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举报
开通vip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秋節的由來與傳說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秋節的由來與傳說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襬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古早古早以前的中国,每年的春季及秋季,帝王们均会举行祭祀 典礼,【春祭日、秋祭月】,故有人云中秋节的起源应该是源自于秋季 的祭月仪式。中秋节除了是月神的生日外,也是广受民间信仰的土地公生日, 而十五正逢满月之时,中国人多以月圆象征团圆,所以许多外地的游子也都会趁着这天回家和家人团圆。中秋节的主角-月亮,是许多古老的传说的角色之一,而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及玉兔捣药等神话更是被广为流传。 ◆嫦娥奔月   在四千多年前,有穷国有个以暴力统治的国王-后羿,他为了能够长生不老,所以找来了长生不老之药,但他的妻子嫦娥为了不使有穷国的百姓们受到后羿长期的残暴统治,所以偷偷的吞下了这些药,没想到嫦娥竟然轻飘飘的飞了起来,渐渐的向月亮飞去,并住在广寒宫里,从此,嫦娥就被尊为月神,而因为奔月的这天正巧是八月十五日,所以后人就在每年的这天祭祀月神。 ◆吴刚伐桂   相传吴刚原本是个生活在凡间的樵夫,因为终日沈迷于成仙之道,所以荒废了正业,这件事被天帝知道了,天帝十分的生气,于是将他拘禁在月宫,并且告诉他『如果你砍倒了桂树,就赐给你法术』,于是吴刚不停的砍伐桂树,但因桂树会自动愈合,所以不论吴刚如何的努力,都没法将桂树砍倒。 ◆玉兔捣药   传说有三位神仙,化身为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狐狸及猴子都拿出了食物接济老人,但只有兔子没有,后来兔子告诉老人『你们吃我吧』,就往烈火中跳了进去,神仙们大受感动,于是将兔子送到了广寒宫成了玉兔,后来,玉兔就在广寒宫里和嫦娥相伴,并捣制长生不老药。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 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 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中秋的传说: 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远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下了九个多余的太阳,解救百姓于水火这中。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的妻子,叫嫦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扔下妻子,只好将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不料,此事被后羿的门客蓬蒙看见,蓬蒙等后羿外出后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当机立断,取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后,身体立刻飞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来后,侍女们哭诉了一切。悲痛欲绝的后异,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她惊奇地发现,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圆,特别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忙命人摆上香案,放上嫦娥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肖息后,纷纷在月下摆上香案,向善良的嫦九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ht 中秋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来源已久,可能在原始时期就已经有了。古代民族在中秋节前后举行丰祭,同时也祭祀月神,有文字记载中秋之事亦有二千多年。到唐代记载更多,后来加上吃月饼杀鞑子的传说,中秋节成为有民族意识的节日。明清以来成为一年中三大节日之一,现今成为国定假日。 (一)赏月:     中秋节的月亮是特别的皎洁、明亮与圆满,具有象征性的意义。更有许多人想看月亮里的玉兔和吴刚伐木。 (二)吃月饼: 吃月饼的习俗有文字记载是始于明代,传说把节庆的食品神奇化,并赋予爱国的意义。 中秋应景的品是「月饼」,与端午节吃粽子一样。月饼是纪念反抗异族的统治。 (三)团圆:     大家吃月饼、赏月、酬谢小区之 ─土地公等习俗,都在祈求人生圆满光辉,家庭团圆幸福,小区平安,表现出月圆人亦圆的理想。 有关中秋节来源的故事有以下几则: (一)嫦娥奔月     据说远在四千多年前,有穷国的国王后羿,勇武善射,但生性暴戾,不体恤民间疾苦,弄得民不聊生。后羿想长生不老,从昆仑山找来长生之药,准备择日吞药,此事为嫦娥得知,为体恤子民,免售后羿长期残暴统治,乃先将此药吃下,突然身轻如燕,飘飘然向月宫腾空飞去,后羿发现,以箭射嫦娥,嫦娥以进入广寒宫,成了月神,称为「明月之神」或「太阴娘娘。」 (二)月神生日   八月十五日是月神的生日。月神是女性神,相传为日神的配偶神。我国以嫦娥为月神,代表美丽、善良以及一切足以代表女性优美的性格。中秋节为月神生日,台湾并没有专祀月神的庙,都配祀在太阳公庙里。台北市内湖太阳公庙,八月十五日信徒们前往祭拜月神,一般民众:有在户外院内设香案供鲜花、水果、月饼、焚香烧金,放炮祭月,全家人在团圆的气氛中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就是所谓的「拜月」。 (三)土地公生日       八月十五日除了月神生日外,也是土地公生日,土地公庙要演戏酬神,农夫们在田里插「土地公拐杖」,用竹子一根,上端绑以金纸,这种竹杖是给土地公走路时作拐杖用,并祈求明年会存更好的收成。 (四)推翻元朝       相传,元末,中原汉民不甘受其统治,爱国之士纷纷抗元,朱洪武的军师刘伯温要属下扮道士到各县卖符,并称:今年天将降灾,要避灾者可于八月十五日悬挂日月旗,旗将藏于大月饼中。到了这天,各地民众都切大月饼,将其中所藏的旗都挂起来,元人看了大吃一惊,朱洪武就一击成功,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后来,这种日月旗就是「明」旗。另外类似的传说是月饼内藏一条纸,内写「八月十五夜杀鞑子」,大家切月饼时看到这一张纸,大家一起把鞑子杀了,元朝就推翻了。 tp://w中秋节的习俗 1. 祭月(拜月娘)、赏月: 祭月早在秦汉以前就有了,当时主要在宫廷内进行。后来历代的帝王都沿袭这个仪式,每逢中秋节,必举行隆重的祭月仪式,现存北京的月坛,便是专门用于皇帝祭月的场所。八月十五相传是太阴娘娘月神的诞辰。在当天晚上,都会在屋外庭院摆设香案,案上放置香炉、烛台,燃烛焚香,用柚子、西瓜、月饼来敬奉月神,并且由妇女儿童负责祭拜男子不是后拜,就是不拜)祭拜结束后,一起喝「团圆酒」,吃「赏月饭」,尝「团圆饼(即月饼)」。而这天回娘家探亲的妇女,必须返回婆家团圆,民间有「宁留女一秋,不许过中秋」的俗谚,就反映了这个习俗。 祭月的习俗之所以在唐代以后迅速流行于民间,与唐明皇游月宫的传说有很密切的关系。《唐逸史》记载:鄂州人罗公远,俟候唐明皇在中秋夜赏月。看着唐玄宗目不转睛的一直望着明月,便邀请玄宗去游月宫。他取出一根拐子向着空中掷去,突然化为一条银色的大桥,他请玄宗一同上了大桥,差不多走了数十里远,觉得精光夺目,寒气逼人,才发现到达一座大宫殿前。罗公远说:这就是月宫了!玄宗见到有数百个仙女穿着素练宽衣,在广大的宫廷中跳舞,歌声嘹亮,音韵非常优美,便问说:「这是什么曲子?」罗公远回答说:「就叫霓裳羽衣曲」。玄宗牢牢记住那曲子的声调,回到宫中,立即命人依照他所记的声调,编成了一支「霓裳羽衣曲」。 赏月之俗由来已久,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晋代就有了,到唐宋时才开始盛行。唐代许多诗人寄情于明月,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咏月诗;宋代亦不遑多让,最为世人所传颂的无非是苏东坡所写的「水调歌头」了: 现今虽然因为航天员登上月球,神话传说已经破灭,很少人家会再拜月娘了。大家反而都趁着天清气爽的时候,到野外踏青,欣赏明月,男女老幼,结伴出游了。   2. 吃月饼、柚子: 月饼的演进历史可以从周代算起,到了汉代已有蒸饼、胡饼、汤饼等点心;到宋代已经有月饼的记载,但是月饼成为正式的应节食品,则始于明代,当时人们已经有用月饼相互馈赠的习俗了。民间传说月饼的起源是来自于元末明初的抗元故事: 蒙古人统治中国后,实行残酷的民族压迫。为了防止汉人联合起来反抗,凡是汉人百姓家所有的金属器具一律没收,十个家庭只准合用一把菜刀,而且还派驻一个蒙古的爪牙负责监视汉人的一举一动,胡做非为,鱼肉百姓,汉人十分痛恨他们,称他们为「家鞑子」。元朝末年,全国各地闹饥荒,人民颠沛流离失所,于是便有许多有志之世起义,推翻蒙古的统治。有一年中秋节,泰州的张士诚暗中串联,把写有「杀鞑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纸条藏在圆饼里,送到各户人家,约定中秋节起义。到了中秋节那天,大家一起动手,杀死了「家鞑子」,揭开了起义的序幕,终于推翻了元朝的统治。人们为了纪念这次的起义,每逢中秋节就制作月饼,互相馈赠,相沿成袭。 在我国,由于各地月饼用料、调味、形状等的差别的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的品种,诸如京式、苏式、广式等。饼馅更是种类繁多,甜、咸、荤、素各有特色,而且色香味俱佳。尽管地区风格各异,但不外提浆、酥皮、硬皮三大类:1. 提浆月饼,又名浆皮月饼。熬糖浆调入面团做月饼皮,包咸肉、甜肉、火腿、枣泥、豆沙、莲茸等,饼面印各色花纹,广式月饼即此类。2. 酥皮月饼,将面粉、饴糖、猪油用热水搅拌做皮、有百果、豆沙、火腿等馅,苏式月饼属此类。3. 硬皮月饼,用白糖、饴糖、香油加上小苏打和面做皮,冰糖、白糖、香油、桂花、瓜子仁、核桃仁等搅拌为馅,北京自来红即是。现在,月饼依然是群众最喜爱的节日食品,而且质量更高,花色品种更加丰富多采。 柚子是台湾中秋的名产。俗信以为吃柚子可以使眼睛明亮;女孩用柚皮擦脸,可以使皮肤细润。而柚子的「柚」和庇佑的「佑」同音,更使人喜欢它,大家都希望用它来祭拜,可以得到神明的庇佑。   ww中秋节的活动               [起源][意义][传说][活动] 一、拜月 拜月、祭土地为中秋的祭祀活动,古人以为月亮属阴,为女性象征,所以称太阴祭,古谚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妇人拜月,祈求月神福佑全家团圆吉祥。至于祭土地神,则具有劝农的功能。 二、走月亮 走月亮—中秋夜晚,秋高气爽,又明月当空,大家喜欢到郊外走走,散步赏月,尽兴而归,故俗称「踏月」或「走月亮」。 三、偷瓜菜 偷瓜菜—又称摸秋或偷秋,这是未婚男女在中秋夜玩的游戏。在中秋月,趁着月色皎洁,到田野去偷摘别人家菜圃的瓜果蔬菜,看摘的多寡好坏,来测定偷瓜菜者的天资好、坏和健康、运气如何。如果未婚少女偷得葱或青菜,表示她们快找到如意郎君了。所以讶语:「偷得葱,嫁好尪(丈夫);偷得菜,嫁好婿。」 四、吃月饼 月饼也叫「团圆饼」,中秋节吃月饼,有以圆圆的月饼来象征团圆之意,天上的月亮也是圆的、月饼也是圆的,亲人怎可不团圆共贺佳节呢?所以在外地谋生的人,总要赶回家过中秋节,吃团圆饼;如果有人未归,也要把他的一份月饼留着,等他回来过年时吃。 .dajiyuan.com) 中秋节诗词选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凈,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台湾民谣: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 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 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1] [2] [3] [4]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 一、传说故事(说明性故事)         有关春节的传说是延续除夕的故事而来,总共有两种说法:      (一)人们为了庆祝没有被可怕的年兽吃掉,所以大年初一的早上逢人便说「恭喜!恭喜!」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待一夜,我一定把"年"兽赶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但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的家,门上贴着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了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兽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起拥向老婆婆的家,只见婆婆的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上新衣戴上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门口贴上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二)人们为了庆祝没有被坏心的灯猴陷害,差一点遭到玉皇大帝下令要四海龙王淹死人们,后来还多亏观世音菩萨去玉皇大帝说明,才免除人类的一场浩劫,所以等大年初一时,人们见面都要互道「恭喜!」祝贺自己和亲朋好友能够逃过一劫。 二、相关习俗         旧俗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为春节,到民国以后才改为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到初五称为「新春」或「新正」,是民间重要的节庆。所以每天有不同的习俗,现在说明如下: (一)初一    1.拜年:亲友互相往返拜年,互道恭喜,祝福对方来年事事顺利、身体健康。             2.穿新衣:新衣代表万象更新,尤其是小朋友对新年的期待,有一套自己喜欢的衣物,从帽子、衣服到鞋子全是新的,是多么另人兴奋的一件事。              3.行春:新年第一次出门,通常会到庙里祈福,祈求新的一年事事顺利。尤期会注意出门时的方位,先往东走走会大吉大利,就鲜少有人会往南走的。              4.开门、关门看吉时:开门、关门本是件稀松平常的事,但是在初一这天就显得隆重,因为农民历上都有注明几时开门、关门是大吉,所以大家宁可按照时间讨个吉利。              5.禁忌多:新年期间凡是认为不够吉利的事,都被列为禁忌之列,如:不能口出秽言、不能骂人、不能倒垃圾清秽物、不能用刀剪、不能白天睡觉、不能煎粿等。              6.早餐吃素:这是以前农业社会,一般吃荤家庭唯一一定吃素的一餐,是祖先们怜惜万物的仁爱之心,现代的想法认为初一吃素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前一晚的年菜太油腻,清肠胃也有益健康。 (二)初二              1.做 牙:一般从商者拜土地公,而没从商也会拜,大多都用牲礼祭拜, 现代也逐渐改为以鲜花水果祭拜,因为家里还有许多肉类没吃完呢!而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生日(见附注一),就多用牲礼祭拜。              2.公妈(祖先)开荤:早上要拜祖先,而且是准备牲礼和菜碗,丰盛的一 餐请祖先品尝。              3.回娘家:原来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是十一(请子婿)或十二(女儿回娘家),但不知何时开始改为初二,或许因工商业社会新年假期短(只有五天),所比选择这一天比较适当。旧时女儿回娘家的目的是父母探询女儿在婆家的情形,是否孝顺公婆?勤俭持家和勉励女婿在新的一年更加努力。 (三)初三             1.睡到饱:因为从除夕到初二都劳累,所以今天可以好好调息一番,晚起一下。              2.早上床:因为初三老鼠娶亲,机于爱护动物,成全老鼠的好事早早上床睡觉。 (四)初四--接财神             自从十二月廿四日送走注在人家的诸神以后,今天诸神返回人间述职,当然要早一点接神,表示勤劳好兆头,如果太晚接神,财神都被接走,新的一年如何有财气呢? (五)初五              1.隔开:意即春节假期到今天结束,一切恢复正常,撤去供神的的春饭和年粿,清除屋内的秽物。而现工商业社会的年假也到初五开始上班。              2.开工:一班公司行号大都选这天开工(除非初五在黄历上实在不宜开工,才另择日期)但都只是举行祭拜仪式,召告一下,让多日为动 机器运转的一下,检查一切正常,然后老板发个「开工红包」,让所有员工讨个吉利后即回家,明天正式上班。其实这个仪式就是「收心操」不是吗? 三、相关语言教材 (一)语词 1.​ 生仁(花生外面裹粉糖油炸而成) 2.​ 糕仔粒(小块圆形的糕仔) 3.​ 冬瓜糖 4.​ 糖仔(糖果) 5.​ 红枣 6.​ 新裳(新衣) 7.​ 新裤 8.​ 鞋仔 9.​ 新正 10.​ 红包(压年钱) 11.​ 年糕(甜粿) 12.​ 菜头(萝卜)粿 (二)语句 1.​ 新年的头一天,全家去拜拜。 2.​ 小孩爱过年,穿新裳、新鞋仔拿红包。 3.​ 过年家里有很多糖仔、生仁、糕仔粒和冬瓜糖。 4.​ 过年透早都爱用红枣,泡茶敬神。 5.​ 过年时看到人都爱讲「恭喜发财」。 6.​ 甜(年)糕甜甜,发糕发财,菜头粿好彩头 。 7.​ 行春(到户外走走) 8.​ 大家恭喜,大发财。 9.​ 恭喜发财,好事年年来。 10.​ 食甜甜好过年,食甜生意好。 11.​ 食枣年年好,吃豆吃到老。 12.​ 咸的包金,甜的包银。(指包仔粿) (三)歌谣:好过年 初一早   初二早 初三困到饱 初四接神 初五隔开   初六是挹肥 初七七完   初八完全 初九天公生  初十有食实 十一请子婿 十二查某子转来食泔糜仔配挂(芥)菜 十三关老爷生 十四搭灯棚 十五上元暝 十六相公生 屏幕最佳分辨率为800*600以上,本网站需要FLASH PLAYER拨放。  
本文档为【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1167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71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0-09-20
浏览量: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