌年回国。2 随着鸦片战争的结束和中国通商口岸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传教医生来到中国 开展医务传教活动。从伯驾开始的医务传教活动,在鸦片战争前后开始成为英美 新教各差会和医学界、商人共同参与进行的一项规模巨大的事业。基督教医务传 教事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特点是:①不再仅限于澳门、广州,而是扩展 到香港和新开放的几个通商口岸;②来华传教医生的人数大量增加;③医务传教 活动受到中国医务传道会和基督教各差会的大力支持。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下,雒 魏林作为传教医生也来到了中国。 1李志刚:《基督教早期在华传教史》,第204页 2礓l、、18斑Lo她甜t.%e秘edicai礁issionaryinC|】ina:Aa拓lrrative,ⅣentyyearS’Experience ,pp.217—220 14 二.雒魏林在中国的活动 (一)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医务传教活动 1.在澳门和舟山的医务活动 1811年10月3R,雒魏林出生于英国的利物浦。他曾在都柏林和伦敦的两 家医院学习医学,后毕业于伦敦盖伊医院,1833年取得行医资格。鸦片战争爆 发之前,英国传教士大多在南洋马六甲、巴达维亚、槟榔屿、新加坡等地活动。 到1838年,伦敦传教会看到伯驾在华医务活动有明显的效果,同时也需要传教 医生到华南充实该会,才决定也派遣传教医生前来中国。此时身为利物浦外科医 生的雒魏林得知这一消息,表示愿意献身于对华传教事业。经伦敦传教会的批准 和短期筹备后,他于1838年7月31同乘船离英来华,他也成为受医务传道会资 助的第一位传教医生。1 11月中旬,雒魏林首先到达了巴达维亚。1839年1月,他到达广州后先学 习了一个多月的汉语,汉语教师是伦敦会聘用的中国助手朱德郎。因为清政府此 时仍然例行禁教政策,雒魏林在广州无法开展行医传教工作。1839年2月28R, 他又来到澳门,当地的英美商人和伯驾一致主张澳门医院由他重新开诊营业。澳 门医院是伯驾于1838年7月开办的,当时可以容纳200名病人。由于广州眼科 医院在1838年冬重新开放,伯驾在10月关闭了这所医院。21839年4月,林则 徐下令关闭洋行,但雒魏林所在的澳门并没受到多大影响。只不过他当时J下忙于 学习汉语,虽然偶尔会给一些急诊病人看病,但医院直到7月l同才正式开始限 量接纳病人。但到了8月问,中英关系渐趋紧张,林则徐把所有的英国人驱逐出 中国境内。8月底,雒魏林只得把医院停业。9月初,他又前往巴达维亚,在那 里跟英国传教士麦都思(walterHenryMednurst)继续学习中文。在此期间,共 接受病人167例,均为门诊病人。3 1840年5月,雒魏林又悄悄返回澳门。不久,他又重新开起了澳门医院, 并得到了传教医生戴弗尔和合信的帮助。英国J下式发动鸦片战争后,他把澳门医 院交给合信负责,奉命跟随英国军队乘兵船前往浙江定海开设医院。4舟山群岛 在鸦片战争中曾两度被英军占领,第二次占领一直持续到1846年。在此期间, 有不少新教传教士访问过舟山。雒魏林是这一时期在舟山活动时间最长的传教 士。1840年9月,他在定海开设了一个诊所。开始时,当地人不信任西方人开 的诊所,很少有人前来就诊。雒魏林就主动在大街上进行宣传,向行人散发传单, 逐渐吸引了一些病人。5由于水土不服,传染病在英军中流行,因此他还负责给 驻扎该地的英军治病。到次年2月,英国侵略军从舟山撤退。他害怕没有保护, 把刚开了四个多月的诊所关掉,跟随英国兵船又回到澳门。在此期问他诊断了不 少病人,据他估计不少于3500人,病人得的主要是感冒和其他疾病。“大量的人 来到诊所,不仅来自舟山的偏远地区,而且来自内陆的各个地区。居民像信任一 些长期建立起来的医院一样信任外国医生,我在那罩已经和居民建立起了良好的 关系。”6 、E£豫ard、.Gu、ick,PeterParkerandtAe印eningofChina。p.14 2
本文档为【传教医生雒魏林在华活动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9112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7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0-10-13
浏览量: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