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康德论建筑艺术

康德论建筑艺术

举报
开通vip

康德论建筑艺术 康德论建筑艺术 郑 忻 要/扶建筑审美活动韵无和害性.合H韵性.合规则性.形式 本身和蒯澈因素以及结合兴趣的鉴赏等方面深人探讨了康德关于建 筑的美学理解,指出素德美学韵价值在于对鉴赏客俸韵分层析解, 以及对其形式复杂性的适中态裹 关键谪/鉴赏 无稠害性 合H韵性 形式本身 刺激因素 ABSTRACT/Thispaperprobes into Kant~comprehension ofarchitec- rural aesthetics in terms ofthe uninterested...

康德论建筑艺术
康德论建筑艺术 郑 忻 要/扶建筑审美活动韵无和害性.合H韵性.合规则性.形式 本身和蒯澈因素以及结合兴趣的鉴赏等方面深人探讨了康德关于建 筑的美学理解,指出素德美学韵价值在于对鉴赏客俸韵分层析解, 以及对其形式复杂性的适中态裹 关键谪/鉴赏 无稠害性 合H韵性 形式本身 刺激因素 ABSTRACT/Thispaperprobes into Kant~comprehension ofarchitec- rural aesthetics in terms ofthe uninterestedness,purposiveness,in con- formity with regularity,thefo,,}l itself stimuli and the appreciating with interest ltpoints out that the value ofKant aesthetics lies in its step ana sisoftheobjectappreciatedanditsmoderateattitudetothe complexityofthefoⅢ KEYWORDS~Appreciating,Uninterestedness,Purposiveness.Thefo朋 itself,Stimuli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 收稿日期:2006--05_16 ARcHITEcTuRAL THEoRY建筑理论 一 奈尔 ·里奇在 《反思建筑——文化理论读本》一书的引言中, 谈及现代思想家们的研究 “越界”进入建筑学领域,【“事实上在欧 洲思想界的漫长传统中,这种 “越界”几乎是一直存在的现象。自 从毕达哥拉斯试图以数的和谐的经验性规范解释音乐和造型艺术以 来,无论是有着神学背景的学究,还是迎来启蒙曙光的精英们,从 形式本身人手考察美的本质与属性,似已成一条美学思考的线索。 至康德 系统性地探讨审美原则时 ,相关的哲学与美学的理论基础已 是较为深厚的了。更有维特鲁威和阿尔伯蒂这两位伟大的建筑学 家,相隔 1000多年,分别从理论上探讨建筑形式乃至其他艺术的 美的规律 ,为思想界提供了有关建筑学的理论知识平台。从这种意 义上说,欧洲的思想界是幸运的。知识渊博的康德晚年通过 《判断 力批判》来建立新的美学体系时,能够得心应手地论及建筑学的基 本问题,应是得益于此。判断力批判这部巨著距实践理性批判只有 一 年之隔,作为其批判哲学的一部分,康德于 18世纪 8O年代开讲 入类学时就有所涉及,可以说他对于此问题已是经过长期的思考。 在康德看来,心灵有三种能力:认识能力、愉快和不愉快的情 感、欲求的能力。他在纯粹理性批判里探讨 入认识能力的先天原则 (合规律性),在实践理性批判里探讨了欲求能力的先天原则(终极 目 的),而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的先天原则(合 目的性),则是通过判断 力的批判来发现 。所谓判断力就是在普遍与特殊之间寻求关系的心 理功能 ,分为规定的判断力和反思的判断力。由于自然合目的性包 含审美表象和逻辑表象 ,与之相关的判断力也就分为通过鉴赏对形 式合 目的性作评判的能力,以及通过知识与理性对 自然实在的合 目 的性作评判的能力两种,前者指向审美的判断力批判 ,后者指向目 的论的判断力批判。判断力也就成为自然概念和自由概念之间的中 间环节。[2 事实上 ,与建筑相关的美学问题一般都涉及这两个方面。 康德在美学中虽没有系统地谈论建筑学的问题,但往往用建筑方面 的论述来说明其美学思想,因而其启示作用是在学科间产生的。 一 、 建筑审美活动的无利害性 在 《判断力批判》一书中,康德从鉴赏判断的质、量、目的关 系以及模态等四个方面人手来探寻美的本质 。而无利害性正是作为 审美判断的质的方面 ,即所谓 “第一个契机”被提出来的 。无利害 性是伦理学上的概念,最初由夏夫兹伯里针对功利主义而提出 ,他 认为人有种属于理性的内在器官,先天地具有观察、评判和考察形 式的能力,由此认识美而产生美感 ,无需经过功利 目的判断。康德 所说的无利害性 ,其实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心意状态,即在 判定某一客体是否美时 ,不关心客体存在与否对于主体是否重要, 而仅是在纯粹的观照里去判断它 ,看这单纯的事物的表象是否在心 灵内部夹杂着快感。无论客体的属性如何,即使是对于建筑这样具 有预先 目的规定 ,具有一定功能要求的事物 ,若要判定它是 否美, 也不能受到它的实际存在方面的影响 ,而 只应对其形式本身感兴 趣。他也正是以建筑为例展开对鉴赏判断的无利害性的说明。131 从他的关于宫殿、来到巴黎的易洛魁酋长以及离群索居者的茅 屋的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我们可以领会到这样几层含义,首先,对于宫殿这类王 公贵族的产物的鉴赏,不必去考虑其建造是否出于炫耀的 目的 ,也 不必去考虑其历史公正性。因为这样的判断以智识 为基础 ,对于客 体的否定乃是出于伦理方面的考虑。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时 代的变迁,宫殿的那些曾有可能引人反感的实存方面,对于眼下的 闩^ 舵c眦 Jo£胁呲 2∞&" 建筑学报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n建筑理论 ARCHITECTURAL THEORY 鉴赏来说巳经消失 ,只有其形式本身在起作用。我们现在对于故 宫、凡尔赛宫 、冬宫等的欣赏就是如此。这样看来,客体的美与客 体的实存方面是可以分别进行评判的。其次 ,鉴赏根本不可能在有 所欲求的状态下进行 ,易洛魁酋长就是由于欲望与嗜好的满足而混 淆了鉴赏的愉悦和快适的愉悦之间的区别 ,我们可以把他归入 “永 远只以享受为目的”而 “乐意免除一切判断”的那一类人中去。其 三,又涉及到建造动机的社会性问题 ,即纯粹出于个人的基本需要 还是纳入社会的价值体系中去。在康德看来,远离社会就可以最简 的舒适状态去建造。但是在鉴赏的判断下 ,无论宫殿还是茅屋,起 作用的并非是与社会价值相关的方面,仍然是直接引起观照中主体 的愉悦的方面 。总之 ,鉴赏的主体必须对客体的实存没有丝毫倾向 性 ,不能混夹有丝毫的利害在内,只有如此,才能对客体作出纯粹 的鉴赏判断,找到客体的美之所在。 二、合目的性与建筑的美 那么,到底是客体的哪个方面能够直接进入纯粹的观照中 ,而 引起主体的审美快感呢?通过对鉴赏判断所观察到的目的关系(即 鉴赏判断的第三个契机)讨论 ,康德指 出客体的 “无目的的合 目的 性”形式就是美的所在 ,主体的审美感正是由此而来。由于这个契 机最终指向美的本身,康德在此方面的分析是极为深入的。 合目的性是指一个概念从其客体来看的原因性。形式的合 目的 性则是一物与诸物的那种只有按照目的才有可能的性状的协和一 致。合目的性又分为主观合目的性和客观合目的性两种。形式的主 观合目的性不带有任何目的,有着美学表象,先于概念而存在,不 受任何现实性的限定 ,与先验的认识机能协合一起 ,能够使主体在 单纯形式的观照中直接感受到愉快,因而构成鉴赏判断的唯一根 据。客观合 目的性只有通过一个概念而被认识 ,包含外在和内在两 方面。客观外在的合 目的性即客体的有用性,缘于人对于它的用途 方面的规定。客观内在的合 目的性即客体的完善性 ,包合客体内在 可能性根据的内在 目的概念 ,亦即要求客体形式以一个能够指明这 客体应是何物的要领为前提。这个要领从质与量两个方面都要求客 体形式具有完善性。所谓质的完善性是指客体繁杂的形式能够与这 一 规定概念协调一致 ,而量的完善性是指客体在其种类上的完备 性,且在质的规定之后,看这客体是否具有质的规定所需的一切。 与纯粹的观照中的主观合目的性相对 ,客观合 目的性涉及客体的功 能、性质等客体形式根据,就是涉及到真与善的问题 。【 康德对于形式的合 目的性深层分析的意义在于 ,从根本上将有 违纯粹鉴赏判断的因素剥离开,也就使得观照中的形式表象纯粹起 来,成为审美判断的唯一根据 。对于 自然事物而言,虽然我们在很 多场合不能断言其目的规定 ,其形式的合 目的性也 只是 “似乎的”。 但是 ,由于人出于 自身的某种实际目的而对它产生某种要求时,进 而利用它时 ,客观的合目的性就开始显露出来 。如果我们对于一 自 然客体不存有目的概念,完善性就不可能被赋予它,对它才可能有 纯粹的鉴赏判断。对于人工制品而言,除去一些不以概念为前提的 艺术产品之外,绝大部分都有各自的目的概念并以这概念所指向的 完善性为前提。同时也并不能排斥这种附属于目的概念的客体存在 主观合 目的性的可能 。于是,以客体的完善性为线索 ,康德将客体 的美分为自由美与附庸美两种。所谓自由美是不以任何有关对象应 当为何物的概念(即完善性概念)为前提 ,自由地 自身使人所喜欢 , 建筑学报 2OO611 ARCHITECTURAL JOURNAL 自然客体如花朵、鸟类等、艺术品 中如希腊纹样、卷叶饰、无标题 音乐(甚至全部无词的音乐)等 ,它们的美都可以归入这种类型。而 附庸美则以对象应当为何物的概念即完善性为前提 ,从属于一个特 殊 目的的概念之下。康德将建筑的美归于附庸美之列。各类建筑 (康德列出教堂、宫殿、博物馆或花园小星)都以各 自的 目的概念为 前提 ,因而归于附庸美之列是不难理解的。b 虽然美有了自由与附庸之分,但是对它的鉴赏如果是纯粹的 , 就仍然需要不受目的概念约束的心意状态。对于建筑这样一种具有 功能要求及确定的内在 目的的对象而言,只有当判断者对这个目的 毫无概念 ,或在自己的判断中把这 目的抽取掉 ,才会有纯粹的鉴赏 判断,事实上,事物的客观合目的性也会给人以愉悦,不过这种愉 悦以某种概念为基础 ,是一种智性的愉悦。与感性的审美愉悦有着 本质的区别。康德对美的分析 ,旨在从主观(感性的愉悦与智性的 愉悦)与客观(纯粹的形式与概念的对象)两方面澄清美的本质 ,由于 他最终将美落在纯粹的形式上,而被认为有形式主义的倾向。其实 这里存在极大的误解,康德只是试图将形式的美 本身与形式的适用 和真实性区分开 ,在对待两者的态度上并没有任何偏倚。而且他也 注意到鉴赏与理性也即美与善一致的可能性 ,通过这种一致 ,美就 可以被用作善的意图的工具,这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寓教化于艺术之 中是相通的。事实上他对美与善的一致持肯定态度,赞赏审美的心 意状态与理性的思想境界相协调 。只是对美与善之间的关系有着清 醒的认识:“完善性并不通过美而有所收获,美也并不通过完善性 而有所收 获。”【。 这一论断清楚地表明了美与完善性之间的界限。在客体有着充 分的完善性 ,而其形式却不美的场合,尽管主体 由此而生充分的智 性的愉悦,但并不能以此来弥补或替代感性的不愉悦。同样,当客 体形式能够给主体以感性的愉悦,而其完善性却存在问题,那么主 体对它的否定只是就理性的方面而言的。对于建筑来说 ,可以推演 出如下的陈述:一座建筑的美并不因它的合用 ,符合其类型概念规 定而有所增益,也不因它的不合用 ,不符合其类型概念规定而不存 在。由于建筑的适应性使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类型概念的不确定性 (在康德所处的时代这种情况不常出现 ,也是他所始料不及的),在 建筑形式的美与它所初始依附的 目的概念之间,就应该相应地维持 一 定的适应性,而这就要求建筑形式本身要保持相当程度的独立 性。康德对于美与完善性之间关系的论述隐含了这样的可能性 ,尽 管他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由于虔敬派教徒的背景,康德对于建筑的态度还是趋于保守 的 ,似乎很强调其完善性的一面 。他说:人们可以把许多直观中直 接令人喜欢的东西装到一座建筑物上去,只要那不是一座教堂。I 】 对此可以作如下的理解:教堂作为一种宗教建筑,有着独特的合用 性及完满性的要求。从整体到细部形式都要与宗教崇拜这一规定的 概念相协调一致,直观中直接令人喜欢的东西是纯粹审美的,与规 定的概念无关 ,因而不能用到教堂这种完善性极强的建筑上去。康 德的这种看法引起争议。汤姆 ·莱蒂反驳说,纯粹审美的东西诸如 花、鸟、贝类的表征以及阿拉伯、希腊纹样等放到教堂上去有何不 可 ,而且早有先例,效果也不错。 这样的分歧其实是在艺术主 张这一层面上出现的 ,康德的看法表达了一种较为严格的艺术表现 服从主旨的原则,当然并不意味着要涵盖艺术表现的所有可能性。 而且在适当的量的范围内,一些灵活的、变通的作法也是可以接受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的 ,于是我们在许 多大教堂里可以看到多种多样的卷叶饰 、纹样 , 由花叶漩涡饰环绕的圆花窗。还有亚眠大教堂门上的树的枝干纹样 雕饰 ,引发罗丹的遐想。[91这类装饰可以看作是雕饰提供框架。叶 饰也以其既有一定规则性又有柔和轮廓的特点在人物雕刻与几何性 基底之间形成过渡,仅从视觉效果方面来看是起到积极的作用的。 三、关于合规则性 在 “对分析论第一章的总注释”时 ,康德探讨了形式的合规则 性问题。晚年的柏拉 图将形式美归结于抽象了几何图形上。康德的 看法则是根本不同的。他认为几何形状只是按照一定规则才有可能 的 ,而这规 则恰恰是某个确定的概念所决定的。因此对于几何的形 状的判断就不可能是无概念的合 目的性的,也就不可能是鉴赏判 断 。在一个几何形上比在一个不规则的图形上感到更多的愉悦 ,以 及在一个等边的平行四边形上比在一个歪斜的 ,仿佛畸形的四边形 上感到更多的愉悦 ,是由合规则性所引发的,仅凭普通知性即可 , 而不需要鉴赏力。【】 几何形式的实际应用中,其合规则性是与其有用性以及完善性 联系在一起的,例如一间墙壁成斜角交叉的房子 ,底面为斜角的园 地 ,由于对于对称性的侵害 ,而既不合用,也很难符合其内在合目 的性,它所引起的不悦也当然是在知性层面上的 。在这一点上可以 看出康德深受古典建筑原则的影响。事实上,早在希腊时代民间建 筑就不太讲对称性 ,特别是欧洲中世纪的城镇建筑 ,有很多不合规 则的地方,如房屋形状并非严格矩形 ,而在地形局促之处,房屋也 有尖仄的。至于其是否合用,是否违背了 目的性 ,主要由三个方面 来看 ,一是要看用途 以及完善性,也就是来 自预设概念方面的规 定 ,二是要看建筑空间形式偏离规则的程度,三是要看建筑空间形 式的尺度。这样就看出康德没有顾及后两个方面,而且即使是概念 规定这一方面 ,也没能澄清用途的性质。在这样的情势下做 出房屋 或花坛的形式的合 目的性在于对称性这样的判断,就难免有些片面 了 这样的判断也只是在正式庆典 、宗教仪式、宫廷社交活动(如 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宫的那种场面)之类的场合才可能是有效的。 尽管康德关于对称性的分析带有片面性 ,但在对称形式的合规 则性和想像力的自由这一对极化范畴的比照中,仍然显示出敏悦的 洞察力。他例举出游乐园、室内装饰以及各种情趣盎然的用具在这 类 “应当维护各种表象力的自由活动的地方”,就要尽可能地回避 “预示着强制的合规则性。”基于这样的理解,康德对英国浪漫主义 园林以及巴洛克风格家具的趣味是持肯定态度的。正是英国园林的 贴近 自然的线型 ,巴洛克风格室内装饰的光怪陆离,仿佛挣脱了一 切规则的强制,才使得想象力能够自由地活动。 康德关于合规则性与自由的概念 ,是与他关于形式的客观合 目 的性必与主观合 目的性概念联系在一起的。这样的演绎从逻辑上来 看没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问题在于他没有认识到规则本身的简明 与繁杂程度以及自然界 自由表象后面更为复杂而多样的规则性。一 个简单的矩形 、圆形或三角形 由于其规则的易于识别 ,想像力的 自 由活动是难以维持的。而随着几何图形的复杂程度的增加 ,特别是 各种螺旋曲线,其规则只有数学家才能有所体认。那么对于不能轻 易识别出其规则的一般的鉴赏者而言 ,对此类形式的鉴赏判断也就 可能是纯粹的,而这类形式事实上又有着合规 则性。康德前面提 到,属于 自由美的花朵其实有着作为植物受精器官的自然 目的 ,只 87 是不为一般的人所了解 ,因此对它的鉴赏判断就是纯粹的;那么, 同样被康德归于 自由美的贝类,不仅有着作为软体保护壳的自然目 的,其形式也符合螺旋曲线的规则。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合规则性与 审美判断对立起来。从史前期的螺线装饰品 ,希腊的涡卷饰,到后 来的螺旋楼梯 ,都是越来越合规则的东西 ,却并没有什么违反鉴赏 力的成份,相反都体现了人对于 自然美的理解与运用,在此方面, 英国学者库克在 《生命的曲线》一书中有十分精辟的分析。⋯】 四、形式本身和刺激因素 通过关于审美无利害性和形式合 目的性这两大基本命题的分 析,康德得出美在于纯粹形式这一结论。【】 主体感受的三种不同的 愉悦分别与快适 、美、善相对应。快适就是在感觉中使感官感到喜 欢的东西,也就是以刺激为条件的愉悦。鉴赏者在考察客体形式 时 ,要将形式本身与依附于形式的诸刺激因素区分开。然而人们往 往误以为刺激因素对审美的普通愉悦有贡献,而认定它们并不只是 美的必要的掺杂成份,而且本身就足以被称为美的。事实上,一个 客体由于它的形式本身而具有的那种美,是不可能凭借刺激来提高 的,不过,在刺激因素不干扰形式本身的美,且 当审美趣味微弱、 尚未精炼时,刺激因素是当怍异在而被宽容地接受下来。它们的作 用在于使得形式更精细些 ,更明确些 ,而且可以使表象生动 ,唤起 和保持着对于客体形式的注意。而如果我们只把刺激因素作为美的 评判根据 ,把注意力放在它们身上的话 ,就是本末倒置了。 康德通过对建筑 、装饰、色彩等方面的分析 ,进一步探讨了形 式本身与刺激因素之间的关 系。他说 :“在绘画 中、雕刻中,乃至 在一切造型艺术中,在建筑艺术、园林艺术中,就它们作为美的艺 术而言,素描都是根本性的东西,在素描中,并不是那通过感觉而 使人快乐的东西 ,而只是通过其形式而使人喜欢的东西 ,才构成了 鉴赏的一切素质的基础。,1【J 在西方印象派以前的绘画中,素描 作 为画面构图与造型的基础 ,属于形式本身 ,是不难理解的 ,虽然油 画作品最终是以色彩覆盖素描稿的 ,但是素描所确定下来的构图与 造型的结构关系,却构成画面的骨架,而所有斑澜的色彩、材质的 表现 、光影变幻都是以这骨架为内在根据的 。这就是康德把使轮廓 生辉的色彩归于魅力之列的原因。然而我们在此还是遇到了问题。 由于康德将形式美看作是先验的东西 ,先于一切概念而存在 ,不受 任何现实性基础的限定,所以在他的概念里,形式美只能在主体的 观照中直接被感受到 ,其普遍规则是不可想象的 。“素描”作为这 些艺术的本质所在,是构成鉴赏力的基础 ,那么它的好坏就成了不 可回避的问题。“素描”就需要有规 则作为评判的依据。自然的美 的普遍规则虽然无从描述 ,但是 自然可以通过天才(也就是天生的 内心素质 ,又是一种先验的东西)为艺术提供规则。康德如同魔术 师一样 ,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变出你想要的东西。 既然艺术规 则是可能的,我们就不难理解 ,在建筑以及庭园艺 术上的 “素描”实际是指各构成要素的符合形式美规律的组合,是 由必要的构成部分所组成的形式本身 ,与装饰是根本不同的。装饰 并非是内在地属于完整形式的必要构成因素,而 只是外在地作为增 添物使整体表象更生动,如 “油画的镶框或雕像的衣着,或是宫殿 周围的柱廊 。 ’就装饰本身来说 ,作为刺激因素,它之所以增加 愉悦,仍只是凭借其形式与所属整体形式的恰当关系。如果装饰本 身不是建立在美的形式中,而是依靠其它的刺激如质料的炫耀,或 柏cMEc圳 L∞u 札舶 ,’建筑学报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建筑理论 ARcHITEcTuRAL THEoRY 仅以画框的金边刺激来把画幅推荐给人们去赞赏 ,那就成为虚饰而 破坏真正的美 。康德对于形式本身和装饰之间关系的论述基本正 确 ,只是将 “宫殿周围的柱廊”看作是装饰似有不妥。如果建筑 已 然完整 ,柱廊似乎是附加上去把它看成装饰还是可以的。然而西方 古典建筑在很多的场合,柱廊已作为建筑的必要构成因素 ,特别是 柱列与其上的墙面平齐,柱廊下的墙面内退的情形 ,柱廊就不能看 成是装饰 ,如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上的总督宫、图书馆以及帕拉第奥 设计的许 多府邸。而佛罗伦萨西诺里广场上的兰齐拱廊,则构成了 兰齐府邸朝向广场的立面的全部 ,充当了建筑的形式本身。 五 结合兴趣的鉴赏 纯粹的鉴赏判断虽然不以利益兴趣为规定根据,但仍然间接地 和兴趣结合着。关于美的经验性的兴趣只存在于社会中。人为了社 会交往而需要有借以向别人传递自己的情感的东西,这类社交性的 东西与感性刺激相关联。在此可以看出康德的一种对应意图,即: 由于纯粹的形式可以和刺激因素结合起来,相应地除纯粹的鉴赏判 断之外,还有结合了兴趣的鉴赏判断。 感性刺激是表达人的社交需要的初始方法 ,起初有原始人的纹 身,以后则有样式不同的服饰 、用具等。而建筑上的细部装饰往往 表达着一定的等级概念,这也是作为社会的人所需要的。所以说 , 感性刺激在社会中具有重要性,并随着文化、阶层而结合了不 同的 兴趣。例如同是纹身,其颜色又随不同文化的偏好而有所不同,加 勒比人喜用橙黄色 ,而易洛魁人喜欢朱红 色。康德将感性刺激与社 交性联系起来,就得出结论说脱离社会而独处的人不需要装饰他的 茅屋也不需要装点 自己,也就是不需要任何感性刺激。在审美判断 的第一个契机的分析中,所谓舒适的茅屋足矣 ,何需华丽的宫殿, 也是同样道理。在 Ⅸ实用人类学》一书中,康德又指出装饰房屋并 不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看 ,而是为了给外人看 ,以显示自己的优越 性 。115]总之 ,这类对于美的经验性的兴趣在于事物的外在方面。不 过,它们并非注定要损害鉴赏力,只要是有所节制的 ,在一定的度 的范围内,就能与带有鉴赏的社交活动相适合。然而如何对经验性 的兴趣作出节制,依据什么来判定何者为适度 ,康德都没有作出说 明。事实上 ,节制的意识与判定适度的依据总是与善的概念相关 , 因此 ,可以说由理性导引着的经验性的兴趣才不会干扰鉴赏力。 另一方面,远离社会而独处的人是否彻底摈弃一切感性刺激的 东西 ,仍令人疑惑。首先这 个人身处社会时具有什么样的背景 ,其 鉴赏力与品味如何,是否具有建造的技艺,都是需要考虑的。其次 , 一 切感性刺激的东西 ,并非只是为了家庭以外的社会成员而存在 , 如果真是这样,就很难解释人们对属于私人空间如卧室、盥洗间等 进行装饰的原因 。一般而言 ,人即使远离社会,仍有可能将他所处 社会的部分文明带至他索居之处 ,他的建造活动不可避免地带上文 明的痕迹。如果他是具有相当程度的鉴赏力的,就不排除他进行带 有鉴赏的生活的可能:从建筑形式本身到经验性的兴趣,都会体现 出他的鉴赏力。魏晋南北朝时文人们离开尘世,隐居 山林 ,并非全 是居于茅屋之中,仍有人造出别业园林 ,聊以自娱 ,并有所寄托 。 所以,真正有鉴赏力的、有品味的人,能够凭借理性对经验性的兴 趣有所节制,并在诸多感性刺激因素中作出选择,除去运用于社交 场合之外 ,还可在个人的天地里有所追求 ,其个人生存空间的营造 与装点可以反映出其 自我完善的过程。 建筑学报 20D I1^ 开帆 n』R^L J(Y-JRNAL 除去对于美的鉴赏 ,经验性的兴趣之外,还有一种心意状态 , 它弃绝了利害性 ,不掺杂任何感性刺激及 目的,而仅对自然的美怀 有直接的喜爱之情,这就是与道德情感相关的智性的兴趣。智性的 兴趣是产生于纯粹的鉴赏判断之后的,既排除任何的利害关系,又 超越各种感性魅力之上 ,所以只有真正具有鉴赏力的人才能对自然 美产生智性的兴趣 。如此说来 ,鉴赏在任何场合都是先决性 的,由 于它可以引人在感官对象上无需感性魅力的刺激而感到自由的愉 悦 ,因此通过鉴赏活动 ,从感性魅力向智性的道德兴趣的过渡就成 为可能 。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对于 自然或艺术美的对象的鉴赏 可以引向一些以道德评判为基础的概念,如建筑或大树的庄严与雄 伟,田野的欢笑,甚至 色彩都可以激发出类似道德判断所引起的主 体心意如纯 洁、谦虚、温柔等。【 1关于康德推崇智性兴趣 ,贬抑 感性魅力(进而对大众趣味持批判态度)的思考还可参考Ⅸ实用人类 学》的 “论愉快或不愉快的感情”那部分内容。ll1 六、结语 康德深入分析了审美活动的诸多方面和不同层次。他纯粹的美 的概念与纯粹的鉴赏判断原理相一致。值得注意的是,他的美学思 想与他的先验哲学相对应。在他的先验哲学中,能够被认识的只是 事物的现象 ,而本体是无从认识的,只能被领悟 ;在他的美学 中, 美的本质与物本体类似,也是无法去认识 ,只能在观照中感受 。因 此人为地去为美的形式规定规则是不可能的。康德将利害性、合用 性 、完满性 、感性刺激乃至智性的兴趣一层层剥离,却没有再深人 探究它 ,这 固然令人遗憾。但在这方面他为后人留出思索的空间, 然而人们却将 目光放在 “美在于主观台目的性的形式”这一论点 上,以形式主义冠之 ,就不再顾及康德美学所留下的那个可供继续 求索的空间 ,更是令人遗憾。由于康德将美的本身从多重制约因素 中分解出来,艺术似乎也就有了独立存在的理由,正是这种美和艺 术的独立的可能性,被认为是构成后世唯美主义的哲学基础。 康德认为美在于主观合 目的性的形式 ,并非是推崇形式的空 洞,而仅仅是试图在人类复杂的感觉活动中找到美的本身所在。人 对客体的审美活动大致可分为纯粹的鉴赏判断和结合了兴趣的鉴赏 判断,而结合了兴趣的鉴赏判断是事实上的完全的鉴赏判断。对于 建筑学来说 ,康德的见解也是令人感兴趣的,他的这些见解言简意 骇,富于哲理。有的言谈简直像是出自杰出的道德准则严格的设计 师之 口。当然,康德对建筑艺术的理解受到所处时代的局限,在形 式合规则性、对称性以及感性刺激的社会属性等问题上的看法难免 片面,但在形式本身、装饰以及趣味性处理之间的关系上 ,康德持 一 种适中、灵活而又有所节制的态度,即使在今天 ,对于从事建筑 设计与理论研究的人来说仍然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l】Neil Leach(edit).Rethinking Architecture--a reader in cultural theory. Routledge,London and New York 1997,pxvii. 【2Ⅱ3Ⅱ4Ⅱ5Ⅱ6Ⅱ7ⅡlO]【12][i3Ⅱ14]【16】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杨祖陶校.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2:ll,l3,l4,39,55--67,78,202.论康德 <判断力批判) 的先验人类学架构,邓晓芒,同书,384. 【8】http://www.aesthetics-online.0rg/ideas/leddy.html 【9】罗丹.法国大教堂.啸声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280. 【11】特奥多 ‘安德烈 ·库克.生命的曲线.周秋麟,陈品健,戴聪腾译.长春:吉林 人民出版社,2000:395,396. 【15117】康德.实用人类学.邓晓芒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44,131—15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本文档为【康德论建筑艺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1461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9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0-09-30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