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三章:太阳病(2)

第三章:太阳病(2)

举报
开通vip

第三章:太阳病(2)null第三节 结胸疑似证第三节 结胸疑似证太阳少阳并病与热入血室(142~145) 柴胡桂枝汤证(146)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147) 阳微结证(148)一、太阳少阳并病与热入血室(142~145)一、太阳少阳并病与热入血室(142~145)1.太阳与少阳并病证治(142) [原文]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不止,当刺期门。(142) [词解] (1)大椎第一间:即大椎穴,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之间,属督脉。 (2)肺俞:在第三胸椎下...

第三章:太阳病(2)
null第三节 结胸疑似证第三节 结胸疑似证太阳少阳并病与热入血室(142~145) 柴胡桂枝汤证(146)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147) 阳微结证(148)一、太阳少阳并病与热入血室(142~145)一、太阳少阳并病与热入血室(142~145)1.太阳与少阳并病证治(142) [原文]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不止,当刺期门。(142) [词解] (1)大椎第一间:即大椎穴,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之间,属督脉。 (2)肺俞:在第三胸椎下旁开一寸五分,属足太阳经。 (3)肝俞:在第九胸椎下旁开一寸五分,属足太阳经。 (4)期门:在乳中线上,乳头下二肋,当第六肋间隙取之,是肝之募穴。null[释义] (1)太阳与少阳并病病因病机 表病传里,邪热内扰。 (2)主症 头痛、项强、昏眩,或时如结胸、胃脘胀满等证。 (3)治疗 ①针刺大椎、肺俞、肝俞等穴—解表祛邪 ②不可发汗—发汗虽可使表邪解,但辛温之剂必增重内热,热扰神明,引起谵语,脉弦等变证。 ③误汗后谵语不解者,刺期门—以泄血热。2.热入血室(143,144,145)2.热入血室(143,144,145)[原文]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143)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144)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145) [词解] (1)血室:一指子宫,《类经附冀》:“医家以冲任脉盛于此,则月事以时下,故名曰血室。”二指肝脏,《伤寒来苏集》:“血室,肝也,肝为藏血之脏,故名曰血室。” (2)上二焦:指上焦和中焦。null[释义] (1)热入血室 妇女在月经期间患外感病。 (2)病因病机 经水适来,血室空虚,外邪易乘虚而犯,并内扰神明。 (3)证候 ①主症:月经期间发热恶寒或往来寒热,头痛。 ②次症:胸胁苦满,神志症状如谵语等。 (4)治疗 ①轻微的不需要治疗,阴阳自和可自愈。(如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 ②稍重的针刺期门以泄血热。 ③重的服用小柴胡汤清解血热。 热入血室医案热入血室医案 张××,女,32岁,患病已经46天。初病头痛,发热恶寒,体温39°7C,经治疗无效。 患者发病恰逢经期,经行2天即止,此后症状以烦躁为甚,神情呆滞,意识模糊,至夜则胡言乱语。如此住院9天不效,体温波动在38°C以下。 诊患者精神不爽,表情呆滞,不识亲人,不知所苦,拒绝诊病,动作重复不自止。至夜则妄言妄见,出现异人怪物。经反复询问,始知其头感昏蒙,身沉乏力,胃脘痞满,食欲不振,腹部按之有不适感,舌苔白厚,舌边有瘀点,脉沉弦涩。据其脉证,当为热入血室证。遂投小柴胡汤加丹皮一剂,柴胡12克 半夏10克 党参10克 黄芩10 克 甘草6克 丹皮10克 生姜10克,水煎服。服药当夜未妄言妄见,第二天月经复来,色黑,有血块。精神好转,胃脘痞满消失,食欲增加,体温37.5°C以下。又予3剂,诸症消失,体温正常。因患者略感健忘,脉沉细,舌质有瘀斑,考虑为下焦素有瘀血所致,故以桂枝茯苓丸该改为汤剂,予2剂善后。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1年第1期)二、柴胡桂枝汤证(146)二、柴胡桂枝汤证(146)[原文]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146) [词解] (1)心下支结:感觉心下有物支撑结聚之意。 null [释义] 提要:少阳兼表证证治。 (1)病因病机 太阳病日久不解,表病传里,邪入少阳,经气不利。 (2)主症 太阳表证: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 少阳证候:微呕,心下支结 (3)治疗 和解少阳、兼以表散 (4)方药 柴胡桂枝汤 桂枝一两半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炙甘草一两 半夏二合半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 生姜一两半 柴胡四两 本方为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各取半量而成,为双解两阳之轻剂。 三、柴胡桂枝干姜汤证(147)三、柴胡桂枝干姜汤证(147)[原文]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147)null[释义] 提要:少阳兼水饮证 (1)病因病机 表证已罢,邪入少阳,枢机不利,水饮内停。 (2)主症 往来寒热、心烦——邪正交争,少阳之邪内扰。 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枢机不利,三焦决渎功能失常,水饮内停(水饮尚未犯胃,故不呕)。null(3)治疗 和解少阳、温化水饮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 干姜二两 瓜蒌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 炙甘草二两 柴胡、黄芩和解少阳之邪;瓜蒌根、牡蛎并用,逐饮散结;桂枝、干姜、炙甘草合用,振奋中阳,温化寒饮。 柴胡桂枝干姜汤医案—腹胀柴胡桂枝干姜汤医案—腹胀 刘××,男,35岁。患肝炎住某传染病医院,突出的症状是腹胀殊甚,尤以午后为重,坐卧不安,无法可解。遂延余会诊。 切其脉弦缓而软,视其舌苔淡嫩而苔白滑。问其大便情况,则每日两三行,溏薄而不成形,小便反少,且有口渴之证。 辨证:肝病及脾,中气虚寒,故大便虽溏,而腹反胀满。此病单纯治肝、脾则无效。 治法:疏利肝胆,兼温脾寒。 处方:柴胡10克 黄芩6克 炙甘草6克 桂枝6克 干姜6克 花粉12克 牡蛎12克 连服5剂而腹胀痊愈,大便亦转正常,后用调肝和胃之药善后。 (《伤寒论十四讲》)四、阳微结证四、阳微结证[原文]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阳微结脉证) 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阳微结与纯阴结的鉴别) 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阳微结的治疗)(148)null[词解] (1)阳微结:较轻的少阳兼里实证,用小柴胡汤治疗。 (2)纯阴结:阴寒内结而没有兼夹证。null[释义] (1)病因病机 少阳兼阳明,枢机不利,燥热内结。 (2)证候 微恶寒(发热)—表证尚在 手足冷—阳郁于里,不能达于四肢。 心下满、口不欲食—枢机不运,胃气不和 大便硬—邪结胸胁,津液不下,胃气失和 脉细、沉、紧—阳郁于里,气血流行不畅,脉道不利 (3)阳微结与纯阴结的鉴别null(3)阳微结与纯阴结的鉴别 阳微结有微恶寒、手足冷、脉细、沉、紧等症,故需要与纯阴结相鉴别。 阳微结 :既有表,复有里证; 头汗出; 纯阴结 :无表证,悉入在里; 无汗或全身汗出; (少阴里虚寒) (4)治疗 ①阳微结(较轻的少阳兼里实证):用小柴胡汤治疗:(机理参考230条:“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 ②较重的和重的用柴胡加芒硝汤及大柴胡汤治疗(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和解少阳,通下里实。 第四节 痞证证治第四节 痞证证治本节共有条文10条 五泻心汤证、十枣汤证 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旋覆代赭汤证、桂枝甘草人参汤证、瓜蒂散证一、痞证的病因病机一、痞证的病因病机[原文] 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151) [词解] (1)紧反入里:以脉象言病机,紧指表邪,误下后表邪入里。 (2)痞:气机窒塞不通,亦指证候名,即痞证。 (3)按之自濡:濡,柔软;痞证的特点是按之柔软,痞满以自觉症状为主。null[释义] 提要:痞证的成因及证候特点。 (1)病因病机 误下后脾胃受损,表邪内陷,气机壅滞,寒热错杂。 (2)证候特点 按之自濡。 系由气机痞塞所致,无食积、瘀血、痰饮等有形实邪,故按之柔软。 (3)痞证的形成不一定误下。二、大黄黄连泻心汤证与附子泻心汤证(154,155)二、大黄黄连泻心汤证与附子泻心汤证(154,155)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热痞) [原文]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154) [词解] (1)心下痞:胃脘部有痞塞胀满不适感。 null[释义] (1)病因病机 热邪阻于心下,气机痞塞。 (2)证候 主症:心下痞,按之濡。 主脉:关上浮(寸浮)—表示邪气的部位偏上。 兼证(以方测证):口渴、心烦、舌红、苔黄 (3)治法 泻热消痞 (4)方药 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大黄苦寒泻热和胃开结 黄连苦寒清心胃之火 (5)煎服法 开水浸泡片刻即饮 取其气,薄其味。清上部无形之热邪,而不是泻下里实。 2.附子泻心汤证2.附子泻心汤证[原文]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155) [释义] (1)病因病机 热邪痞塞于心下而兼有表阳虚。 (2)证候 主症:心下痞 兼症:恶寒、汗出。 (3)治法 泻热消痞,扶阳固表。 (4)方药 附子泻心汤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附子泻心汤医案附子泻心汤医案 高××,女,53岁,患慢性结肠炎10余年,曾服用理中汤、参苓白术散、藿香正气散、麻子仁丸、逍遥散等药均未获效。 现症状:胁痛、腹痛、腹胀、左胁下及结肠部位尚有压痛,空腹时左下腹可触及粪块,大便干结而少,5天一次,心中烘灼,形寒肢冷。舌苔白腻而舌红,脉滑数而两尺沉细。此属寒积于下,热积于上,寒热互结于阳明。 方用附子泻心汤加味治之,3剂后胃中灼热减轻,又进3剂,泻下如败卵之臭,诸证好转。后以四君子汤、逍遥散调治,大便恢复正常。 (《张仲景药法研究》)三、半夏泻心汤证、生姜泻心汤证与甘草泻心汤证(149,157,158)三、半夏泻心汤证、生姜泻心汤证与甘草泻心汤证(149,157,158)1.半夏泻心汤证 [原文]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 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null[词解] (1)蒸蒸而振:蒸蒸,形容正气由内而外,故发热;振:振动,即战汗。此句指病人发热而战汗,并随着发热汗出而病解。(可参考101条,小柴胡汤病愈机理) (2)不中:河南方言,即不宜再用。 [释义] 提要:柴胡汤证误下后的三种变证 (1)少阳误下后的三种转归 少阳病(呕而发热)→和法为正治法 ↓ 误 下 ↓ ↓ ↓ 柴胡证仍在 少阳邪热内陷 损伤脾胃之气 ↓ ↓ ↓ 小柴胡汤 邪热与水结于胸膈 升降失常气机痞塞寒热错杂 ↓ ↓ ↓ 战汗而解 结胸证 痞 证 (心下满而硬痛) (但满而不痛) ↓ ↓ 大陷胸汤 半夏泻心汤(2)小柴胡汤证、大结胸证、半夏泻心汤证鉴别(2)小柴胡汤证、大结胸证、半夏泻心汤证鉴别(3)证候特点(3)证候特点痞、呕、便 (4)治法 和中降逆消痞 (5)方药 半夏泻心汤 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炙,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null半夏 }辛温散寒,降逆和胃 干姜 }辛开苦降 黄芩 }苦寒泻热消痞 }寒温并用 黄连 消补兼施 人参 甘草 }甘温补益脾胃,助其运化 大枣 半夏泻心汤病案半夏泻心汤病案 张××,男,36岁。素有酒癖,因病心下痞闷,时发呕吐,大便不成形,日三四行,多方治疗,不见疗效。 脉弦滑,舌苔白。此证为湿伤脾,升降失调,痰从中生。痰饮逆胃则呕吐;脾虚气陷则大便不调;中气不和,气机不利,故心下痞。拟方:半夏12克 干姜6克 黄芩6克 黄连6克 党参9克 炙甘草9克 大枣7枚,服1剂,大便泻出白色粘液甚多,呕吐遂减十分之七;再服1剂,而痞、利俱减,又服两剂,则病痊愈。 (《伤寒论通俗讲话》)2.生姜泻心汤证2.生姜泻心汤证[原文]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157) [词解] (1)干噫食臭:噫同嗳(ài),嗳气之义;干噫食臭,即嗳气中有食物的馊腐味。 (2)腹中雷鸣:形容腹中有漉漉作响之声。null[释义] (1)病因病机 伤寒汗不如法→损伤脾胃之气→气机阻滞,水停食郁→心下痞硬null(2)证候特点: 心下痞硬 干呕(干噫食臭) 下利肠鸣 (3)治法 和胃降逆,散水消痞 (4)方义 本方由半夏泻心汤减少干姜用量(3两→1两),加生姜4两而成,加强其宣散水气、和胃降逆止呕之功。 生姜泻心汤病案生姜泻心汤病案 一慢性胃肠消化不良患者,年约四十余,宿嗜酒,初则晨起吐清水,嗳气频频,继则胃中有振水音,肠鸣下利,偶食不易消化物或荤腻,则下利频繁,循至消瘦无力,诸治无效。某医院诊断为胃扩张肠弛缓,谓无药可治 予诊得脉滑数,舌苔白腻,心下痞硬,腹诊腹壁弛缓,胃肠有蓄水证,乃用生姜泻心汤,连服用十余剂而愈。 (《古方临床之运用》)3.甘草泻心汤证3.甘草泻心汤证[原文]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158)null[词解] (1)谷不化:食物不消化。 (2)结热:指实热阻结,如结胸之类。null[释义] (1)病因病机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 →虚其脾胃,表邪内陷→寒热错杂于中焦,升降失常→痞 (2)证候特点 寒热错杂兼胃虚较甚(两次误下) 干呕 心下痞硬 下利频作 肠鸣、心烦不得安(邪扰则烦)null(3)方义 本方即半夏泻心汤加重甘草用量而成(3两→4两),取五泻心汤小结(1)五泻心汤小结(1)五泻心汤小结(2)五泻心汤小结(2)null[临床应用] (1)胃脘痛满:包括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肠炎辨证属于寒热错杂、湿热停滞于中焦者。 (2)消化不良:吐、泻、胃肠功能紊乱 (3)慢性肝炎:脾胃症状明显者 (4)胆囊炎:属于寒热错杂,中焦湿热,气机痞塞者。四、痞证的鉴别(150,152,156)四、痞证的鉴别(150,152,156)与结胸证的鉴别 与悬饮证的鉴别# 与太阳蓄水证的鉴别 悬饮证的证治悬饮证的证治[原文]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 其人 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152)null[释义] 提要:悬饮证证治。 (1)悬饮 所谓悬饮,是指水饮潴留于胸膈胁下,咳嗽、短气、引胁下痛为主症的一种痰饮病。治疗用十枣散。 (2)病因病机 水饮停聚于胸膈,气机阻滞(较重) (3)证候 主症: 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水饮停滞于胸膈,气机不利。 次症: 干呕—饮邪干胃,胃气上逆 短气—水饮在胸,肺气不利 头痛 —水饮上干清阳 汗出—水饮郁蒸 null(4)治法 攻逐水饮 (5)方药 十枣汤 芫花 甘遂 大戟 等份,为散,大枣10枚煎汤,送服。强人一钱匕,羸人半钱匕。 方中芫花、甘遂、大戟均是逐水峻剂,而以甘遂尤猛,故以肥大枣煎汤送服,以顾服胃气。null注意事项: (1)平旦服用 (2)中病即止 (3)剂量:常用剂量,体质弱者减半 (4)得快利后,糜粥自养 (5)剂型(对口腔、咽喉有刺激作用,可装胶囊服用) (6)药后反应:剧烈者停药 (7)表证未解,孕妇、儿童、体质虚弱等不宜null[临床应用] (1)胸膜炎、胸腔积液 (2)顽固性水肿:肝硬化腹水、慢性肾炎、血吸虫病等水肿。 十枣汤病案十枣汤病案 徐×,女,因咳嗽少痰,左侧胸痛,呼吸困难,发冷发热六天入院。入院前三天上述症状加剧。体检:营养、精神差,舌苔厚腻,脉弦滑。呼吸较急促,在左胸前第二肋间隙以下语颤消失,叩音呈浊音,呼吸音消失。X线透视积液上缘达前第二肋,心脏稍向右移位。穿刺抽液50毫升,黄色半透明。 上述病情符合中医悬饮,其病属实怔,因此,以攻逐水饮法为治,用十枣汤:大戟、芫花、甘遂各三分,研成极细末,肥大枣10个,破后煎汁,在上午空腹时吞服。药后1小时腹中雷鸣,约2小时左右即大便稀水五次。依法隔日1次,投3剂后,体温正常,胸闷、胸痛减半,左前三肋以下仍呈浊音,呼吸音减低,X线胸透复查,积液降到第三肋以下。继续服用原方4剂,体征消失, X线胸透积液完全吸收,住院26天痊愈出院。 (《解放军医学杂志》1965年第2期)第五节 痞证的辨证和兼变证第五节 痞证的辨证和兼变证痞证误下后的治法 痰气痞—旋覆代赭汤证 气虚致痞—桂枝人参汤证 痰阻胸中致痞—瓜蒂散证1.痞证误下后的治法1.痞证误下后的治法[原文] 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 服泻心汤已, 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 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 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159)null[释义] 提要:痞证误下后的治法 (1)痞证误下后的治法 ①太阳伤寒→误下→痞证→甘草泻 ②服用甘草泻心汤→病仍不好(药力不足或病势较重)→再误用下法(或脾胃阳虚)→理中汤 ③或病在下焦(滑脱)→理中汤不解→赤石脂禹余粮汤 ④或病在下焦(水湿) →赤石脂禹余粮汤不解→利小便(以实大便)null(2)治法 涩肠止泻 久泻、久痢属于下焦滑脱者用涩肠止泻之法方可止泻。本法可以配合温肾、温脾药物,效果更好。 赤石脂一斤 禹余粮一斤 赤石脂甘酸性温,禹余粮甘涩性平,二药均入胃与大肠,而具有收涩固脱的效用,善治久泻久痢,滑脱不禁之证。赤石脂禹余粮汤病案赤石脂禹余粮汤病案 封翁年逾古稀,久患泄泻,屡进温补脾肾诸药,淹缠日久,泻总不止。 招予诊视,谓其子曰:尊翁所患,乃泻久肠胃滑脱之候也。十剂云:补可去弱,涩可去脱。泻久元气未有不虚,但补仅可益虚,未能固脱。遂于原方内加入赤石脂、禹余粮,服之果效。 (《珍本医学集成.杏轩医案续录》)2.旋覆代赭汤证2.旋覆代赭汤证[原文]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161)null[释义] 提要:痰气痞的证治。 (1)病因病机 误经吐下,脾胃气伤,痰饮内生,痰气交阻。(气虚生痰,痰气交阻,胃气上逆) (2)主症 嗳气频作 (3)兼症 心下痞硬 (4)治法 和胃降逆,化痰下气 null(5)方药 旋覆代赭汤 旋覆花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 代赭石一两 炙甘草三两 半夏半升 大枣十二枚 旋覆花苦辛,降肺胃逆气,并能消痰;代赭石苦甘平,能平肝镇逆。以上两味善治嗳气,为本方之主药。人参、甘草、大枣益气为本方之辅助药。重用生姜与半夏配伍,降气和胃化痰,亦是辅助药。 《伤寒论三注》:“治反胃噎食,气逆不降者,靡不神效。”null[临床应用] 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而以“噫气不除”为主症者,如: 急慢性胃炎 胃扩张 胃神经官能症 神经性反胃 幽门、贲门痉挛,膈肌痉挛 梅核气等。3.桂枝人参汤证3.桂枝人参汤证[原文]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邪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163) [词解] (1)协热利:下利而兼表证不解。null[释义] 提要:桂枝人参汤证治。 (1)病因病机 太阳病误下,伤及脾阳致脾气虚寒。 (2)主症 下利不止 (3)兼症 心下痞硬,表证(发热恶寒等)null(4)治法 温中解表 (5)方药 桂枝人参汤 本方由理中汤加桂枝而成。理中汤温中散寒止利,桂枝解表。为表里双解之剂。第六节 太阳病其他变证第六节 太阳病其他变证白虎加人参汤证 黄芩汤证1.白虎加人参汤证1.白虎加人参汤证[原文] 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68) [词解] (1)表里俱热:此指身体内外,非指表里证。null[释义] (1)病因病机 表邪化热入里(热结在里),伤津化燥,邪热充斥内外。 (2)主症 表热:身热、汗自出 表里俱热{ 里热:大渴,舌上干燥而烦 (3)次症 时时恶风(168)、背微恶寒(169)—津气受损,汗多肌疏之故 (4)治法 清热益气生津 (5)方药 白虎加人参汤 白虎汤清热,加人参益气生津 2.黄芩汤证2.黄芩汤证[原文]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172) null[释义] 提要:太阳与少阳合病下利的证治 (1)病因病机 少阳失疏,邪热内迫阳明 (2)主症 下利(特征为肛门灼热,里急后重等,少阳主疏泄之故) (3)次症 口苦、咽干、心烦、腹痛(少阳之主症)null(3)治法 清热止利 (4)黄芩汤 黄芩 芍药 甘草 大枣 黄芩苦寒,清解少阳、阳明之热; 芍药酸寒,泄热敛阴和营,缓急止痛; 甘草、大枣顾服正气,若呕吐者加半夏、生姜以和胃降逆止呕。第八节 炙甘草汤证第八节 炙甘草汤证[原文]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177) 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少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178) [词解] (1)脉结代:脉律不整而有歇止的一类脉象。null[释义] 提要:心阴阳两虚证的证治。 (1)病因病机 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心脉失养。 (2)主症 脉结代:阳气不足,鼓动无力 心动悸:阴血不足,心失所养 null(3)结代脉鉴别 结脉 脉来缓慢 止无定数,间歇较短(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 } 时有歇止 { 代脉 脉律不齐 止有定数,间歇较长 ( 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null(4)治法 通阳复脉、滋阴养血 (5)方药 炙甘草汤 炙甘草四两 生姜三两 人参二两 生地黄一斤 桂枝三两 阿胶二两 麦冬半升 麻仁半升 大枣三十枚 炙甘草、人参、桂枝、生姜、清酒——益气通阳复脉 生地黄、麦冬、阿胶、麻仁、大枣——滋阴养血宁心 [临床应用] (1)心率失常 (2)病毒性心肌炎 (3)注意用量太阳病下篇小结 太阳病下篇小结 太阳病下篇:原文51条,方剂30首。 痰热结胸(重证)——大陷胸丸(131) (轻证)——小陷胸丸(138) 结 胸 证{ 热实结胸 ——大陷胸汤(134,136) 寒实结胸 ——白散方(141) 结胸危证(邪盛正虚,阴躁)(132,133) 与脏结的鉴别(129,130) null 热入血室证: 小柴胡汤或刺期门穴(143,144) 少阳兼表证: 柴胡桂枝汤(146) 结胸疑似证 { 少阳兼水饮证:柴胡桂枝干姜汤(147) 阳微结证:小柴胡汤(148) null 病因病机: (151) 热痞 : 大黄黄连泻心汤(154) 热痞兼表阳虚:附子泻心汤(155) 痞 证 寒热错杂痞: 半夏泻心汤(149) 兼水饮食滞痞:生姜泻心汤(157) 兼胃虚较甚: 甘草泻心汤(158) null 痞证误下后的变证及赤石脂禹余粮汤证(159) 水饮痞(悬饮):十枣汤 (152) 痞证辨证 痰气痞: 旋覆代赭汤(161) 与兼变证 气虚致痞 桂枝人参汤(163) 痰阻胸中 瓜蒂散(166) null 热盛于内、表里具热:白虎加人参汤(168) 太阳少阳合病下利: 黄芩汤(172) 桂枝附子汤(174) 风湿证三方{ 白术附子汤(174) 甘草附子汤(175) 心阴阳两虚证:炙甘草汤(177)
本文档为【第三章:太阳病(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54025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38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0-09-19
浏览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