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古代城市选址中的生态安全意识

中国古代城市选址中的生态安全意识

举报
开通vip

中国古代城市选址中的生态安全意识 规 划 师 PLANNERS86 [摘 要]我国古代城市选址的安全因素包含着 两层涵义:自然环境(生态)安全因素和军事安 全因素。城市选址的生态安全,一般要从饮用 水源、区位及交通条件、气候和抵御自然灾害 的能力、发展前景乃至阴阳八卦等方面综合考 虑。城市发展水平最终取决于城市所在位置与 区域的自然生态演化进程与走向。 [关键词]古代城市选址;生态安全;城市发展 [文章编号]1006-0022(2004)10-0086-04 [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B Ancient Ecological...

中国古代城市选址中的生态安全意识
规 划 师 PLANNERS86 [摘 要]我国古代城市选址的安全因素包含着 两层涵义:自然环境(生态)安全因素和军事安 全因素。城市选址的生态安全,一般要从饮用 水源、区位及交通条件、气候和抵御自然灾害 的能力、发展前景乃至阴阳八卦等方面综合考 虑。城市发展水平最终取决于城市所在位置与 区域的自然生态演化进程与走向。 [关键词]古代城市选址;生态安全;城市发展 [文章编号]1006-0022(2004)10-0086-04 [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B Ancient Ecological Security Con- sciousness in City Site Selection/ Chao Runmin,Chao Feng [Abstract] The ancient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in city site selection is inclusive of the meanings in two aspects:natural environment(eco-environment) security factor and military security factor.Generally, the overall considerations should be made,while selecting the city sites,on the drinking water source,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transport conditions,cli- mate and the anti-disaster capacity,development prospect and, even on the Yin-Yang Eight Diagram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a city is finally determined by the city location and the natural ecology evolve- ment and its trend in the region. [Key words] Ancient city site selection,Ecological security,City development 中国古代城市选址中的生态安全意识 □ 曹润敏 1,曹 峰 2 (1.宁波大学 建筑技术与生态安全研究所,浙江 宁波 315211;2.宁波市宏宝工程监理公司,浙江 宁波 315000) 城市选址包括城市的地址、城市与周围 环境的位置等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它与自然环境及人文环 境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 不仅自身受到地形、气候、水文等环境因素 的制约,而且也逐渐形成有自身特点的环境。 生态安全:城市选址的自然基础 1.1安全及城市生态安全的概念 什么是安全?笔者认为作为深绿色环境 政治的研究者诺曼·迈尔斯的观点耐人寻味, 他认为,“正如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一样, 安全(更不用说和平)不仅仅是意味着没有战 争。当一个国家知道什么是不安全时,并不 能说他很容易地认识什么是安全,正如在完 整与恰当的意义上认识疾病,要比在完整与 恰当的意义上认识健康容易得多”①。 所谓城市生态安全,是指关系到全人类、 某一国家、地区或城市居民的生存安全的环 境容量(城市空气环境容量,城市土地、人 口、交通的环境容量,江河湖海的地面水环 境容量,大气臭氧层破坏的最大极限等)具备 最低值、战略性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 源、森林和草地资源、海洋资源、矿产资源 等)存量的最低人均占有量有保障、重大生态 灾害(如由于温室效应造成的滨海土地被淹 没、重大沙尘暴灾害、由于江河上游水土流 失严重造成的中下游洪涝灾害等)能够得到 抑制等一系列要素的总称。由水、土、大气、 森林、草地、海洋、生物组成的自然生态系 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当一 个国家、地区或城市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状 况能够维系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时,它的 生态就是安全的;反之,就不安全。 1.2选址的生态安全意识 中国古代城市选址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 几个方面:适中的地理位置,即择中原则;可 持续发展因素,即“度地卜食,体国经野”的 原则;自然景观及生态因素,即“国必依山 川”的原则;设险防卫的需要;水源及交通 问题,即往往选择水陆交通要冲建设城市。 “天时、地利、人和”是古代城市选址遵 从的自然哲学思想。古代城廓选址多强调因 地制宜,追求优越的自然地理位置,即“地 利”;善待自然、顺应自然、倡导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即“人和”;同时象天法地、象天立 宫、天人合一、人与天调等,即“天时”。归 根到底,城市选址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才 能实现环境安全。这里的安全一方面是指不 因建城活动影响环境自身的安全,另一方面 是指环境不会对未来城市带来自然灾害和安 全方面的威胁。经考察发现,古人在处理人 与自然关系上是一种“线性”和“一维性”的 关系。所谓“一维性”关系是指一般只考虑 人居环境如何依存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包括 地理(质)条件、水文条件、气候条件等,其 出发点是依托自然求得一个较为有利的栖息 环境。而现在由于人们对自然的过度干预,人 与自然的关系则变成了“非线性(复杂性)” 和“多维性”的关系,即现代人在考虑人居 环境的选址与建设时,不仅考虑顺应自然而 有利于自身生存的一面,同时更加关注如何 选择一个有利于发展,有足够资源包括能源 可供享用的区域,以及当地的地质条件是否 有利于城市的生态安全,是否有利于城市防 灾、防洪、防恐,是否有利于交通,是否有 洁净的水源等因素。总之,就是要多维度考 虑是否有利于人流、物流、能流、信息流及 生态位,而这些则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决不 再是一维线性的相互作用,是多维非线性的 相互作用。 古代城市选址的一些思想孕育着朴素的 自然哲学精神,强调人的安全、环境的安全, 1 2004年第10期 第20卷 87 其实是一种人本主义的思潮,同时也是现代 城市生态安全理念的萌芽。 风水理论:生态安全理念的萌芽 中国自古就有一种有关住宅、村镇及城 市等居住环境基址选择和规划设计的学说, 叫做“风水术”或“堪舆学”。它包括环境优 选学、建筑学、天文学、预测学、园林学等 学科内容。“风水术”所信仰和追求的“天人 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是现代和未 来生态学所追求的目标。但应用者不同的目 的,造成该理论在发展中掺杂了许多玄学的 成分和迷信的色彩,然而这并不能完全否认 风水理论的价值。此外,风水理论还是中国 传统宇宙观、自然观、环境观、审美观的一 种反映,它将自然生态环境、人为环境及景 观的视觉环境等做了统一的考虑,对传统住 宅、村镇、城市的选址及规划设计都产生了 一定的影响并发挥过正面的作用。可以认为, “风水”是中国古代早已形成的一种环境设计 理论和初级的环境科学。 自然生态优势:城市选址的安全 尺度 3.1依山傍水—“形胜”思想 我国城市选址的生态思想可概括为“依 山傍水”。山体是大地的骨架,也是人们生活 资源的天然库府;水域是万物生长的源泉,没 有水人就不能生存。依山傍水,可以为生存 提供便利的条件。因此,我国的城市大多是 在大山大河之间发展起来的。例如,六朝古 都南京(图1)濒临长江,四面环山,有虎踞 龙盘之势;兰州地处黄河上游,四周群山绵 亘,特别是天然屏障皋兰山横卧在城南,各 式各样的古建筑依山就势,陈陈相因;昆明 建在群山之中,而著名的滇池不仅为昆明增 添了美色,还是昆明的生命之湖。许多城市 处于江河的交合处,如武汉在长江与汉水汇 合处、上海在长江入海处、宁波处在“三江” 的交汇处,同时临水又凸显了城市的生态优 势。 秦都雍城北面、西北面高山环绕,东有 纸坊河,南面、西面有雍水河,城市周围土 肥水美,可见秦人对秦都周围自然环境的选 择独具匠心。先秦的“形胜”思想对后世影 响也很大,西汉建都长安,就是因为“秦,形 胜之国⋯⋯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 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史记·高祖本纪)②。 可见,“形胜”即山川形势优越足以胜人, 强调城市周围要有天然险阻作为屏障。这是 自先秦以来,从军事防卫需要出发所提出的 城市选址的基本思想之一。固然这一理念依 当时的初衷而言,大多从军事安全的角度出 发,但其中的生态因素也确实为古城的生态 安全筑起了一道屏障。这为我国后来的城市 选址中注重战略与生态安全并举的规划实 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渊源与典范。总之,城 市的选址是源自尊重自然、创造性地利用自 然的城市设计理念。 3.2因地制宜—实用环境思想 我国古代名著《管子·乘马篇》记载了 极其实用的环境思想:“凡立国都,非于大山 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 下毋近水,而沟防者。因天材,就地利,故 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这种思 想不仅提出城市选址的基本原则,而且强调 如何进行城市选址,它对今天研究城市生态 安全问题及进行城市选址仍具有重要的参考 价值。 3.3“象天法地”—规划思想 李约瑟在谈及中国建筑的精神时说:“再 没有其它地方表现得像中国人那样热心于体 现他们伟大的设想‘人不能离开自然’原则, 这个‘人’并不是社会上可以分割出来的人。 皇宫、庙宇等重大建筑物自不在话下,城乡 中不论集中的或散布于田庄中的住宅也都经 常出现对‘宇宙的图景’的感觉,以及作为 方向、节令、风向和星宿的象征主义”“中国 古代的这种建筑精神,在春秋战国时期突出 地表现为‘象天法地’‘象天立宫’的城市规 划思想”。 选址的交通条件 4.1自然生态的利用与制约 水运在古代不但具有方便、廉价和运量 大的优点,而且是一种人类对自然环境破坏 最小,对作为停泊点的城镇生态破坏最小的 运输方式,因而成为重要的交通路线,对城 址的选择影响很大,特别是桥位、码头、河 流的合流处,因为它们都是水运的起点与转 运点,也成为了城市的设置点。 把交通路线上的桥位和码头选作城址是 很普遍的。在陆路交通线穿过河流需要造桥 的地点,一般是把桥址选在河道较窄,河岸 与河床稳定,河水较浅处,在这里造桥不但 可以降低造价,而且桥的使用期也较长。例 如,伦敦就是选址于泰晤士河下游适合造桥 的地方。公元初,罗马人入侵伦敦后就在那 里修了一座跨河的木桥,将伦敦两岸连接起 来,使伦敦成为水陆交通要道和统治大不列 颠的中心。因为海上运输的货物往往通过入 海的河流转运到内陆,所以在靠近河口处建 立码头,进而被选作城址。那里不但便于海 上来的货物转由内河航道或陆路分散到各 处,同时也便于通过内河和陆路运输向入海 口汇集货物,再通过海船运到其它的地方。如 联邦德国的汉堡和英国的伦敦都属于这类城 市。 河流汇合点是水运交通的另一优越地 点。这里代表几个不同方向的交通路线,它 是货物的集散地。例如,我国长江上的重庆、 武汉就是嘉陵江、汉江与长江的汇合点,美 国的圣路易斯就是密西西比河与密苏里河的 汇合点,堪萨斯是堪萨斯河与密苏里河的汇 合点。 水运的起点也往往是城市选址的条件。 水运线溯源而上,遇到河道狭窄、河床过浅 或急流、险滩、瀑布、峡谷等天然障碍,船 舶无法继续航行,需将货物转换至其它运输 3 2 4 图1 南京城平面图 规 划 师 PLANNERS88 图3 永定河和北京城址 来源:吴庆洲.中国古代城市防洪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1995. 路线运输,那里同时也是货物的重要的集散 地和水、陆交通的要道。如密西西比河上游 的明尼阿波利斯与圣保罗双子城就是由于有 瀑布,船只无法继续航行,作为沿该河上行 的航运起点而出现的重要城市。我国四川的 宜宾也是沿长江上行的起航点城市。 当需要将水运货物从一条水运线转向另 一条水运线,而两条水运线又互不相连时,往 往在它们相距比较近而其它条件又适宜的地 方予以转运。该转运点就会成为重要城市的 城址地。莫斯科就位于两条河流上游彼此相 近的位置上,由转运而发展起来的。美国的 大城市芝加哥现在是铁路密集的枢纽,但在 铁路修筑前,它是五大湖水运与密西西比河 水运最便捷的转运点。 陆路交通上城市选址地有干旱地区的绿 洲、山地与平原交界地带的河谷地区等。陆 路交通穿过干旱地区,往往需要利用绿洲作 交通的支撑点。可以说,绿洲的出现需要交 通,交通也促进了绿洲城市的繁荣。在我国 新疆塔里木大沙漠南北交通沿线上出现了城 市,充分证明了这方面的关系。低洼地区易 于遭受洪水淹没,城市多选建在较高处。山 地与平原交界地带作为道路往往既可避免洪 水之害,又可避开山地的崎岖地形之苦。因 此,华北沿太行山山麓的大道是城市集中的 地带,现在铁路和公路已代替过去的驿道,但 其位置仍无大的变化。另外,在辽河下游,可 以看到代替驿道的沈阳—山海关、沈阳—大 连的两条铁路也选择在沿辽河下游的边缘的 高地上。城市也是集中在这两条交通线上,既 可避免因辽河泛滥造成的灾害,又可避免山 地崎岖造成的交通困难。 当河流两边山地地形限制交通时,陆上 道路多是沿河谷延伸,城市的发展也受其限 制,只好随着交通线而布点。如我国山西高 原中部沿汾河,从太原向西南行,不论是铁 路还是公路,都是沿汾河河谷建设,而城市 大体也按照相等距离一座座地沿交通线而 建。 4.2交通的生态廊道 交通道路是城镇群经济和社会赖以发展 的脉络。而交通道路景观通常具备三方面的 功能:交通功能、环境生态功能和景观形象 功能,景观道路中的“景观”不仅仅只是考 虑视觉的狭义景观,而是连带交通、环保、周 边土地开发建设、历史文脉、旅游资源等因 素的广义景观。因此,陆路交通和水路交通 所产生的生态廊道会给区域景观安全格局特 别是城市本身的生态安全带来重要影响。高 效的交通廊道联接建成区和作为生产或资源 基地的大型斑块,不仅会给城市乃至区域带 来良好的生态效益,而且可以形成一个理想 的景观格局,同时又能提供丰富的视觉空间。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提 出建设18条生态廊道,它们是钱塘江生态景 观廊道、运河生态景观带、绕城公路生态防 护圈、浙赣铁路生态防护林、沪杭甬铁路生 态防护林、杭长铁路生态防护林、320国道、 104国道、沪杭甬高速公路、杭金衢高速公 路及杭州城“三纵五横”主干道的8条绿化带。 杭州以风景秀丽闻名于世,每年吸引着 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然而,作为繁荣发 达的大都市,杭州也同样面临着空气污染、生 态破坏等问题。生态廊道的建设,将有利于 减缓杭州城市的热岛效应,大大减低噪音,改 善空气质量;绿地的增多能改善杭州“水泥 森林”的城市景观,提高城市品位。同时,由 于水质、空气质量的改善,本地的动植物也 有了自己的家,大大保护了城市生物的多样 性。以运河为例,今后,在运河两岸将各建 设50 m宽的绿化带,并且加强对运河的污水 处理,以加大对运河水质的改善力度,使已 经绝迹了的鱼虾等生物重新回到运河里;公 路、铁路旁的防护林则能起到吸纳污染物、释 放氧气、减低噪音的作用。估计到2010年, 将建成18条生态廊道,从而改善城市生态环 境,加强城市生态安全体系的建设,打造杭 州“国际花园城市”形象。 温州苍南城镇群体空间的西部,由国道 线、高速公路和铁路构成交通主轴线,东部 沿海开辟兼具交通和游览功能的滨海大道, 中部横贯以东西向的联系干路。由此形成的 “H”形交通廊道及其沿线绿带,穿越各主要 建成区和农田景观斑块,构建起北部组合城 区高效共生的景观生态网络。 实例分析 (1)丽江古城。丽江古城在选址方面有以 下几个优势:首先是水源供应—源于清溪 和黑龙潭的玉河水流量大而稳定,且甘洌洁 净,是理想的饮用水;在气候方面,古城所 在的丽江盆地属低纬高原,冬无严寒,夏无 酷暑,春秋相连,年均温度为12.6℃,特别 是冬季,古城中心四方街和土司府衙等地的 气温要比古城外高1℃~2℃。由于在丘塘关 泄水,丽江盆地怕旱不怕涝,古城北依金虹 山,西枕狮子山,东面和南面有千顷沃野。 (2)四川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北缘、 嘉陵江中游的阆中城(图2),已有2 300多 年的历史,历来为巴蜀重镇,这里土肥水美、 气候适宜、物产丰富。从古城中丰富的石器 时代遗物来看,早在5 000多年前就有先民 在这形成聚落点。 阆中城市选址、街道布局融山、水、城 为一体,体现了风水学理论中与自然和谐相 5 图2 四川阆中城址及其风水格局 来源:洪亮平.城市设计历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程出版 社,2002. 2004年第10期 第20卷 89 处追求安全聚居的意识,代表了中国古代居 住环境科学与艺术的历史真知,显示出浓郁 的传统文化色彩。阆中古城的风水格局及其 沿革,体现出我国古代有关居住环境构成、城 市及其它建筑选址、规划和设计的一体化传 统理论。地理环境的封闭性,使古城风貌得 到了保护。至今为止,阆中古城是按照古代 (特别是唐代)天文风水学理论营建而又保存 最为完好的一座城池。阆中古城的风水格局, 也使得阆中城即使在现代交通如此发达的今 天,其城市格局及自然景观,依然得到完整 保护,这不得不令世人瞩目。 (3)古三河地区。秦汉以前,三河指河内 (黄河以北的华北平原)、河东(今山西西南 部)和河南(黄河以南的华北平原)。考古研 究也证明古三河地区自然环境优越,是中国 最早的城市密集地区,其中夏代都城游历于 该地区的伊、洛、河、济一带,这表明该地 区自然条件良好,适于农业生产。 商代都城是历史上迁徙最为频繁的朝代 之一,向来有“前八后五”之说。“前八”是 指契至成汤的“先公”时代的八次迁徙,王 国维认为这“八迁”是:契至毫居蕃,一迁; 昭明居砥石,二迁;昭明又迁商,三迁;相 土东迁某山下,四迁;相土复归商丘,五迁; 殷侯(上甲微)迁于殷,六迁;殷侯复归商丘, 七迁;汤始居毫,八迁③。至于成汤立商后的 “先王”时代的五迁,史载不同,古本《竹书 纪年》记分别为“仲丁迁嚣,河旦甲迁相,祖 乙迁庇,南庚迁奄,盘庚迁殷”。如此频繁迁 都的原因在后人的研究中说法不一,归结起 来有避灾说和游牧游农说等,这些其实都反 映了当时人们寻求更好的自然环境以利于安 全生存的思想。 永定河有小黄河之称,北京历代城址不 临河,以避其害。历史上永定河河道有偏摆, 城址则向河道偏摆之相反方向转移。由图3 可见,历代城址均在河流弯曲处建城,原因 是城址若建在凹岸,则易受到洪水冲刷④,选 在凸岸,城址则可少受洪水冲击。关于北京 的选址定都问题,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既使 在今天当北京遇到生态安全问题时,也有人 从学术的角度提出北京迁都的问题⑤,对此问 题做一探讨将有利于人们从古都选址所遇到 的生态安全问题中汲取经验与教训。 结语 纵观城市的发展史,我国古代建城选址 一般都要考虑城市选址的安全因素。其中包 含着两层涵义:一是自然环境(生态)安全因 素,一般以中国古代的风水原理为依据;二 是军事安全因素,多以特殊的自然环境所构 成的地理位置为首要考虑因素。在古代,一 座城市,特别是作为一定区域内政治中心的 城市选址,一般要从饮用水源、原有基础、区 位及交通条件、生活供应、军事防御、气候 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发展余地乃至阴阳 八卦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就像今天的人们 常说的,要进行综合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的 论证。因此,从历史长远的观点来看,最终 决定城市发展水平的因素,不是一时一地的 时事政策,人文条件等,而是城市所在位置 与区域的自然生态演化进程与走向。 [注 释] ①见诺曼·迈尔斯著的《最终的安全—政治稳定的环境基 础》,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出版。 ②见赵立瀛,赵安启著的《简述先秦城市选址及规划思想》,发 表于《城市规划》1997年第5期。 ③见王玉德,张全明著的《中华五千年生态文化》,华中师范 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④转引自王国维著的《观堂集林·卷十二》。 ⑤见段天顺著的《略论北京永定河历史上的水患及其防治》,出 自于《北京史苑一》,北京出版社1983年出版。 [参考文献] [1]赵立瀛,赵安启.简述先秦城市选址及规划思想[J].城 市规划,1997,(5). [2]田银生.自然环境—中国古代城市选址的首要因素[J]. 城市规划汇刊,1999,(4). [3]凯文·林奇.城市形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4]曹 伟.生态社区新理念及其人居环境的探索[J].建筑 学报,2002,(9). [5]诺曼·迈尔斯.最终的安全—政治稳定的环境基础[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曹润敏,男,博士,宁波大学建筑技术与生态安全研究所所长。 曹 峰,男,现任职于宁波市宏宝工程监理公司。 [收稿日期]2003-07-1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125820)部分成果 6
本文档为【中国古代城市选址中的生态安全意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5754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12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0-09-26
浏览量: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