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

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

举报
开通vip

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null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 机制与路径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 机制与路径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尹成远 2008.9.5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 机制与路径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 机制与路径(一)保险业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基于功能的视角 (二)保险业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 (三)我国保险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描述性实证分析(一)保险业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基于功能的视角(一)保险业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基于功能的视角风险保障 储蓄替代 资产投资(二)保险业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二)保险业促进经济增长的路...

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
null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 机制与路径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 机制与路径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尹成远 2008.9.5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 机制与路径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 机制与路径(一)保险业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基于功能的视角 (二)保险业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 (三)我国保险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描述性实证分析(一)保险业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基于功能的视角(一)保险业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基于功能的视角风险保障 储蓄替代 资产投资(二)保险业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二)保险业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1、保险业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基于新金融发展理论的分析 2、保险业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基于有效需求理论的分析 3、保险业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基于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变迁的分析1、保险业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基于新金融发展理论的分析1、保险业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基于新金融发展理论的分析 2、保险业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基于有效需求理论的分析2、保险业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基于有效需求理论的分析GDP=C+I+G GDP=C+I ⊿GDP= ⊿ C+ ⊿ I3、保险业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基于制度变迁的分析3、保险业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基于制度变迁的分析(三)我国保险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描述性实证分析(三)我国保险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描述性实证分析1、保险业的发展发挥着风险保障的功能 2、保险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市场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 3、保险业的发展促进了金融结构和社会融资结构的优化 4、保险业的发展增加了社会就业 5、保险业的发展直接对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1、保险业的发展发挥着风险保障的功能1、保险业的发展发挥着风险保障的功能资料来源:《中国保险年鉴》(1998-2006)我国保费收入增长趋势2、保险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市场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1)2、保险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市场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1)我国保险赔付增长趋势2、保险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市场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2)2、保险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市场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2)我国保险深度提高趋势2、保险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市场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3)2、保险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市场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3)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增长趋势2005年末保险资金运用结构2005年末保险资金运用结构3、保险业的发展促进了金融结构和社会融资结构的优化3、保险业的发展促进了金融结构和社会融资结构的优化我国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对比关系4、保险业的发展增加了社会就业4、保险业的发展增加了社会就业5、保险业的发展直接对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1)保险业增加值及其变化趋势 5、保险业的发展直接对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1)保险业增加值及其变化趋势 5、保险业的发展直接对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1)保险业增加值及其变化趋势 5、保险业的发展直接对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1)保险业增加值及其变化趋势 5、保险业的发展直接对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1)保险业增加值及其变化趋势5、保险业的发展直接对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1)保险业增加值及其变化趋势5、保险业的发展直接对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2)保险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度比较5、保险业的发展直接对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2)保险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度比较 保险业对GDP的贡献度=(⊿Vi/GDP)×100%null5、保险业的发展直接对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2)保险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比较5、保险业的发展直接对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2)保险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比较保险业对GDP的贡献率=(⊿Vi/⊿GDP)×100% nullnull 以上我们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别考察了保险业与经济增长以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保险机制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接下来,我们提出评价保险业发展水平的若干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并对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情况做出总体评价。 保险业发展的评价标准及总体评价 保险业发展的评价标准及总体评价 (一) 对保险发展的界定(一) 对保险发展的界定在保险学的理论研究及业界的实践中,一种常见的观点是把保险增长与保险发展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认为保险增长就是保险发展。其实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保险增长主要强调保费收入的增长以及保险资产总量的增长,主要侧重于保险总量的增长。而保险发展更多的是指保险市场结构的变迁以及在结构变迁中保险市场效率不断提高的过程。(一) 对保险发展的界定(一) 对保险发展的界定根据前文对保险作用于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机制或者说对保险功能和性质的分析,我们认为,保险发展是指保险的功能不断得以完善、扩充并进而促进保险市场效率提高和经济增长以及社会发展的动态过程。对于保险发展的界定,我们在此借鉴熊彼特对“发展”的定义。他认为,“发展”是经济组织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化,而不是外部强加的,发展是一种新的组合,它是“流转渠道中的自发的和间断的变化,是对均衡的干扰,它永远在改变和代替以前存在的均衡状态”。如果仅仅是量的增长而没有在质上产生新的现象,这样的变化就不能叫做发展。鉴于此,们在判断保险是否得到发展时,不仅要看保险总量指标是否增长,还要根据结构和效率的标准来做出进一步判断。 保险发展水平的评价标准保险发展水平的评价标准根据对保险发展内涵的界定以及保险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机制和路径,我们提出以下指标,试图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对保险发展做出定量描述: (1)保险与总体经济的关系。这里借鉴“金融深化”理论中的“金融相关比率”的概念,提出“保险相关比率”指标;(2)保险在社会经济保障体系中的地位,主要衡量保险基金和财政性后备基金的相对地位; (3)保险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主要考察保险资产在金融资产中的相对比重以及保险业和其他金融行业对于经济增加值的大小;(4)保险业自身结构优化的指标; (5)保险业自身的效率指标;(6)体现开放经济条件下保险业发展水平的指标。null在上述六个指标中,第一个指标测重基于宏观的角度考察保险业与经济的总体关系;第二和第三个指标墓于比较的角度考察保险业在社会经济保障体系和金融体系中发挥的相对作用; 第四和第五个指标基于保险行业自身的角度,考察其结构和效率,以弥补总量指标的缺陷和不足;第六个指标则从开放经济的视角考察保险业的发展水平与相对竞争力。 以下我们分别对上述六个指标作进一步的定性描述1.保险相关比率指标1.保险相关比率指标 20世纪60年代,美国金融学家戈德史密斯提出“金融相关比率(FIR)”的概念,即金融资产总额对实物资本存量的比率。在此,我们借鉴这个概念的内涵,提出“保险相关比率”指标。保险相关比率是指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这两项指标的综合,这也是在考察保险发展程度时,国际上通用的指标。我们认为,保险深度和密度等指标反映了保费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以及总体人口数量之间的关系,是时间序列的动态指标。计算这些指标的数据可行性强,并且容易作横向或纵向对比。 null然而这些指标没有反映保险体系内的结构变化与“新组合”,因此,仅以保险深度和密度指标来衡量保险发展是不够全面的。有的时候,保险探度或(和)保险密度的提高并不一定是保险发展的表现。比如,保险公司大量销售趸缴、短期、简单的“储蓄替代品”性质的分红险,将大幅提升保费收入,从而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都有所提高,但这种不尽合理的业务结构无疑是保险发展趋于恶化的表现,而不是真正意义上保险的良性发展。因此,除了考察保险深度及密度的变化外,我们还必须考察与保险内在结构相关的其他指标。2.保险基全在社会经济保障体系中的地位指标 2.保险基全在社会经济保障体系中的地位指标 一是财产保险方面的指标,即衡量商业财产保险与财政性救助在后备基金中的相对地位,它是财产保险赔付与财政救灾文出的比率。这一指标的直观含义是,商业性的财产保险在补偿社会财产损失方面发挥的作用和地位。 二是人身保险方面的指标,即衡量商业人身保险与社会保障基金在后备基金中的相对地位,它是人身保险给付与社会保障支出的比率。这一指标的直观含义是,商业性的人身保险在保障社会成员人身保险事故方面发挥的作用和地位。3.保险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指标 3.保险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指标 一是保险资产在金融资产中的地位,即保险资产与银行业金融资产的比率。在此,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邮政储汇局、外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该比率可以表明保险资产相对于银行资产的地位,同时也可以衡量储蓄替代效应的大小。 二是保险业的就业和增加值在整个金融行业中的地位,即保险业对经济的直接贡献在金融业中的相对比重。4.保险业结构合理性指标4.保险业结构合理性指标 结构合理也是保险业发展的重要体现。衡量保险业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是,保险业资源是否在原保险与再保险之间、产寿险之间、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以及国内与国际之间得到均衡有效的配置。综合借鉴标准普尔(Standard&Poor)、M Best、穆迪(Moody‘s)和惠誉(Fitch)等国际资信评估机构在对保险公司进行信用评级时所使用的评价公司盈 利能力的模型,我们选定边际资产利润率、边际所有者权益利润率和保费利润率这三个指标,来综合评价原保险与再保险之间、产寿险之间、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并通过统计技术分析保险业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以及国内与国际之间的资源配置状况,以此来综合衡量保险业结构是否合理。5.保险公司的效率指标5.保险公司的效率指标保险公司的效率是衡量保险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效率衡量的是决策单位最小化投人以达到某一预定产出或者使用各种稀缺资源最大化其产出的能力,是公司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保险公司的效率是指保险公司在业务活动中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从本质上讲,它是保险公司通过资源配置所达到的竞争能力、投入产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称。和一般的工商企业一样,保险公司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具有以盈利为目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具有在生产前沿面(或称生产可能性边界)附近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强烈动机。但是,实际的生产过程并不全是在最优状态下进行的,即使对经营绩效优异的保险公司来说,这种最佳状态也只是其追求的目标。null完整客观地体现公司效率水平的指标应该是经济效率,Farrell(1957)提出的投入型经济效率即指在产出规模不变、市场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按照既定的要素投入比例,实现一定产出所需的最小成本与实际成本之比;而产出型经济效率指的是在给定的投入下,实际产出与生产边界(规定技术上该投入量所能达到的最大产出量)之比。经济效率包括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而技术效率还可进一步分解为纯粹的技术效率(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与规模效率(scale efficiency)。 6.开放经济中的保险发展指标6.开放经济中的保险发展指标 地下保单或地下保费收入外流是衡量一国保险业在开放条件下的稳定状况,反映保险体系潜在危机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保险供给方在保险产品设计、服务质量、展业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以适应和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并且不断提高资产配置质量,提升保险资金运用水平,就能从根本上缓解地下保单和保费收入外流问题。因此,地下保单数量的减少或地下保费收入与国内保费收入比率的下降是开放经济条件下保险发展的另一表现。对中国保险发展程度的综合判断对中国保险发展程度的综合判断以下我们运用上述六个指标从多个维度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程度作定量分析 1、保险相关比率 从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等保险相关比率来看,我国保险发展不断深化。保险密度从1981年的1.01元,提高到2005年的375.64元。保险深度从1982年的0.12%提高到2005年的2.7%。 nullnull 世界平均水平及保险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保险密度和深度偏小,保险发展在总量上仍处于较低水平。以美元计价,2005年我国大陆地区(不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保费收入仅占全球保险收入的1.76%,保险深度仅为2.7%,低于新兴市场的平均水平(3.58%),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7.52%)和工业化国家水平(8.96%);保险密度仅为46.3美元,同样低于新兴市场的平均水平(76.5美元),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18.5美元)和工业化国家水平(3286.8美元)。 null 2.保险基全在社会经济保障体系中的地位指标 2.保险基全在社会经济保障体系中的地位指标 我们将财产保险赔款和财政救灾支出相比后发现,保险基金在社会经济保障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见表)。1982年.财产保险赔付仅为财政救灾支出的61%,到2004年,前者为后者的11.8倍,保险基金在整个社会经济保障体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在灾害经济损失中保险赔付所占比例仍然非常低。如1998年中国发生特大洪灾,据统计,水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 484亿元,并造成3 004人死亡,2.13亿人受灾。而保险业共支付水灾赔款仅为30多亿元。nullnull2、保险基金在社会经济保障体系中的地位指标2、保险基金在社会经济保障体系中的地位指标保险保障的不足,给灾后重建带来极大的困难。表中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全部财产保险赔付占当年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不过25%左右,而发达国家财产保险赔付占灾害经济损失的比例则相当高。如2001年美国9.11事件也导致了巨额的经济损失,但相比之下,由于美国保险业发达,保险公司承担了500亿美元左右的赔付,由此对稳定社会、尽快恢复正常经济秩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null见下表见下表nullnullnullnull其次,从增加值看,2000年以来,保险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串约为34%左右,明显高于同期全国GDP的增长速度。这一点与发达国家保险业增加值的增长趋势一致。以美国为例,在增长速度方面,除了1994年、1999年、2001年这3年美国保险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低于GDP增长速度之外,1992-2003年的其他9年间保险业发展速度均高于总体经济增长水平。同时,除了1999年和2001年这2年保险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低于金融业增长速度外,其他10年保险业发展速度均高于金融业总体增长水平。另外.1992--2003年美国GDP的平均增长速度为6.11%,而金融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为7.72%,保险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为8.56%,高于GDP和整个金融业的平均增长速度。 nullnull 从保险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看,和美国相比,我国保险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明显偏低,2000年为0.18%,2005年提高到0.30%,2000--2005年期间保险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平均仅为0.27%。而近10年来,美国保险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都在2.3%左右。这表明,和美国的保险业相比,我国保险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较小,保险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nullnullnull从金融业内部结构看,我国保险业增加值占金融业的比重很低,2000年为3.44%,2003年提高到6.42%。而从美国金融业内部结构的变动情况看,在增加值方面,银行、证券、保险三大行业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银行业增加值在整个金融业中的比重一路下降,直至1999年有所回升,2000年继续下降,虽从2001年开始有所回升,但整体上表现为下降趋势。证券业一直表现为上升态势,直至2000年有所下降。而保险业增加值比重上升到1993年的32.26%后,在大多数年份都基本维持在这一水平,只是在2001年以后略有下降。可见,美国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增加值内部结构虽在金融业中则显得较为弱小,发展水平较低。 nullnull 最后,从就业情况看,我国保险从业人员占整个金融业从业人员的45%左右,与美国基本持平。但与此同时,美国保险业创造的增加值占金融业增加值比重的30%左右,而我国这一比重仅为6%左右,这表明,我国保险业的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美国保险业。我国保险业我国保险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较小,保险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nullnull 从金融业内部结构看,我国保险业增加值占金融业的比重很低,2000年为3.44%,2003年提高到6.42%。而从美国金融业内部结构的变动情况看,在增加值方面,银行、证券、保险三大行业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银行业增加值在整个金融业中的比重一路下降,直至1999年有所回升,2000年继续下降,虽从2001年开始有所回升,但整体上表现为下降趋势。证券业一直表现为上升态势,直至2000年有所下降。而保险业增加值比重上升到1993年的32.26%后,在大多数年份都基本维持在这一水平,只是在2001年以后略有下降。可见,美国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增加值内部结构虽在金融业中则显得较为弱小,发展水平较低。 4、保险业结构合理性指标4、保险业结构合理性指标我国保险业结构存在“四大不平衡”。 (1)原保险与再保险发展不平衡。再保险的边际资产利润率、边际所有者权益利润率远高于原保险,原保险和再保险之间资源配置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存在较大的落差,反映了再保险和原保险之间的资源配置不合理,这一点将在以后进一步加以说明。 4、保险业结构合理性指标4、保险业结构合理性指标 (2)产、寿险发展不平衡。从我国目前的产寿险边际利润率指标来看,产险公司的边际资产利润率、边际所有者权益利润率和边际保费利润率均小于寿险公司,说明在产险市场,资源配置是符合保险企业趋利的性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法则的。但与寿险业相比,产险业深化改革从而提高利润水平的任务更为迫切。 4、保险业结构合理性指标4、保险业结构合理性指标(3)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性的主要表现是:保险专业中介公司的规模偏小、专业化程度不高,专业保险中介和保险公司的业务匹配性较差;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和保险营销员及兼业代理机构的发展不平衡;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的关系不协调。 4、保险业结构合理性指标4、保险业结构合理性指标 (4)保险产业布局的不平衡,这主要表现为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以及国内和国际之间保险资源的配置不均衡。 首先,区域之间保险业发展不平衡。我们的实证分析表明,全国各地区保险业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在保险发展水平的强度成分因子指标方面,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地区水平较高,而青海、吉林、内蒙古、江西、海南等地水平较低。强度指标避免了各地区范围面积、国民生产总值以及人口数量等因素—亡的差异造成的干扰;在保险发展水平的总量成分因子指标方面,江苏、河北、安徽、山东、江西、黑龙江、河南、广东等地保费收入总规模较大,而贵州、天津、宁夏、青海、新疆等地保费收入总规模较小;在保险发展速度成分因子指标方面,安徽、江西、北京、云南、河北、山西、黑龙江等地保险业务发展较快,而江苏、湖北、浙江、山东、广东等地保险业务增长速度相对较为缓慢。全面考虑上述三个指标的综合因子指标,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的保险发展水平较高,而内蒙古、广西、贵州以及青海等地保险业发展水平较为落后。 null实证分析还表明,我国不仅不同经济区域的保险业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同一经济区域的不同省份保险业发展水平也有较大的差异,而且同一省份的不同地区的保险业发展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异。很多省份不同的地区之间保源分布很不均衡,呈现保源相对集中于某几个大城市或某几个地区的特征。我国保险业不同区域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还表现在市场主体的非均衡分布上。在经济和保险业发达的地区,保险市场主体较多,而在落后地区,保险市场主体较少。我国保险市场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对保险市场结构、市场竞争和绩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多元化保险市场结构并存;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并存的市场结构进一步导致保险市场同时存在局部竞争过度和整体竞争不足的状况;这一状况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程度。保险市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包括:经济发展、金融市场、保险产业政策、人口发展等方面的区域不平衡性,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以及地区文化观念的差异等。null其次,城乡之间保险资源配置不平衡。与城市相比较,县域人身保险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 第一,保费规模小。全国县和县以下地区的人口超过70%,但包括中国人寿在内的所有保险公司的业务重点均在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农村业务占比很小。2004年底,全国县域人身保险业务收入1 128.35亿元,占全国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34.95%;县域地区人身保险密度为122.47元,仅为全国人身保险密度(248.35元)的49.31%。 第二,保险覆盖率低。城市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居民收入较高,经过多年的市场开拓,城市寿险市场日益成熟,居民投保率相对较高;而广大县域地区,特别是农村仍处于市场拓荒阶段,保险覆盖率偏低。2005年3月,零点调查公司的“中国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享有情况调查”结果表明:享有商业医疗保险的城市和小城镇居民分别为36.5%和23.5%,而农村居民中只有9.4%。null第三,保险的功能发挥不充分。农村养老、教育、疾病保障基本停留在家庭层面,很少通过商业保险机制转移和分散风险。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表明,2003年,79.1%的农村人口无任何医疗保障。1997—2002年间,农村居民年均收入水平增长了2.4%,而年均医疗卫生支出增长了11.8%。2003年,农村居民次均就诊费用和次均住院费用分别为91元和2 649元,平均一次住院费用相当于一个居民一年的总收人。每次农村面临天灾人祸,基本上都是自己承担或是亲朋好友帮助,保险发挥的经济补偿功能极为有限。这造成农村患者未就诊比例高达45.8%,其中医生诊断应住院而末住院者的比例为30.3%,农村自我医疗患者比例由1998年的23%增加到2003年的31%。城乡之间保险发展严重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保险公司资源配置的“城市导向”或是“大城市导向”,使得农村发展缺乏必要的保险资源。 null最后,保险资源在国内和国际之间的配置不均衡。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的大公司纷纷开拓海外市场业务,因而面临着全球范围内的风险。从国外跨国公司风险管理的实践来看,他们通过国际保险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进行风险管理时主要有三种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第一种方法是,在母公司所在国购买保险。第二种方法是,跨国公司的海外分公司自行决定设计和购买保险计划。第三种方法就是所谓的全球控制性主保险人计划(global controlled master pmgram),这也是目前跨国公司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null我国保险业的国际化程度总体不高,在海外的分支机构少,市场影响力低。这就使得那些开拓海外市场的企业在进行保险规划时的选择比较有限,一般局限于第一、二种方法,弊端比较明显。因此,为了支持国家的“走出去”战略,迫切需要我国保险业首先“走出去”,逐步培育全球性的保险公司。只有这样,才能为那些拓展海外业务的跨国公司提供更好的保险保障。我国保险业布局在国内外不均衡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方面,国内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弱;另一方面,我国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一直仅限于“引进来”,而疏于或无力“走出去” 5、保险公司的效率指标5、保险公司的效率指标 受投入要素价格等数据未知的影响,我们这里只研究了保险公司的总技术效率以及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而没有涉及配置效率。通过(以后内容中)考察保险公司在产品研发、业务种类与销售渠道和信息化方面的资源配置效率,这三方面的表现最能够影响保险公司的社会满意度、行业影响力以及创新和发展能力,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这里研究的不足。另外,由于此前的研究较好地分析了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效率,我们这里将主要考察寿险公司的效率。 null我们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方法(DEA)测算了2000--2004年我国寿险市场上11家公司的总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进一步分析了寿险公司的规模收益状态。研究表明,总体而言,我国寿险公司之间在技术效率方面的差异有缩小的趋势,尤其是纯技术效率上的差异并不是很大。这表明,随着近年来不断地深化改革,一些技术效率原本较低的寿险公司生产资源配置渐趋合理,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高。尤其是近年来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数据集中和各操作程序的科技化水平不断提高,有效地推动了这些寿险公司技术效率的不断进步。 null 研究同时发现,寿险公司技术效率损失主要来自于规模效率损失。这表明,我国寿险公司目前还处于追求粗放式经营的阶段,片面追求规模扩张的经营理念和方式制约了其效率的提高.在规模扩张过程中内部管理水平没有随之提高,由此导致了效率损失。生产经营规模本质上要和其内部管理水平相匹配,如果规模过大,而管理不能及时跟进的话,自然会由于管理链条过长而导致效率降低:因此,如何在业务规模迅速扩张时及时提高管理能力是我国寿险公司需要着力解决的紧迫问题。 6、开放经济中保险发展指标6、开放经济中保险发展指标 地下保单最早出现在毗邻香港的广东省。从2004年开始,地下保单从广东、福建向上海、北京、浙江、江苏等省市蔓延。目前地下保单的规模已经达到全国个人寿险保费收入的一成以上。据有关资料显示,在2004年的香港寿险总保费中,来自于内地的保费竟然占到了近1/3,折合120多亿元。不仅人寿保险的地下保单泛滥,健康保险地下保单也很活跃。据不完全估计,近年来,我国每年健康保险保费流失超过10亿元。 目前尚没有地下保单规模的公开数据,我们根据上述情况,对地下保单占全国保费中的比例作粗略的假设,假设2002年为7%,2003年为8%,2004年9%,2005年为10%,对地下保费规模韧步的估算如下:null 造成地下保单屡禁不绝的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国内保险公司难以满足和适应消费者全球化保险服务的需求;投资绩效水平低,竞争力差;服务不到位;保险业存量和增量风险都比较突出,使得人们对于保险公司未来的偿付能力的担心始终未能消除;市场化过程中对私人产权保护的制度安排还不健全等。因此,地下保单和保费收入外流的增加是我国保险业发展程度较低的重要表现。 一个基本判断;中国保险业 总量增长较快,但结构调整仍显不足一个基本判断;中国保险业 总量增长较快,但结构调整仍显不足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从保险相关比率看,自保险业恢复以来中国保险业的增卧目当迅速,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等保险相关比率提高很快。但和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的保险密度和深度偏小,保险发展在总量上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从保险业在社会经济保障体系中的地位看,保险基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财产保险赔付占灾害经济损失的比例以及人身保险赔付相对于社会保障支出的比例仍然非常低。 null 从保险业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看,保险资产在金融资产中的地位有所提升,但仍然呈现“强银行,弱保险”的格局,金融结构不尽合理。同时,我国保险业增加值占整个金融业的比重很低.然而保险业从业人员占金融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较高,这一“高就业、低增加值”的现象表明,我国保险业的劳动生产率较低。 从保险业的结构看,存在四大不平衡:原保险与再保险发展不平衡、产寿险发展不平衡、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发展不平衡以及保险产业布局的不平衡。 null 从保险业的效率看,整体效率不高。无论产寿险公司,目前都还处于追求粗放式经营的阶段,片面追求规模扩张的经营理念和方式制约了其效率的提高,在规模扩张过程中内部管理水平没有随之提高,导致了效率损失。 从开放经济的角度看,地下保单的存在以及保费收入外流的现象表明,我国保险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强。 null综上所述,我国保险相关比率的大幅上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险深化。虽然总量保持了较快增长,但保险业在宏观经济、社会经济保障体系以及金融市场中发挥的作用仍然有限。同时,保险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率低。因此,为了促进中国保险业的进一步发展,今后的重点是进一步提高保险资源的配置效率,即重点是保险结构的调整和保险的“新组合”。 文献参考文献参考参考文献 1,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8年版。 2.陈又辉、吴焰、丰捅:<2005中国人身保险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丁绍群.《保险学概论》,陕西科学出版社1996午版。 4.戈布尔(Frank Goble): 《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年版 5.戈德 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6.关浣非:《保险利益论),巾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7.侯晋、朱磊:“我国保险公司经营效率咖≥寿险实证分析”,载《南开经济研究》2004年第4期。 8.李强:(从社会学角度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社会学2005年年会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hop: //www.tccn cn。 9.李芸、朱俊生:《中国寿险公司的般毕:2000-2004--基于DEA的实证研究》(2007)。 10,刘金章等:《货币金融保险),天津教育出版杜1989年版。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72午版。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13..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二联书店上海分店1988年版。 14.麦金农:(经济市场化的次序》,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5.舒元、谢识予、孔爱国:(现代经济增长模型),复旦大学出版杜1998年版。
本文档为【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98160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3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经济学
上传时间:2010-09-17
浏览量:43