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美术史精品课程(1)概况

中国美术史精品课程(1)概况

举报
开通vip

中国美术史精品课程(1)概况中国美术史精品课程 2003年四川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2004年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史 上网材料(1) 概 况 课程名称 中国美术史 课程层次(本/专) 本 科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文 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艺术学 课程负责人 黄宗贤 二ΟΟ四 年 十 月 一 日 1.课程建设 (1)课程负责人[1]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黄宗贤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8年6月 最终学历 博士后 职 称 教授 电 话 028-85470991 学 位 博士 职 务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传 真 0...

中国美术史精品课程(1)概况
中国美术史精品课程 2003年四川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2004年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史 上网材料(1) 概 况 课程名称 中国美术史 课程层次(本/专) 本 科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文 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艺术学 课程负责人 黄宗贤 二ΟΟ四 年 十 月 一 日 1.课程建设 (1)课程负责人[1]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黄宗贤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8年6月 最终学历 博士后 职 称 教授 电 话 028-85470991 学 位 博士 职 务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传 真 028-85470991 所在院系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E-mail hzxian612@sina.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1-2 教学 情况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中国美术简史:美术学(技法类)专业基础理论课,周4学时,3届,学生总人数90人(本科生); 2.中国现当代美术:美术学(史论类、技法类)专业基础课,周4学时,本科3届、硕士研究生5届,学生总人数170人; 3.中国美术史专题研究:美术学(史论类)专业基础课,周5学时,3届,学生总人数90人(本科); 4.中国画论:美术学(史论类)专业基础课,周4学时,本科3届、硕士研究生5届,学生总人数130人(本科)。 二、近五年来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一)课程设计:主持中国美术史(本科)电子课件设计和实验性演示,2003-2004年,学生总人数90人; (二)毕业论文 1.指导美术学(史论类)2001级本科毕业论文,2004年,学生总人数6人; 2.指导美术学(史论类)2000级、2001级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学生总人数14人。 三、近五年来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中国现代美术大众化思潮研究》 ——教育部“十五”社科规划项目,2002-2004年,负责人。 2.《社会转型与我国高等艺术教育模式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2002-2004年,负责人。 四、近五年来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 1.《贯穿世纪的和声—论新写实美术观的确立与影响》 《美术》2000年第1期,独著。 2.《中西雕塑家的社会角色》《美术研究》2002年第3期,独著。 3.《在救亡的旗帜下》《美术》2002年第6期,独著。 4.《抗战时期关于美术民族化问题讨论的反思》 《美术观察》2000年第11期,独著。 5.《时代变革中的建构与期冀——20世纪中国美术的特征》《美术观察》2000年第1期,独著。 6.《西部与中国现代艺术》《文艺研究》2003第6期,《新华文摘》2003年第9期转载,独著。 7.《自重,艺术教育》《美术观察》2002年第6期,独著。 8.《综合的优势——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现状访谈》《中国美术报》2001年第1期,访谈录。 1-3 学术 研究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中国现代美术大众化思潮研究》 ——教育部“十五”社科规划项目,2002-2004年,负责人。 2.《社会转型与我国高等艺术教育模式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2002-2004年,负责人。 3.《中国现当代美术思潮研究》四川大学校级项目,2002-2004年,负责人。 二、近五年来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或公开出版的学术专著 1.《抗战时期大后方美术研究》重庆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独著。 2.《中西雕塑比较》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1作者。 3.《从原理到形态——普通艺术学》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7月版,主编,第1作者。 4.《大学美术》成都时代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1作者。 5.《贯穿世纪的和声—论新写实美术观的确立与影响》 《美术》2000年第1期,独著。 6.《中西雕塑家的社会角色》《美术研究》2002年第3期,独著。 7.《在救亡的旗帜下》《美术》2002年第6期,独著。 8.《抗战时期关于美术民族化问题讨论的反思》 《美术观察》2000年第11期,独著。 9.《时代变革中的建构与期冀——20世纪中国美术的特征》《美术观察》2000年第1期,独著。 10.《西部与中国现代艺术》《文艺研究》2003第6期,《新华文摘》2003年第9期转载,独著。 [1]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1)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卢丁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3年10月 最终学历 硕士 职 称 副教授 电 话 13568899457 学 位 硕士 职 务 艺术学院美术学系主任 传 真 028-85470991 所在院系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E-mail luding2001@163.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1-2 教学 情况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中国美术简史:美术学(技法类)专业基础理论课,周4学时,1届,学生总人数30人。 2.中国美术史:美术学(史论类)专业基础课,周4学时,2届,学生总人数70人。 3.中国工艺美术简史:设计艺术学,专业基础理论课,周4学时,2届,学生总人数50人。 4.中国工艺美术史:美术学(史论类)专业基础课,周4学时,2届,学生总人数70人。 5.中国美术史专题:美术学(史论类)专业基础课,周4学时,2届,学生总人数58人 7.中外美术作品赏析:美术学(技法类)专业基础理论课,周4学时,2届,学生总人数70人。 二、近五年来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一)课程设计:参加中国美术史(本科)电子课件设计和实验性演示,2003-2004年,学生总人数90人; (二)毕业论文 1.指导美术学(史论类)2001级本科毕业论文,2004年,学生总人数5人; 2.指导美术学(史论类)2000级、2001级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学生总人数12人。 (三)实践课 历年组织和指导学生在三星堆遗址、浦江壁画、安岳石窟等省内著名美术遗存进行考察实践。 1-3 学术 研究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1997年-1999年,主持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与早稻田大学的合作研究项目中国西部南北游牧文化走廊综合研究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之一《羌族社会历史文化研究》。项目经费15万元。第一负责人 2.2000年-2001年,主持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与早稻大学的合作研究项目中国西部南北游牧文化走廊综合研究报告之二《中国四川西部人文历史文化综合研究》。项目经费15万元。第一负责人。 3.2002年-2003年,代表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和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早稻田大学文学部合作《中日合作四川蒲江县,邛崃市摩崖石刻造像联合研究》课题。中国国家文物局在2002年3月21日批准了该课题的实施计划,课题经费日本提供40万。中方承担前期准备工作,研究用部分工具及交通工具的购置。课题在2002年10月,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工作。负责人之一。   二、近五年来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或公开出版的学术专著 1.论文《从佛教美术看四川地域文化》——由中日合作摩崖石窟调查 ——《亚洲地域文化活用研究中心报告集2》;2003年度;株式会社阿普2004年3月,第一执笔人。 1.​ 论文《论古代巴蜀文明形成并展开》 ——《亚洲地域文化活用研究中心报告集2》;2003年度;株式会社阿普2004年3月,独著 3.专著《羌族历史文化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第一主编。 4.专著《宝墩遗址》(考古报告)日本株式会社阿普2000年出版。第一执笔人。  5.论文《中国佛教美术装饰纹样——莲花纹、忍冬纹探源》 ——《宗教、哲学、艺术论文集》中国宗教出版社1999年第10期。独著。  6.论文《中国长江文明研究最新成果——四川成都市发现的史前城址群》 ——日本东方学会主办的杂志《东方学》平成十年一月第95辑。第二执笔人  7.中日联合调查队《成都市新津县宝墩遗址发掘 简报 工程竣工验收简报对口支援简报控辍保学的简报义务教育法简报棋类比赛简报 》 ——《考古》1998年1期,联合调查队成员之一。  8.考古报告《都江堰市芒城遗址1998年度发掘工作简报》《都江堰市芒城遗址1999年度发掘工作简报》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成都考古发现》,科学出版社2001年7月,发掘者、执笔者之一。 9.论文《莲花纹瓦当考》 ——《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创建三十五周年纪念论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版。独著。  10.论文《古蜀文化与四川西部游牧文化走廊形成的相关问题研究》 ——该成果载日本国文部省科学研究基金编成的《四川省成都盆地巴蜀文化研究》。这是日本平成9-12年度科学研究费补助金(基盘研究(B)(2)研究成果报告书。代表文学类课题研究的最高成果。课题番号:09410108。平成13年(2001)7月出版。独著。     主讲教师(2)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吴永强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6年9月 最终学历 博士 职 称 副教授 电 话 028-896065484 学 位 博士 职 务 艺术学院美术学系教师 传 真 028-85470031 所在院系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E-mail Wuyongqiang66@163.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1-2 教学 情况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中国美术史:美术学(史论类)专业基础课,周4学时,2届,学生总人数60人; 2.外国美术史:美术学(史论类)专业基础课,周4学时,2届,学生总人数60人; 3.外国美术史专题研究:美术学(史论类)专业基础课,周5学时,2届,学生总人数60人; 4.艺术概论:美术学(史论类、公共平台课)专业基础课,周4学时,2届,学生总人数350人。 二、近五年来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一)课程设计:参加中国美术史(本科)电子课件设计和实验性演示,2003-2004年,学生总人数90人; (二)毕业论文 1.指导美术学(史论类)2001级本科毕业论文,2004年,学生总人数4人。 三、近五年来承担的教学研究课题 1.《中国现代美术大众化思潮研究》 ——教育部“十五”社科规划项目,2002-2004年,主研。 2.《社会转型与我国高等艺术教育模式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2002-2004年,主研。 四、近五年来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 1.《艺术教育的位置》《艺术教育》2003年第6期,独著。 2.《艺术与教育:并非文化的批判》《四川文学》1999年第9期,独著。 1-3 学术 研究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中国现代美术大众化思潮研究》 ——教育部“十五”社科规划项目,2002-2004年,主研。 2.《社会转型与我国高等艺术教育模式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2002-2004年,主研。 3.《中国现当代美术思潮研究》四川大学校级项目,2002-2004年,主研。 二、近五年来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或公开出版的专著 1.《外国美术史——传统与现代》海南出版社,2004年2月版,独著。 2.《中西雕塑比较》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2作者。 3.《从原理到形态——普通艺术学》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7月版,副主编,第2作者。 4.《大学美术》成都时代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2作者。 5.《艺术与教育:并非文化的批判》《四川文学》1999年第9期,独著。 6.《艺术教育的位置》《艺术教育》2003年第6期,独著。 2. 教学队伍情况 2-1 人 员 构成(含外 聘 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黄宗贤 男 1958.6. 教授 美术学 主讲 格桑意西 男 1944.12 教授 美术学 主讲 林木 男 1949.5. 副教授 美术学 主讲 卢丁 男 1963.10. 副教授 美术学 主讲 吴永强 男 1966.9. 副教授 美术学 主讲 彭肜 女 1962.3. 副教授 美术学 主讲 李振宇 男 1968.7. 讲师 美术学 主讲 2-2 教学队伍整体情 况 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 本学院从事中国美术史与中国美术作品鉴赏教学的教师共有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留学归国人员1人,获硕士学位者4人、获博士学位者2人,在读博士1人。 该课程组成员皆长期从事美术史论教学工作,最低教学年限在15年以上,形成了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学队伍。 该课程组成员历年年终考核均为“称职”以上等级,其中不少同志多次考核成绩为“优秀”等级。 本课程组在学校、学院支持下,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学历培训以及多种形式的教学、学术培训活动,效果良好。目前,本教学组中青年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教学和科研工作成绩突出,广受好评。 2-3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一、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 本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中国美术史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全方位探讨。教改项目包括:(1)中国美术史传统部分的课程结构改革:从编年史到范畴史;(2)中国现当代美术在中国美术史课程中的地位;(3)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国美术史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限度。其教改措施沿“研讨—实验—研讨—实施”的线路进行,鼓励实验,以实践促改革。上述项目所提出的问题正在获得富有成效的解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不含课程负责人的成果) 1.林木《科学主义笼罩下的百年中国画》《美术》2001年第11期,独著。 2.林木《对本世纪中国美术几个问题的检讨》《美术观察》1999年第10期,独著。 3.林木《形式研究的世纪迷雾》《美术观察》1999年第12期,独著。 4.林木《二十世纪中国形式问题研究的得与失》《文艺研究》1999年第6期,独著。 5.吴永强《艺术教育的位置》《艺术教育》2003年第6期,独著。 6.吴永强《艺术与教育:并非文化的批判》《四川文学》1999年第9期,独著。 7.彭肜《新时期美术二十年回顾》《美苑》1999年第1期,独著。 8.彭肜《本土化的历程》《美苑》1999年第4期,独著。 9.格桑益西《佛光普照下的雪域藏族美术》《美术研究》2001年第2期,独著。 3.​ 课程描述 3-1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中国美术史课程随着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一道成长。戊戌变法时期,废八股,兴学堂,早期师范学堂一方面开设国画课,一方面将鉴赏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了解中国传统艺术观念作为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一部分,使中国美术史课程初具轮廓。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随着专业艺术学校的建立,形成了中西艺术兼容并包的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体制,确立了中西艺术史的基础理论课地位,中国美术史课程开始在实践中获得发展。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美术史课程吸收了中国传统美学研究的成果,以总结和介绍中国美术传统精华为特点。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上期,中国美术史课程自觉接受历史唯物主义改造,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学说为基础的课程体系,获得重大发展。当然,以“文革”为代表,极“左”思潮也曾对本课程带来负面影响。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在改革开放和解放思想的旗帜下,中国美术史课程迎来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多元化发展时期。目前,在高等院校,中国美术史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作为教育部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的美术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中国美术史课程在国内任何一所美术学院(系)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重视,其课时量列所有专业理论课之首。 该课程也是美术学(史论)专业的主干课与核心课。其学时量占专业基础课总学时的30%以上。在所有专业课中处于核心地位。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将中国美术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公选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本课程组教师已在四川大学开设了以中国美术史经典作品鉴赏为内容的公选课,颇受学生欢迎。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扩大,中国传统艺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挑战。面对西方文化强势话语的冲击,如何在保持民族优秀文化和艺术传统的前提下,以健康的心态与国际接轨,是摆在国内艺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艰巨任务。 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更应为建设适应现代化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负起责任。要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就必须通过教育的手段广泛传播民族文化,造就一批深刻了解中国历史、深刻理解中国民族文化精神的优秀人才。这无疑为中国美术史课程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因为艺术是形象的文化,是我们借以进入历史长河、探究文明发展最便利的中介。 目前,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以电子多媒体为主要实现形式的图像文化时代。因此,在教学手段上,运用电子技术,通过现代技术图像展示古老文明图像,使同学们在形象、直观和生动的课堂气氛中,超越时空,感受中华民族艺术的博大深厚,也是中国美术史课程发展的大势所趋。 3-2 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在于,对中国各个时期的美术现象、美术流派、主要美术家和具体美术作品(绘画、雕塑、建筑、工艺)及相关历史事实进行讲解、评价,总结民族传统艺术精神和艺术发展规律,帮助学生系统了解中国美术史,在历史的坐标上寻找艺术发展的参照系。 本课程组以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论为指导,采取史与论、历史事实与风格范畴、时间序列与观念嬗变、文化讨论与审美评判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建立课程结构体系,力图全面、深入地反映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揭示中国艺术的民族本质和历史本质,旨在使学生积淀美术史知识,培养历史视野,涵养艺术趣味,为日后从事美术创作、美术教学、美术设计及其他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在实践上,本课程组坚持史论结合,拒绝以资料的罗列代替历史陈述的简单化教学方法。既照顾史实,又揭示本质和规律,力图让学生形成中国美术史的完整知识框架。在课程安排上,我们提倡抓住重点,辐射其余;又尽可能引入艺术比较学方法,通过对东西美术体系在观念和形态等方面的比较相互映衬,让学生加深知识印象,拓展思维。 本课程组认为,美术史是与人类文化发展史对应的视觉呈现史,故坚持以充分的文化视野为教学前提,注重揭示中国美术在不同历史氛围中的处境及其应对。同时,我们也并不以文化观照代替艺术观照,而是尊重艺术特性,注意培养学生对美术形态及艺术自律性的认识。 本课程组尤其以重视处理古今、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为教学特点,加强了对中国近现代美术在教学内容中的比重,力求使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和古典艺术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有完整认识。同时,我们本着对国内外学科研究前沿动态的了解,取其精华,充实课堂,注重引导学生以史为镜,关注当今,密切注视中国美术在开放环境下的当代发展情况。这是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美术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最终落实于艺术史教学的出发点,即,通过历史比较,帮助学生辨别真伪美丑,磨砺艺术判断力。 3-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一、教材使用与建设 课程组已有正式出版、并试用多年的中国美术史教材。其中,黄宗贤编著的《中国美术史 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中外历史纲要课件乒乓球课程纲要 》,获第三届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中青年奖,是四川省当时唯一获此奖项的教材。该同志还应教育部艺术教育司之邀,参加了统编教材《中国美术简史与作品欣赏》的编写。彭肜等同志参加编写了《中国美术作品赏析》教材。 目前,黄宗贤教授正与湖南美术出版社合作,主编二十一世纪高校美术与设计系列教材,其中新编《中国美术史》教材正在进行之中。该教材纵贯古代与现代,可望成为国内第一部体系完备的中国美术史教材。 此外,课程组成员还编著了《中国古代画论选读》、《西藏美术史》、《中国古代青铜器鉴赏》《大学美术》等相关教材。 二、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作为全国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课题组负责人黄宗贤教授多次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有关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与论证,使课程组经常保持对该课程发展主流的了解。在收集国内有关大学的中国美术史与鉴赏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本课程组制定了适合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中国美术史及中国美术作品鉴赏课程的教学大纲。该大纲已作为上网资料,供学生查阅。 本课程组成员均有较完备的纸质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文本。成员所在教研室一贯重视教学档案的建设与管理,并向学生开放,成为其辅助性学习资料。 从专业特色出发,本课程组一直重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积累了包括画册、幻灯、录像、电子出版物等形式的较为丰富的图像资料库,为学生更广泛、深入学习中国美术史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实践性教学环境 本课程组所在教研室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需要,多次组织本科生到国内著名美术遗迹进行实地考察,并与三星堆遗址、浦江壁画、安岳石窟等省内著名美术遗存地建立了长期联系,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中国美术史的实践基地。 3-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一、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情况 1.由于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本课程组充分意识到,美术史教学不能脱离直观感受。为使学生直接面对作品,丰富感性认识,积累鉴赏经验,我们采取了以下教学形式: (1)从幻灯放映到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本课程组始终将图像传输作为重要依托,以感性带动理性,以图像认知带动带动意义把握。 (2)尽可能创造条件,使学生走出课堂,定期组织学生对美术遗存进行实地考察,体验历史上美术作品的原生态。 (3)结合技法课,让学生体验美术创作过程,通过还原艺术家个体创作情景,潜移默化地达到对其所处历史情境的理解。 2.在课堂教学中,本课程组除采取教师讲授的方式外,同时参用课堂讨论、解惑答疑、论文写作等多种形式,旨在营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氛围。 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从专业特色出发,为达到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和生动性目标,本课程组充分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除发挥互联网作用,进行信息、图像资料的收集和积累,以及利用互联网及其他图像传输设备丰富课堂外,在自制电子课件方面,本课程组也一直走在前列。 各成员均制作有各具特色的电子课件。并在课堂实践中获得良好反响,在技术和运用实践上,已完全具备深度研发多媒体电子课件的能力。到目前为止,本课程组现已自主研发、积累了一定量的媒体资料库和VCD光盘,可随教学进度、按教学者指令随堂演示,具有图文并茂、音画配合,使用灵活、操作方便的特点。这些成果有助于提供形象直观的视觉图像,营造富有艺术性和历史感的课堂氛围,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热情,从专业性、知识性和氛围性方面,全面革新传统教学手段,有力配合教学改革。 3-5 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一、校内同事评价 1.该课程组成员在中国美术史研究方面都有较丰厚的成果,并能将这些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与此同时,他们十分重视吸收近年该学科的前沿信息,消化新知识、新成果,使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在系统性的基础上,体现出较高的学术性和新颖性。 2.在教学内容上,该课程组既注重对艺术史实的梳理与考证,也注重对重要艺术现象和艺术思潮的评析,做到史论结合,让学生在扎实掌握艺术史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艺术价值的评判能力。 3.该课程组注意处理古今、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既不厚古薄今,也不囿于古代艺术史的评介;在重视古代艺术史讲解的同时,也加强了对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的评述。总之,在力求使学生认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把握中国美术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换这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该课程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也因此实现了本课程教学的基本目的。 二、校外专家评价 《中国美术史》是高等院校美术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也是面向其他专业开设的一门人文素质选修科。该课程组形成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并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手段上体现出先进性、科学性和生动性,在教材建设方面也取得了较好成绩。该课程组在科研上也有较强实力,故能在教学上深入浅出,将教学的生动性与深刻性融为一体。 三、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总体等级:优 4. 自我评价 4-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1.本课程组成员热爱本专业教学,具有敬业精神和为人师表的品德,对学生充满爱心,故能在教学中体现出爱与知识的平衡,收到潜移默化的知识传授效果。 2.本课程组成员具有丰厚的科研实力和教学经验背景,能做到深入浅出,将教学生动性与知识传达明晰性、观点深刻性和启发性融为一炉。 3.本课程组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出色地实现了本课程教学特点的要求。 4-2 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1.就其本身而言,本课程在国内外所属同类专业的同类课程中处于基础地位,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属于必不可少的知识环节。 2.就本课程组的教学表现而言,不论学术基础、教材建设、资料储备、课件研发,还是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综合比较,本课程组所承担教学至少在国内同类课程中处于领先地位。 4-3 目前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1.受本学科发展限制,本课程尚未脱离以绘画史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国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尚未在艺术史层面上予以充分阐述。 2.建立从传统到现代的中国美术史完整教学体系尚处于拓荒阶段;许多方面还面临着从学术探讨到教学普及的衔接问题,需要与国内外同仁进一步达成共识。 3.受经费限制,实践性教学环境还较为匮乏。 5. 课程建设规划 5-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等 1.从教学对象出发,本课程拟设定三个层次的建设目标 (1)通过面向全校开设《中国美术史与作品鉴赏》的公共选修课,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认识,提高审美鉴赏力和人文素养。 该教学层次采取多媒体手段,以图像演示为主;注意经典性与概括性。 (2)通过面向艺术学院各技法类专业本科生开设本课程,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中国美术史的基础知识和我们民族艺术的伟大传统及其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为技法课的学习及以后的教学和创作提供历史视野。 该教学层次也重要以图像演示为主、配合一定量的讲解、讨论;注意审美典范性。 (3)美术学(史论)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全面、系统、深入地介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美术,使学生深入认识和把握民族审美创造的历史和美术发展的规律,了解民族艺术精神,具备从事美术史教学和研究的初步能力或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知识素养。 该教学层次采用图像演示与深入讲解互动的形式;注意文化观照与审美判断的统一性。 2.步骤: 在目前已有大量准备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深入浅出的教学要求,宜按如上三个层次的建设目标,逆向进行步骤设计。 3.课程资源上网,与课程建设紧密配合,分阶段同时进行。已经和拟上网的项目有:《教学大纲》、《教案辑选》、《川大中国美术史图像资料》、《课堂教学录像》等。 5-2 本课程已经上网的资源名称列表 1.《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绘画、设计专业中国美术史本科教学大纲》; 2.《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史论专业)中国美术史本科教学大纲》; 3.《四川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中国美术史·美术作品鉴赏》教学大纲。
本文档为【中国美术史精品课程(1)概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1828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24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
上传时间:2010-10-12
浏览量: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